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重力控制的防滑鞋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04:51:07 1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防滑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於重力控制的防滑鞋。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登山鞋為普通登山鞋,在登山過程中不具備防滑的功能,即使有些登山鞋具有防滑功能,防滑效果也不夠理想;且在登山和下山過程中路面傾斜方向不同,普通登山鞋不能根據路面狀況來調節防滑效果;只能是在登山或下山過程中單獨具有防滑效果;所以設計一種在登山過程中即能夠根據路面狀況來調節防滑效果的登山鞋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發明設計一種基於重力控制的防滑鞋解決如上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發明公開一種基於重力控制的防滑鞋,它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基於重力控制的防滑鞋,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鞋殼、傳動機構、方形通槽、安裝槽,其中鞋殼的下端具有方形通槽;方形通槽的兩側對稱地開有兩個安裝槽;傳動機構安裝在方形通槽內。
上述傳動機構包括導向槽、重塊、導塊、第三彈簧、第一齒牙調節單元、第二齒牙調節單元、安裝板、第一導槽、導軌板、滑輪、第二導槽、導向結構、導軌孔、導向方槽、支撐柱,其中安裝板安裝在方形通槽的上端面上;安裝板的下端面開有導向槽;導軌板的兩側壁對稱地開有兩個第一導槽;導軌板的兩側壁對稱地開有兩個第二導槽,且第一導槽位於第二導槽的下側;導軌板一側壁內側壁面中間位置處開有導向方槽;兩個導向結構對稱地安裝導軌板的兩側壁上;導軌板兩側的兩個導向結構分別與兩個安裝槽配合;重塊的上端面上安裝有導塊;重塊位於導軌板的上側,且重塊通過導塊與導向槽的配合安裝在安裝板的下側;導塊的兩側分別通過兩個第三彈簧安裝在導向槽的兩側;導軌板的兩側壁面上均安裝有兩個滑輪且導軌板一側壁面的兩個滑輪位於側壁面的一端;第一齒牙調節單元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左右布置,且均安裝在導軌板下側。
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的結構完全相同;對於第一齒牙調節單元;其包括方形缺口、防滑外殼、齒牙、防滑內板、第一導軌板、導向板、伸縮套杆、第二彈簧、第二導軌板、通槽、導向杆、連接杆、導向塊、導向通槽,其中防滑外殼的一端具有方形缺口;防滑外殼的另一端開有導向通槽;防滑外殼的上端面中間位置處開有通槽;防滑外殼的下端面安裝有許多齒牙;連接杆的一端安裝在方形缺口的側面上;第二導軌板的一端安裝在連接杆的另一端;導向杆安裝在第二導軌板另一端的側面上;防滑外殼上開有導向通槽一端的側面上安裝有導向塊且導向塊靠近防滑外殼邊緣;防滑外殼通過導向塊與導軌板一側壁上第一導槽的配合、導向杆與導軌板上另一側壁上第二導槽的配合安裝在導軌板的下側;防滑內板的下端具有許多齒牙;防滑內板安裝在防滑外殼內部;防滑內板的一端安裝有第一導軌板;第一導軌板的一端安裝有導向板;防滑內板的上端中心位置安裝有伸縮套杆;伸縮套杆的上端穿過通槽安裝在導軌板的下端;第二彈簧嵌套於伸縮套杆的外圓面上;第一導軌板通過導向板與導向方槽的配合且穿過導軌板上的方形缺口;第一導軌板與第二導軌板配合。
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的防滑外殼相向的一端接觸;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的第二導軌板嵌於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的防滑外殼中;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的第二導軌板嵌於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的防滑外殼中;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的導向杆穿過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的導向通槽;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的導向杆穿過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的導向通槽。
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開有方形缺口的一端與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開有導向通槽的一端之間安裝有第一伸縮杆;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開有方形缺口的一端與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開有導向通槽的一端之間安裝有第一伸縮杆;兩個第一彈簧分別嵌套於兩個第一伸縮杆的外圓面上。
上述重塊的一端安裝有繩索;繩索的另一端穿過與其對應一端的導向結構中的導軌孔,纏繞在與導軌孔相對應的兩個滑輪上,最終與相應的導向塊連接。
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所安齒牙的前後朝向方向與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內板上所安齒牙的前後朝向方向相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所安齒牙的前後朝向方向與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內板上所安齒牙的前後朝向方向相同;第一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所安齒牙的前後朝向方向與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防滑外殼上所安齒牙的前後朝向方向相反。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第二導槽的長度為導軌板寬度的十分之九;第一導槽長度為導軌板寬度的二分之一。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導向結構上開有一個軸線彎曲的導軌孔,導軌孔進口與出口上下分布且進口與出口的軸線相互成九十度。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導軌板通過四個支撐柱安裝在安裝板下端。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第二導軌板分為平滑部分與凸起部分;第二導軌板的平滑部分與第一導軌板的長度相同。
相對於傳統的防滑鞋技術,本發明設計的防滑鞋在登山過程中可以根據上下坡來調節鞋底齒牙的朝向;使得人們在登山過程中通過齒牙與地面的咬合,達到防滑的效果。
本發明中重塊的上端面上安裝有導塊;重塊位於導軌板的上側,且重塊通過導塊與導向槽的配合安裝在安裝板的下側;重塊可以沿著導向槽進行前後滑動;防滑外殼通過導向塊與第一導槽、導向杆與第二導槽的配合安裝在導軌板的內側;防滑外殼通過導向塊與第一導槽、導向杆與第二導槽的配合可以沿著第一導槽進行移動;第一導軌板的上端安裝有伸縮套杆;伸縮套杆的上端穿過通槽安裝在導軌板的下端,伸縮套杆的下端安裝在第一導軌板的上端;第二彈簧嵌套於伸縮杆的外圓面上;伸縮套杆可以沿著通槽進行移動而不會與防滑外殼幹涉,且通過伸縮套杆可以保證第一導軌板進行上下移動;第一導軌板通過導向板與導向方槽的配合安裝在導軌板上;導向板與導向方槽對第一導軌板起到了導向的作用;第二彈簧在處於拉伸狀態時能夠給第一導軌板提供一個恢復力;防滑外殼上所開的導向通槽的作用是可以保證導向杆能夠正常移動,而不會對防滑外殼造成幹涉;本發明中第一齒牙調節單元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中的防滑外殼之間安裝有第一伸縮杆,第一彈簧嵌套於第一伸縮杆的外圓面上;第一彈簧在處於拉伸狀態時能夠給防滑外殼提供一個恢復力,通過第一伸縮杆可以保證兩個防滑外殼在移動過程中不會對第一彈簧造成幹涉;本發明中重塊的一端安裝有繩索;繩索的另一端穿過與其對應一端的導向結構中的導軌孔,纏繞在與導軌孔相對應的兩個滑輪上,最終與相應的導向塊連接;當重塊在移動時可以通過繩索拉動導向塊沿著第一導槽和第二導槽移動。本發明設計的第一導軌板與第二導軌板為斜面接觸;當第一導軌板處於左右靜止狀態時,第二導軌板左右移動會壓迫第一導軌板向下移動。本發明設計的第二導槽的長度為導軌板寬度的十分之九;第一導槽長度為導軌板寬度的二分之一;在此種比例下,重塊能夠順利的將防滑外殼拉出相對應的防滑內板外側。而不會造成兩個防滑外殼的幹涉。
防滑鞋在工作時,重塊處於防滑鞋的中心位置;第一彈簧處於平衡伸縮狀態;第二彈簧處於平衡伸縮狀態;當人們在登山過程中,由於路面傾斜向上;這時防滑鞋的鞋底面也會傾斜向上;在此種狀態下重塊在重力的作用下會向後運動;重塊向後運動會拉動相對應的繩索向後運動;而通過導向結構中的導軌孔和兩個滑輪的傳導;繩索將拉動相對應的防滑外殼上的導向塊沿著第一導槽移動;導向塊移動帶動相對應防滑外殼和安裝在此防滑外殼上的第二導軌板移動;由於第二導軌板與第一導軌板為斜面接觸,所以在第二導軌板移動過程中會壓迫第一導軌板向下移動;第一導軌板向下移動帶動與其連接的防滑內板向下移動;當防滑內板完全移動出防滑外殼時,第二導軌板上的平滑部分與第一導軌板完全接觸;此時防滑內板上所安的齒牙正好位於防滑外殼內側上端面的斜側;在重塊的作用下防滑外殼繼續向外移動;在移動過程中第二導軌板上的凸起部分會繼續壓迫第一導軌板使得第一導軌板繼續向下移動,進而使得防滑內板繼續向下移動,當防滑內板上所安的齒牙與另一個防滑外殼下端所安齒牙相齊平時,防滑內板停止運動;此時位於另一個防滑外殼下端所安的齒牙與防滑外殼下側所安的齒牙朝向相同且朝向向下;在上山過程中通過防滑外殼和防滑外殼上朝向向下的齒牙與地面的咬合;達到防滑的效果;同理當人們下山時,重塊會相對向前移動;此時通過繩索與導向塊和導向杆的配合將帶動與其相對應的防滑外殼移動,進而使得相對應的防滑內板移動到鞋底,使得鞋底的齒牙朝向向前;通過齒牙與地面的咬合;使得防滑鞋達到防滑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整體部件分布示意圖。
圖2是鞋殼結構示意圖。
圖3是導軌板安裝示意圖。
圖4是安裝板安裝示意圖。
圖5是安裝板結構示意圖。
圖6是重塊安裝示意圖。
圖7是導向結構安裝示意圖。
圖8是導向結構結構示意圖。
圖9是第二導槽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導向塊安裝示意圖。
圖11是第二齒牙調節單元安裝示意圖。
圖12是伸縮套杆安裝示意圖。
圖13是伸縮套杆結構示意圖。
圖14是伸縮杆安裝示意圖。
圖15是導向杆安裝示意圖。
圖16是防滑外殼結構示意圖。
圖17是第二導軌板安裝示意圖。
圖18是第二導軌板結構示意圖。
圖19是導向通槽結構示意圖。
圖20是防滑內板結構示意圖。
圖21是第一導軌板安裝示意圖。
圖22是第二彈簧安裝示意圖。
圖23是第一彈簧安裝示意圖。
圖24是第一導軌板和第二導軌板安裝示意圖。
圖25是第一導軌板和第二導軌板配合示意圖。
圖26是繩索纏繞示意圖。
圖27是防滑外殼和防滑內板分布示意圖。
圖中標號名稱:1、鞋殼;2、傳動機構;3、方形通槽;4、安裝槽;5、導向槽;6、重塊;7、導塊;8、安裝板;9、第一導槽;10、導軌板;11、滑輪;12、第二導槽;15、防滑外殼;16、齒牙;17、防滑內板;18、第一導軌板;19、導向板;20、第二導軌板;21、導向杆;22、連接杆;23、導向塊;24、導向通槽;25、第一彈簧;26、伸縮杆;27、導向方槽;28、方形缺口;37、導向結構;38、導軌孔;39、通槽;40、伸縮套杆;41、第二彈簧;42、支撐柱;43、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4、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5、第三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它包括鞋殼1、傳動機構2、方形通槽3、安裝槽4,其中鞋殼1的下端具有方形通槽3;方形通槽3的兩側對稱地開有兩個安裝槽4;傳動機構2安裝在方形通槽3內。
如圖11所示,上述傳動機構2包括導向槽5、重塊6、第三彈簧45、導塊7、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安裝板8、第一導槽9、導軌板10、滑輪11、第二導槽12、導向結構37、導軌孔38、導向方槽27、支撐柱42,其中如圖2、3所示,安裝板8安裝在方形通槽3的上端面上;如圖5所示,安裝板8的下端面開有導向槽5;如圖4、6、7所示,導軌板10的兩側壁對稱地開有兩個第一導槽9;導軌板10的兩側壁對稱地開有兩個第二導槽12,且第一導槽9位於第二導槽12的下側;如圖12所示,導軌板10一側壁內側壁面中間位置處開有導向方槽27;如圖4所示,兩個導向結構37對稱地安裝導軌板10的兩側壁上;導軌板10兩側的兩個導向結構37分別與兩個安裝槽4配合;重塊6的上端面上安裝有導塊7;如圖4所示,重塊6位於導軌板10的上側,且重塊6通過導塊7與導向槽5的配合安裝在安裝板8的下側;導塊7的兩側分別通過兩個第三彈簧45安裝在導向槽5的兩側;如圖9、10所示,導軌板10的兩側壁面上均安裝有兩個滑輪11且導軌板10一側壁面的兩個滑輪11位於側壁面的一端;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左右布置,且均安裝在導軌板10下側。
如圖11所示,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的結構完全相同;對於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其包括方形缺口28、防滑外殼15、齒牙16、防滑內板17、第一導軌板18、導向板19、伸縮套杆40、第二彈簧41、第二導軌板20、通槽39、導向杆21、連接杆22、導向塊23、導向通槽24,如圖13、14所示,其中防滑外殼15的一端具有方形缺口28;防滑外殼15的另一端開有導向通槽24;如圖13所示,防滑外殼15的上端面中間位置處開有通槽39;如圖16所示,防滑外殼15的下端面安裝有許多齒牙16;如圖16、17所示,連接杆22的一端安裝在方形缺口28的側面上;第二導軌板20的一端安裝在連接杆22的另一端;如圖18所示,導向杆21安裝在第二導軌板20另一端的側面上;如圖19所示,防滑外殼15上開有導向通槽24一端的側面上安裝有導向塊23且導向塊23靠近防滑外殼15邊緣;防滑外殼15通過導向塊23與導軌板10一側壁上第一導槽9的配合、導向杆21與導軌板10上另一側壁上第二導槽12的配合安裝在導軌板10的下側;如圖20所示,防滑內板17的下端具有許多齒牙16;如圖21、27所示,防滑內板17安裝在防滑外殼15內部;防滑內板17的一端安裝有第一導軌板18;第一導軌板18的一端安裝有導向板19;如圖12所示,防滑內板17的上端中心位置安裝有伸縮套杆40;如圖22所示,伸縮套杆40的上端穿過通槽39安裝在導軌板10的下端;第二彈簧41嵌套於伸縮套杆40的外圓面上;第一導軌板18通過導向板19與導向方槽27的配合且穿過導軌板10上的方形缺口28;第一導軌板18與第二導軌板20配合。
如圖11所示,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的防滑外殼15相向的一端接觸;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的第二導軌板20嵌於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的防滑外殼15中;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的第二導軌板20嵌於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的防滑外殼15中;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的導向杆21穿過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防滑外殼15上的導向通槽24;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的導向杆21穿過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防滑外殼15上的導向通槽24。
如圖15、23所示,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防滑外殼15上開有方形缺口28的一端與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防滑外殼15開有導向通槽24的一端之間安裝有第一伸縮杆26;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防滑外殼15上開有方形缺口28的一端與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防滑外殼15開有導向通槽24的一端之間安裝有第一伸縮杆26;如圖24所示,兩個第一彈簧25分別嵌套於兩個第一伸縮杆26的外圓面上。
如圖26所示,上述重塊6的一端安裝有繩索;繩索的另一端穿過與其對應一端的導向結構37中的導軌孔38,纏繞在與導軌孔38相對應的兩個滑輪11上,最終與相應的導向塊23連接。
如圖21、25所示,上述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防滑外殼15上所安齒牙16的前後朝向方向與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防滑內板17上所安齒牙16的前後朝向方向相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防滑外殼15上所安齒牙16的前後朝向方向與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防滑內板17上所安齒牙16的前後朝向方向相同;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中防滑外殼15上所安齒牙16的前後朝向方向與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防滑外殼15上所安齒牙16的前後朝向方向相反。
上述第二導槽12的長度為導軌板10寬度的十分之九;第一導槽9長度為導軌板10寬度的二分之一。
如圖8所示,上述導向結構37上開有一個軸線彎曲的導軌孔38,導軌孔38進口與出口上下分布且進口與出口的軸線相互成九十度。
如圖4所示,上述導軌板10通過四個支撐柱42安裝在安裝板8下端。
上述第二導軌板20分為平滑部分與凸起部分;第二導軌板20的平滑部分與第一導軌板18的長度相同。
綜上所述:
本發明設計的防滑鞋在登山過程中可以根據上下坡來調節鞋底齒牙16的朝向;使得人們在登山過程中通過齒牙16與地面的咬合,達到防滑的效果。
本發明中重塊6的上端面上安裝有導塊7;重塊6位於導軌板10的上側,且重塊6通過導塊7與導向槽5的配合安裝在安裝板8的下側;重塊6可以沿著導向槽5進行前後滑動;防滑外殼15通過導向塊23與第一導槽9、導向杆21與第二導槽12的配合安裝在導軌板10的內側;防滑外殼15通過導向塊23與第一導槽9、導向杆21與第二導槽12的配合可以沿著第一導槽9進行移動;第一導軌板18的上端安裝有伸縮套杆40;伸縮套杆40的上端穿過通槽39安裝在導軌板10的下端,伸縮套杆40的下端安裝在第一導軌板18的上端;第二彈簧41嵌套於伸縮杆26的外圓面上;伸縮套杆40可以沿著通槽39進行移動而不會與防滑外殼15幹涉,且通過伸縮套杆40可以保證第一導軌板18進行上下移動;第一導軌板18通過導向板19與導向方槽27的配合安裝在導軌板10上;導向板19與導向方槽27對第一導軌板18起到了導向的作用;第二彈簧41在處於拉伸狀態時能夠給第一導軌板18提供一個恢復力;防滑外殼15上所開的導向通槽24的作用是可以保證導向杆21能夠正常移動,而不會對防滑外殼15造成幹涉;本發明中第一齒牙調節單元43和第二齒牙調節單元44中的防滑外殼15之間安裝有第一伸縮杆26,第一彈簧25嵌套於第一伸縮杆26的外圓面上;第一彈簧25在處於拉伸狀態時能夠給防滑外殼15提供一個恢復力,通過第一伸縮杆26可以保證兩個防滑外殼15在移動過程中不會對第一彈簧25造成幹涉;本發明中重塊6的一端安裝有繩索;繩索的另一端穿過與其對應一端的導向結構37中的導軌孔38,纏繞在與導軌孔38相對應的兩個滑輪11上,最終與相應的導向塊23連接;當重塊6在移動時可以通過繩索拉動導向塊23沿著第一導槽9和第二導槽12移動。本發明設計的第一導軌板18與第二導軌板20為斜面接觸;當第一導軌板18處於左右靜止狀態時,第二導軌板20左右移動會壓迫第一導軌板18向下移動。本發明設計的第二導槽12的長度為導軌板10寬度的十分之九;第一導槽9長度為導軌板10寬度的二分之一;在此種比例下,重塊6能夠順利的將防滑外殼15拉出相對應的防滑內板17外側。而不會造成兩個防滑外殼15的幹涉。
具體實施方式:防滑鞋在工作時,重塊6處於防滑鞋的中心位置;第一彈簧25處於自由伸縮狀態;第二彈簧41處於自由伸縮狀態;當人們在登山過程中,由於路面傾斜向上;這時防滑鞋的鞋底面也會傾斜向上;在此種狀態下重塊6在重力的作用下會向後運動;重塊6向後運動會拉動相對應的繩索向後運動;而通過導向結構37中的導軌孔38和兩個滑輪11的傳導;繩索將拉動相對應的防滑外殼15上的導向塊23沿著第一導槽9移動;導向塊23移動帶動相對應防滑外殼15和安裝在此防滑外殼15上的第二導軌板20移動;由於第二導軌板20與第一導軌板18為斜面接觸,所以在第二導軌板20移動過程中會壓迫第一導軌板18向下移動;第一導軌板18向下移動帶動與其連接的防滑內板17向下移動;當防滑內板17完全移動出防滑外殼15時,第二導軌板20上的平滑部分與第一導軌板18完全接觸;此時防滑內板17上所安的齒牙16正好位於防滑外殼15內側上端面的斜側;在重塊6的作用下防滑外殼15繼續向外移動;在移動過程中第二導軌板20上的凸起部分會繼續壓迫第一導軌板18使得第一導軌板18繼續向下移動,進而使得防滑內板17繼續向下移動,當防滑內板17上所安的齒牙16與另一個防滑外殼15下端所安齒牙16相齊平時,防滑內板17停止運動;此時位於另一個防滑外殼15下端所安的齒牙16與防滑外殼15下側所安的齒牙16朝向相同且朝向向下;在上山過程中通過防滑外殼15和防滑外殼15上朝向向下的齒牙16與地面的咬合;達到防滑的效果;同理當人們下山時,重塊6會相對向前移動;此時通過繩索與導向塊23和導向杆21的配合將帶動與其相對應的防滑外殼15移動,進而使得相對應的防滑內板17移動到鞋底,使得鞋底的齒牙16朝向向前;通過齒牙16與地面的咬合;使得防滑鞋達到防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