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及焊接定位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19 10:35:22 3
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及焊接定位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汽車發動機製造領域,目的是提供一種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及焊接定位裝置。一種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包括底角處設有放油口的油底殼、放油螺母、設有與放油口相對並與放油螺母匹配的通孔和若干個與油底殼內側固定連接的支腳的擋板;放油螺母的一端設有位於擋板和油底殼之間且尺寸大於放油口尺寸的凸緣,放油螺母的另一端伸出通孔外。該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的放油螺母浮動放置不與油底殼或擋板固定連接。該放油螺母變形較小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容易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好。
【專利說明】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及焊接定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發動機製造領域,尤其是一種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及焊接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放油螺母是焊接在油底殼放油口處的配合螺母,不放油時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使油底殼放油口密封;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20016959.5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油底殼,包括殼體、螺母、放油墊片和放油螺塞,螺母焊接於殼體上,形成一放油口,放油螺塞與螺母緊配合,放油墊片墊設於放油口 ;螺母焊接於殼體內表面。該發明中所述的螺母即放油螺母;該發動機油底殼的放油螺母直接焊接在油底殼的放油口,存在放油螺母受熱變形較大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難以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差的不足;因此,設計一种放油螺母變形較小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容易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好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及焊接定位裝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目前發動機油底殼的放油螺母直接焊接在油底殼的放油口,存在放油螺母受熱變形較大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難以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放油螺母變形較小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容易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好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及焊接定位裝置。
[0004]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包括底角處設有放油口的油底殼、放油螺母、設有與放油口相對並與放油螺母匹配的通孔和若干個與油底殼內側固定連接的支腳的擋板;放油螺母的一端設有位於擋板和油底殼之間且尺寸大於放油口尺寸的凸緣,放油螺母的另一端伸出通孔外。該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的放油螺母浮動放置不與油底殼或擋板固定連接。該放油螺母變形較小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容易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好。
[0005]作為優選,所述的凸緣的側圍設有至少一個位於相鄰兩個支腳之間並與放油螺母的螺孔連通的放油槽。利於放乾淨油底殼內的油。
[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還包括若干個位於擋板與凸緣之間並與擋板固定連接的彈性片。使凸緣與油底殼內側貼合便於放油螺栓旋入放油螺母。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擋板的形狀為矩形;支腳有截面形狀為L形的兩個;兩個支腳的一側邊分別與擋板的相對兩側端連接;兩個支腳的另一側邊分別與油底殼內側焊接。擋板結構簡單實用。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放油螺母的截面形狀為正四邊形;通孔的形狀為正四邊形並與放油螺母間隙配合;放油螺母的相鄰兩側邊之間圓弧過渡。放油螺母製作方便。
[0009]一種用於所述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的焊接定位裝置,包括底板、上端設有斜面且下端與底板的上端固定連接的弧形支承柱和兩個與底板的上端固定連接的油底殼側邊定位塊;底板設有至少兩個定位銷;斜面設有矩形沉孔;矩形沉孔的兩個相對短側邊各設有一個上端面低於斜面的支承塊。放油螺母製作方便。焊接定位裝置使油底殼、擋板和放油螺母焊接時定位準確方便,提高焊接質量和效率。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放油螺母變形較小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容易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好。凸緣的側圍設有放油槽,利於放乾淨油底殼內的油。彈性片使凸緣與油底殼內側貼合便於放油螺栓旋入放油螺母。擋板結構簡單實用。焊接定位裝置使油底殼、擋板和放油螺母焊接時定位準確方便,提聞焊接質量和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本發明焊接定位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焊接狀態的示意圖。
[0012]圖中:油底殼-1、放油口 -11、放油螺母_2、凸緣-21、放油槽-22、擋板-3、通孔-31、支腳-32、彈性片-4、連接段-41、弧形段-42、底板-5、定位銷-51、弧形支承柱-6、斜面-61、矩形沉孔-62、支承塊-63、油底殼側邊定位塊-7、焊機-8、放油螺栓-9。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
[0014]如附圖1、附圖2、附圖3、附圖4所示:一種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包括底角處具有放油口 11的油底殼1、放油螺母2、具有與放油口 11相對並與放油螺母2匹配的通孔31和若干個與油底殼I內側固定連接的支腳32的擋板3、若干個彈性片4 ;放油螺母2的一端具有位於擋板3和油底殼I之間且尺寸大於放油口 11尺寸的凸緣21,放油螺母2的另一端伸出通孔31外。彈性片4位於擋板3與凸緣21之間並與擋板3固定連接。所述的凸緣21的側圍具有至少一個位於相鄰兩個支腳32之間並與放油螺母2的螺孔連通的放油槽。
[0015]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擋板3的形狀為矩形;支腳32有截面形狀為L形的兩個;兩個支腳32的一側邊分別與擋板3的相對兩側端連接;兩個支腳32的另一側邊分別與油底殼I內側焊接。
[0016]所述的凸緣21的側圍具有兩個位於兩個支腳32之間並與放油螺母2的螺孔連通的放油槽22。
[0017]所述的彈性片4有相對設置的兩個;彈性片4包括與擋板3螺釘連接的連接段41和與連接段41的外端連接的弧形段42。
[0018]所述的放油螺母2的截面形狀為正四邊形;通孔31的形狀為正四邊形並與放油螺母2間隙配合;放油螺母2的相鄰兩側邊之間圓弧過渡。放油口 11的形狀為圓形;凸緣21的形狀為圓形;凸緣21的直徑大於放油口 11的直徑。
[0019]一種用於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的焊接定位裝置,包括底板5、上端具有斜面61且下端與底板5的上端螺釘連接的弧形支承柱6和兩個與底板5的上端螺釘連接的油底殼側邊定位塊7 ;底板5具有三個定位銷51 ;斜面61具有矩形沉孔62 ;矩形沉孔62的兩個相對短側邊各具有一個上端面低於斜面61的支承塊63。
[0020]該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連接時,兩個支腳32的另一側邊各放於一個支承塊63上,凸緣21位於擋板3和彈性片4上側,放油螺母2的另一端穿過通孔31伸出通孔31外,油底殼I放在焊接定位裝置上,兩個定位塊各擋住油底殼I兩相鄰側邊的一側邊,三個定位銷51各插入油底殼I的一個定位孔,位於油底殼I底角處的放油口 11壓住凸緣21,然後將支腳32與油底殼I內側在焊機8上焊接;放油螺栓9的小端穿過放油口 11與放油螺母2螺紋連接且放油螺栓9的大端壓住油底殼I的外側密封。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放油螺母變形較小和放油螺母軸線與油底殼放油口端面之間容易保證垂直,放油螺塞與放油螺母相互配合擰緊後密封性較好。凸緣的側圍設有放油槽,利於放乾淨油底殼內的油。彈性片使凸緣與油底殼內側貼合便於放油螺栓旋入放油螺母。擋板結構簡單實用。焊接定位裝置使油底殼、擋板和放油螺母焊接時定位準確方便,提聞焊接質量和效率。
[0022]本發明可改變為多種方式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改變不認為脫離本發明的範圍。所有這樣的對所述領域的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修改,將包括在本權利要求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其特徵是,包括底角處設有放油口的油底殼、放油螺母、設有與放油口相對並與放油螺母匹配的通孔和若干個與油底殼內側固定連接的支腳的擋板;放油螺母的一端設有位於擋板和油底殼之間且尺寸大於放油口尺寸的凸緣,放油螺母的另一端伸出通孔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凸緣的側圍設有至少一個位於相鄰兩個支腳之間並與放油螺母的螺孔連通的放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其特徵是:還包括若干個位於擋板與凸緣之間並與擋板固定連接的彈性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擋板的形狀為矩形;支腳有截面形狀為L形的兩個;兩個支腳的一側邊分別與擋板的相對兩側端連接;兩個支腳的另一側邊分別與油底殼內側焊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放油螺母的截面形狀為正四邊形;通孔的形狀為正四邊形並與放油螺母間隙配合;放油螺母的相鄰兩側邊之間圓弧過渡。
6.一種用於油底殼放油口放油螺母連接結構的焊接定位裝置,其特徵是:包括底板、上端設有斜面且下端與底板的上端固定連接的弧形支承柱和兩個與底板的上端固定連接的油底殼側邊定位塊;底板設有至少兩個定位銷;斜面設有矩形沉孔;矩形沉孔的兩個相對短側邊各設有一個上端面低於斜面的支承塊。
【文檔編號】F01M11/04GK103835784SQ201310700841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黃財明, 曾苗苗, 趙志祥, 徐文鈺, 孫豔, 陳杰, 王瑞平 申請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羅佑發動機有限公司, 濟南吉利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湖南羅佑發動機部件有限公司, 山東吉利變速器有限公司, 寧波上中下自動變速器有限公司, 湖南吉盛國際動力傳動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