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1:41:07 3
混凝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皮革汙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混凝沉澱池。包括主池內泥鬥,在主池內壁上部環繞設置有溢流堰,與溢流堰連通設置有排水管,在主池內底部進水口上方設有中空立柱,立柱上部外圓周面上設有多個出水孔,在立柱上部、出水孔外側設置有導流帽,同時在主池內安裝有刮泥機,刮泥機所含橫梁一端鉸接在導流帽上,另一端下方設有與地面接觸的行走輪,橫梁上安裝有電機,電機輸出端通過傳動機構與行走輪傳動連接,橫梁中部通過連接板設有刮板,刮板底面距泥鬥內表面有一定距離,所述泥鬥傾角為30°,所述刮板下部安裝有橡膠條形板,橡膠條形板與泥鬥內表面接觸,所述主池外側同時設有調節輔助池,調節輔助池底部設有管道與主池內底部進水口連通,所述調節輔助池內設有曝氣管路系統。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刮泥更輕便、徹底,生物處理系統負荷較低,便於後續處理,曝氣量大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任意調節,操作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混凝沉澱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皮革汙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混凝沉澱池。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混凝沉澱池的泥鬥傾角較小(約為10°),在刮泥過程中,汙泥不容易被刮掉。並且還由於刮板離池底距離較遠,刮泥存在死角。此處,現有混凝沉澱池結構設計不合理,汙泥容易上浮,生物處理系統負荷高,還給後續處理帶來困難。因此,研究設計一種刮泥輕便、徹底,並且生物處理系統負荷較低,便於後續處理的混凝沉澱池,明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刮泥輕便、徹底,生物處理系統負荷較低,便於後續處理的混凝沉澱池。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混凝沉澱池,包括主池內泥鬥,在主池內壁上部環繞設置有溢流堰,與溢流堰連通設置有排水管,在主池內底部進水口上方設有中空立柱,立柱上部外圓周面上設有多個出水孔,在立柱上部、出水孔外側設置有導流帽,同時在主池內安裝有刮泥機,刮泥機所含橫梁一端鉸接在導流帽上,另一端下方設有與地面接觸的行走輪,橫梁上安裝有電機,電機輸出端通過傳動機構與行走輪傳動連接,橫梁中部通過連接板設有刮板,刮板底面距泥鬥內表面有一定距離,所述泥鬥傾角為30°,所述刮板下部安裝有橡膠條形板,橡膠條形板與泥鬥內表面接觸,所述主池外側同時設有調節輔助池,調節輔助池底部設有管道與主池內底部進水口連通,所述調節輔助池內設有曝氣管路系統。
[0006]所述傳動機構為鏈輪、鏈條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電機輸出端的主動鏈輪,安裝在行走輪轉軸軸端的被動鏈輪,以及用於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之間傳動連接的鏈條。
[0007]所述曝氣管路系統包括一個進氣主管、一個進氣立管和一組進氣支管,在進氣主管起始端連接有一個鼓風機,在進氣主管和進氣立管之間設有閥門,在進氣立管末端連通設置有由多個進氣支管構成的框型進氣支管組,在每個進氣支管上設有若干曝氣頭,進氣支管組通過支架支撐在池內底部。
[0008]所述立柱為水泥立柱;所述導流帽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
[0009]該混凝沉澱池設置在地面以下。
[0010]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1]1、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混凝沉澱池所述泥鬥傾角由10°增大為30°,在刮泥過程中,汙泥在稍加外力作用下再加上本身自重,很容易從泥鬥表面滑落至汙泥槽;在刮板底部加裝有橡膠條形板,橡膠條形板與泥鬥內表面接觸,在刮泥過程中,橡膠條形板底部可以隨泥鬥內表面形狀起伏變化任意變形,使得刮板與泥鬥內表面接觸緊密,徹底消除刮泥死角;同時在主池外側增設有調節輔助池,在調節輔助池內設有曝氣管路系統,通過往調節輔助池內投放混凝劑,調節水質,使汙泥在後續處理中不易上浮,並且降低後續生物處理系統的負荷,使得汙水後續處理變得更簡單容易。
[0012]2、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所述傳動機構為鏈輪、鏈條傳動機構,結構簡單、傳動可靠;所述立柱由水泥澆注而成,加工方便,且降低加工成本;所述導流帽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不易長時間使用而發生鏽蝕,使用壽命長;所述曝氣管路系統包括主管、立管和支管,主管和立管之間設有閥門,支管上設有若干曝氣頭,主管初始端連接有鼓風機,結構設計合理,曝氣量大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任意調節,操作使用方便,利用推廣實施。
[0013]3、綜上,本實用新型混凝沉澱池結構設計合理,刮泥更輕便、徹底,生物處理系統負荷較低,便於後續處理,曝氣量大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任意調節,操作使用方便,因此,非常適於推廣實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混凝沉澱池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混凝沉澱池的調節輔助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2所示混凝沉澱池的調節輔助池的A向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圖1所示混凝沉澱池的B向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1所示混凝沉澱池的局部I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圖1所示混凝沉澱池的局部II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混凝沉澱池的刮泥機所含刮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圖1所示混凝沉澱池的局部III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序號:1、泥鬥,2、立柱,3、出水孔,4、導流帽,5、橫梁,6、行走輪,7、電機,8、連接板,9、刮板,10、橡膠條形板,11、調節輔助池,12、管道,13、主動鏈輪,14、被動鏈輪,15、鏈條,16、進氣主管,17、進氣立管,18、進氣支管,19、鼓風機,20、閥門,21、曝氣頭,22、支架,23、主池,24、溢流堰,25、排水管。
[0024]【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一:
[0026]參見圖1至圖8,圖中,本實用新型混凝沉澱池,包括主池23內泥鬥I,在主池內壁上部環繞設置有溢流堰24,與溢流堰連通設置有排水管25,在主池內底部進水口上方設有中空立柱2,立柱上部外圓周面上設有多個出水孔3,在立柱上部、出水孔外側設置有導流帽4,同時在主池內安裝有刮泥機,刮泥機所含橫梁5 —端鉸接在導流帽上,另一端下方設有與地面接觸的行走輪6,橫梁上安裝有電機7,電機輸出端通過傳動機構與行走輪傳動連接,橫梁中部通過連接板8設有刮板9,刮板底面距泥鬥內表面有一定距離,所述泥鬥傾角為30°,所述刮板下部安裝有橡膠條形板10,橡膠條形板與泥鬥內表面接觸,所述主池外側同時設有調節輔助池11,調節輔助池底部設有管道12與主池內底部進水口連通,所述調節輔助池內設有曝氣管路系統。
[0027]所述傳動機構為鏈輪、鏈條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電機輸出端的主動鏈輪13,安裝在行走輪轉軸軸端的被動鏈輪14,以及用於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之間傳動連接的鏈條15。
[0028]所述曝氣管路系統包括一個進氣主管16、一個進氣立管17和一組進氣支管18,在進氣主管起始端連接有一個鼓風機19,在進氣主管和進氣立管之間設有閥門20,在進氣立管末端連通設置有由多個進氣支管構成的框型進氣支管組,在每個進氣支管上設有若干曝氣頭21,進氣支管組通過支架22支撐在池內底部。
[0029]所述立柱為水泥立柱;所述導流帽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
[0030]該混凝沉澱池設置在地面以下。
[00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凝沉澱池,包括主池內泥鬥,在主池內壁上部環繞設置有溢流堰,與溢流堰連通設置有排水管,在主池內底部進水口上方設有中空立柱,立柱上部外圓周面上設有多個出水孔,在立柱上部、出水孔外側設置有導流帽,同時在主池內安裝有刮泥機,刮泥機所含橫梁一端鉸接在導流帽上,另一端下方設有與地面接觸的行走輪,橫梁上安裝有電機,電機輸出端通過傳動機構與行走輪傳動連接,橫梁中部通過連接板設有刮板,刮板底面距泥鬥內表面有一定距離,其特徵是:所述泥鬥傾角為30° ;所述刮板下部安裝有橡膠條形板,橡膠條形板與泥鬥內表面接觸;所述主池外側同時設有調節輔助池,調節輔助池底部設有管道與主池內底部進水口連通,調節輔助池內設有曝氣管路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沉澱池,其特徵是:所述傳動機構為鏈輪、鏈條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電機輸出端的主動鏈輪,安裝在行走輪轉軸軸端的被動鏈輪,以及用於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之間傳動連接的鏈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沉澱池,其特徵是:所述曝氣管路系統包括一個進氣主管、一個進氣立管和一組進氣支管,在進氣主管道起始端連接有一個鼓風機,在進氣主管和進氣立管之間設有閥門,在進氣立管末端連通設置有由多個進氣支管構成的框型進氣支管組,在每個進氣支管上設有若干曝氣頭,進氣支管組通過支架支撐在池內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混凝沉澱池,其特徵是:所述立柱為水泥立柱;所述導流帽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混凝沉澱池,其特徵是:該混凝沉澱池設置在地面以下。
【文檔編號】B01D21/04GK203736905SQ201420049905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6日
【發明者】李士偉, 張克專, 王萬強, 郭俊, 李江倫, 陳建華 申請人:河南迪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