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筱綃與蘇明玉(蘇明玉和曲筱綃)
2023-10-31 04:11:13 1
導讀
和蘇明玉一樣,曲筱綃同樣成長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同樣有一個喜歡啃老不思進取的哥哥。
兩個角色都看似瀟灑冷漠,實則有情有義。在她們有些「直男化」的性情背後,其實是真實的不安全感,而這來自於她們的家庭。
最近在看《都挺好》的人,估計沒少生氣。這部正在熱播的都市劇,承包了人們城市生活淚點與笑點的同時,也折射出了現代家庭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主角蘇明玉,從小遭受母親重男輕女的對待,在家裡從來沒有吃好住好上好學,一氣之下與家人斷絕往來獨立生活。
與父母的反抗,形成了她獨特的個性。看似瀟灑冷酷,實則有情有義,性格愛憎分明,甚至有點「剛」。然而她始終無法做到棄家人於不顧,家成了她最大的軟肋。
這也讓人聯想到導演簡川訸執導的另一部作品——《歡樂頌》中的曲筱綃,同樣成長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同樣有一個喜歡啃老不思進取的哥哥。她看似活得瀟灑恣意,話語犀利喜歡懟人,卻在家庭真正要分崩離析的時候,選擇血濃於水,要讓一家人整整齊齊。
兩個角色有些「直男化」的性情背後,其實是真實的不安全感,而這來自於她們的家庭。
再看一些劇情,比如蘇明成暴打蘇明玉、曲筱綃調查別人男朋友,這在我們心裡多少感到一絲荒誕,但仔細分析,荒誕的背後也有因果邏輯的合理之處。
蘇母對不同子女區別對待,才導致了蘇家兄妹的感情疏離;曲母對父親種種猜疑,才影響了曲筱綃對他人的信任程度。她們的生活,被原生家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有果總有因。父母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孩子未來的性格特徵,行為方式和社會關係。
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精神和情感的種子,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有些家庭,則是指責、強勢和冷漠。
而結果的差別就是,要麼像人生旅途的繁花茂葉,要麼像高速路上的連環追尾——承襲的一連串感受、規則、觀念,都會接連影響幾代家庭成員的人生。
在《都挺好》裡,母親好強又好面子,她自己可能就是重男輕女的經歷者;
父親自私膽小,妻子去世後,不斷挑撥子女關係,升級家庭矛盾,讓人恨得牙癢;
大哥背負著沒有在父母面前盡孝的心理負擔,埋怨弟妹不會做兒女,自己打腫臉充胖子,滿足父親的各種要求;
二哥作為「媽寶男」,心安理得地啃老,漠視兄妹之間的感情;
而家對蘇明玉來說,成了一個難以啟齒的傷疤,她活在不被人信任的痛苦中……
在這樣的家庭體系裡,似乎每個人都沒有正確扮演自己的家庭角色。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地雞毛,更深層次的,我們看到了整個家庭關係的失衡。在這樣的家庭體系中,混亂成了生活的常態,大家都依靠混亂來生存。平靜和秩序的維持,變成了類似於走鋼絲的高危運動。
為了維持這種失衡,有的父母甚至會製造更多的混亂局面。就像蘇爸,把生病的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對兒女的照顧矢口否認,在子女之間撒謊演戲……
這些發生在蘇大強身上的,種種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行為,似乎也都不難理解了——把家搞得烏煙瘴氣了,才能滿足自己晚年生活的種種要求。
或許,家庭中的矛盾衝突,被影視作品進行了放大呈現,在真實生活中,大部分情形未必是這般戲劇化的。但創作也必定源於生活,它帶給人們的刺痛感,也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提醒。
家,本該是愛與溫暖的所在。它不僅僅是有血緣關係的人的集合,它更容納著彼此緊密相連的人。
但同時,這個體系也是一張交織著愛、自尊、焦慮、歡樂和內疚的複雜網絡——飽含著各種各樣的人類情感,相互交織。家人的態度、理解和相互關係構成的複雜體驗,從不同方向雕塑著個體面貌。
理解,或許是維護這個體系平衡的開始,但真正的和諧還要依賴家庭成員自身的行為與反省。
慈愛但不偏愛,
和事但不躲事,
孝順卻不愚孝,
敬老卻不啃老。
在為人父母,
和為人子女
這些人生最基本的事情上,
我們每個人,
都要用一生去學習。
策劃:孫小婷
圖片來源:豆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