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使用發酵室內發酵框加工工夫紅茶的發酵工序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0:30:54 1
專利名稱:一種使用發酵室內發酵框加工工夫紅茶的發酵工序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使用發酵室內發酵框加工工夫紅茶的發酵工序工藝,屬茶葉深加 工類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放開了茶葉市場和價 格,市場對工夫紅茶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目前一些製作工夫紅茶的工藝比較簡單,只能 生產一般品質的茶。而發酵工序工藝是制工夫紅茶的關鍵性工序,良好發酵才能形成較多 的茶黃素和茶紅素,從而形成工夫紅茶的色、香、味品質,如果發酵工序工藝掌握不好,會影 響工夫紅茶的品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使用發酵室內發酵框加 工工夫紅茶的發酵工序工藝,通過發酵這種工序工藝生產出的工夫紅茶,用開水衝泡後,能 達到湯色紅豔明亮、香氣濃鬱芳香、茶味醇厚甜潤,所述工藝如下A.發酵設備與技術發酵室宜坐南面北,大小合適,門窗掛布簾,使陽光不能直射 入內,發酵室內置發酵架,發酵框內置發酵架上,發酵架約分8層,每層間隔25釐米,發酵框 一般為長80釐米,寬60釐米,高10釐米,揉捻葉就放在發酵框裡,攤葉厚度為8 12釐米, 送入發酵室內進行發酵,發酵過程中要掌握滿員茶多酚酶性氧化聚合反應所需要的適宜溫 度、溼度和氧化量,發酵時的葉溫保持在30攝氏度,此時氣溫為M 25攝氏度,空氣相對 溼度為95%,發酵時間從揉捻開始計算為3 5小時。B.發酵適度狀況判定發酵適度狀況需要根據發酵葉的香氣和葉色變化進行綜 合判斷,白天以觀察葉色為主,夜間以嗅香氣為主,發酵適度的加工葉,青氣消失,發出濃厚 的熟蘋果香,葉色大部分變紅,春茶的加工葉顏色為黃紅色,夏秋茶加工葉顏色為紫紅色, 嫩葉色澤鮮而均勻,老葉色澤較暗,常見紅裡泛青,即為適度,在生產中,發酵適度的掌握需 適度偏輕,同時發酵完成後要立即上烘,尤為車間內室溫較高時更是如此。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如下C.發酵設備與技術發酵室宜坐南面北,大小合適,門窗掛布簾,使陽光不能直射 入內,發酵室內置發酵架,發酵框內置發酵架上,發酵架約分8層,每層間隔25釐米,發酵框 一般為長80釐米,寬60釐米,高10釐米,揉捻葉就放在發酵框裡,攤葉厚度為8 12釐米, 送入發酵室內進行發酵,發酵過程中要掌握滿員茶多酚酶性氧化聚合反應所需要的適宜溫 度、溼度和氧化量,發酵時的葉溫保持在30攝氏度,此時氣溫為M 25攝氏度,空氣相對 溼度為95%,發酵時間從揉捻開始計算為3 5小時。D.發酵適度狀況判定發酵適度狀況需要根據發酵葉的香氣和葉色變化進行綜 合判斷,白天以觀察葉色為主,夜間以嗅香氣為主,發酵適度的加工葉,青氣消失,發出濃厚 的熟蘋果香,葉色大部分變紅,春茶的加工葉顏色為黃紅色,夏秋茶加工葉顏色為紫紅色, 嫩葉色澤鮮而均勻,老葉色澤較暗,常見紅裡泛青,即為適度,在生產中,發酵適度的掌握需 適度偏輕,同時發酵完成後要立即上烘,尤為車間內室溫較高時更是如此。
權利要求
1. 一種使用發酵室內發酵框加工工夫紅茶的發酵工序工藝,該工藝由A.發酵設備與 技術、B.發酵適度狀況判定;其特徵在於A.發酵設備與技術發酵室宜坐南面北,大小合適,門窗掛布簾,使陽光不能直射入 內,發酵室內置發酵架,發酵框內置發酵架上,發酵架約分8層,每層間隔25釐米,發酵框一 般為長80釐米,寬60釐米,高10釐米,揉捻葉就放在發酵框裡,攤葉厚度為8 12釐米, 送入發酵室內進行發酵,發酵過程中要掌握滿員茶多酚酶性氧化聚合反應所需要的適宜溫 度、溼度和氧化量,發酵時的葉溫保持在30攝氏度,此時氣溫為M 25攝氏度,空氣相對 溼度為95%,發酵時間從揉捻開始計算為3 5小時。B.發酵適度狀況判定發酵適度狀況需要根據發酵葉的香氣和葉色變化進行綜合判 斷,白天以觀察葉色為主,夜間以嗅香氣為主,發酵適度的加工葉,青氣消失,發出濃厚的熟 蘋果香,葉色大部分變紅,春茶的加工葉顏色為黃紅色,夏秋茶加工葉顏色為紫紅色,嫩葉 色澤鮮而均勻,老葉色澤較暗,常見紅裡泛青,即為適度,在生產中,發酵適度的掌握需適度 偏輕,同時發酵完成後要立即上烘,尤為車間內室溫較高時更是如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使用發酵室內發酵框加工工夫紅茶的發酵工序工藝,該工藝由A.發酵設備與技術、B.發酵適度狀況判定二個部分完成,通過該工藝製作完成的工夫紅茶,用開水衝泡後,能達到湯色紅豔明亮、香氣濃鬱芳香、茶味醇厚甜潤,與傳統製作方法完成的紅茶相比提高了一個檔次。
文檔編號A23F3/08GK102125120SQ20101059802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9日
發明者劉劍芳 申請人:劉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