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特色的冰雪(冰雪世界中的東北民俗)
2023-10-22 17:32:40
抽冰尜是東北地區的小朋友冬季最喜愛的冰上運動之一。宋燕軍攝/光明圖片
【「俗」說冰雪文化】
「烈風吹雪一丈深,大布縫衫重七斤。」北風煙雪,天寒地凍,冰雪和寒冷給了遼寧這片土地以特殊的磨礪,也賦予了其堅韌的地域性格,苦中作樂、自得其樂的從容彰顯大氣和灑脫。
過去,冬捕算得上是獲取食物最辛苦、最隆重的一種勞作,也是帶有專業化色彩的一個行當。曾經,嫩江流域、遼河流域、興凱湖和貝加爾湖都有冬季鑿冰捕魚的傳統。祭祀儀式過後,人們開始鑿冰窟窿下網,一網上來,能撈幾百斤魚。遼河流域河溝縱橫,冬季是捕魚的好時候。遼河冬魚味道鮮美,以撫順大夥房水庫的冬魚為最。據記載,遼金時期,遼帝喜歡吃冬魚,對冬季捕魚情有獨鍾,經常率百官到「春捺缽」鑿冰捕魚作樂。
過去,爬犁是冰雪天氣中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又稱扒杆、雪橇、冰床、拖床,滿語稱為「法喇」。清代阮葵生所著的《茶餘客話》中記載:「法喇,似車無輪,似榻無足。覆席如龕,引繩如御。利行冰雪中,俗呼扒犁。」爬犁以木桿為架子,沒有輪子,一般用牛、馬拖拉,歷史上的東北少數民族如女真族、赫哲族、鄂倫春族等也用狗、鹿等動物來拉。冰雪中,人們會巧妙利用各種「坡」,隨手用木桿、皮毛等輔助工具提高行進速度,實在沒有傢伙什,鞋底也可以作為滑行工具。
擁抱冰雪,創造快樂。東北人在與冰雪共處的過程中,樂此不疲地藉助冰雪來進行娛樂和競技。遼寧人很早就已經開始進行冰上的遊戲和運動。《滿文老檔》中曾記載了太子河上一場精彩的冰球運動和冰上遊戲:天命十年正月初二,努爾哈赤率領貴族子弟、漢官及家眷們,來到太子河冰上,玩賞踢球之戲。貝勒和隨從等玩過冰球之後,又在冰上各處置銀錢,讓眾女眷於冰上奔跑取銀錢,有人摔倒在冰上,努爾哈赤和眾人哈哈大笑。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想像,當時人們已經能夠穿著冰鞋在冰上踢球和進行帶有競技性的速滑了,場面定然熱烈非常。
射球、抬杆、跑冰鞋、拖冰床、打滑溜、雪地走,抽冰陀螺、冰上搶球、「單腿驢」、滑冰車等,也是老少鹹宜的冰上娛樂方式。除了這些體育類的冰上娛樂之外,在遼寧滿族聚居的地方還有正月十六軲轆冰的習俗。正月十六晚上,婦女們結伴執燈,來到冰面上,臥在冰上左右翻滾,一邊翻滾,一邊誦念「軲轆冰軲轆冰,腰不疼,腿不疼」「軲轆軲轆冰,身上輕一輕」。
作為冰雪世界中最靜默的存在,冰燈為冰天雪地的世界帶來了浪漫的詩意。舊時普通人家把水桶裡凍出的冰塊或者冰坨,鑿開放上燈捻或蠟燭,就做成了冰燈,別有一番古樸天然的情趣。一些士大夫則以礬水凝雪成冰,精雕細刻一些人物花鳥等,夜晚放上燈,惟妙惟肖,美不勝收。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已經有了造型多樣的冰雕、雪雕藝術。
冰雪世界映照著熱氣騰騰的百姓日常生活。冰雪民俗不僅是寒冷氣候條件下的文化選擇和文化適應,更是遼寧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智慧和財富,孕育著未來冰雪經濟的文化力量。
(作者:隋麗,系遼寧大學民俗學專業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