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鹽茶爽可樂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5:44:24 1
專利名稱:竹鹽茶爽可樂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人體有解毒和淨化作用的竹鹽茶爽可樂,更具 體的說,是一種尤其適合人們在春、夏、秋、冬四季飲用,它能有效 地中和酸毒和肉毒素,能有效地調節人體酸鹼度平衡,並利用竹鹽所 具有的清熱、殺菌、再礦化和調節體液平衡的功能,並可預防和治療 食道腔道炎症,具有持久性顯著療效,能持久清潔腔道和身體,它是 一種具有強勁的解毒與殺菌綜合作用的竹鹽茶爽可樂,特別適合早晨 和夏季飲用。本發明還涉及到竹鹽茶爽可樂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各種可樂、茶飲料、甜質奶飲品以及淡水飲料等都 不具有竹鹽所具有的特殊功效,由於可樂、茶飲料、甜質奶飲品的甜 味和甜度能與人的胃液和唾液產生酸反應,很容使人變成酸性體質,
而酸性體質是誘發人體肥胖的主要因素,也是誘發現代疾病的溫床; 眾所周知,西方人的肥胖體質完全是過於吃甜食造成的,這就導致人 體自身酸鹼不平衡引起的,這種不平衡在過去沒有弓I起人們的重視, 近幾年來,才逐步引起全世界的重視和恐慌,有的人還不惜一切代價 去減肥,減肥治療已是當今醫學界的主要任務,因肥胖症引發病症也 是醫生出診的重多病例之一,可現代人酸性體質的危害。
1、可樂飲料由於糖份太大,使人飲後無法調節酸鹼平衡,很容易使人的體質變為酸性體質,對身體危害很大,由於現有可樂自身 沒有加入調節酸鹼平衡物質,根本不適合現代人飲用。
2、 茶飲料也同樣含有高度糖份,沒有調節酸鹼平衡物質,由 於糖份過高,損壞了茶自身的優良物質,不適合現代人和肥胖人飲用。
3、 甜質奶飲品雖然對人體有益,但甜度過高,又沒有調節酸 鹼度平衡物質,只能使人越吃越胖,根本不適合現代人(酸性體質人) 和肥胖人飲用。
4、 淡水飲料雖然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飲用,但不能改變酸性和 肥胖人體質,自身不含調節酸鹼度平衡物質,也沒有對腔道、食道的 炎症消炎和解毒作用。以上諸多不足之處和缺點,亟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對人體有解毒和淨化作用的竹鹽茶 爽可樂,它能克服現有可樂、茶飲料、甜質奶飲品和淡水飲料的不足。 竹鹽茶爽可樂蒸餾水、茶(綠茶、紅茶或其它茶)、糖(葡萄糖、白
砂糖)、檸檬酸、食用香料、維生素c組成茶飲基料,再加入用碳酸
水(水、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和竹鹽配製成竹鹽功效調味輔料 混合而成。該竹鹽茶爽可樂能使人的腔道和食道徹底清潔、淨化,並 能保健口腔、淨化腔道、消除和預防腔道疾病的作用,具有抗菌、殺 菌、消炎的功能,具有顯著的持久性療效。它還有強勁的解毒與排度 的綜合作用,由於能平衡和調節酸鹼度,所以該竹鹽茶爽可樂適合現 代人和各種體質的人飲用,而且爽口、解渴、生津怡爽,非常有利於 人的全身心健康,而且對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據醫學寶典《本草綱目》記載"鹽可治百病"。事實上不論是在 東方還是在西方,人們很早就把鹽用於治療口腔疾病和消炎外傷,並 且用於治療人體內外的多種病症,直到現在人們還有早晨起來喝一杯 鹽開水的習慣。用竹和鹽煅燒成的竹鹽,其竹中的酸,具有抗腫瘤迅 速恢復細胞組織和抵抗細菌入侵等功能。竹鹽含有豐富的鉀、鎂、鋅、 鈣等人體必須的礦物質成分和微量元素,對炎症具有卓越的療效。本 發明的竹鹽茶爽可樂還具有自身調節酸鹼度平衡和有一定減肥功效; 我們可根據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肥胖也是一種疾病;由於現代人的 體質普遍呈酸性,而肥胖就是酸性體質的典型代表,它是誘發現代疾 病的溫床,由於肥胖而產生的多種現代病也證實了這一點,竹鹽能直 接清除體內氧化脂肪質,調節體液的平衡,促進細胞活動更加活躍; 加上竹鹽原本就具有消炎、殺菌、滲透、除惡生新、解毒、排毒功能, 所以在減肥方面有著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如果採用九次煅燒的竹鹽 效果更佳。因為竹鹽能有效地中和食物中的毒素,如重金屬、農藥殘留、膽 固醇、細菌等,非常有利與人們飲用食用。目前眾多的公害食品、加 工食品、肉食品均可以導致偏酸性體質,形成了現代各種疾病的溫床, 因竹鹽是鹼性食品,它能有效地中和酸毒和肉毒素,能有效地調節人 體自身的酸鹼度平衡,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由於本發明採用的是均衡竹鹽物質配比以及添加多種微量元素, 不會因攝取竹鹽而引發高血壓,而且對人的身體有極大的好處和很強 的還原力,也徹底消除攝取鹽量的煩惱。竹鹽茶爽可樂採用茶飲料基料和竹鹽功效調味輔料配料而成,不僅具有茶飲的口味,又有可樂口 感,即有甜味,又有鹹感,甜鹹均衡,適合東西方人飲用(食用), 而且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平衡酸鹼、解毒排毒、超強還原、富含高 能量等特點。它能憑藉強勁的浸透力和滲透力清除腸內宿便,進入唾 液,胃液、血液、膽汁、小便等全身各種體液,將毒素排出體外;能對酸性質進行有效和直接改善;能快速恢復細胞組織使潰瘍早癒合。 其竹鹽茶爽可樂能給人以爽口解渴、提神醒腦、清潔腔道、消除炎症、 清新怡爽、生津潔喉、清潤腸胃的良好功效。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竹鹽茶爽可樂,它是由純淨水、 茶葉(綠茶或紅茶)、混合糖漿(葡萄糖、白砂糖)、檸檬酸、食 用香料、維生素C、竹鹽、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焦糖色、 磷酸、香精,經科學配方(由機械製劑)而成。其配方是純淨 水41—59.5份(重量)、茶葉(綠茶或紅茶)1一1.5份(重量)、 混合糖漿(葡萄糖、白砂糖)4一8份(重量)、檸檬酸4.5—8.5 份(重量)、天然食用香料0.7—1份(重量)、維生素C0.8—1.2 分(重量)、竹鹽4一8份(重量)、碳酸水(水、二氧化碳)40 —50份(重量)、焦糖色2—3份(重量)、磷酸2.5—5份(重量)、 輔助調味香精0.5—0.8份(重量)。竹鹽茶爽可樂的生產方法是 一、將備好的純淨水放入到不 鏽鋼鍋內燒成100CO開水,再在備好的不鏽鋼桶內放入綠茶或紅 茶,再將開水快速灌入不鏽鋼桶內,進行茶液泡製,最後將製備 好的混合糖漿加入一併攪拌均勻(慢速攪拌),經過濾即得甜味茶汁;再加入檸檬酸、食用香料和維生素C共同配製成微量元素香料液;最後再將甜味茶汁與微量元素香料液用均質機進行充分 混合,經過濾、淨化、滅菌後,即得茶飲基料。二、將竹鹽與純 淨水fe機械溶合,加入焦糖色、磷酸和輔助調味香精,再用機械 攪拌均勻,即得竹鹽功效調味輔料。最後將茶飲基料與竹鹽功效 調味輔料攪拌成混合液,再由專用設備加入二氧化碳,即可得到 本發的竹鹽茶爽可樂成品飲料,經自動灌裝、滅菌、包裝,即可 上市。
具體實施例方式竹鹽茶爽可樂,是由甜味茶汁與微量元素香料液用均質機配 製成的茶飲基料,再與竹鹽功效調味輔料製成混合液,然後加入 二氧化碳製成竹鹽茶爽可樂成品。A、將純淨水(41—51.5)份 (重量)放入不鏽鋼鍋內燒開,再在備好的不鏽鋼(泡製茶水) 桶內放入綠茶或紅茶1—1.5份(重量),再將開水(純淨水)41 一51.5份(重量)快速灌入不鏽鋼桶內進行茶液泡製,最後將制 備好的混合糖漿4—8份(重量)加入後慢速攪拌,經過濾,應 減去茶葉1一1.5份(重量)後即得甜味茶汁45—59.5份(重量); 再加入檸檬酸4.5—8.5份(重量)、天然食用香料0.7—1份(重 量)、維生素C0.8—1.2份(重量)共同製劑成的微量元素香料液 6—10.7份(重量);然後將甜味茶汁45—51.5份(重量)與微 量元素香料6—10.7份(重量)用均質機械混合,即得茶飲基料 51—70.2份(重量)。B、將竹鹽4—8份(重量)與純淨水40—50份(重量含二氧化碳)用機械溶合後,加入焦糖色2—3份(重 量)、磷酸2.5—5份(重量)和輔助調味香精用機械攪拌均勻, 即得竹鹽功效調味輔料49一66.8份(重量)。最後將茶飲基料51 一70.2份(重量)與竹鹽功效調味輔料49—66.8份(重量)攪 拌成混合液,再由專用設備加入二氧化碳(一定量),即可得到 竹鹽茶爽可樂成品飲料100—137份(重量),經自動灌裝即成品。
權利要求
1、竹鹽茶爽可樂,其特徵在於它是將純淨水(41-51.5)份(重量)放入不鏽鋼鍋內燒開,再在備好的不鏽鋼(泡製茶水)桶內放入綠茶或紅茶1-1.5份(重量),再將開水(純淨水)41-51.5份(重量)與製備好的混合糖漿4-8份(重量)即可得甜味茶汁45-59.5份(重量);再加入檸檬酸4.5-8.5份(重量)、天然食用香料0.7-1份(重量)、維生素C0.8-1.2份(重量)共同製劑成的微量元素香料液6-10.7份(重量);然後將甜味茶汁45-59.5份(重量)與微量元素香料6-10.7份(重量)用均質機械混合,即得茶飲基料51-70.2份(重量)。
2、 將竹鹽4一8份(重量)與純淨水40—50份(重量含二氧 化碳)用機械溶合後,加入焦糖色2—3份(重量)、磷酸2.5—5 份(重量)和輔助調味香精用機械攪拌均勻,即得竹鹽功效調味 輔料49—66.8份(重量);最後將茶飲基料51—70.2份(重量) 與竹鹽功效調味輔料49一66.8份(重量)攪拌成混合液,再由 專用設備加入二氧化碳(一定量),即可得到竹鹽茶爽可樂成品 飲料100—137份(重量)。
全文摘要
竹鹽茶爽可樂,它能克服現有可樂、茶飲料、甜質奶飲品和淡水飲料的不足。竹鹽茶爽可樂蒸餾水、茶(綠茶、紅茶)、混合糖漿、檸檬酸、食用香料、維生素C組成茶飲基料,再加入用碳酸水、焦糖色、磷酸和竹鹽配製成竹鹽功效調味輔料混合而成。該竹鹽茶爽可樂能使人的腔道和食道徹底清潔、淨化,並能保健口腔、淨化腔道、消除和預防腔道疾病的作用,具有抗菌、殺菌、消炎的功能,具有顯著的持久性療效。它還有強勁的解毒與排度的綜合作用,由於能平衡和調節酸鹼度,所以該竹鹽茶爽可樂適合現代人和各種體質的人飲用,而且爽口解渴、清潔腔道、消除炎症、清新怡爽、生津潔喉、清潤腸胃的良好功效。非常有利於人的全身心健康,而且對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82GK101292734SQ200710103128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6日
發明者萬金林 申請人:萬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