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讀後感
2023-10-12 16:27:54 1
走在路上是梅子涵所著的,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有關中國水墨、民俗畫的繪本。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走在路上讀後感【篇一】
今天我讀了《走在路上》,文章講述了小遠和奶奶的故事。小遠從小是奶奶養大的,什麼不知道就問奶奶,後來小遠知道了許多事情。奶奶為了照顧小遠,奶奶在烈日炎炎的時候辛勤的拉車。現在奶奶老了,好些事情都不懂,走路也很慢,小遠有些討厭奶奶。小遠還是和奶奶去看電影了。
讀了這些文章,讓我懂得要關心老人,照顧老人。
走在路上讀後感【篇二】
寒假期間,我讀了《走在路上》這本書,它給我帶來了自信和勇氣。告訴了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相信自己。
我最喜歡的是第一篇「犟龜」,這篇小故事講的是教我們怎樣去相信自己,不管別人怎麼說,不要輕易聽別人的話。只要堅持,一步一步走,總能走到終點的。
走在路上讀後感【篇三】
走,誰都會,但對於一個70多歲的老奶奶來說,走的快卻非常不容易。《走在路上》的小遠是一個學校田徑隊員,而他的奶奶有70多歲了,他和奶奶一起看電影,但奶奶走的太慢了。
他想讓奶奶一個人走,但他又放心不下,可他又怕看電影遲到。他想起以前自己小時候的事,那時他的父母都在農場,他經常爬在奶奶的肩膀上,去馬路上玩,為了生活,奶奶還經常去拉車,小遠就站在窗前看著,有一次,他來到一棵梧桐樹前等奶奶,給她擦汗,奶奶叫他回到窗前,還給他買了個棒冰……小遠的同學追上來了,叫他快點,否則看電影要遲到了,他感到應該去攙扶著奶奶一起走。從這裡,我看到愛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東西,它是一個動作,一句話,一種眼神,讓你有一種無窮的力量。我們平時總是把父母、爺爺奶奶的關愛當成應該的,必需的,也習以為常了,如果「服務」有一點不到位的地方,就抱怨,說父母不關心自己了。
我也常常聽說「做父母關愛子女,是不指望有所回報」,但是我覺得子女是否應該有一個感恩的心。
走在路上讀後感【篇四】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走在路上》,我的心裡流出了一股暖流。
《走在路上》描述了物質貧乏年代的小男孩小遠和他的奶奶之間的感情和友誼,體現了的親情。小遠準備和奶奶一起看電影,可是奶奶畢竟年紀大了,老是慢吞吞的,出門的時候慢,路上也很慢,於是,小遠急了,遲到了該怎麼辦啊!他就開始自己顧著自己走,把奶奶甩在了後面。但是,小遠回頭一看,奶奶還是走的很慢。忽然小遠的眼前出現了以前的背影,他覺得應該等一等奶奶,和奶奶一起走,不把奶奶扔在後面。最後,小遠終於醒悟了,喚醒他的到底是什麼?是奶奶衰老的身影?是他回憶中的殘存印象?······
親人的力量,是人無法揭穿的,它超越時空的牽絆和巨大的阻礙,是他讓人學會去感恩。其實我們也有過這樣的小事,但是我們心裡只有想著自己的感受,卻沒有發現你的家人其實想讓你知道感恩是最好的!這不正是梅子涵老師想對我們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