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藝竹筒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03:42:22 2
專利名稱:一種工藝竹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竹筒防裂防變形技術,具體是一種防裂防變形工藝竹筒。
技術背景 -
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可再生綠色環保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裝飾 性產品已經不再簡單的追求外觀表現,而更多的是追求個性化、回歸自然的裝 飾風格。竹以其堅韌的品質廣為大家所喜愛,然而用竹來^f故裝飾性工藝品必須 打磨削薄,打磨削薄的竹製品是很容易開裂變形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4支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工藝竹筒,以增強其防裂、 防變形屬性。 -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工藝竹筒,取材於竹子的一段,其特徵在於其為一中空的本體,本 體分為兩端厚段、中間薄段以及由兩端厚段向中間薄段逐漸過渡的過渡段,兩 端厚段厚度為5-10mm,中間薄段厚度為0.5-1.5mm,過渡段長度為3040mm, 過渡段上或增加開設小孔,孔徑為0.5-3mm。
優選地,所述過渡段開設的小孔為兩圈,靠近兩段厚段孔徑為1.5-3rmn, 靠近中間薄段孔徑為0.5-2rmn。 -
優選地,所述中間薄段或開設複數裝飾小孔,裝飾小孔孔徑為0.5-5mm, 且各個裝飾小孔組合成文字和/或圖案。
優選地,竹筒一端或兩端削磨成波浪形。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兩端由厚至薄逐漸過度變化是防止竹筒在乾燥過程中發生變形,也是最大程度減少竹筒本體的重量,是同等不處 理的竹筒的八分之一。在過渡段和中間薄段開設小孔,減小由於環境溫度變化 產生的應力,防止竹筒變形和開裂,小孔可以組成任意圖案和文字,增加竹筒
用於產品包裝時的美觀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l.天然的竹材應用,成本低 廉,製作簡單,環保耐用,產種循環。2.符合人們崇尚自然的精神需求,體現人 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3.輕便安全,美觀實用,有豐富的文化韻味。4.可以廣泛 地使用於產品外包裝和任意燈飾配套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竹筒剖開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及圖2所示,取竹子的一段,本體由內直徑75mm以上、外直徑 85mm以上,長度150mm以上的竹筒構成。用工JM誇竹筒由厚度為5-10mm的 兩端厚段1向厚度為0.5-1.5mm中間薄段2刨制平整,厚薄過度的過渡段3的長 度在30-40mm之間,並保留竹筒中間厚度在0.5-1.5mm之間,加工完畢後竹筒 呈兩端厚中間薄的工字型外觀,為防止溫差引起的熱脹冷縮而導致主體變形或 開裂,在厚段與薄段之間的過渡段開設小孔4,小孔4孔徑為0.5-3mm,這些小 孔的存在明顯的減小竹筒由於溫差產生的應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過渡^:開^:的小孔為兩圈以內,靠 近兩段厚段孔徑為1.5-3mm,靠近中間薄段孔徑為Q.5-2mm。
竹筒用作燈飾外罩時,做薄後的竹筒在內部放置一個燈泡時可以看到稍有 透光效果,但還不足以達到照明用,所以再在中間薄段根據需要打成不同形狀的文字和/或圖案, 一則使光線可以從孔裡透出,二則起到裝飾美化的效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竹筒兩端削磨成波浪形,這樣的造型外
形新穎美觀,同時可以起到防竹筒開裂和變形的作用。
上述之具體實施例是用來詳細說明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對於熟悉
此類技藝之人仕而言,根據上述說明,可能對該具體實施例作部份變更及修改,
其本質未脫離出本創作之精神範疇者,皆應包含在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中,宜
先陳明。
權利要求1、一種工藝竹筒,取材於竹子的一段,其特徵在於其為一中空的本體,本體分為兩端厚段、中間薄段以及由兩端厚段向中間薄段逐漸過渡的過渡段。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竹筒,其特徵在於過渡段上增加開設小孔。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藝竹筒,其特徵在於兩端厚段厚度為5-10mm, 中間薄段厚度為0.5-1.5mm,過渡段長度為30-40mm,過渡段上的小孔孔徑為 0.5-3mm。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工藝竹筒,其特徵在於所述過渡段開設的小孔 為兩圈,靠近兩段厚段孔徑為1.5-3mm,靠近中間薄段孔徑為0.5-2mm。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工藝竹筒,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間薄段或開設復 數裝飾小孔,裝飾小孔孔徑為0.5-5mm,且各+裝飾小孔組合成文字和/或圖案。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藝竹筒,其特徵在於竹筒一端或兩端削磨成 波浪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藝竹筒,取材於竹子的一段,其特徵在於其為一中空的本體,本體分為兩端厚段、中間薄段以及由兩端厚段向中間薄段逐漸過渡的過渡段,過渡段上或增加開設小孔。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天然的竹材應用,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環保耐用,符合人們崇尚自然的精神需求,體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
文檔編號B44C3/00GK201405655SQ200920056318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1日
發明者歐陽永標 申請人:歐陽永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