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設計的感受和認識(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2023-10-19 08:41:42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成立之初定位以平面設計為主,隨著產業環境不斷發展變化,科技持續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發展趨勢,例如近幾年火遍全球的「元宇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打破原有壁壘,不斷開拓邊界,專業定位轉變為以數位化展示與陳設設計為載體,融合品牌及衍生品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的一體化綜合型視覺傳達設計,授課體系結構嚴謹,基於傳統視覺傳達基礎之上,內容結合實際產業,融合新穎且多樣的數位化及交互性內容,包含新媒體、互動設計、互動媒體裝置技術、動態媒體等等,培養能力完備,具有廣泛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發展歷程
2009年,首次招生,原專業方向藝術設計,2012年,建設有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首批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數字藝術教育實踐基地;2013年,正式成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字藝術實驗教學中心;2017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空間藝術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8年,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互動媒體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20年,遼寧省線下一流課程——品牌形象設計;2020年,遼寧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三維軟體基礎。
專業定位與特色
專業定位 立足遼寧、面向全國,服務於數字創意產業及藝術設計相關行業,全力培養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素養,較強的數字創意設計、視覺表現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品牌及衍生品設計、展示與陳設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特色優勢
立足產業和區位優勢,構建設計類專業混合式自適應教育新模式,相關成果獲得了2020年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二等獎。
按照企業真實環境打造創新實踐體驗平臺,創新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TOPCARES 工作室教學模式,相關成果曾獲得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一等獎。
以「行業接軌」為出發點,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建設了一支行業特色明顯、跨學科複合型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
面向前沿和應用,將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具、新產品、新應用」納入課程體系,目前已經在數字創意設計教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領先地位。
課程建設及教學成果
課程建設體系完備,涉及圖形設計、文字設計、品牌設計、信息設計、動態媒體、用戶體驗設計、互動設計、空間設計、版式設計、數字出版等多方面,課程建設成果包括「專創融合」特色示範課程《三維軟體基礎》;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品牌形象設計》線下一流課程、《三維軟體基礎》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校級一流課程:《品牌形象設計》線下一流課程、《包裝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實驗(包裝設計)、虛擬仿真實驗室教學項目、《計算機輔助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界面設計》線下一流課程;「專創融合」特色示範課程《空間與材質》等等。課程、項目及教材建設多次獲得校級、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省級教研項目多項。
專業改革措施和成效
提出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理論框架,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全方位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切實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資源建設。
將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有效解決了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學「兩張皮」問題。
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理論框架,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實現預期學習效果的有效達成,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圍繞應用型大學的發展定位,本專業以 TCPACRES教育方法學,不斷強化專業特色,系統開發針對性標準並制定「形式多樣化、環境複合化、數據多源化、結果全程化」的學習效果達成度評價原則,實現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升,專業就業率逐年遞增。
面向「六卓越一拔尖2.0」人才培養,加強「新文科」和「跨專業」設計人才培養。
近三年,建設跨專業相關課程《互動媒體設計》、《用戶體驗設計》、《虛擬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等,僅跨專業類的課程,學生參與相關項目和競賽獲獎80餘人次。
教學模式
結合專業定位、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建設一系列面向特定應用領域的真實工程實踐場所(即創新工作室),精心規劃了5級CDIO項目,明確學生能夠取得的學習成果,面向實施TOPCARES-CDIO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工作室為單位,通過定期舉辦數字春天、金色之秋、畢業季等教學成果展,組織學生參加競賽,定期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切實保證教學質量。
以工作室為實踐實訓學場所,通過工作室引入企業實際項目,實施項目實踐實訓,把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依託工作室,深化校企之間合作,培育創新創業項目,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培養學生的項目實踐能力和個人職業能力。
工作室建設
IF Studio
IF Studio堅持藝術與技術相結合、藝術與人文相結合、藝術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傳承與創新思維相結合的藝術與設計教學理念,堅持產學結合、賽學結合、行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培養模式,堅持與當地社會、文化融合,激發師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師生教學、科研、創作水平的提升,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成果。
工作室承擔課程:動態圖形設計、信息設計、互動設計、數字出版實訓等。
工作室承擔項目方向:圖形動畫、互動設計、數字出版、信息設計。
繆斯產品設計工作室
繆偲產品設計工作室多年來致力於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展覽展示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領域的研究。充分運用創造性設計思維,以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式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而進行的一系列設計策略與設計活動。在人才培養中提倡「挖掘自我,放大長處,積極樂觀,明確人生目標。」的教學理念,通過對學生的長線實踐培養,促成學生「尊重勞動天道酬勤」的信念。努力培育出具有獨立人格、自我認知清晰、專業能力過硬、技術水平較強、能與社會完美銜接的優秀專項型人才。
工作室曾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工業設計技術組別-優勝獎」。在專業賽事中斬獲設計獎項40餘項,完成設計類實踐項目20餘項。畢業生於「故宮博物院」、「德國黎歐思」、「京雄集團」、「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等多家知名企業、單位就職。
視覺文化研究所
本研究所包括4項工作,教學管理、科研課題管理、信息資訊管理、藝術產業開發管理,負責協調科研、教學和產業的和諧發展和相互聯繫,提升學術思想和專業特色,為教學提供研究和總結的平臺,提供信息收集發布平臺、創新實踐平臺。
工作室承擔課程:形態構成、形態語意、設計史、藝術史、商業攝影、影像設計、設計心理學、當代藝術案例研究。
工作室承擔項目方向:現當代藝術研究、電影與文化研究、藝術策展、商業攝影。
教材建設
出版多本教材,類型包括CDIO工程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CDIO工程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等,涵蓋平面設計、UI界面設計、互動設計、數字多媒體等多個領域。
學生競賽
積極組織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參加專業領域內頗受國際及國內行業認可的高規格專業設計競賽,定期驗收效果,確實保證教學質量教學成果顯著。
近三年本專業獲得國際、國家級各種獎項累計300 人次
國際交流
本專業為有意願出國留學的優秀學生提供國際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包括短期交流、交換生、雙學位、以及攻讀相關專業碩士學位。
2018年實踐學期視覺傳達設計系的12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赴日本大阪上田學院進行了優質實踐學期遊學項目。優秀師資隊伍及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理念,定製了最前沿和最具有實踐意義的國際化教學計劃,與此同時,更帶領學生遊歷大阪各大著名文化景點,使學生們不僅可以近距離、多方位了解日本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現狀、思考方式和設計技法,更可以親身感受異國傳統文化精髓,開拓眼界,本富閱歷。
2019年實踐學期視覺傳達設計系的15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赴韓國慶星大學進行了實踐學期海外遊學項目。
大學生創新創業
教師積極組織本專業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連續多年取得了校級立項90餘項、省級立項23項、國家級立項7項等好成績,並多次獲得國家級優秀驗收成果。
校企合作和定製培養
實習實踐基地包括博彩數碼圖文系統(大連)有限公司、大連又一山人策劃設計有限公司、大連新航道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大連活動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大連精睿創想設計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公司包含鯨彩在線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慕樂網絡科技(大連)有限公司、互聯派教育科技(大連)有限公司、大連致誠興遠科技有限公司、大連朗琨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北京藍的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十餘家。
團隊建設
專職教師15人,素質教師2人,兼職教師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9人,留學背景6人,雙師雙能人數9人,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科研教學項目人數7人,佔比63.6%。師資隊伍結構不斷調整完善,結構逐步趨向合理。
根據本專業的產業定位、專業特色設置展示與陳設設計、品牌及衍生品設計、數字媒體設計三大課程群,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科研方向加入課程群,共同開展教學科研工作。通過始業教育、導師輔導、在崗培訓、外派培訓以及集中培訓等多種形式,助推教師成長。
近三年本專業教師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科研進款117餘萬,獲批專利26項,出版專著、編著7本,其中CDIO工程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1本,建設遼寧省一流課程2門,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5個,指導學生競賽獲省級三等以上獎項218人次。
教師獲獎
獲國際級獎項8項、獲國家級獎項50餘項、獲省級獎項30餘項
教師作品
崔淼 《持》 紙本水墨
崔淼-參展作品《隱蔽的角落》紙本水墨
孫曉雨 《五號車庫》 創意街區
各方向學生作品展示
品牌形象設計方向
媒介藝術設計方向
網絡形象設計方向
廣告創意設計方向
上面這行是gif動圖(gif圖片在文件夾中):(張萌GIF)
空間展陳設計方向
文創產品設計方向
書籍裝幀與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