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讀後感600字
2023-10-24 11:09:42 2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下面請看整理提供了《孝經》讀後感,歡迎參考選擇。
《孝經》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裡,我去了華夏傳統文化學校。在每天都要上的經典導讀課上,我們都要大聲地朗讀《孝經》。所以,我對《孝經》有很多的感觸。
《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經典。像《開宗明義章第一》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孝經》的前七章分別寫明了七種人應該盡的孝道,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後十一章寫明了孝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嚴重後果,即「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與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沒錯,正如老師上課所言,《孝經》就是亙古不變的陰陽之道!它能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孝經》教會了我怎麼孝敬父母,教會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我把我平時的行為總結了一下,發現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為,以盡孝道。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經》,他能教會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經》讀後感二: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
《孝經》讀後感三: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孝經,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資於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它們的意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思是: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和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之的是對待父親。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之的是對待父親。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
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祿和職位,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後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並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詩經小雅小宛》裡說∶要早起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詩經小雅小宛》裡說∶「要早起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孝經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們很有必要繼承我們所應該繼承的孔孟儒學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當今的社會道德規範並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