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3:42:34 1
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解水機,特別是一種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普通水在經電解水機電解後生成的電解水呈弱鹼性,滲透力及抗氧化效果強,經臨床醫學研究證明,弱鹼性水對亞健康人群有較為明顯的調理作用,長期飲用可增強體質,因此,電解水機作為一種家用電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0003]除了飲用水電解水機,還有一種稀鹽水電解水機。稀鹽水電解水機也叫次氯酸鈉發生器。現在的電解水機中的倒水機構一般是在其圓柱狀的筒體上設置一個倒水口。該倒水口外凸於筒體表面而導致其體積大,並且導致點解水機不容易包裝,並且外形不美觀。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包括設置在圓柱狀筒體的內表面的第一倒水側翼和第二倒水側翼,所述第一倒水側翼的一邊和第二倒水側翼的一邊交匯在筒體的內表面後第一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和第二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形成倒水口。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倒水側翼的上端面和筒體的上端面齊平,所述第二倒水側翼的上端面和筒體的上端面齊平。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倒水口為中間寬兩端窄的形狀,所述倒水口中位於靠近筒體上端面的窄端為出水口,倒水口中位於遠離筒體上端面的窄端為引水
□ O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倒水側翼的外表面和筒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所述第二倒水側翼的外表面和筒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第二間隙。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倒水口的上端外側和筒體內壁之間設置有連接塊,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被連接塊阻隔後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不連通。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圓柱狀筒體的內表面的第一倒水側翼和第二倒水側翼,第一倒水側翼的一邊和第二倒水側翼的一邊交匯在筒體的內表面後第一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和第二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形成倒水口,倒水口位於筒體內部,其結構巧妙,使得電解水機外觀得體,便於包裝。本實用新型適用於電解水機中,尤其是適用於次氯酸鈉發生器中。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係,並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
[0015]參照圖1?圖2,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包括設置在圓柱狀筒體I的內表面的第一倒水側翼2和第二倒水側翼3,所述第一倒水側翼2的一邊和第二倒水側翼3的一邊交匯在筒體I的內表面後第一倒水側翼2的內表面和第二倒水側翼3的內表面形成倒水口 4。
[0016]通過在圓柱狀筒體I的內表面的第一倒水側翼2和第二倒水側翼3,第一倒水側翼2的一邊和第二倒水側翼3的一邊交匯在筒體I的內表面後第一倒水側翼2的內表面和第二倒水側翼3的內表面形成倒水口 4,倒水口 4位於筒體I內部,其結構巧妙,使得電解水機外觀得體,便於包裝。
[0017]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倒水側翼2的上端面和筒體I的上端面齊平,所述第二倒水側翼3的上端面和筒體I的上端面齊平,便於筒體I中的水沿著倒水口 4流出。
[0018]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倒水口4為中間寬兩端窄的形狀,所述倒水口 4中位於靠近筒體I上端面的窄端為出水口,倒水口4中位於遠離筒體I上端面的窄端為引水口。一般來說,筒體I中的水一般低於倒水口4的下端。倒水時,筒體I中的水先沿著引水口進入倒水口 4後從出水口中倒出。
[0019]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倒水側翼2的外表面和筒體I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20,所述第二倒水側翼3的外表面和筒體I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第二間隙30,第一間隙20和第二間隙30使得筒體I的壁厚保持一致,便於生產。
[0020]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倒水口4的上端外側和筒體I內壁之間設置有連接塊5,第一間隙20和第二間隙30被連接塊5阻隔後第一間隙20和第二間隙30不連通。
[0021]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並不限於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
【主權項】
1.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圓柱狀筒體的內表面的第一倒水側翼和第二倒水側翼,所述第一倒水側翼的一邊和第二倒水側翼的一邊交匯在筒體的內表面後第一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和第二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形成倒水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倒水側翼的上端面和筒體的上端面齊平,所述第二倒水側翼的上端面和筒體的上端面齊平。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倒水口為中間寬兩端窄的形狀,所述倒水口中位於靠近筒體上端面的窄端為出水口,倒水口中位於遠離筒體上端面的窄端為引水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倒水側翼的外表面和筒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所述第二倒水側翼的外表面和筒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第二間隙。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倒水口的上端外側和筒體內壁之間設置有連接塊,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被連接塊阻隔後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不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電解水機的倒水結構,包括設置在圓柱狀筒體的內表面的第一倒水側翼和第二倒水側翼,所述第一倒水側翼的一邊和第二倒水側翼的一邊交匯在筒體的內表面後第一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和第二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形成倒水口。通過在圓柱狀筒體的內表面的第一倒水側翼和第二倒水側翼,第一倒水側翼的一邊和第二倒水側翼的一邊交匯在筒體的內表面後第一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和第二倒水側翼的內表面形成倒水口,倒水口位於筒體內部,其結構巧妙,使得電解水機外觀得體,便於包裝。本實用新型適用於電解水機中,尤其是適用於稀鹽水電解水機(次氯酸鈉發生器)中。
【IPC分類】C02F1/461
【公開號】CN205387491
【申請號】CN201521116118
【發明人】王富生
【申請人】廣州市葳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