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05 00:37:04 1
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水器【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包括儲水容器、控制電路、進水管、出水管和至少兩組加熱管,進水管、出水管分別從儲水容器外底部插入儲水容器內,進水管上埠位於儲水容器內底部,出水管上埠位於儲水容器內頂部,各組加熱管上下排布,且各組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溫度傳感器,各組加熱管和各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用戶需要更多熱水時,可以通過傳感器和控制電路及時控制加熱棒工作,為用戶提供源源不斷的熱水;而當用戶需要較少熱水時,熱水器內膽結構可以形成局部加熱內膽的少部分水供用戶使用,避免加熱整個內膽水而造成能源浪費,從而達到節能目的。
【專利說明】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水器【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
【背景技術】
[0002]現在市場上銷售的電熱水器,包括儲水用的內膽、設置在內膽用來加熱水的電加熱管、包覆在內膽外的保溫層以及外殼。熱水器在工作時,內膽裡面水溫不是均勻的,一般熱水向上上升,冷水下降,所以內膽裡面一般上面水溫高,而下面水溫低,因此一般熱水器為防止內膽水溫超溫,都把溫度傳感器放置在內膽上面,這樣可以防止內膽裡面整體水溫不至於超溫。但這樣的控制電路有個缺陷,就是用戶在洗浴放水的時候,冷水是從內膽下面慢慢上升到上面,而由於溫度探頭在內膽上部,所以直到冷水已經上升到上面時,溫度探頭才會感應水溫下降,控制電路開啟加熱管工作,而此時內膽大部分已經變成冷水,當此時開啟加熱管時內膽水溫已經下降很低,已經來不及加熱內膽水溫。
[0003]這些電熱水器一般只有一個內膽和加熱棒,加熱水量無法調控。當需要使用少量的熱水時,電加熱棒會將整個內膽內的水加熱到設定溫度,這樣不僅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而且由於內膽內的大量熱水不會被使用,從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費。為解決這個問題,目前的電熱水器已開始採用兩根或兩根以上的多根加熱棒進行加熱,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CN200986301Y所示。其中多根加熱棒被放置在內膽內的不同高度位置,當需要使用少量熱水時,可控制位於內膽中部位置或內膽上部的中間位置的加熱棒對上半膽的水進行加熱。但此技術有個缺陷:內膽為單內膽,即使中間位置加熱棒對上半膽的水進行加熱,但由於熱量輻射和運動導熱,仍然會損耗能量對下半膽水加熱,所以仍然會造成能源的浪費。
[0004]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熱水器進行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熱水輸出量穩定可靠、功率可調、熱水量可調的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7]—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包括儲水容器、控制電路、進水管、出水管和至少兩組加熱管,進水管、出水管分別從儲水容器外底部插入儲水容器內,進水管上埠位於儲水容器內底部,出水管上埠位於儲水容器內頂部,其特徵在於:各組加熱管上下排布,且各組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溫度傳感器,各組加熱管和各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
[0009]作為更具體的方案,所述儲水容器包括至少兩個內膽,各內膽依次上下排布,相鄰兩個內膽的底部與頂部之間通過接駁管連通,各內膽內相應設有加熱管和溫度傳感器;所述進水管的上埠位於最底下的內膽內底部,所述出水管的上埠位於最上方的內膽內頂部。
[0010]作為最佳的一種方案,所述儲水容器由上內膽、下內膽和接駁管構成,上內膽位於下內膽上方,接駁管位於上內膽底部和下內膽頂部之間、並連通上內膽和下內膽,出水管上端穿過接駁管伸向上內膽的內頂部;所述加熱管設有兩組,其分別為上加熱管和下加熱管,上加熱管設置在上內膽內,下加熱管設置在下內膽內;所述上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上溫度傳感器,所述下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下溫度傳感器,上溫度傳感器和下溫度傳感器分別位於上內膽內和下內膽內。
[0011]所述溫度傳感器為熱敏電阻。
[0012]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儲水容器內或貼緊設置在儲水容器外壁。
[0013]作為另一種方案,所述儲水容器為一個內膽。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I)當用戶需要更多熱水時,可以通過傳感器和控制電路及時控制加熱棒工作,為用戶提供源源不斷的熱水;而當用戶需要較少熱水時,熱水器內膽結構可以形成局部加熱內膽的少部分水供用戶使用,避免加熱整個內膽水而造成能源浪費,從而達到節能目的;
[0016](2)控制電路通過檢測溫度傳感器信號,確定用戶是否在用水以及通過內膽溫度確定開啟或者關閉加熱棒工作,來實現用戶熱水輸出量最多;
[0017](3)控制電路還可以根據用戶選擇不同熱水需求模式,控制上內膽加熱棒或下內膽加熱棒單獨或同時加熱,實現用戶不同熱水量的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0]參見圖1所示,一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包括儲水容器10、控制電路9、進水管
4、出水管3和至少兩組加熱管,進水管4、出水管3分別從儲水容器10外底部插入儲水容器10內,進水管4上埠位於儲水容器10內底部,出水管3上埠位於儲水容器10內頂部,各組加熱管上下排布,且各組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溫度傳感器,各組加熱管和各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控制電路9電性連接,控制電路9通過檢測分析各溫度傳感器來控制各溫度傳感器所對應的加熱管工作。
[0021]所述儲水容器10由上內膽2、下內膽I和接駁管11構成,上內膽2位於下內膽I上方,接駁管11位於上內膽2底部和下內膽I頂部之間、並連通上內膽2和下內膽1,出水管3上端穿過接駁管11伸向上內膽2的內頂部。
[0022]所述加熱管設有兩組,其分別為上加熱管8和下加熱管7,上加熱管8設置在上內膽2內,下加熱管7設置在下內膽I內。
[0023]所述上加熱管8上方相應設有上溫度傳感器6,所述下加熱管7上方相應設有下溫度傳感器5,上溫度傳感器6和下溫度傳感器5分別位於上內膽2內和下內膽I內。
[0024]所述下溫度傳感器5和上溫度傳感器6均為熱敏電阻。
[0025]一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的控制方法,用戶設定電熱水器的水溫,啟動電熱水器後,控制電路9不斷採集下溫度傳感器5和上溫度傳感器6探測的溫度,當上溫度傳感器6和下溫度傳感器5均探測到水溫與用戶設定水溫相等時,控制電路9控制上加熱管8和下加熱管7停止加熱。用戶用水時,冷水首先進入下內膽1,使下內膽I水溫下降,當下溫度傳感器5探測到水溫比設定溫度低時,下加熱管7啟動,直至下溫度傳感器5探測到水溫與設定溫度相等時,下加熱管7停止加熱;若冷水不斷上升到上內膽2中,當上溫度傳感器6探測到水溫比設定溫度低時,上加熱管8啟動,直至上溫度傳感器6探測到水溫與設定溫度相等時,上加熱管8停止加熱。周而復始,控制電路9通過控制下加熱管7和上加熱管8交互加熱的方式,滿足用戶對熱水的最多需求。
[0026]另一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的控制方法,其可以實現不同熱水量的控制,用戶設定所需用水量L升,電熱水器的控制電路9設一個低用水量參數LI升,當L大於LI時(SP用戶需要較多熱水時),控制電路9控制上加熱管8和下加熱管7同時或交替工作,以加熱整個儲水容器10的冷水,滿足熱水量需要;當L小於或等於LI時(即用戶需要較少熱水量時),下加熱管7不參與加熱工作,即只有加熱上內膽2冷水,從而減少熱水的浪費。
[0027]又一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的控制方法,用戶可以根據線徑大小,其可以通過控制電路9選定上加熱管8和下加熱管7中的任一個參與加熱工作,達到以較小功率使用。當然,也可以通過控制電路9控制上加熱管8、下加熱管7兩個同時工作,達到快速加熱的目的。
[0028]以上實施方式均非限制性的。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包括儲水容器、控制電路、進水管、出水管和至少兩組加熱管,進水管、出水管分別從儲水容器外底部插入儲水容器內,進水管上埠位於儲水容器內底部,出水管上埠位於儲水容器內頂部,其特徵在於:各組加熱管上下排布,且各組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溫度傳感器,各組加熱管和各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水容器包括至少兩個內膽,各內膽依次上下排布,相鄰兩個內膽的底部與頂部之間通過接駁管連通,各內膽內相應設有加熱管和溫度傳感器; 所述進水管的上埠位於最底下的內膽內底部,所述出水管的上埠位於最上方的內膽內頂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水容器由上內膽、下內膽和接駁管構成,上內膽位於下內膽上方,接駁管位於上內膽底部和下內膽頂部之間、並連通上內膽和下內膽,出水管上端穿過接駁管伸向上內膽的內頂部; 所述加熱管設有兩組,其分別為上加熱管和下加熱管,上加熱管設置在上內膽內,下加熱管設置在下內膽內; 所述上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上溫度傳感器,所述下加熱管上方相應設有下溫度傳感器,上溫度傳感器和下溫度傳感器分別位於上內膽內和下內膽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水容器為一個內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溫度傳感器為熱敏電阻。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循環加熱式電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儲水容器內或貼緊設置在儲水容器外壁。
【文檔編號】F24H1/20GK203595264SQ201320791563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邱家斌 申請人:邱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