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讀後感450字
2023-10-19 19:28:42 2
篇一:《走向海洋》讀後感
有一本科普書叫《走向海洋》,讀過之後,我才知道,我們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還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領土。
在陸地上,可以種樹、種莊稼,可以建工廠、蓋大樓。海水那麼鹹,不能喝,那麼大的面積有什麼用呢?不看這本書,我還真不清楚。原來海洋比我想像的還要大,佔整個地球的70,80%,深度為3729米,總體積為13,75億立方千米,水量大約佔地球水圈中總水量的97,2%。難怪太空人楊利偉會說,地球是一個湛藍色、晶瑩剔透的「水球」。
海水雖然又鹹又苦,人不能飲用,卻有著全世界80%的生物存在,海洋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海底更是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還有沉沒船隻上的珠寶,價值在6000億美元左右。
自古人類對神秘的海洋就充滿了好奇,一代一代的探險家冒著生命危險,駛向一望無際的大海。義大利人哥倫布4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我國明朝的鄭和統帥龐大的船隊浩浩蕩蕩下西洋,創造了中國航海史上的奇蹟。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達,人們對海洋已不在陌生,科學家從海水中提取鈾,製造原子彈,提取鎂,製造飛機、快艇和閃光燈等。可燃冰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
全球的海洋是相連通的,我相信在未來海洋將給人類作出巨大的奉獻。
篇二:《走向海洋》讀後感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更會讓人受益一生。周末我閱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真正認識了地球,讓我知道了自己為什麼而學習。
我們居住的家園叫地球,我想那應該就是土構成的。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地球並不是土黃色的星球,而是一個湛藍色、晶瑩剔透的球體。真是沒想到,地球居然是個大水球。看來以後我們更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了,畢竟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只有那麼一小部分。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我知道了很多為我們的海洋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的英雄,也為我們今天海軍的強大感到驕傲。在了解到我們由於經濟、科技落後而受到侵略時,我的心也變得沉痛,特別是我國南海的油氣資源豐富,周邊國家一年的非法開採量就相當於我國大慶兩年的產量,而我們卻一直依靠進口,而且直到今天,在這片祖先留下的藍色國土上依然沒有豎起一座中國井架,打不出一桶油。
這是一個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實。其原因還是我們經濟、科技、軍事的落後。這一刻我明白了我們為什麼而學習,因為只有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擁有先進的科研技術,才能使祖國變得更強大。我的耳邊似乎響起了周總理鏗鏘有力的聲音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我們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努力學習吧。
篇三:《走向海洋》讀後感
大家知道嗎?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積!提起海洋,會使人聯想到波瀾壯闊、浩瀚無際等詞語,別看「海洋」,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字,但是其中蘊藏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讓我們一起「走向海洋」吧!
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人從浩瀚的海洋中捕魚,靠海洋為生。海洋還是國家之間聯繫「電線」,麥哲倫環球航行靠的不是海洋嗎?哥倫布不是因為海洋才發現了美洲大陸的嗎?中國航海事業更是歷史久遠:鄭和、鄭成功、魏源、毛澤東……
海洋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中國秦始皇到唐宋的海上絲綢之路,再到「海上事業發達的明朝」近萬噸的船隊出海,這些事說起來,真令我自豪!
但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幾次戰爭——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都是因為腐敗的清政府,所以失敗了。不僅這樣清政府還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三條著名的不平等條約,正在時時刻刻的提醒我們,要記得這恥辱,要努力學習再也不要被別人欺負!
歷史的車輪已經滾到了新中國,中華巨龍騰飛海洋,老舊的書頁已經翻了過去,重新書寫歷史篇章的日子已經到來了!
正如書的結尾所說:「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類的利益是共同的。當海洋世紀的鐘聲敲響之際,讓我們攜手高歌,於海洋通行……」對呀,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我們與海洋為友吧!
篇四:走向海洋讀後感 董昕玥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每當這首歌在我耳畔響起,聽著那美妙的旋律,我都會想到人類生命的搖籃——海洋。
看了《走向海洋》這本書,我對大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海洋與人類》這一章中,我知道了海洋是一片藍色的寶藏,石油,藥材,還有很多數以萬計的沉船,都隱藏在這片藍色的神秘寶庫中,需要我們共同去探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籌劃建立或已經建立了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人們正在從過去單純的海洋捕撈時代,逐漸過渡到未來的「耕海」時代。海洋裡埋藏了形形色色的「發財夢」,而打撈沉船,海底尋寶,成為了當今的一項新興產業。藍色的寶藏,果然名副其實。
為什麼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呢?看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因為很久很久以前,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海洋,都是一個舒適的溫床,萬物都誕生於這裡。可以說是:生靈萬物受惠於海洋。
《走向海洋》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海洋與人類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我們呢,就要用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探知自然界的奧秘。要知道,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讓全社會都團結起來,合理開發海洋資源,爭做環境的守護者!
篇五:走向海洋讀後感 顧昊宇
大家都知道,海洋為我們提供的物品數不勝數,比如,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天然氣、石油等。眾所周知,石油是關乎國家命運的資源,許多國家都在尋找石油。而對於向來素有「世界石油寶庫」的波斯灣來說,它自身就有許多石油。
波斯灣又稱阿拉伯灣,自古以來就是國際通道。而真正讓它成名的,是它豐富的石油儲量。波斯灣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素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美稱。目前波斯灣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佔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約佔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量約佔全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地和供應地。
讀到這裡,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麼一個海灣居然能生產這麼多的石油,而且這些石油可能只佔了波斯灣石油蘊藏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石油真等著人們去發現。它讓我覺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給了我們這麼多能源,只要我們合理開發和利用,它可能是用之不竭的。
讀完《走向海洋》,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寶物」。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羅布泊湖曾是一個煙波浩渺的湖泊,湖面超過1萬平方公裡。這裡曾是一個物產豐富、景色秀美之地,養育了樓蘭古城的居民。但如今,這一切已變得面目全非,湖底已經全部乾涸,被鹽層覆蓋。原因是塔裡木河和孔雀河上遊大面積開墾,此後,塔裡木河和孔雀河就沒有水再流入羅布泊湖。這裡極其乾旱,一年就能蒸發一米的湖水,三年就全部蒸發乾了。
我們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讓我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吧!
篇六:走向海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走向海洋》。
這本書介紹了古往今來海洋的變化以及國內外人們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但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人們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因為為了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做出了生命的奉獻比如說:葡萄牙人麥哲倫。英國人弗朗西斯·德雷克。俄國人切
留斯。挪威人弗裡多約夫·南森。英國人約翰·富蘭克林 ……人們還在海底發現了油氣田 ,從海水中提取出了鈾和鎂等 80多種元素。人們還開發了水上鑽井平臺,並且根據需要還研發海防。核潛艇……
「二戰」以前的潛艇都是以蓄電池發電為動力,水下航程短,航速十分緩慢,「二戰」時因浮出水面充電被炸彈擊毀 ,人們為了克服這個弱點,冥思苦想便設計生產出了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
中國在1970年12月26日自主研發的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長徵一號」正式下水。1974 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讓「長徵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
從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架飛機飛上藍天以後 ,大家都想把飛機應用到海戰當中 。1922年美國把一艘商船改成了航空母艦,這也是人們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後來人們把航空母艦改為核動力——「企業號」。
讀了這本書後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 :長大後要利用海洋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美好 ,並且還要讓我的國家科技產業變得更發達,更加強大。
篇七:走向海洋讀後感 楊政
當我看完走向海洋的第一章中的第一篇——海洋——生命的搖籃後,我覺得我對「生命」這兩個字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海洋是一灘又苦又鹹的一大灘鹽水,但在這其中,藏有許許多多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是使海水不能達到飲用的標準。
在這灘鹽水中曾有許多無機物的胚胎。這些胚胎在海洋中經過漫長的時間,孕育出了原始的生命,隨後,這些原始生命慢慢演變,進化,就出現了原始植物和原始動物。有無頸椎動物變成了有頸椎動物。在這有頸椎動物的門類中,出現了頸椎動物中不斷進化而變成的高等級腐乳動物——人類。
從這裡可以看出生命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可有些人呢?謀殺,自殺·············什麼都有。因為一次考試考得不好而跳樓,因為情感問題而謀殺,自殺,這個樣子很好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比得上「生命」珍貴。愛護生命,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