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澆鑄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2:40:29 3
專利名稱:自動澆鑄平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澆鑄用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澆鑄平臺。
技術背景隨著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用天車起吊設備或 叉車起重設備進行澆鑄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生產的需要,尤其是生產大型和 特大型產品鑄件時,前兩種澆鑄用設備往往因穩定性差和速度慢而不能保證產品質量,還會因運輸時間的緩慢而增加能耗;此外,由於需要大量的人工作業,安全事故屢屢發生,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節約澆鑄時間、保證產品質量的自動澆鑄平臺。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採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動澆鑄平臺,包括底盤以及設置在所述底盤上的工作平 臺,所述的底盤下對稱設置有滾動輪,所述的工作平臺為帶有支撐座的旋轉澆鑄 平臺;所述底盤與支撐座之間通過相對兩組十字鉸接的剪刀臂相聯結。為保證旋轉澆鑄平臺升降時的平穩性,所述剪刀臂的縱向一側端分別與底盤 和支撐座相鉸接,另一縱向側端通過設置在其端部的滾輪分別沿設置在底盤和支 撐座上的滾動槽滾動結合。為保證旋轉澆鑄平臺的準確定位,在鉸接位置處的兩剪刀臂上分別設置有由 動力源驅動的動力齒輪和與其相嚙合的扇形齒輪。所述的滾動輪中一對為由動力源通過減速機構驅動的主動輪,另一對為從動輪。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底盤下對稱設置有滾動輪,所述的工作平臺為帶有支 撐座的旋轉澆鑄平臺;所述底盤與支撐座之間通過相對兩組十字鉸接的剪刀臂相 聯結。這種結構的自動澆鑄平臺底盤下對稱設置的滾動輪可以控制其前後移動, 頂部帶有支撐座的旋轉澆鑄平臺可以實現其左右旋轉,以保證鑄件的轉換和注口對應之功能的實現,底盤與支撐座之間聯結的相對兩組十字鉸接的剪刀臂可以實 現其旋轉澆鑄平臺的上下運動,操作人員根據現場的實際需要控制平臺位置,從 而可以將溶液準確無誤的注入型模,避免了傳統方法中用六個人相互配合的煩瑣 過程;平臺上一次可以放多個(滿足一爐或兩爐溶液量)型模, 一次就可以節約 二十至二十五分鐘的時間,每日可以節約三至四個小時的熱損時間,節約十個以 上勞動力消耗,並且提高了生產能力。經多次試驗,本實用新型可以從根本上解 決原來用天車起吊設備和叉車起重設備澆鑄這兩種生產工藝的缺陷和不足,既能 保證產品質量,又能降低生產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動澆鑄平臺,包括底盤1以及設置在所述底 盤l上的工作平臺,所述的底盤1下對稱設置有滾動輪,所述的工作平臺為帶有 支撐座2的旋轉澆鑄平臺3;所述底盤1與支撐座2之間通過相對兩組十字鉸接 的剪刀臂4相聯結。為保證旋轉澆鑄平臺升降時的平穩性,所述一組剪刀臂4的 縱向一側端分別與底盤1和支撐座2相鉸接,另一縱向側端通過設置在其端部的 滾輪5分別沿設置在底盤1和支撐座2上的滾動+曹6滾動結合。為保證旋轉澆鑄 平臺的準確定位,在鉸接位置處的兩剪刀臂4上分別設置有由動力源7驅動的動 力齒輪和與其相嚙合的扇形齒輪8。所述的滾動輪中一對為由動力源7通過減速 機構驅動的主動輪9,另一對為從動輪10。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澆鑄平臺,包括底盤(1)以及設置在所述底盤(1)上的工作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盤(1)下對稱設置有滾動輪,所述的工作平臺為帶有支撐座(2)的旋轉澆鑄平臺(3);所述底盤(1)與支撐座(2)之間通過相對兩組十字鉸接的剪刀臂(4)相聯結。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澆鑄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剪刀臂(4)的縱向一側端分別與底盤(1)和支撐座(2)相鉸接,另一縱向側端通過設置在其端部的滾輪(5)分別沿設置在底盤(1)和支撐座(2)上的滾動槽(6)滾動結 合。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澆鑄平臺,其特徵在於在鉸接位置處的兩 剪刀臂(4)上分別設置有由動力源(7)驅動的動力齒輪和與其相嚙合的扇形齒 輪(8)。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澆鑄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動輪中一 對為由動力源(7)通過減速機構驅動的主動輪(9),另一對為從動輪(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澆鑄平臺,包括底盤以及設置在所述底盤上的工作平臺,所述的底盤下對稱設置有滾動輪,所述的工作平臺為帶有支撐座的旋轉澆鑄平臺;所述底盤與支撐座之間通過相對兩組十字鉸接的剪刀臂相聯結。該自動澆鑄平臺底盤下對稱設置的滾動輪可以控制其前後移動,頂部帶有支撐座的旋轉澆鑄平臺可以實現其左右旋轉,以保證鑄件的轉換和注口對應之功能的實現,底盤與支撐座之間聯結的相對兩組十字鉸接的剪刀臂可以實現其旋轉澆鑄平臺的上下運動,操作人員根據現場的實際需要控制平臺位置,從而可以將溶液準確無誤的注入型模,避免了傳統方法中用六個人相互配合的煩瑣過程,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66F11/04GK201111506SQ20072009141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10日
發明者侯松發 申請人:侯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