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0:07:14 1
專利名稱: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動元件,尤其是指一種具有可帶儲油、自動補油潤滑的一種無給油潤滑氣缸。
背景技術:
無給油潤滑氣缸是一種工作不用經油霧器加油潤滑的氣缸、可廣泛應用於輕紡、電子、石化、機械(包括鍛壓工具機)等需要根據指令執行自動動作的場合、而該場合無法經常(或不能)經油霧器加油潤滑。而國內、外現有的無給油潤滑的氣缸如附圖1所示氣缸在運動過程中密封和潤滑問題是依靠裝在前端蓋3內的組合圈2和裝在活塞12上的密封圈14的有限的儲油空間儲油和改善材料自身潤滑性能來解決的,因此這類無給油氣缸在較為惡劣的工作條件,特別是在長期高速、高溫運動,長期無給油潤滑工作時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設計一種新的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以提高和改善無給油潤滑氣缸的密封及潤滑性能,使無給油潤滑氣缸能在惡劣工況長期可靠地工作,確保氣缸潤滑可靠,延長使用壽命。
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缸筒的前後兩端分別為前端蓋與後端蓋,在缸筒內有可以移動的活塞,活塞上的活塞杆通過設置於前端蓋中央的通孔,其特徵是在活塞杆與前端蓋之間設置能夠使位於儲油腔內的潤滑油基本保持恆定壓力的彈性儲油腔。
在活塞杆與前端蓋之間、儲油腔的一側設置可以前後移動的儲油活塞,該儲油活塞的一個端面形成儲油腔的一個端面。在儲油活塞與活塞杆及前端蓋之間分別設置儲油活塞軸用密封圈與儲油活塞孔用密封圈,在前端蓋上設置用於限制儲油活塞的移動距離的擋圈。在前端蓋上設置加油孔,在加油孔內有絲堵,在對應於絲堵處的活塞杆上設置支承環。在前端蓋的左側、活塞杆與前端蓋之間設置軸用組合密封圈。
在活塞和缸筒的密封接觸處設置能夠使位於儲油腔內的潤滑油基本保持恆定壓力的彈性儲油腔。在活塞和缸筒的密封接觸處設置若干條環形的減磨儲油槽。活塞由位於中間的圓盤形骨架與硫化在圓盤形骨架上的橡膠圈構成,橡膠圈靠近缸筒的一端向兩側延伸,形成兩個環形的翼,在橡膠圈與缸筒的接觸面間設置至少1個環形的彈性儲油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無給油潤滑氣缸具有相對運動的前端蓋和活塞杆設置了儲油活塞後,同時形成一個可變的儲油腔,儲油活塞在氣壓的推動下,使潤滑脂在很長的時間內充滿儲油腔。在具有相對運動的缸筒和複合活塞間設置彈性儲油腔和若干條小的減磨儲油槽,並在彈性儲油腔和若干條小的減磨儲油槽內填滿潤滑脂,在氣壓的推壓下,使潤滑脂在很長的時間內充滿活塞彈性儲油腔和減磨儲油槽。另外,由於使用了整體、複合活塞,使活塞和缸筒的接觸面均為橡膠和潤滑脂,從而避免了異物進入氣缸後擦傷或拉壞氣缸缸體的問題,特別對軟體金屬構成的缸體,如鋁合金構成的缸筒,效果更為顯著。當無給油氣缸的活塞杆相對前端蓋和缸筒運動時,利用儲油腔、彈性儲油腔和減磨儲油槽內充滿的潤滑脂可起到良好的動密封效果,與原來的利用在前端蓋內的組合圈和裝在活塞密封圈的有限的儲油空間儲油和改善材料自身潤滑性能的方式相比,能在更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同時還延長了氣缸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密封效果;此外,本結構合理,容易製造、安裝與維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在缸筒14的前後兩端分別為前端蓋9與後端蓋18,在缸筒14內有可以移動的活塞16,活塞16上的活塞杆8通過設置於前端蓋9中央的通孔,在活塞杆8與前端蓋9之間設置彈性儲油腔25,該彈性儲油腔25能夠使位於儲油腔25內的潤滑油基本保持恆定壓力。在活塞杆8與前端蓋9之間、儲油腔25的一側設置可以前後移動的儲油活塞10,該儲油活塞10的一個端面形成儲油腔25的一個端面。在儲油活塞10與活塞杆8及前端蓋9之間分別設置儲油活塞軸用密封圈11與儲油活塞孔用密封圈12,在前端蓋9上設置用於限制儲油活塞10的移動距離的擋圈13,以確保前端蓋9的儲油腔25內的潤滑脂既不向外也不內洩漏,且使儲油活塞10既能在前端蓋9的儲油腔內25運動,又不能沿活塞杆8離開前端蓋9。在前端蓋9上設置加油孔,在加油孔內有絲堵5,在對應於絲堵5處的活塞杆8上設置帶自潤滑性能的支承環6,使用時,在加油完畢後,用絲堵5堵住加油孔。利用前端蓋9和活塞杆8的合理間隙,作為潤滑脂從加油孔至儲油腔25的加油流道,使潤滑脂能從加油孔流到前端蓋9的儲油腔25內,直到充滿整個儲油腔25。在前端蓋9的左側、活塞杆8與前端蓋9之間設置軸用組合密封圈7。
在活塞16和缸筒14的密封接觸處設置彈性儲油腔24,該彈性儲油腔24能夠使位於儲油腔24內的潤滑油基本保持恆定壓力的。在活塞16和缸筒14的密封接觸處設置若干條環形的減磨儲油槽23。活塞16由位於中間的圓盤形骨架與硫化在圓盤形骨架上的橡膠圈構成,橡膠圈靠近缸筒14的一端向兩側延伸,形成兩個環形的翼,在橡膠圈與缸筒14的接觸面間設置兩個環形的彈性儲油腔24。
無給油潤滑氣缸的活塞16是一個複合活塞,生產時,將橡膠硫化到金屬骨架上,構成一個整體活塞。在活塞16和缸筒14接觸處設置兩個大的彈性儲油腔24,由於形成儲油腔24的四周為橡膠,橡膠在受壓後使活塞16上的彈性儲油腔24產生彈性變形,這時在上述儲油腔內加滿潤滑脂後形成了彈性儲油腔24。在活塞中間左、右兩端各設置一個墊片15,同時將它們套在活塞杆8上,並用平墊圈19、彈簧墊圈20及螺母21拼緊,將活塞16和左右墊片15固定在活塞杆8上,使之相對活塞杆8不能運動,而活塞杆8和活塞16的密封依靠活塞杆8和活塞16的徑向過盈來實現。活塞16和缸筒14的潤滑是將裝有活塞杆8的活塞16裝入缸筒14前,在活塞16的儲油腔24和減磨儲油槽23內塗滿潤滑脂來實現的。
當裝有活塞杆8的活塞16裝入缸筒14前,應根據工作環境的不同,在活塞16的彈性儲油腔24和若干條小的減磨儲油槽23內預加滿不同的潤滑脂。氣缸左面的前端蓋9、右面的後端蓋18和缸筒14利用若干個拉杆用平墊圈1、彈簧墊圈2、螺母3和拉杆4進行固定,使氣缸的前、後端蓋9、18在各自的進氣口通入壓縮空氣後不能分離。在前、後端蓋9、18和缸筒14的徑向接觸面上各設置一個端蓋用「O」形圈17,確保壓縮空氣從前、後端蓋9、18的進氣口進入氣缸後不能從前、後端蓋9、18和缸筒14的徑向接觸面漏出。氣缸總裝成形後根據工作環境的不同應從加油孔中加入不同的潤滑脂,加油完畢後裝好絲堵5,當氣壓力推動儲油活塞10後,在儲油腔25內的潤滑脂不能從絲堵5、組合密封圈、和儲油活塞10中漏出。
圖2中,壓縮空氣從氣缸右側後端蓋18的進氣口中進入,氣壓力推動活塞16和活塞杆8向左運動,由於氣壓力的作用迫使活塞16右側的彈性儲油腔24和若干條小的減磨儲油槽23產生變形,使彈性儲油腔24和減磨儲油槽23內的潤滑脂緊貼著缸筒14,從而確保活塞16向左運動時,活塞16的右側和缸筒14間的可靠潤滑。同時活塞16和活塞杆8向左運動時,在活塞16的左面存在著壓縮空氣的背壓力,由於背壓力的作用,前端蓋9儲油腔25內的潤滑脂緊壓著活塞杆8的運動表面、組合密封圈7和活塞杆8的密封接觸面、儲油活塞10上內密封圈11和活塞杆8的密封接觸面、儲油活塞10上外密封圈12和前端蓋9的密封接觸面,確保這些有相對運動的密封接觸面很長的時期內充分的潤滑。
此時,活塞16的左側彈性儲油腔24和若干條小的減磨儲油槽23由於背壓力的作用而產生變形,使彈性儲油腔24和減磨儲油槽23內的潤滑脂緊貼著缸筒14,從而確保了活塞16向左運動時,活塞16的左側和缸筒14間的可靠潤滑。
當壓縮空氣從氣缸左側前端蓋9的進氣口中進入時,氣壓力推動活塞16和活塞杆8向右運動,活塞16右側的氣壓力和左側的背壓力同樣作用在活塞16的兩側和氣缸左側的前端蓋9的儲油活塞10上,前端蓋9的儲油腔10和活塞16上的彈性儲油腔24和減磨儲油槽23的潤滑脂分別緊貼著活塞杆8和缸筒14,確保活塞16向右運動時,各運動付間的可靠潤滑和密封。
權利要求1.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在缸筒(14)的前後兩端分別為前端蓋(9)與後端蓋(18),在缸筒(14)內有可以移動的活塞(16),活塞(16)上的活塞杆(8)通過設置於前端蓋(9)中央的通孔,其特徵是在活塞杆(8)與前端蓋(9)之間設置能夠使位於儲油腔(25)內的潤滑油基本保持恆定壓力的彈性儲油腔(2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其特徵是在活塞杆(8)與前端蓋(9)之間、儲油腔(25)的一側設置可以前後移動的儲油活塞(10),該儲油活塞(10)的一個端面形成儲油腔(25)的端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其特徵是在儲油活塞(10)與活塞杆(8)及前端蓋(9)之間分別設置儲油活塞軸用密封圈(11)與儲油活塞孔用密封圈(12),在前端蓋(9)上設置用於限制儲油活塞(10)的移動距離的擋圈(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其特徵是在前端蓋(9)上設置加油孔,在加油孔內有絲堵(5),在對應於絲堵(5)處的活塞杆(8)上設置支承環(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其特徵是在前端蓋(9)的左側、活塞杆(8)與前端蓋(9)之間設置軸用組合密封圈(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其特徵是在活塞(16)和缸筒(14)的密封接觸處設置能夠使位於儲油腔(24)內的潤滑油基本保持恆定壓力的彈性儲油腔(2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活塞上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其特徵是在活塞(16)和缸筒(14)的密封接觸處設置若干條環形的減磨儲油槽(23)。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活塞上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其特徵是活塞(16)由位於中間的圓盤形骨架與硫化在圓盤形骨架上的橡膠圈構成,橡膠圈靠近缸筒(14)的一端向兩側延伸,形成兩個環形的翼,在橡膠圈與缸筒(14)的接觸面間設置至少1個環形的彈性儲油腔(24)。
專利摘要帶有彈性儲油腔的無給油潤滑氣缸,涉及一種氣動元件。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缸筒的前後兩端分別為前端蓋與後端蓋,在缸筒內有可以移動的活塞,活塞上的活塞杆通過設置於前端蓋中央的通孔,其特徵是在活塞杆與前端蓋之間設置能夠使位於儲油腔內的潤滑油基本保持恆定壓力的彈性儲油腔。本裝置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無給油氣缸的潤滑、密封問題,降低對使用環境的要求、避免了異物進入氣缸後擦傷或拉壞氣缸缸體、方便維修與保養、延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15B15/00GK2856535SQ20052014051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0日
發明者榮昉, 李厚倫 申請人:無錫市拓發自控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