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
2023-10-19 14:23:17 4
《追風箏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寫實的筆法,訴說著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這部小說流暢自然,就像一條清澈的河流,卻奔騰著人性的激情,蘊含著阿富汗這個古老民族豐富的靈魂,激蕩著善與惡的潛流撞擊。
《追風箏的人》小說讀後感
阿米爾這個富家少爺所犯下的罪行,不也是一樣。在面對自己人性中的怯懦、說謊、虛偽、善嫉、矯情、邪惡、自私、自大時,他選擇的是逃避,這是一個懦弱無知少年的錯誤選擇。他也為此付出了一生,來自心靈鞭撻、愧疚、恐懼的沉痛代價。
少年之間的友誼就本是微妙的,因身份地位不同而相互之間小心翼翼的試探。可能,這就像一個巨大的命運輪盤。因為社會地位的差距,阿米對於哈桑有種先天上的優勢,因此兩人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阿米便能將性格中的「惡」暴露在哈桑的面前。通過有意無意的欺負,阿米在哈桑身上抒發生活中來自父親的甚至是來自哈桑的壓力。但哈桑又帶給了他這麼多的快樂和認同,似乎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最後,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同,他甚至眼看哈桑被人強暴,而僅僅是為了保住他的藍風箏。他對哈桑感到愧疚,想讓哈桑打還他,想讓他們就此扯平,可哈桑還是什麼都不做,甚至把爛果子抹在自己的臉上,哈桑還是如此深的在包容他,信任他,愛他。他平靜的外表下掩藏著一股找不到出口的洪水,愧疚和怕人發現的寢食不安在折磨著他。但他依舊將他的惡發洩到哈桑身上,只因為他是僕人,他是弱勢的。爾後,哈桑被他逼走了,他似乎找到了平靜。
那一幕發生在追風箏大賽後的一場意外的背叛,是因為膽怯的自私性格,導致一段真切友誼的逝去。在阿米爾成年後,輾轉回到飽經戰火摧殘的阿富汗之後,發現在種族和宗教的自我本位主義下,在政權更迭的動蕩下,踐踏生命都變得那般的毫不起眼。
在多年以後,有人告訴他,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是父親和僕人的妻子通姦生下的不能承認的兒子。這本來還有理可循的事就變得如此荒誕不經。父親的隱瞞和有意無意的比較,哈桑和阿米之間不平等的地位,阿米的自卑自憐自傷自傲,哈桑所受的屈辱痛苦,在那個身份地位等級的社會裡,還有多多少少這樣的故事?可能這就是在社會背景下那個叫做命運的東西。因為階級和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成為主僕,因為種族的對立和迫害醞釀了最終的悲劇……那個與他如影隨形的哈桑,那個願意為他付出一切代價的哈桑,那個在他耳邊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此生卻無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