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優秀篇】
2023-10-19 13:48:07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繫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1.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宋濂,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他那學的勤奮態度和對老師虔誠恭敬的態度令人讚嘆不絕。
自古以來,刻苦學習就被人類所倡導,於是很早就有了「匡衡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程門立雪」......的例子,他們為了讀書,求學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與心血,他們這些可貴的事跡,一直激勵著後人們刻苦學習,努力積極進取。宋濂青少年時家庭貧窮無法得到書,但行別人借書並親手抄下來,即使寒冷的冬天,手指不能伸曲也不敢怠慢,抄寫完畢,趕快去送還書。因此得遍觀群書。為了使自己的學習得到更高層次的境界,於是他跑到百裡外,向同鄉的前輩請教。他對老師一直以一種前成功競得態度對待老師。當他外出求學時,生活極端艱苦,他用精神上的富足戰勝物質上的貧困,充分相識了自己求學精神之頑強。
通過對宋濂的了解,是我們得到了許多啟發:
1.學習的動力源於濃厚的興趣。
2.向別人請教要謙虛誠懇.
3.學習要敢於發問.
4.學習要有主動性.
5.學習要勤奮刻苦.
6.以書為樂,就會不畏艱難。
2.《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豐富自己、感覺世界的千變萬化。那麼你喜歡讀書嗎?
宋濂,是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替溪,浦江人,他自幼就喜歡讀書,但因為家境貧困,只有向他人借書來抄寫、再看。他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一如既往的去讀書。
每當他遇到疑點困惑的時候,他就去請教老師,希望自己學有所獲。當從學求師的時候,他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對讀書的熱情。而他正想用自己刻苦學習的這種精神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當我讀懂這篇文言文時,我的疑惑就是:宋濂他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讀書,甚至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兒去用功讀書。但現在我似乎明白了,當你認準一件自己喜歡的、對自己有益的你會毫不顧忌的去爭取成功。古代有多少文人為了考取狀元而晝夜不停地去讀書,也許他們是為了更多的功名利祿,但是他們得到的卻會使自己受用一生
我們也應該嘗試去豐富自己,嘗試把讀書變為自己的樂趣,即使你不喜歡,以為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心靈,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未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也許你會在書中找到一個不一樣的、全新的自我。
3.《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讀完《送東陽馬生序》後,我覺得,宋濂也是一塊金子。而這塊金子,是因為它經歷了無窮的磨難還有還有它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得以煥發出永遠奪目的光芒。
宋濂從小就特別愛好學習、讀書,但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如願以償。勤奮好學的他不得不借書抄書,就算天氣再惡劣,也不會有一絲鬆懈,也要把書及時歸還。因為他的守信,許多人都把書借給他,他也因此得以廣泛遍讀群書。長大後,宋濂的求學經歷更是艱難,他聽從前輩的批評,認真地吸取知識,最後收穫了很多學問。他曾因為求學路途漫長、天氣寒冷而倒下,但他好學、堅定不移的心卻熱情著、跳動著。他從來不顧自己的生活,他覺得能讀書就是最快樂的。
宋濂能夠有現在的成就,正是因為他的勤奮好學和堅持不懈,正是因為他對學習的認真態度和對老師的恭敬.......這一切都成為他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宋濂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學有所成了,當今我們的學習環境及條件都非常優良,是不是更應該刻苦學習、珍惜學習環境呢?即使我們做不到宋濂那樣大的成就,但我們應該使自己在提升一個層次、讓自己的學習態度再端正一些、使自己的讀書熱情更高漲。其實,客觀的條件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主觀上的努力。
宋濂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言必行」的優秀品質。他不管天氣有多惡劣,都不放棄抄書,也不把書晚些歸回。所以,他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人們都願意把書借給他,這正是他用實際行動換來的「行必果」。
勤勵奮勉是我從宋濂身上看到的刻苦;勤學好問是我從宋濂身上學到的態度;言必行,行必果是我從宋濂身上得到的忠告。
我會用這些收穫,換取一個更加愛學習、更加會學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