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歷史增強文物保護意識(保護文物安全守好民族根脈)
2023-10-19 07:07:14 4
感知歷史增強文物保護意識?近年來,我國文物犯罪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受暴利驅動,文物犯罪仍時有發生,並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困擾辦案實踐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文物局發布《關於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依法懲治和有效防範文物犯罪,切實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安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感知歷史增強文物保護意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知歷史增強文物保護意識
近年來,我國文物犯罪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受暴利驅動,文物犯罪仍時有發生,並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困擾辦案實踐。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文物局發布《關於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依法懲治和有效防範文物犯罪,切實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安全。
為便於司法實踐準確理解與適用《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公安部法制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有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採訪。
問:請介紹一下《意見》的制定背景和主要經過。
答:文物犯罪嚴重影響文物安全,使我國歷史文化遺產遭到無法估量的損失,對文物犯罪應當堅持從嚴懲治的立場。近年來,文物犯罪呈現出新形勢新特點,犯罪團夥專業化、智能化趨勢明顯,犯罪活動向網絡發展蔓延,「探、掘、盜、銷、走私」一條龍的犯罪產業鏈日趨成熟,地下文物交易活躍。同時,實踐中就相關犯罪的對象、未遂、入罪標準等問題,還存在不同認識。
為切實加大文物司法保護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文物局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根據現行法律有關規定,對辦案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回應,以更好地指導辦案實踐,依法嚴懲文物犯罪。
問:針對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名的具體適用問題,《意見》有何規定?
答:一是進一步明確「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範圍。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具體範圍並沒有明確界定,導致實踐中對於盜掘古建築、石窟寺等不可移動文物中的古文化遺址或古墓葬部分,應該如何定性存在認識分歧。對此,《意見》規定,古建築、石窟寺等不可移動文物中包含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部分,也應認定為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的犯罪對象;且盜掘對象是否屬於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應當根據《文物犯罪解釋》第八條、第十五條作出認定,即不以已經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為限。
二是明確了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未遂的認定。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一直是打擊的重點和難點。據統計,2017年到2021年,全國法院一審新收各類妨害文物管理刑事案件共計3058件,其中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刑事案件佔比超過80%。實踐中,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未遂的情況多發,危害性不容忽視。《意見》明確,對於以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為盜掘目標的盜掘未遂案件,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問:《意見》對採用破壞性手段盜竊不可移動文物未遂的法律適用是如何規定的?
答:我國文物資源豐富,已知有不可移動文物76萬餘處。對於以破壞性手段盜竊不可移動文物的案件,按照《文物犯罪解釋》規定,應當以盜竊罪追究刑事責任。實踐中,犯罪團夥主要是採用破壞性手段對不可移動文物的局部進行盜竊,如切割石窟中一尊佛像的佛頭,很容易因該局部文物本身等級或價值較低,或者被嚴重損毀無法進行等級或價值認定,導致行為人最終未能得到相適應的懲罰,不利於保護文物安全。
對此,《意見》規定,對於「針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建築構件、壁畫、雕塑、石刻等實施盜竊,損害文物本體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等五類採用破壞性手段盜竊不可移動文物未遂的犯罪情形,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問:當前地下文物交易活躍,間接助長了盜掘、盜竊文物之風。對此《意見》有何針對性的規定?
答:地下文物交易涉及的相關罪名主要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和倒賣文物罪等。《意見》明確,對是否屬於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明知」,應當結合行為人的認知能力、既往經歷、獲利情況、文物外觀形態、交易價格等多個主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審查判斷。對具有特定聯絡交易方式、逃避或者暴力抗拒檢查、文物犯罪前科等情形,行為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釋的,可以認定其「明知」;認定倒賣文物罪中的「以牟利為目的」,可以結合行為人的從業經歷、違法犯罪記錄、交易情況、文物來源等因素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問:2020年8月,公安部會同國家文物局部署開展了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請問該專項行動的成果如何?下一步是否有新的舉措?
答:新一輪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件3950餘起,其中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重大文物犯罪案件45起;打掉犯罪團夥79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8420餘名,其中公安部A級通緝令逃犯23名;追繳各類文物8.28萬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6477件。
針對當前文物犯罪活動新動向新特點,公安機關將緊盯文物流通關鍵環節,持續開展專案攻堅,上追盜掘、盜竊,下查倒賣、銷贓、走私,深挖幕後金主,實現全鏈條打擊。不斷強化與文物等部門協同作戰,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打好整體仗合成仗。同時,呼籲廣大群眾切實增強法治觀念和文物保護意識,積極舉報文物犯罪線索,共同保護文物安全、守護民族根脈。
(本報記者 靳昊 李韻)
來源: 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