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翼及包括其的固定翼無人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04:27:33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翼,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固定翼無人機的機翼及包括其的固定翼無人機。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載荷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小型電動無人機正在快速的發展,在軍用、民用方面均有應用。現有的固定翼無人機的機翼一般不配備副翼,飛行控制的精度不能滿足某些使用場景。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可實現精確控制的機翼及包括其的固定翼無人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固定翼無人機的機翼,所述機翼包括中間翼、左外翼及右外翼,所述中間翼安裝在所述固定翼無人機的機身上,所述左外翼安裝在所述中間翼的左側,所述右外翼安裝在所述中間翼的右側,所述右外翼及左外翼能夠選擇性地配置為有副翼構型或無副翼構型,所述右外翼包括外翼主體、副翼舵面、舵機及連杆,所述副翼舵面及所述舵機安裝在所述外翼主體上,所述連杆連接所述副翼舵面及所述舵機。
優選地,所述副翼舵面內部填充有泡沫,所述副翼舵面外殼由芳綸布包覆。
優選地,所述外翼主體上設置用於攜帶載荷的掛點,以在無需配置副翼時增加載荷。
優選地,所述外翼主體上開設有安裝槽,所述舵機裝設在所述安裝槽內。
優選地,所述副翼舵面鄰近所述安裝槽設置在所述外翼主體上。
優選地,所述左外翼包括外翼主體、副翼舵面、舵機及連杆,所述副翼舵面及所述舵機安裝在所述外翼主體上,所述連杆連接所述副翼舵面及所述舵機。
優選地,所述左外翼的副翼舵面與所述右外翼的副翼舵面的結構相同。
優選地,所述無人機包括載荷艙,所述中間翼覆蓋所述載荷艙。
優選地,所述中間翼與所述載荷艙之間形成密閉防水結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機翼的固定翼無人機。
相較於現有無人機,本實用新型的無人機可選擇性地配備副翼,副翼舵面可靈活轉動,舵機可控制副翼舵面轉動,從而實現無人機的精確控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無人機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無人機的副翼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無人機作進一步地描述。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無人機100包括機身10及裝設在機身10上的機翼30。可以理解,無人機100還包括其他功能組件,如電動推進機構、垂尾、平尾、方向舵、艙蓋等,為節省篇幅,下文未對這些其他功能模組詳細描述。
機身10形成有載荷艙,其位於機身10的中間段,為適應不同形式的載荷,載荷艙為上下通透開口,根據不同的載荷可以設置不同的設備安裝件。
機翼30包括中間翼31、左外翼33及右外翼35,中間翼31安裝在機身10上並鄰近機身10的頭部,左外翼33安裝在中間翼31的左側,右外翼35安裝在中間翼31的右側。中間翼31、左外翼33及右外翼35的組裝均採用無工具快速拆裝方式組裝。中間翼31、左外翼33及右外翼35組成一個整體後,通過中間翼31上的前後四個掛點連接到機身10上側。中間翼31完全覆蓋機身10的載荷艙(圖未標),並形成密閉防水結構。
請一併參閱圖2,右外翼35包括外翼主體350及副翼(圖未標),副翼包括副翼舵面351、舵機352及連杆353,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性地配置為有副翼構型和無副翼構型。外翼主體350上開設有安裝槽3501,副翼舵面351鄰近安裝槽3501設置在外翼主體350上,副翼舵面351內部填充輕質複合材料,如泡沫,其外殼由輕質複合材料包覆,如用芳綸布。舵機352裝設在安裝槽3501內,其通過連杆353與副翼舵面351連接。若無需要配置副翼時,外翼主體350上可設置用於攜帶載荷的兩個掛點,以便攜帶更多的任務載荷。
左外翼33包括與右外翼35完全相同的副翼舵面、舵機及連杆,且左外翼33的副翼舵面與右外翼35的副翼舵面351可採用同一套模具成型。
由於左、右外翼33、35的副翼舵面351內部填充輕質複合材料,外殼為輕質復材布包覆,與左、右外翼主體350連為一體,從而實現副翼舵面351的靈活轉動;再由連杆353與舵機352連接,從而實現副翼舵面351的精準控制。
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還可包含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後、上、下等方位詞是以附圖中零部件位於圖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間的位置來定義的,只是為了表達技術方案的清楚及方便。應當理解,所述方位詞的使用不應限制本申請請求保護的範圍。
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文中上述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