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七大習俗(中秋節的由來)
2023-10-22 10:46:11
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人們都會在這一天慶祝這個節日。這個節日起源於上古時期,在漢代開始普及,唐朝開始正式被官方定型(據野史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給「月餅」起名,由此月餅正式成為中秋節的代言物),直到宋朝這個節日才開始盛行(所以宋朝的文人騷客對這個節日的描述最多)。
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起源於上古時期,上古時期又有很多部落,這些部落裡有崇拜蛇的、有崇拜牛的、有崇拜蠍子的、當然也有崇拜月亮的。以當時的環境來看,既沒有環境汙染,也沒有被破壞的大氣層,除了陰雨天氣,人們抬頭就能望見星空。人們總喜歡畏懼和崇拜未知的東西。崇拜月亮的部落就想:你們都崇拜地上能見到的生物,那都太普通了,乾脆我們就崇拜頭上最亮的最大的星星吧!於是人們便開始拜月,對著月亮祭祀、祈求能夠受到這個神秘物體的照顧。
野史中記載,中秋節來自於「嫦娥奔月」的故事:古時候有一戶人家,他們生活得很幸福。丈夫外出打獵養家,妻子在家貌美如花。有一天丈夫在打獵時遇到了一個受傷的大娘,他好心地救助了這位老人,在臨走之時,大娘給了他一枚丹藥,告訴他這是一枚仙丹,吃過以後可以立地飛升仙界。獵人問婦人的名號,婦人笑曰:吾乃太真西王母!獵人聽後大驚失色,連忙跪拜。抬起頭時,已經不見了仙人的蹤跡。
獵人回到家,把遇到仙人,賜給他仙藥的事情告訴了她。兩人商量,等到黃道吉日,沐浴更衣,一起把丹藥分開吃了。就算不能白日飛升,也許可以長相廝守,長生不老(古時候的夫妻也很懂得浪漫啊,真是被撒了一波狗糧啊)。故事的主角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就是嫦娥姐姐與后羿。
痛並快樂著的嫦娥姐姐
后羿有個徒弟逄(逄pang)蒙,這人擅長射箭,但是品行不端。覬覦(ji yu)嫦娥的美色不是一天兩天了。有一天,后羿出去打獵,他趁著這個空檔,就闖入了嫦娥家。他用尖刀威脅嫦娥就範,不從就殺了她。但是嫦娥是個非常剛烈的女子,視貞操如命,誓死不從。忽然她想到了后羿帶回來的仙藥,匆忙之下取出丹藥直接放入口中,一陣狂風吹過,嫦娥竟然漸漸飛了起來,把草屋的屋頂都撞了個破洞。嚇得逄蒙抱頭鼠竄。這時后羿打獵回來,突然就看到了升到屋頂的嫦娥,連忙質問她為何不遵從諾言,要拋棄他(估計后羿此時受到了一萬點暴擊傷害,心裡想的都是遇到渣女了)。嫦娥連忙說了前因後果,此時說什麼都晚了。后羿抱頭痛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嫦娥飛上天際,消失在眼中。
後來后羿從夢中得知嫦娥飛上天庭,成為了月宮之主,只能抱憾終生。人們為了祭奠嫦娥與后羿的故事,就把這天當做了「祭月」日(也就是後來的中秋節),以此祭奠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後來大詩人李商隱讀完這個故事也為之作了一首詩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我想李商隱讀的可能是盜版故事,不是我這個版本,不然詩句就得改改:嫦娥應悔吃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