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信息技術的讀書筆記

2023-10-07 16:45:19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的讀書筆記,供參考!

  信息技術讀書筆記1

  許多信息技術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時興趣很大,可沒多久,興趣就沒有了,學生對玩計算機很感興趣,但對信息技術課卻沒有興趣。信息技術課怎麼學?怎麼教?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這些問題一直讓許多老師感到困惑。最近我一直在研讀《信息技術教學方法》這本書,收穫頗多。

  信息技術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範例教學法等等,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較為普遍、較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概括為: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確定任務是核心,怎樣驅動是關鍵,信息素養是目的。具體教學實施流程: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創設情境教學的目的是使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的狀態,以利教與學的有效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教學情境即是一種任務化的情境(任務情境)。主要用於比較自然而真實的引出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任務的理解。例如向學生呈現任務完成前後的效果圖或者任務完成後的作品樣例賞析,情境呈現後,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和評論。有了任務情境的烘託,接著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出任務,使學生明確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及任務所包含的教學目標。

  2、共同討論,發現問題

  提出任務之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而是要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3、自主探索,解決任務

  任務驅動使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師生討論,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和自己要解決的方案。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揣摩任務及樣例,領會和進一步清晰解決任務的意圖和思路,允許和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同時要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對於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或小組,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找出存在的問題,給予恰當的引導。對於很快就完成任務的學生可以布置拓展任務以進一步的提高。

  4、檢查結果,總結經驗

  既然給出了任務,就一定要檢查任務完成的情況。教師可以逐個檢查,看是否符合要求,並作相關的記錄,也可以交流展示,大家討論點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發現和挖掘每位學生的優秀表現,並做出評價和表揚。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任務驅動教學法仍存在種種缺陷和不足,還有待於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作進一步的研究。

  5、鼓勵「嘗試創新」

  3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鬆、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的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敢於參與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學生製作幻燈片時同學面對功能如此強大的「Powerpoint」軟體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創新的少製作出來的演示文稿沒有新意在製作過程中也很少出現同學之間的商討與爭論。這時我仔細觀察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通過多媒體教學網演示給大家看並讓他說思路再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接著大家一起試一試。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也願意動手嘗試了。

  學生們不僅認識到了動手操作、手腦結合的重要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淡化了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嘗試就會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創新。有人說過「創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滅。」課堂上我努力探索創造性學習新途徑。例如在平時教學中鼓勵學生不以老師和同學所做的為規為矩強調自己的作品要與眾不同注意整理學生的作品在期末辦相應的展覽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選登就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同時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參與創新,逐漸幫助學生樹立「求異、求新」的觀點。

  信息技術讀書筆記2

  一、信息與信息科學

  信息是信息科學的基本要素,既是信息科學的出發點,也是信息科學的歸宿。具體地說,認識信息的本質和運動規律是信息科學的出發點;利用信息來達到某種具體的目的是信息科學的歸宿。

  (一)信息及其特徵:

  從本體論的角度,信息可以定義為:「事物運動的狀態和(狀態改變的)方式。」即事物的內部結構與和外部聯繫的運動狀態和方式。

  「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對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質客體,也包括主觀世界的精神現象。「運動」泛指一切意義上的變化,包括機械運動、化學運動、物理運動、生物運動、思維運動和社會運動等等。「運動狀態」是指事物運動在空間上所展示的形態與態勢,「運動方式」則是指事物運動在時間上所呈現的過程和規律。因此,可以說,一切事物都具體信息。信息不是消息,信息是消息的內核,消息是信息的外殼,二者是內核與外殼的關係;信息也不是信號,信號是信息的一種載體形式,兩者是形式與內容的關係。信息也不是知識。知識是有組織的、大量的信息,獲得信息並不等於獲得了知識,知識是關於事實和思想的有組織有系統的陳述,二者是分散與組織的關係。

  從認識論層次看,信息的定義是:「主體所感知(第一類認識論意義的信息)和表述(第二類認識論意義的信息)的相應事物的運動狀態及其變化方式,包括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的形式、含義和效用。」

  信息的十個基本特徵:可量度、可識別、可轉換、可存儲、可處理、可傳遞、可再生、可壓縮、可利用、可共享。

  (二)信息科學的研究內容

  信息科學可定義為:「研究信息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更精確地說:「信息科學是以信息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信息的運動規律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以信息科學方法論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以擴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別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為主要研究目標的一門科學。」

  住處科學所要研究的信息運動的七種規律:

  信息產生的規律、

  信息獲取的規律、

  信息再生的規律、

  信息施效的規律

  信息傳遞的規律

  信息系統優化或自組織的規律

  信息過程智能化的規律

  當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典型模型中,只有所有單元(信息感知、識別、交換、傳遞、存儲、檢索、處理、再生、表示、施效)都發揮作用的時候,主體才能從本體論意義的信息中提取第一類認識論意義的信息,並從中對對象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產生出反映主體意志的第二類認識論意義的信息,並通過它的反作用實現對對象的變革或改造。

  二、信息技術

  技術並不是從古就有的,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在人類發展的初始階段,既沒有技術也沒有科學,人們完全是以赤手空拳不爭取自己的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後來在人類認識與了解自然的過程中,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贏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科學技術才逐漸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人類的四種器官及其功能:

  感覺器官,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平衡感覺器官等――獲取信息。

  傳導神經網絡,它又可以分為導入和導出神經網絡等――傳遞信息。

  思維器官,包括記憶、聯繫、分析和決策系統等――加工和再生信息。

  效應器官:包括操作器官、行走器官和語言器官等――施用信息。

  信息技術四基元:

  感測技術

  通信技術

  計算機和智能技術

  控制技術

  信息技術的體系的四個基本層次:層次的劃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主體技術層次:主幹――四基元

  應用技術層次:枝葉與花果――四基元繁衍出來的具體技術群類

  支撐技術層次:根系――機械技術、電子與微電子技術、雷射技術和生物技術等

  基礎技術層次:土壤――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

  (一)古代信息技術(遠古――19世紀中葉):

  聲音與光――自然狀態下的信息技術;

  文字、造紙與印刷――信息技術的第一次飛躍

  數字與運算――信息加工技術的雛形

  (二)近代信息技術(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電報――序幕的拉開,1844年,美國畫家,電報發明人莫爾斯

  電話――篇章的推進,1876年,美國教授,貝爾

  無線電信――高潮的到來

  (三)現代信息技術(20世紀中葉――現在)

  計算機――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1946年,

  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革命,20世紀60年代

  信息高速公路――現代信息技術的力作,1993年

  四、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追求信息化教育的過程,而信息化教育是以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為顯著特徵的教育形態。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將其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滲透到各門學科中,以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技術與課程整合把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和學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

  影響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的因素:

  客觀環境的因素(包括環境、硬體、軟體及資源);二是教師的因素;三是學生的因素。

  (環境因素、人的因素(包括管理者、維護者、應用者)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