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傳說
2023-10-19 19:36:32 4
木姐珠和鬥安珠的愛情故事
相傳,羌族人的祖先是一對夫妻,女的叫木姐珠,男的叫鬥安珠。古時候,天底下有一座大山是和天連在一起的,地上的人可以爬到天上去看天宮,天上的人可以跑到地上看人間。羌族人崇拜的天神木比塔有三個女兒,個個美麗動人,尤其是三女兒木姐珠排行最小,不僅婀娜多姿,而且聰明過人、性情倔強。她厭煩天庭冷冷清清的生活,非常嚮往人間。
有一天,天神的小女兒木姐珠下凡來到人間玩耍,美麗的人間景色迷住了她,她徑直來到龍池邊。突然跑出一隻大老虎想吃她,把木姐珠嚇得直喊救命。此時此刻,正在樹林裡放羊的猴毛娃鬥安珠,一聽到有人喊救命,馬上跑過來,老遠看到那隻大老虎想吃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孩,舉起木棒衝過去跟老虎打起來……打了半天,終於把老虎打死。二人不期而遇,一見鍾情。木姐珠問猴毛娃叫什麼名字,猴毛娃說:「我是放羊人鬥安珠。」這個時候,天黑了,木姐珠不想回天上去,想跟鬥安珠成親。牧羊人鬥安珠一時不敢拿主意,但又沒辦法,只好先送她回天宮再說。
鬥安珠和木姐珠同上天庭見天神木比塔,希望天神同意他們結為伉儷。到了天上,天神看到小女兒引了一個猴毛娃回來,心裡很不高興。木姐珠對爸爸說:「我在人間遇到老虎來吃我,要不是鬥安珠救我,哪裡我還見得到您呀?」天神沒理她。她就說:「爸爸,我要跟鬥安珠成親。」天神氣衝衝地說:「行啊,你喊他明天去給我砍九十九座山的樹,我就答應你們成親。」木姐珠欣然答應。鬥安珠心想,我一個人一天怎麼砍得完九十九座山的樹呢?木姐珠對他說:「我們想辦法嘛,世上無難事。」夜幕降臨,木姐珠去找風神幫忙,風神答應了。第二天,風神昏天黑地吹了一陣大風,把九十九座山的樹齊整整地吹斷完。木姐珠去對天神說:「鬥安珠一晚上把九十九座山的樹砍完了哦。」天神不信,跑去一看,九十九座山的樹硬是齊整整地一下子被砍光。天神又說:「你喊鬥安珠明天用火把這九十九座山給我燒光,我就答應你們成親。」木姐珠又答應。到了深夜,木姐珠又去找火神幫忙。火神答應了。第二天,鬥安珠還在砍了樹的大山裡睡瞌睡,火神一陣大火燒起。鬥安珠沒跑贏,把身上的猴毛一下子燒得溜光,變成了一個帥氣的小夥子。木姐珠看到鬥安珠變成了一個英俊小夥子,喜歡得不得了,拉起鬥安珠去找天神。天神說:「你在幾天內把九十九座山給我種成玉米,我就答應你們結婚。」木姐珠又答應。晚上夜深人靜,木姐珠去找雨神幫忙。雨神答應把玉米種攪合在雨裡頭,半夜下雨的時候,就均均勻勻地下到了九十九座山上。天神沒辦法,只好答應他們結為夫妻。二人經歷許多艱難困苦的考驗,終於成婚,並同返人間。
回地上那天,天神把五穀樹種、各種禽獸和三塊白石交給木姐珠帶回地上。可是,哪曉得在回家的路上漏了些五穀雜糧和跑了些豬、雞,這些東西就變成了人間的草和野物。後來,這對恩愛夫妻在人間自由生活,還教會人們如何種莊稼和飼養家畜。
木姐珠和鬥安珠雙雙下凡,剛走下天地相連的那座大山,天神一怒之下,就用刀把那座山砍成了兩塊。從那以後,地上就有了很多的人,地上的人再也爬不到天上去了啊!
羌戈大戰的史詩故事
傳說,木姐珠和鬥安珠結婚以後生了九個兒子。大兒名叫構,就是阿巴白構。二兒名叫惡,三兒名叫燒當,四兒名叫至,五兒名叫格南,六兒名叫黑牛,七兒名叫白羊,八兒名叫吉,九兒名叫上當。他們率領自己的部落,趕著羊群,來到一個有山、有水、有平原的放牧好地方,並決定在這草原上定居下來。隨著歲月的流逝,木姐珠和鬥安珠生的九個兒子繁衍生息變成九支人,這就是羌族的前世。
草原上卻住著高顴骨、短尾巴、健壯的土著戈基人,他們個頭不大性情卻很兇猛,互相爭奪牧場,經常發生戰爭。有一天晚上,草原上的九支羌族人,突然遭到了戈基人的搶掠,九支羌族人被迫西行,尋找安生之地。有一回,九支羌族人被戈基人衝散後,各自逃生。曾得到太陽神傳授本領的大哥阿巴白構率領殘部遷徙到岷江。本來知曉天事、人事、神事的大哥,由於羌文經典不慎被白毛公山羊偷吃了,一時不知所措。當地土著戈基人又緊追不捨,無奈在岷山一帶,與戈基人血戰一場,阿巴白構雖射出神箭,但仍不能阻止戈基人的進攻。戰鬥中,羌人的廝殺喊叫驚動了始祖神木姐珠,木姐珠見其子孫遭難,便從空中拋下三塊白石,讓白石變成三座雪山擋住戈基人,這樣羌人才得以脫險。
由木姐珠指引方向,羌人先民們頂著黑夜、冒著星辰,從西北草原南下,翻過許多大山,終於來到波浪滔滔的岷江上遊,安居在河谷間。但好景不長,三年後戈基人又來進攻,阿巴白構率眾投入戰鬥,數次硬拚,仍不能取勝。最後,天神木比塔看見自己的子孫老是打不贏,沒法幫助他們。這回,恰巧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一天,天神木比塔的大兒子在黑羅山牧場放神牛。早上,他把牛群趕到草場上放養,自己貪玩去;下午,趕牛回家的時候,抱財角牛和揚杈角牛卻不見了。這兩頭牛是木比塔的心頭肉,他要親自來過問這件事。天神木比塔先問羌人:「我放養於羅山牧場上的抱財牛和揚杈牛,你們看到沒有?」戈基人搶先回答說:「我們沒看見呢!」木比塔又問羌人:「神牛是你們偷了嗎?」羌人說:「我們不敢偷啊!」木比塔又問戈基人:「神牛是你們偷了嗎?」戈基人說:「我們沒有偷呀!」木比塔生氣了,把羌人、戈基人召集起來,一個一個的查看口腔。天神木比塔在羌人牙縫裡掏出的是乾菜筋,在戈基人牙縫裡掏出的是牛肉筋。木比塔知道牛是戈基人偷的了,便對他們十分憤恨。天神木比塔又問羌人:「你們要神、要羌,還是要戈基人呢?」羌人說:「我們要神、要羌,不要戈基人!」木比塔又問戈基人:「你們要神、要羌,還是要戈基人呢?」戈基人狂妄地回答:「我們不要神、不要羌,只要戈基人。」木比塔聽了這話,心裡很不高興,他要想法收拾戈基人。
又一天,天神木比塔喊大外孫阿巴白構領著羌人和戈基人一同上山砍柴。木比塔叫羌人用斧頭將大樹劈開一個口子,叫戈基人把雙手伸進去,羌人取出斧頭,戈基人被樹夾死了許多。木比塔喊羌人拿木棍作武器,戈基人拿麻杆作武器。戈基人用麻杆打羌人,一打麻杆開了花;羌人用木棍打戈基人,戈基人又被打死了許多。木比塔喊羌人拿三塊白石頭作武器,戈基人拿雪塊作武器。戈基人用雪塊打羌人,打得雪花到處亂飛;羌人舉起白石頭打戈基人,一石頭砸死一個,把戈基人打死了一大半。木比塔叫羌人扎了九個草人,甩到石巖底下。故意向巖下問:「喂,你們在巖腳下好不好耍?原先埋伏在巖下的羌人回答說:」好耍嗓。「木比塔就叫戈基人也跳下巖去耍。結果戈基人被摔死了千千萬萬。木比塔又叫羌人四處搜查山洞,把搜出來的戈基人裝進牛皮口袋裡,然後用繩子吊在大樹上,樹下邊堆好柴火,點著火用火燒、用煙燻,戈基人幾乎全軍覆沒,阿巴白構獲得戰爭的勝利。
打敗了戈基人後,阿巴白構率領大家進駐茂汶,重建家園,統一了岷江上遊的氐羌各部,阿巴白構成了盟主,在自己的地盤修寨築關,分封土地,阿巴白構的九個兒子成了九個地方的首領。修建羌寨時,阿巴白構叫部落裡的羌人四處立地建寨。在寨內修起了碉房和高的白碉樓。羌民的房頂上還建一個」勒克西「,裡面供著三塊白石頭,來紀念天神木比塔。於是,岷江上遊河谷地帶,分居著各個羌民部落。每年農曆十月處一,羌人殺豬宰羊,獻砸酒,謝天謝地,祭祖宗,祭山祭水,報神恩,漸漸和戈基人餘部融合成了統一的龐大部落——冉羌。
唐朝時,吐蕃在川西北高原和唐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當時吐蕃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松州(今松潘)一帶,並有不少的吐蕃士兵駐紮在松州。從此,靠近藏區一帶的羌人逐漸融入了藏族;靠近漢區的羌人逐漸被漢化成了漢人;吐蕃和唐朝勢力都不能觸及的地帶,如茂縣、汶川、理縣等地的羌人則演變成了今天的羌族。
」云云鞋「的傳世故事
」云云鞋「是羌族人喜愛穿的一種手工製作的布鞋,鞋型頗似小船,鞋尖微翹,鞋底較厚,鞋幫上繡有彩色雲和杜鵑花圖案。關於云云鞋的來歷流傳著一個故事。
遠古時候,清澈湖泊中生活著一位美麗動人的鯉魚仙子,她看上了一位眉清目秀的赤腳牧羊少年。鯉魚仙子將豐富的思想和情感投注於雲紋的演繹,用天上的雲朵和湖畔的杜鵑花繡出漂亮的云云鞋,她將愛情也繡在」云云鞋「上,並贈予赤腳牧羊少年,作為雙方定情信物。牧羊少年同鯉魚仙子戀愛了,他穿上姑娘親手挑繡的」云云鞋「,大有樂不思蜀。鯉魚仙子在出嫁頭天,高高興興地和牧羊少年對唱一連串古老的敘事歌,稱之為」花夜「。其中,有一首情歌這樣唱到:」聽說情哥要遠行唉,阿妹心中難捨分喲;送哥一雙云云鞋啥,騰雲駕霧快回來呀。「還有一首情歌唱到:」我送阿哥一雙云云鞋,阿哥穿上愛不愛?鞋是阿妹親手繡,搖錢樹兒換不來;我送阿哥一雙云云鞋,阿哥不用藏起來;大路小路你儘管走,只要莫把妹忘懷。「這些優美動情的」花夜「歌都說明,鯉魚仙子把自己千針萬線挑繡成的」云云鞋「贈送給自己的情哥,視其為一種十分珍貴的禮物,以寄託雙方內心無限的深情和愛慕。婚後,鯉魚仙子和牧羊少年成為一對兒幸福美滿的夫妻;」云云鞋「因之流傳於世,羌族也因之被譽為雲朵上的民族。
莎朗舞的來歷
羌族舞蹈最有名的是莎朗舞,」莎朗「意為」唱起來、搖起來「的歌舞,是一種典型的羌族鍋莊舞蹈。
從前,有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的清晨,天空布滿朝霞,身著豔麗服飾的羌族婦女和姑娘們迎著山間飄渺的霧靄踩露水、扯艾蒿,有的還洗神泉,以消除百病。那時,結婚的婦女則要穿著當年結婚禮服,帶上家中男人為她準備的乾糧、臘肉、咂酒,參加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日。男女老少正在載歌載舞之時,莎朗女神腳踩祥雲降臨,圍著美麗的海子跳舞,嘹亮的歌聲吸引了無數的羌民,優美的舞姿使羌民陶醉。大家情不自禁地跟著她學起來。黃昏後,羌族婦女和姑娘們紛紛回到山寨,家家戶戶的男人們早已為她們準備了咂酒以及煮熟的臘肉和舂好的洋芋餈粑。這些姑娘和婦女們吃飯喝足後,便又結伴開始切磋舞蹈……接連三天,莎朗女神腳踩祥雲降臨人間,挨家挨戶去教大家唱歌跳舞,通宵達旦,她既熱情又耐心,直到把每一名羌族女子教會為止。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羌民們都要聚集在海子周圍,等待」莎朗女神「來教她們。
一年又一年,羌民們聚集在明鏡般的海子邊,在如茵的草坪上,在一座座供有白石的塔子前,邊跳邊唱,互教互學,演繹成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
小資料:
羌族,自稱爾瑪,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賢聖的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上古時代,炎帝族被封在姜水,黃帝族被封在姬水,兩個兄弟部落協力打敗了蚩尤部落。後因內江,炎帝和黃帝相互爭鬥,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告終。炎帝族戰敗後,羌族淪落為奴,黃帝族以羌族女性為生育配偶來繁衍後代。著名的歷史人物大禹、夏桀、姜太公、姜維、元昊等都是羌人。
汶川縣綿虒鎮石紐山的刳兒坪是大禹王出生的地方。今鎮南5公裡處高店村與羊店村相交的高山,就是石紐山。山勢峭壁,鐫刻之」石紐山「三個大字猶存。朝關梁而上,海拔1600米的半山腰之平坦地為刳兒坪。大禹帶領族人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夏朝。五胡十六國時,羌族子孫李元昊復闢了西夏政權。夏朝滅亡後,羌族衰落。春秋戰國時,羌人中的一支從甘肅、青海地區遷徙到岷江上遊河谷地帶,與當地居民融合,繁衍生息。秦漢以來,古代羌人中的冉部落居住在川西北一帶。唐時,羌人的一部分同化於藏族,一部分同化於漢族,一部分繼續生存發展。
今天的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州的汶川、茂縣、理縣、黑水、松潘及綿陽市北川縣等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羌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特別值得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