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側圍外板吊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7:08:34 5
專利名稱:車輛側圍外板吊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物件進行吊運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車輛側圍外板吊具。
背景技術:
轎車的側圍外板是轎車中最大的衝壓件,目前,側圍外板從物流車運送到側圍線體上,一般採取機器人自動上件或人工上件。機器人上件能滿足生產需要,但是十分昂貴,前期投入較大;人工上件一般採取兩名操作者抬取的方式搬運側圍外板,這不僅浪費人員,而且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較大,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降低操作者勞動強度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其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有效的提高了車輛側圍外板搬運過程中的安全 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包括橫梁、固連在橫梁一端的帶有外翻鉤手的第一鉤掛部、轉動連接在橫梁另一端的帶有外翻鉤手的第二鉤掛部,在橫梁上固定設有帶有定位孔的鎖緊板,在第二鉤掛部上設有通孔,在第二鉤掛部相對橫梁轉動而使定位孔與通孔位置對應時,在定位孔與通孔內貫通設有限制第二鉤掛部與橫梁相對轉動的插銷。作為對上述方式的改進,所述的定位孔為多個。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的插銷頭部為扁平狀,在鎖緊板上設有連通定位孔的圓弧槽,該圓弧槽具有與插銷頭部厚度相應的寬度,所述的定位孔的寬度不小於插銷頭部的覽度。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第二鉤掛部與橫梁之間連接有拉簧。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橫梁的一側固定設有定位座,在第一掛鈎部與第二掛鈎部與車輛側圍外板撐插時,所述的定位座通過壓放在車輛側圍外板上而對橫梁施加側部支撐力。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在橫梁上設有吊耳。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其效果如下I、通過將第二鉤掛部設置成相對橫梁進行轉動的結構,並使第二鉤掛部相對橫梁轉動時,採用插銷使二者位置固定,方便第一鉤掛部與側圍外板撐插,而後使第二鉤掛部與側圍外板撐插,最終實現了對側圍外板的鉤掛;2、將定位孔設置為多個,可實現第二鉤掛部相對於橫梁的多個角度位置的調整,以適應各種不同尺寸的車輛側圍外板,提高了裝置的通用性能;3、通過設置圓弧槽,使第二鉤掛部相對橫梁轉動時,插銷可在圓弧槽內滑動,而將插銷的頭部設置為扁平狀,使插銷的頭部沿圓弧槽滑入定位孔內時,通過將插銷旋轉一個角度,而使插銷的頭部卡在定位孔內,進而實現第二鉤掛部與橫梁的位置定位,這樣可使插銷不用從通孔內拔出即可實現對二者位置的鎖定,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4、在第二鉤掛部與橫梁之間連接有拉簧,在插銷脫離定位孔時,方便第二鉤掛部相對橫梁的回位;5、設置定位座,在對車輛側圍外板吊起時,防止第一鉤掛部和第二鉤掛部相對車兩側圍外板的晃動,提高了吊裝時的穩定性;6、在橫梁上設有吊耳,方便本吊具被吊起。綜上所述,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實現對車輛側圍外板的吊運,其結構簡單,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避免了對人員造成的傷害。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插銷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結構與車輛側圍外板安裝狀態下結構示意圖。圖中I、橫梁;2、鉤手;3、第一鉤掛部;31、連接杆;4、第二鉤掛部,41、轉動杆;42、轉軸;5、定位孔;6、鎖緊板;61、限位部;7、插銷;71、頭部;72、手柄;8、圓弧槽;9、拉簧;10、定位座;101、底座;102、豎直連杆;103、水平連杆;11、車輛側圍外板;111、板梁;12、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應用在具有中空孔的車輛側圍外板11上,由圖I所示,其包括橫梁I、固連在橫梁I 一端的帶有外翻鉤手2的第一鉤掛部3、轉動連接在橫梁I另一端的帶有外翻鉤手2的第二鉤掛部4,其中,第一鉤掛部3具有與橫梁I垂直固連的連接杆31,連接杆31與橫梁I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在連接杆31的兩端分別固連有鉤手2。第二鉤掛部4具有一個豎直設置的轉動杆41,轉動杆4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外翻的鉤手2,轉動杆41與橫梁I通過轉軸42轉動相連。於第二鉤掛部4 一端的橫梁I上,固定設有一個弧形的鎖緊板6,鎖緊板6的一端與橫梁I固連,另一端為自由端,在該自由端上,設有一個限位部61,該限位部61的作用是在轉動杆41於豎直位置時,為轉動杆41提供一個限制力,以防止轉動杆41由豎直位置順時針轉動。在鎖緊板6上設有一個定位孔5,且在鎖緊板6上設有一個連通定位孔5的圓弧槽8,圓弧槽8的圓弧中心為轉手42的軸心。在轉動杆41上設有一個通孔,在通孔內插裝有插銷7,該插銷7可以設置成與轉動杆41可插拔的形式,也可嵌入轉動杆41的通孔內,並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對轉動杆41進行轉動,插銷7的結構如圖2所示,其具有手柄72、手柄72的頭部固定連接有頭部71,頭部71為扁平狀,其大致為長方體設置,其厚度與圓弧槽8的寬度相應,以使頭部71能夠插入圓弧槽8內,頭部71的寬度要不大於定位孔5的寬度。圖I所示的結構中,示出了第二鉤掛部4的兩個位置狀態,其一是轉動杆41處於豎直位置的第一狀態,其二是轉動杆41以轉軸42為軸相對橫梁I轉動時、並使插銷7的頭部71插裝在定位孔5內時的第二狀態;在轉動杆41由第一狀態轉變為第二狀態時,插銷7的頭部71先位於圓弧槽8內,並在轉動杆41轉動過程中,在圓弧槽8內滑動,當頭部71滑入定位孔5內時,旋轉手柄72,使插銷7的頭部71轉動90°,此時,這樣,頭部71則卡在定位孔5內,而不會沿弧形槽8恢復到初始位置,進而實現了於第二位置時,轉動杆41相對鎖緊板6的位置定位。此外,為了使插銷7的頭部71再次旋轉後,沿圓弧槽8滑動至初始位置,在轉動杆41與橫梁I之間連接設有拉簧9。在橫梁I上還固定連接有定位座10,該定位座10在第一鉤掛部3與第二鉤掛部4與車輛側圍外板11撐插時,所述的定位座通過壓放在車輛側圍外板11上而對橫梁I施加側部支撐力。由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定位座10包括底座101、豎直連杆102、水平連杆103,水平連杆103連接在橫梁I的側部,其底部順次固連有豎直連杆102和底座101。為方便本吊具被吊起,在橫梁I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吊耳12。在使用時,由圖3所示,現將轉動杆41旋轉至第二狀態,然後將第一鉤掛部3的兩個鉤手2插入車輛側圍外板11 一側邊的底部,然後將底座101壓放在車輛側圍外板11上的一個板梁111上,將轉動杆41旋轉至第一狀態,於該狀態下,第二鉤掛部4的鉤手2插入車輛側圍外板11另一側邊的底部,通過吊運裝置的鋼絲軟繩連接在吊耳12上,最終將車輛 側圍外板11吊運。在吊運過程中,由於定位座10的底座101始終壓放在板梁111上,防止了吊運過程中,車輛側圍外板11於橫梁I的兩側方向的搖擺。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包括橫梁(I)、固連在橫梁(I) 一端的帶有外翻鉤手(2)的第一鉤掛部(3)、轉動連接在橫梁(I)另ー端的帶有外翻鉤手(2)的第二鉤掛部(4),其特徵在於在橫梁(I)上固定設有帶有定位孔(5)的鎖緊板¢),在第二鉤掛部(4)上設有通孔,在第二鉤掛部⑷相對橫梁⑴轉動而使定位孔(5)與通孔位置對應時,在定位孔(5)與通孔內貫通設有限制第二鉤掛部(4)與橫梁(I)相對轉動的插銷(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定位孔(5)為多個。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插銷(7)頭部為扁平狀,在鎖緊板(6)上設有連通定位孔(5)的圓弧槽(8),該圓弧槽(8)具有與插銷(7)頭部厚度相應的寬度,所述的定位孔(5)的寬度不小於插銷(7)頭部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其特徵在於在第二鉤掛部(4)與橫梁⑴之間連接有拉簧(9)。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其特徵在幹在橫梁(I)的ー側固定設有定位座(10),在第一掛鈎部(3)與第二掛鈎部(4)與車輛側圍外板(11)撐插時,所述的定位座通過壓放在車輛側圍外板(11)上而對橫梁(I)施加側部支撐力。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其特徵在於在橫梁(I)上設有吊耳(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物件進行吊運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車輛側圍外板吊具。其包括橫梁(1)、固連在橫梁(1)一端的帶有外翻鉤手(2)的第一鉤掛部(3)、轉動連接在橫梁(1)另一端的帶有外翻鉤手(2)的第二鉤掛部(4),在橫梁(1)上固定設有帶有定位孔(5)的鎖緊板(6),在第二鉤掛部(4)上設有通孔,在第二鉤掛部(4)相對橫梁(1)轉動而使定位孔(5)與通孔位置對應時,在定位孔(5)與通孔內貫通設有限制第二鉤掛部(4)與橫梁(1)相對轉動的插銷(7)。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實現對車輛側圍外板的吊運,其結構簡單,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避免了對人員造成的傷害。
文檔編號B66C1/48GK202575709SQ20122007196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盧廣超, 孟樹傑, 司磊, 何從好, 胡崇興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