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塑料波形瓦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5:13:24 2
專利名稱:複合塑料波形瓦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複合塑料波形瓦,屬塑料波形瓦的一種。
現有的塑料波形瓦主要由玻璃鋼波形瓦、紅泥耐侯波形瓦兩種。玻璃鋼波形瓦雖然具有硬度大的優點,但其美觀性、抗老化性、阻燃性都較差。紅泥耐侯波形瓦,是以聚氯乙烯為主要原料,輔以各種助劑,經熱塑擠出而成形的建築用瓦,具有質輕、美觀、無毒、防腐、阻燃的優點,但退色快,數月就有明顯退色現象,耐侯性較差,在自然環境下使用一年,其抗折、抗衝擊性能及外觀都有較大變化。強度不理想,產品在夏天經強陽光照射容易變形,在冬天氣溫低時,容易變脆。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質輕、抗老化、強度高、美觀、無毒、不助燃的複合塑料波形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的。這種複合塑料波形瓦由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組成,其特殊之處是,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的表面至少複合了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縮寫為PMMA,我國俗稱有機玻璃,它具有強度高,抗老化能力強,壽命長,與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複合性好,能著色等優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至少為一層的意思是指,其可以是一層、二層、三層、四層……等,這可根據需要而定,一般情況下,以一層、二層為多。當為一層時,則該層位於紅泥耐侯波形板的正面。為兩層時,則位於紅泥耐侯波形板的正、反面,其效果較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為兩層,分別複合在紅泥耐侯波形板的正、反面上。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的厚度為0.1~1.0mm。原則上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越厚,其複合塑料波形瓦的強度越高,壽命越長,但成本高。因此,在保證複合塑料波形瓦強度和使用壽命的前提下,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的厚度應儘量薄。較理想的厚度是0.15~0.35mm。
由於本實用新型是在紅泥耐侯波形板1上複合1至數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而形成的塑料波形瓦,因此,它具有質輕,強度高,抗老化能力強,無毒、不助燃的優點。複合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後,其外表更加光滑美觀。若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內添加所需要的顏色,則,色彩更加鮮豔,而且可吸收可見光中的有色光,再加上紅外線可以被紅泥耐侯波形板反射,從而有效地減少了陽光對本產品的輻射,提高了耐侯性和抗老化強度。根據試驗可知,本實用新型的表面硬度、抗衝擊強度、耐侯性均比現有紅泥耐侯波紋瓦提高了2-3倍,且色彩可保持10年不退色,拓寬了使用範圍。
圖1-——實用新型第1個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第2個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第3個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第4個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用來進一步說明技術解決方案。
實施例1,參考
圖1。這是一個波浪舒緩、複合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複合塑料波形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複合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的正面,其厚度為0.2mm,是用兩臺熱塑性擠出機共擠複合而成的。
實施例2,參考圖2。這是一個波浪舒緩、複合兩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複合塑料波形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複合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的正、反面,其厚度均為0.1mm,是用3臺熱塑性擠出機共擠複合而成的。
實施例3,參考圖3。這是一個波浪陡峭、複合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複合塑料波形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複合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的正面,其厚度為0.35mm。加工製造方法同實施例1。由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的厚度大,所以與以上實施例相比,強度高,壽命長,但成本高。
實施例4,參考圖4。這是一個波浪陡峭、複合2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複合塑料波形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複合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的正、反面,其厚度均為0.15mm。加工製造方法同實施例2。同樣,由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的厚度大,所以與實施例2相比,強度高,壽命長,但成本高。
同理,根據本實用新型給出的技術解決方案,還可以給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為3層、4層等的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複合塑料波形瓦,它由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組成,其特徵是,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的表面至少複合了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塑料波形瓦,其特徵是,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為兩層,分別複合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的正、反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合塑料波形瓦,其特徵是,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的厚度為0.1~1.0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複合塑料波形瓦,其特徵是,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的厚度為0.15~0.3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複合塑料波形瓦,屬建築用塑料瓦的一種。特點是在紅泥耐侯塑料波形板1的表面至少複合了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2。具有美觀、強度高、抗老化能力強,使用壽命長,質輕、阻燃、應用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B32B27/08GK2440873SQ0024759
公開日2001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00年9月14日
發明者任國勇 申請人:任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