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數民族曾經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地區也能建立漢省)
2023-10-22 11:30:11 5
今天的我們,提到「熱河」這個名詞,首先想到的就是民國時期的熱河省,這個省份可謂是我國近代史上的明星省份。
1914年7月6日,根據北洋政府第93號教令,明確規定設置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並設置都統管轄,內蒙古徹底消亡,熱河建省也邁出第一步。在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將3個特別行政區改為省,從此熱河省成為民國的正式省份。
1955年7月30日,熱河省被撤銷,其轄區分屬周邊的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其中熱河省省會承德歸屬河北省。
熱河省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是「熱河」這個詞的歷史卻很長。
「熱河」的名字來源於灤河的支流武烈河,武烈河發源於今天的承德市圍場縣,因為武烈河上遊有溫泉匯入,導致河水水溫升高。寒冬時節,河面水汽瀰漫,故而被稱為熱河。
由於熱河地區的特殊區位,在歷史上,這裡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文明以及漁獵文明激烈碰撞的地區,所以熱河從建省開始內部就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境內有漢地的「市」的建制,也有蒙古地區的「盟旗」建制。
907年,發源於承德市平泉縣的契丹族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大遼王朝。
不過,熱河真正被重視還是在清朝時期。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疆域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清朝的疆域,不僅包括傳統的「漢地十八省」,還保留外興安嶺以南的東北地區,貝加爾湖以南的蒙古地區,以及西域和青藏高原地區,所以如何實現對廣闊疆域的統治成為清朝統治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古北口總兵蔡元上書康熙,請求朝廷撥款修繕年久失修的長城。但是康熙認為長城解決不了蒙古問題,所以康熙在面對蔡總兵連上的三道奏疏並未同意,此時的康熙想到了一個比長城更好的方法。
康熙四十年(1701年)臘月,康熙親率皇家騎兵自古北口向北狩獵,走出200多裡後,進入武烈水河谷,發現了一處溫泉,賜名曰熱河泉。康熙發現這片地區人跡罕至,區區幾千頃的範圍裡,竟集中了山嶺、平原、河流湖泊等多種地貌,是在是一片風水寶地。
康熙四十一年(1703年)七月,康熙再次來到武烈水河谷,決定在這裡營建熱河行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熱河行宮開始營建。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基本落成,康熙為熱河行宮題匾,從此熱河行宮更名為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距離北京只有200多裡,氣候涼爽,非常適合避暑,這對於前來覲見的蒙古王公而言非常適宜。康熙意圖通過這座行宮,實現對東北、西北以及中原的控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開始,清朝設置秋獮制度,清朝皇帝會北上熱河避暑,接見各位前來覲見的蒙古王公。
通過避暑山莊,清朝實現了康熙的目標,即:「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
由於避暑山莊的建立,熱河地位也隨之提升。
雍正元年(1723年),清朝設立熱河廳;
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朝改設熱河廳為承德直隸州;
乾隆七年(1742年),廢承德直隸州,仍設熱河廳;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熱河廳改設承德府。統一州五縣。即平泉州、灤平縣、豐寧縣、赤峰縣、建昌縣、朝陽縣;
嘉慶七年(1809年),清朝在承德府基礎上建立熱河督統署,督統署府所在地在承德,從此熱河逐漸具備行省的雛形。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沙俄煽動喀爾喀蒙古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宣布獨立,至此喀爾喀蒙古脫離清朝懷抱。
喀爾喀蒙古的獨立使得京城北京失去了戰略縱深,形勢變得萬分危險。不僅如此,獨立後的喀爾喀蒙古還組織軍隊,不斷進犯內蒙古,煽動內蒙古王公獨立,內蒙古也全境淪陷。
袁世凱政府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中不得不組織討逆軍,發起了反擊蒙古的戰爭。從1914年到1916年,經過3年的戰爭,終於收復內蒙古全境。
經過這一事件,北洋政府認識到,單憑一個羈縻性質的蒙古根本無力承擔拱衛北京的目的,所以先前熱議的「蒙地建省」方案被提上日程。
於是在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設置熱河都統。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設置熱河省。
由於熱河省的設置就是以承德為中心向周邊擴展的,因此從清朝到熱河建省前,熱河指的就是承德市以及周邊區域!
根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中華民國新地圖》記載,熱河省面積為為17.396萬平方公裡。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