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03:34:47 2
專利名稱:一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烹飪器具,具體的說是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外蓋組件上設有可拆蓋的電飯煲,可拆蓋結構主要分為兩種ー種是利用塑料卡勾卡接的裝卸方式,該裝卸方式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清洗,但拆裝不便,塑料卡勾反覆安裝拆卸容易折斷,使用壽命短,同時沒有可拆蓋防漏裝功能,可拆蓋漏裝仍可合上上蓋,影響煮飯效果,嚴重的存在安全隱患。另外ー種是有防漏裝功能的可拆蓋結構,如專利號為CN200820085095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該方式利用推鈕結構實現蓋體可拆,同時推鈕結構的弾性回復可以防止在未 裝可拆蓋時上蓋的扣合,改良了可拆蓋漏裝的問題,但該方式増加了推鈕結構,部件數量增多,成本增高,產品組裝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ー種具有簡單結構,防止可拆蓋漏裝的帶可拆蓋的電飯煲。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包括本體及上蓋組件,所述上蓋組件鉸接在本體上,所述上蓋組件由外蓋組件及可拆蓋組成,所述可拆蓋前端設置有前鉤,後端設置有後鉤,所述外蓋組件上設有與前鉤相配合的孔及與後鉤相配合的卡槽,前鉤與孔間設有弾性裝置,可拆蓋與外蓋組件在弾性裝置的作用下可相對於煲體前後端弾性滑動。上述技術方案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進ー步完善所述外蓋組件包括外蓋和襯蓋,襯蓋固定嵌裝在外蓋內,所述孔設置在外蓋上,所述卡槽設置在襯蓋上。所述可拆蓋安裝在外蓋組件上時,前鉤伸出外蓋組件上的孔。所述可拆蓋上設置有把手,把手位於前鉤後端,且把手的高度尺寸大於孔的直徑距離,可拆蓋安裝在外蓋組件上時,把手位於外蓋組件內側。所述卡槽為上大下小的鍥型結構。所述彈性裝置5為推簧。所述本體上設有開蓋按鈕,所述前鉤伸出外蓋組件上的孔後與開蓋按鈕相配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I、利用彈簧彈力實現可拆蓋的安裝固定,與塑料卡勾卡接的裝卸方式相比,增長了拆卸安裝壽命。2、前鉤結構的設置,保證未安裝可拆蓋的情況下上蓋不能扣合,實現了可拆蓋防漏裝功能,保證烹飪效果,提升使用安全性。3、可拆蓋與前鉤結構一體設置,結構簡單,減少了部品數量,提高了裝配效率。
[0013]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帶可拆蓋的電飯煲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帶可拆蓋的電飯煲的可拆蓋前鉤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機體;2、上蓋組件;3、外蓋組件;31、外蓋;32襯蓋;31A、孔;32B、卡槽;4、可拆蓋;41、前鉤;42、後鉤;43、把手;5、彈性裝置;6、開蓋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的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包括本體I及上蓋組件2,上蓋組件2鉸接在本體I上,上蓋組件2由外蓋組件3及可拆蓋4組成,可拆蓋4卡裝於外蓋組件3內。為便於表述,可拆蓋靠近開蓋按鈕6 —側稱為前端,可拆蓋靠近上蓋組件2與本體I的鉸接軸的一側稱為後端。可拆蓋4前端上設置有前鉤41,後端設置有與前鉤41直徑方向的後鉤42 ;外蓋組件3上設有與前鉤41相配合的孔31A及與後鉤42相配合的卡槽32B,前鉤41與孔31A間設有彈性裝置5,可拆蓋4與外蓋組件3在彈性裝置5的作用下可相對於煲體前後端彈性滑動;外蓋組件3包括外蓋31和襯蓋32,襯蓋32固定嵌裝在外蓋31內,孔31A設置在外蓋31上,卡槽32B設置在襯蓋32上;可拆蓋4安裝在外蓋組件3上時,前鉤41伸出外蓋組件3上的孔31A ;可拆蓋4上設置有把手43,把手43位於前鉤41後端,且把手43的高度尺寸大於孔31A的直徑距離,防止把手43伸出孔31A,可拆蓋4安裝在外蓋組件3上時,把手43位於外蓋組件3內側,卡槽32B為上大下小的鍥型結構;本實施例中的彈性裝置5為推簧。如圖2所示的可拆蓋前鉤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本體I上設有開蓋按鈕6,所述前鉤41伸出外蓋組件3上的孔31A後與開蓋按鈕6相配合。安裝時,首先將可拆蓋4的前鉤41伸入孔31A中,在推簧5的推力作用下,此時後鉤42位於卡槽32B下部,用手指推動把手43來抵抗推簧5的彈性推力使得可拆蓋4相對於煲體向前端彈性滑動,直至可拆蓋4的後鉤42可順利由卡槽32B的下部移動至上部為止,此時鬆開把手43,推簧5的推力將後鉤42推入卡槽32B內實現可拆蓋的卡持安裝;將卡槽32B設置鍥形的目的可以簡化安裝,將可拆蓋4的前鉤41伸入孔31A後,通過按壓可拆蓋後端,使得可拆蓋後鉤42可沿鍥形卡槽32B的斜面由下至上逐漸移動進入卡槽32B內,實現可拆蓋4的卡持安裝。拆卸時,用手指推動把手43來抵抗推簧5的彈性推力使得可拆蓋4相對於煲體向前端彈性滑動,直至可拆蓋4的後鉤42可順利由卡槽32B的卡持部脫出為止,此時後鉤42可通過可拆蓋4自身的重力自動脫出卡槽32B的卡持部,實現了可拆蓋4的拆卸。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中,可以設置2個或2個以上的後鉤及相對應的卡槽,用以增強可拆蓋的卡持穩定;對於彈性裝置5,可以為金屬片、橡膠等彈性材料,或者為通過設置在外蓋組件3及可拆蓋4間的彈性結構來實現。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 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包括本體及上蓋組件,所述上蓋組件鉸接在本體上,所述上蓋組件由外蓋組件及可拆蓋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拆蓋前端設置有前鉤,後端設置有後鉤,所述外蓋組件上設有與前鉤相配合的孔及與後鉤相配合的卡槽,前鉤與孔間設有弾性裝置,可拆蓋與外蓋組在弾性裝置的作用下可相對於煲體前後端弾性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外蓋組件包括外蓋和襯蓋,襯蓋固定嵌裝在外蓋內,所述孔設置在外蓋上,所述卡槽設置在襯蓋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拆蓋安裝在外蓋組件上時,前鉤伸出外蓋組件上的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拆蓋上設置有把手,把手位於前鉤後端,且把手的高度尺寸大於孔的直徑距離,可拆蓋安裝在外蓋組件上時,把手位於外蓋組件內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槽為上大下小的鍥型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裝置為推簧。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上設有開蓋按鈕,所述前鉤伸出外蓋組件上的孔後與開蓋按鈕相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可拆蓋的電飯煲,包括本體及上蓋組件,所述上蓋組件鉸接在本體上,所述上蓋組件由外蓋組件及可拆蓋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拆蓋前端上設置有前鉤,可拆蓋後端設置有後鉤,外蓋組件上設有與前鉤相配合的孔及與後鉤相配合的卡槽,前鉤與孔間設有彈性裝置,可拆蓋與外蓋組件在彈性裝置的作用下可相對於煲體前後端彈性滑動。本實用新型可防止可拆蓋防漏裝,保證烹飪效果,提升使用安全性,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A47J36/06GK202408418SQ20112048554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9日
發明者張劉帥, 朱澤春, 楊夫健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