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閱讀一本書才是有效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二)
2023-10-31 06:00:53 2
《如何閱讀一本書》二: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靜言君
01 基礎閱讀
我們從學前班開始,就在為長大後的閱讀做準備。從識字認字,跟著老師學習分析課文,到後來能自己做閱讀理解,和課外讀物。
這是逐步成長和學習的過程,基本到我們初中畢業,高中階段,我們就都完成了基礎閱讀的準備和成熟。
只是因為在整個學習生涯中,關於如何進一步閱讀,深入閱讀,沒有專門的學習。我們多數人的閱讀習慣和層次,都停留在基礎閱讀階段。
所以現在會有很多人為怎樣讀書迷茫,有人讀了很多書,依然沒有任何長進。有時不能說他們不用功,只是沒有掌握進一步閱讀學習的方法。
學習這本書就是為了學習怎樣閱讀,通過四個閱讀層次的學習,掌握讀書的方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自己。
02 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是閱讀的第二個層次,也是後續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重要的步驟。檢視閱讀,才算是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
檢視閱讀可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第二,粗淺的閱讀,從頭到尾快速的讀完一本書,忽略不懂得地方。
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書中作者提到七個建議,從讀書名、目錄、索引、翻讀重要篇章、讀最後幾頁,等幾個方面,粗略的了解一本書的框架結構以及書的類別。
通過這一步驟,你可以大概了解了這本書說了什麼,議題什麼,怎樣的結構。你可以決定是否繼續研究這本書,或者不是你感興趣的類型。
粗淺的閱讀: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閱或者思索。
也就是說面對一本難讀的書,先通讀一遍。只關注能理解的部分,不懂的部分跳過去,不要停下來去思考去查詢不懂的地方。
好書需要多讀幾遍。而第一遍只是為了了解這本書,弄明白這麼書是在說什麼。等到後邊進行分析閱讀時,再回頭對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詳細研究。
03 閱讀速度
有人可以一年讀一百多本書,有人一個月也讀不完兩本書。這就去閱讀速度的不同,但是本書作者提出,閱讀的速度,不論是快還是慢,只不過是閱讀問題一個微小的部分而已。
關於閱讀速度,有很多書在講。快速閱讀,高效閱讀等。很多人很困惑,到底該以怎樣的一種速度去閱讀呢?
本文作者提出一種「秘方」: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與理解!
什麼意思呢?首先你要明白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該速讀還是慢讀。你讀的什麼書?簡單還是複雜?
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讀書的量,如果兩三天一本書,讀完之後什麼也記不住,那讀了還有什麼意義?不如細細的去品味一本好書,學以致用。
04 提出問題
檢視閱讀中,除了大概了解一本書架構,我們要有在這個閱讀層次中能回答出幾個問題。
1,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2,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
3,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閱讀的時候在書上做筆記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思路,整理問題答案。寫下來,是最好的檢驗方法。
有時候你腦子裡可能會有一些關於本書模糊的或者清晰的概念,好像你懂了你明白了,然後下筆去寫的時候,卻發現不知道怎樣下筆。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你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並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麼。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在讀書的時候,要養成做筆記,隨時記錄的習慣。
再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