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竹筍的保鮮方法與流程
2023-10-05 01:53:34
本發明屬於食品學領域,涉及一種蔬菜的保鮮技術,具體來說是一種竹筍的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竹筍是傳統的森林蔬菜之一,它富含糖、蛋白質、纖維素、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歷來受人們的喜愛。竹筍中含有18種胺基酸, 且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 在鮮筍中含胺基酸總量約29%。竹筍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如Se 和Ge 等。研究表明竹筍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鮮美,是一種具有養生保健功能的森林蔬菜,具有減肥、防腸癌、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種保健功能。
但竹筍的利用和加工均面臨著保藏的問題,採收期集中,保鮮期較短,採後竹筍受傷和養分脅迫引起呼吸、電導率和木質素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及其他養分分解,使其含量下降,老化加劇。近年來,市場上關於竹筍的使用均以罐藏,醃製和幹制等形式,常年供消費者使用,但是加工產品失去了鮮筍原有的風味和質感。
竹筍除去外被的竹籜(筍殼和老化基部),可食用率達50-70%。因此,經過微加工的竹筍,不僅食用方便,而且減少處理損耗,風味保存較為完整。當前,鮮切竹筍(除去外被的竹籜)已經以淨菜形式在很多大超市裡銷售,但極易發生木質化和褐變。因此,研發能有效延緩鮮切竹筍木質化和褐變發生的保鮮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筍的保鮮方法,所述的這種竹筍的保鮮方法要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新鮮竹筍易發生木質化和褐變,不易保存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筍的保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 一個對新鮮竹筍進行清理修整的步驟,所述的清理修整是指用紗布輕輕擦去筍籜上沾有的泥土,用刀切去不可食用的部分;
2) 將竹筍的根部浸沒在保鮮溶液中5-10分鐘,所述的保鮮溶液為多菌靈和丙酸鈉的混合溶液,在所述的保鮮溶液中,是多菌靈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45%-0.65%,所述的丙酸鈉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1%-0.2%;將處理後的竹筍放置在空氣中晾乾;
3)採用一個容器,所述的容器的底部用沙土鋪滿,將晾乾的竹筍豎放入容器中,再用沙土將其掩埋,溼度保持在8-10%,最後用聚乙烯塑膠袋罩住容器,然後放置於冷庫中貯藏。
進一步的,所述的新鮮竹筍是指各種新鮮帶筍籜的可食用竹筍。
進一步的,所述的容器為塑料框。
進一步的,所述的冷庫中貯藏是將竹筍所在箱子的敞口密封,貯藏於1-4℃的冷庫環境下。
多菌靈一種廣譜性殺菌劑,對多種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丙酸鈉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能夠調節形態分化,增加抗逆性等作用。將兩者進行復配調節使用,供除去外被的竹筍浸泡,晾乾,再加以沙土保藏,能顯著延長採後新鮮竹筍的保藏期限。
本發明和已有技術相比,其技術進步是顯著的。現有技術中對於沙土保藏和複合保鮮劑結合使用的保鮮方法尚未出現。本發明採用復配保鮮劑結合沙土保藏,有效抑制新鮮竹筍的脫水、木質化和褐變程度,降低了營養品質的消耗,有利於維持竹筍的品質,延長新鮮竹筍的貯藏期。本發明的方法易於掌握和實施,操作簡便、安全環保,保鮮效果良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筍的保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新鮮、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筍長度和基部直徑大體一致,帶筍籜的雷竹筍,約100斤,小心的用紗布輕輕擦去筍籜上沾有的泥土,用刀切去不可食的部分。
(2)取出50斤的新鮮雷竹筍,將其根部浸沒在0.54%的多菌靈和0.12%的丙酸鈉復配後的溶液中5分鐘。在常溫下,將溶液處理後的雷竹筍放置在空氣中晾乾。將晾乾的竹筍放入乾淨的塑料筐中,筐底部用沙土鋪滿,將竹筍豎放後,再用沙土將其掩埋,最後用聚乙烯塑膠袋罩住竹筍所在的箱子,放在3℃的冷庫環境下。
(3)將25斤未用溶液處理的新鮮雷竹筍豎放在乾淨的塑料筐中,用聚乙烯塑膠袋罩住密封竹筍所在的箱子,放在室溫(5-12℃)環境下。
(4)將餘下的約25斤未用溶液處理的新鮮雷竹筍豎放在乾淨的塑料筐中,用聚乙烯塑膠袋罩住密封竹筍所在的箱子,放在3℃的冷庫環境下。
結果發現,經過沙土半溼保藏,配合多菌靈和丙酸鈉復配溶液浸泡後的雷竹筍,儲藏30天後取出,有約15%的竹筍有輕微凍傷情況,其餘竹筍在色澤,形態和氣味上均符合DB3301/T 118.4—2007地方標準對雷竹筍的感官評價,具有實際商業價值。
常溫儲藏的雷竹筍,儲藏6天後,筍體全部出現50%以上面積的變黑,至第10天,全部雷竹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已失去食用價值。
低溫(3℃的冷庫)儲藏的雷竹筍,儲藏9天後,筍體全部出現50%以上面積的變黑,至第13天,全部雷竹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已失去食用價值。
實施例2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筍的保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新鮮、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筍長度和基部直徑大體一致,帶筍籜的毛竹筍,約400斤,小心的用紗布輕輕擦去筍籜上沾有的泥土,用刀切去不可食的部分。
(2)選取250斤毛竹筍,將其根部浸沒在0.45%的多菌靈和0.15%的丙酸鈉復配後的溶液中10分鐘。在常溫下,將溶液處理後的毛竹筍放置在空氣中晾乾。將晾乾的竹筍放入乾淨的塑料筐中,筐底部用沙土鋪滿,將竹筍豎放後,再用沙土將其掩埋,最後用聚乙烯塑膠袋罩住竹筍所在的箱子,放在2℃的冷庫環境下。
(3)將50斤未用溶液處理的新鮮毛竹筍豎放在乾淨的塑料筐中,用聚乙烯塑膠袋罩住密封竹筍所在的箱子,放在室溫(3-10℃)環境下。
(4)將餘下的約100斤未用溶液處理的新鮮毛竹筍豎放在乾淨的塑料筐中,用聚乙烯塑膠袋罩住密封竹筍所在的箱子,放在2℃的冷庫環境下。
結果發現,經過沙土半溼保藏,配合多菌靈和丙酸鈉復配溶液浸泡後的毛竹筍,儲藏30天後取出,有約12%的竹筍有輕微凍傷情況,其餘毛竹筍的筍籜無腐爛,可食用部分的色澤仍然保持淡黃色或黃白色,質地堅硬,無腐爛和變黑現象,形態和氣味無明顯改變,儲藏後的竹筍整體符合市場銷售要求。
常溫儲藏的毛竹筍,儲藏7天後,筍體全部出現50%以上面積的變黑,至第10天,全部雷竹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已失去食用價值。
低溫(2℃的冷庫)儲藏的雷竹筍,儲藏10天後,筍體全部出現50%以上面積的變黑,至第14天,全部雷竹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已失去食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