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後來五胡怎麼樣了(五胡亂華中的五胡)
2023-10-19 05:22:06 2
漢末三國亂世之後,由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統一天下。
西晉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統一王朝,國祚只有短短五十一年。
司馬炎死後,眾多皇室成員為了爭奪中央集權,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也正是因為八王之亂,才被塞外眾多遊牧民族找到機會入主中原,建立了許多個非漢族政權。
當時這些塞外民族被統稱為胡人,他們進入中原之後,大肆燒殺劫掠,這次歷史事件,堪稱歷史上漢族人最嚴重的災難。
這些胡人中,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為首,因此又被稱作「五胡亂華」,其實他們只是亂華胡人的代表,真正的亂華胡人數目遠非五個。
今天就來看看,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個胡人代表,至今還有哪些存在著,他們又屬於如今的哪些民族?
匈奴是一個強悍的民族,在秦漢時期,就一直是中原地區的威脅。
不過,在司馬遷的《史記》中,秦人、楚人、吳人、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鮮等等,又都同屬於華夏民族。
司馬遷認為,匈奴人的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建立了前趙政權,以及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了胡夏政權。
到了隋唐時期,已經看不到關於匈奴人的記載,他們早已經被漢文化所同化,與許多民族相互融合之後消失不見。
可能現在仍然有一些匈奴血脈流傳下來,但他們的文化傳承已經滅亡,幾乎等於族群滅亡。
對於鮮卑族的民族起源,史學界還沒有定論,據說是由秦漢時期的東胡被匈奴擊破後,遷至鮮卑山而來。
「五胡亂華」期間,鮮卑族是建立政權最多的一個胡人族群,代國、前燕、後燕、西秦、西燕、南涼、南燕、吐谷渾等 8個地方政權。
在這段時間中,許多鮮卑族人都被漢文化所同化,一直到了隋唐時期,一些宰相,尚書、侍郎、都督等高官中,也存在著鮮卑族的身影。
如今,一部分並未南遷的鮮卑人聚居在黑龍江和外興安嶺以西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吉林大學DNA實驗室的研究表明,國內的錫伯族和拓跋鮮卑血緣關係最為接近。
《魏書》卷八十三《羯胡石勒傳》云:「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
羯族人的面相與匈奴人差異比較明顯,他們高鼻、深目、多須,並且極為殘暴野蠻,據說在「五胡亂華」期間仍然保留著吃人的傳統。
當時,許多漢人都被當作口糧被羯族人吃掉。
後來羯族人石勒創立後趙,石勒死後侄子石虎奪取政權,後又被大將冉閔推翻,屠盡石氏一門。
據說當時羯族人被屠戮殆盡,至今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羌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源自於古羌族。
「羌,西戎牧羊人也。」
他們主要生活在西南地區,主要以牧羊而聞名。
公元384年,羌族在中原地區建立後秦政權,然而僅僅34年,就被劉裕大軍攻滅。
此後,羌族也沒有消失,如今已經融入大家庭當中,成為了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羌族。
氐族,同樣是一個歷史較為悠久的民族,《竹書記年》透露:「成湯十九年,大旱,氐羌來賓(歸服)。」
五胡十六國時期,氐族先後建立過仇池、前秦、後涼等政權。南北朝以後氐族逐漸融合於周邊的民族之中。
氐族並不是遊牧民族,而是與漢民族一樣的農耕民族。姓氏多為漢姓,族群漢化程度很高。
除了被漢化的之外,另一部分被唐初青藏高原的吐蕃所同化,成為中原漢人眼中的「番人」。
此後,氐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強大,這種強大並不單單指的是武力,而是文化的強大、傳承的強大。
儘管一些胡人曾經入主中原,甚至一度成為中原之主,但在歷史底蘊悠久的漢文化之下,他們要麼被同化,要麼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