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4:58:37 1
專利名稱: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用於在體和離體大動物跨心室壁電生理特性研究的電位記錄電極,更具體地說它是一種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
背景技術:
心室肌可分為電生理特性不同的內、中、外三層心肌細胞,同步記錄三層心肌單向動作電位有利於心室肌電生理特性與心律失常關係的研究。經典的方法常採用心內膜接觸電極或心外膜吸附電極;也有採用分三次放入三個電極或複合電極同步記錄三層心肌單向動作電位的報導。這些方法存在以下不足①都是通過物理的外力產生損傷電流記錄單向動作電位,由於心臟處於不停的跳動中,傳統的方法記錄的單向動作電位信號不穩定;②單向動作電位記錄持續的時間短暫(約數分鐘至半小時);③電極放置複雜,定位的準確性和固定的牢固性不確定;④中層心肌的電位只是局部單極電圖,未能記錄到局部雙極電圖;⑤不具備局部給藥功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它能長時間穩定地同步記錄三層心肌的單向動作電位;另外局部給藥功能可用於研究局部因素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的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它包括外管1、內管2,所述外管1和內管2之間有空腔8;有三對電極導線3、4、5分別對稱地分布在外管1和內管2之間的空腔8內和內管2的空腔11內,三根位於空腔8內電極導線穿過外管1管壁;另三根位於空腔11內的電極導線穿過內管2和外管1上的對應開口12,在所述外管1和內管2的兩端有封閉的電極尾端7、封閉的鞘管頭端10,所述外管1上有三通管9,所述三通管9與空腔8相通,所述位於外管1外的電極導線3、4、5上有倒鉤13,所述內管2內有填充介質6,所述填充介質6為瓊脂糖氯化鉀凝膠。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位於外管1上同側相鄰的電極導線之間的距離相等。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電極導線3、4、5的為外塗絕緣漆的銀絲,所述電極導線3、4、5直徑為0.2mm,倒鉤13長度為1.0mm,倒鉤尖端的導電部分14長度為0.5mm。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可滿足在體和離體在動物跨心室壁電生理特性的研究,可用於①觀察特殊的電生理現象(如後除極、2相折返、心室除極順序等);②抗心律失常藥物電生理特性和作用機理的研究;③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用於臨床前期新藥的開發研究。已完成的研究表明所記錄的單向動作電位信號穩定,持續時間2小時以上;可準確地反映跨心室壁的除極順序和復極特徵;全部電極一次性放置到位,無電極脫落和出血的併發症。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位記錄電極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倒鉤部分、開口及內管空腔的結構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情況但它們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的限制。
圖中1為外管,2為內管,3、4、5為電極導線,6為填充介質,7為封閉的電極尾端,8為空腔,9為三通管,10為封閉的鞘管頭端,11為空腔,12為開口,13為倒鉤,14為倒鉤尖端。
從附圖可知本實用新型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它包括外管1、內管2,外管1和內管2之間有空腔8;有三對電極導線3、4、5分別對稱地分布在外管1和內管2之間的空腔8內和內管2的空腔11內,三根位於空腔8內電極導線穿過外管1管壁;另三根位於空腔11內的電極導線穿過內管2和外管1上的對應開口12,在外管1和內管2的兩端有封閉的電極尾端7和封閉的鞘管頭端10(一般採用環氧樹脂封閉),外管1上有三通管9,三通管9與空腔8相通,位於外管1外的電極導線3、4、5上有倒鉤13,內管2內有填充介質6,所述填充介質6為瓊脂糖氯化鉀凝膠。組裝後電極外徑1.67mm,三層心肌電極對之間等距離,內外層之間距離範圍可為1.0-1.6mm,銀絲直徑為0.2mm,倒鉤長度為1.0mm,倒鉤尖端長度為0.5mm。
本實用新型電位記錄電極在實驗中的使用方法和實驗步驟如下①動物麻醉後前正中切口開胸,製作心包吊床,暴露左心室前壁;②首先穿刺心臟確定前壁心臟厚度,Seldinger法在穿刺部位放置軟頭導絲,用5F鞘管芯沿導絲擴張心室壁;③同時拔出鞘管芯和導絲沿原穿刺處放入適宜長度的本實用新型電位記錄電極,有落空感後稍回提電極,其倒鉤即牢固嵌入心室壁內;④附圖中右側電極為負極,左側電極為正極,與多道電生理儀轉線盒相聯,即可記錄到內、中、外三層心肌穩定的單向動作電位;⑤根據實驗設計的需要可通過電極的三通管局部心肌應用藥物,用於研究藥物對三層心肌的電生理特性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改變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若干的改變或變形,這同樣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它包括外管(1)、內管(2),所述外管(1)和內管(2)之間有空腔(8);其特徵在於有三對電極導線(3、4、5)分別對稱地分布在外管(1)和內管(2)之間的空腔(8)內和內管(2)的空腔(11)內,三根位於空腔(8)內電極導線穿過外管(1)管壁;另三根位於空腔(11)內的電極導線穿過內管(2)和外管(1)上的對應開口(12),在所述外管(1)和內管(2)的兩端有封閉的電極尾端(7)、封閉的鞘管頭端(10),所述外管(1)上有三通管(9),所述三通管(9)與空腔(8)相通,所述位於外管(1)外的電極導線(3、4、5)上有倒鉤(13),所述內管(2)內有填充介質(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其特徵在於所述位於外管(1)上同側相鄰的電極導線之間的距離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極導線(3、4、5)的為外塗絕緣漆的銀絲,所述電極導線(3、4、5)直徑為0.2mm,倒鉤(13)長度為1.0mm,倒鉤尖端(14)的導電部分長度為0.5mm。
專利摘要可局部給藥單向動作電位記錄電極,它包括外管(1)、內管(2),所述外管(1)和內管(2)之間有空腔(8);有三對電極導線(3、4、5)分別對稱地分布在外管(1)和內管(2)之間的空腔(8)內和內管(2)的空腔(11)內,所述位於外管(1)外的電極導線(3、4、5)上有倒鉤(13),所述內管(2)內有填充介質(6)。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可滿足在體和離體在動物跨心室壁電生理特性的研究,可準確地反映跨心室壁的除極順序和復極特徵;全部電極一次性放置到位,無電極脫落和出血的併發症。
文檔編號A61B5/0408GK2761140SQ20052009497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20日
發明者曾秋棠, 劉福元, 毛奕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