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筒布用冷卻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7 14:47:39
風筒布用冷卻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設有若干個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設置的輥組,每個輥組包括兩個間距可調的金屬輥,每個所述輥內設有通孔,且每個所述輥兩端均連通有柔性管,所述支架上設有可通流水的管道,所述柔性管與所述管道連通;所述支架上還設有兩個牽引輥,所述牽引輥由牽引輥電機驅動相向旋轉;每個輥組的輥外壁均套設有防粘層。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採用若干組位於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的輥組,輥內通過流水的方式使輥處於常溫,能夠有效對完成塑化後的風筒布進行冷卻,其冷卻環保衛生,冷卻效率較高,操作方便,成本較低,提高了風筒布生產質量。
【專利說明】風筒布用冷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筒布生產裝置,特別是一種風筒布用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風筒布的生產加工過程中,風筒布在塑化箱內進行塑化後導出,由於塑化箱內溫度高達150°C _170°C,導出後的風筒布需要及時冷卻到室溫,S卩15°C _35°C,風筒布才能達到所需的良好技術特性,如高強度,高耐磨,耐摺疊,壽命長;傳統風筒布在生產塑化後導出,一般採用水直接噴淋在風筒布筒體上進行冷卻,這種冷卻方式,由於水噴淋本身存在不均勻性,所以風筒布的冷卻也是不均勻的,同時冷卻也並不能一次性覆蓋整個風筒布全部面積,不僅影響了風筒布的質量,而且風筒布冷卻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傳統風筒布採用水噴淋的方式,造成風筒布冷卻不均勻、效率低下的問題,提供一種風筒布用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通過設計若干組沿橫向縱向交叉的輥組,每個輥組內通過有流水,風筒布穿過輥組時,所有輥對風筒布筒體進行冷卻,不僅能夠覆蓋風筒布所有表面,能夠一次性的冷卻風筒布,風筒布冷卻均勻,而且冷卻效率較高,操作方便。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若干個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設置的輥組,每個輥組包括兩個金屬輥,每個所述輥內設有通孔,且每個所述輥兩端均連通有柔性管,所述支架上設有可通流水的管道,所述柔性管與所述管道連通;所述支架上還設有兩個牽弓I輥,所述牽弓丨輥由牽引輥電機驅動相向旋轉。
[0006]支架上設有的若干個輥組,其中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輥組和沿豎直方向設置的輥組,每個輥組包括兩個金屬輥,輥內設有通孔,輥兩端分別設有柔性管與管道連通,管道內循環流動有水,水流過輥的通孔,由於金屬輥的導熱性,金屬輥的溫度也會接近水溫,水採用常溫的水即可,事先已經充氣膨脹的風筒布從溫度高達150°C -170°C的塑化箱導出後穿過各個輥組,由於每個輥組的兩個輥間距可調,將兩個輥間距小於風筒布幅寬(即風筒布直徑);位於支架前端的牽引輥相向旋轉,牽引風筒布向前運動,風筒布穿過每個輥組時,都被部分壓縮成與每個輥的面接觸,形成不同的冷卻面,輥的溫度低於風筒布的表面溫度,風筒布則和輥發生熱交換,與輥接觸的風筒布則逐漸降溫冷卻,同時輥內的通孔的流水則帶走輥吸熱產生的熱量,保持輥處於恆溫(即常溫);支架上的輥組有些位於水平方向,能對風筒布在水平方向壓縮,有些輥組位於豎直方向,對風筒布在豎直方向壓縮,當風筒布穿過所有輥組後,風筒布表面均被輥所逐漸冷卻;這種風筒布漸進冷卻的方式比用水噴淋風筒布表面的冷卻效果更好,風筒布不會因為冷卻不均勻,風筒布並未直接接觸水而導致物質的析出,不影響風筒布質量,環保可靠,冷卻效率較高,操作簡單,成本較低。
[0007]優選地,所述輥組包括第一輥組、第二輥組、第三輥組,其中所述第一輥組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棍一,兩個所述棍一分別通過滑塊連接在絲杆上,所述第二輥組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輥二,兩個所述輥二分別通過滑塊連接在絲杆上,所述第三輥組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輥三,兩個所述輥三分別通過滑塊連接在絲杆上。
[0008]每個輥組的兩個輥之間間距可調,從而可以調節風筒布穿過輥組時的冷卻面的大小,位於水平方向的第一輥組和第三輥組可以對風筒布水平方向受冷降溫,位於豎直方向的第二輥組可以對風筒布在豎直方向受冷降溫,同時位於豎直方向的第二輥組可以對風筒布在向前運動過程中,使其穿過後發生軸向左移或右移來調節其軸向位置,準確對準牽引輥,便於牽引輥輥壓緊後導出,不易發生褶皺。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輥組的絲杆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所述輥一,所述絲杆由驅動電機一驅動旋轉;所述第二輥組的絲杆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所述輥二,所述絲杆由驅動電機二驅動旋轉;所述第三輥組的絲杆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所述輥三,所述絲杆由驅動電機三驅動。
[0010]三個輥組均採用正反螺紋絲杆來適配每組的兩個輥,通過正反方向旋轉絲杆,則能實現兩個輥相互靠近或者遠離,實現輥間距的調節。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輥組為第一個為風筒布冷卻的輥組且位於所述支架左側,所述第一輥組右側依次為所述第二輥組、所述第三輥組,所述牽引輥設於所述支架右端部。
[0012]風筒布向前運動過程中,三個輥組在支架上依次對風筒布沿水平方向冷卻、豎直方向冷卻、水平方向冷卻,三個冷卻面彼此有面積重疊,從進入該冷卻裝置到從牽引輥導出,能夠涵蓋風筒布所有面積,冷卻布局科學合理,提高了風筒布良好的冷卻效果。
[0013]優選地,所述第三輥組和所述牽引輥之間設有第四輥組,所述第四輥組包括兩個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輥四,每個所述輥四通過滑塊適配在絲杆上,所述絲杆連接驅動電機四,每個所述輥四兩端連通有柔性管,所述柔性管連通所述管道,所述輥組沿所述第一輥組、第二輥組、第三輥組、第四輥組的兩個輥間距沿風筒布運動方向依次減小。
[0014]第四輥組靠近牽引輥,兩個牽引輥由於是相互接觸,對風筒布進行牽引並壓緊導出,第四輥組的作用主要是兩個輥四間距均小於前三個輥組,在前三個輥組將風筒布表面溫度冷卻到所需溫度之後,第四輥組將風筒布在水平方向擠壓到較小厚度,風筒布充滿的氣體則主要回流至前三個輥組,便於風筒布被牽引輥順利壓緊導出。
[0015]優選地,每個輥組的輥外壁均套設有防粘層。
[0016]每個輥組的兩個輥外壁均套設有防粘層,能夠有效防止風筒布在和輥相接觸發生熱交換時發生粘連,減少接觸摩擦力,便於風筒布冷卻的順利進行。
[0017]優選地,所述防粘層為聚四氟乙烯薄膜。
[0018]聚四氟乙烯薄膜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這種材料具有抗酸抗鹼、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幾乎不溶於所有的溶劑;同時,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它的摩擦係數極低,並且具有潤滑作用,用作輥的防粘層非常適合。
[0019]優選地,所述防粘層厚度為2-10mm。
[0020]綜上所述,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採用若干組位於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的輥組,每個輥組包括兩個輥,內設有通孔,兩端面連接柔性管和管道,通過流水的方式,使輥一直處於常溫,能夠有效對完成塑化後的風筒布進行冷卻,其冷卻環保衛生,冷卻效率較高,操作方便,成本較低;
[0022]2、每個輥組的兩個輥間距可調,能夠調節風筒布的冷卻面,實現對不同直徑風筒布冷卻需要;
[0023]3、本實用新型所述三組輥分別位於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組兩個輥間距依次減小,布局合理,風筒布交叉冷卻,提高了冷去效果,同時豎直方向的輥組能夠調節風筒布的軸向,便於牽引輥壓緊導出,風筒布導出時不易發生褶皺,提高了風筒布產品質量;
[0024]4、每個輥外壁均套設有防粘層,能夠有效防止風筒布在和輥相接觸發生熱交換時產生粘連,減少摩擦力,便於風筒布冷卻的順利進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風筒布用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27]圖3為圖1中風筒布用冷卻裝置配合風筒布在使用時的示意圖;
[0028]圖4為圖1中第一輥組的兩個輥一與風筒布適配形成冷卻面的示意圖;
[0029]圖5為圖1中四個輥組中每個輥的截面示意圖;
[0030]圖6為圖1中絲杆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中標記:
[0032]01、風筒布,02、冷卻面,1、支架,2、第一輥組,21、輥一,22、滑塊,23、絲杆,24、驅動電機一,25、柔性管,26、通孔,3、第二輥組,31、輥二,32、滑塊,33、絲杆,34、驅動電機二,35、柔性管,36、通孔,4、第三輥組,41、輥三,42、滑塊,43、絲杆,44、驅動電機三,45、柔性管,46、通孔,5、第四輥組,51、輥四,52、滑塊,53、絲杆,54、驅動電機四,55、柔性管,56、通孔,61、牽引輥,62、牽引輥電機,7、管道,8、防粘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3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5]如圖1、2所示,一種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設有四個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設置的輥組(2,3,4,5),分別是第一輥組2、第二輥組3、第三輥組4、第四輥組5,每個輥組(2,3,4,5)包括兩個金屬輥(21,31,41,51),每個輥(21,31,41,51)內設有通孔(26,36,46,56),且每個輥(21,31,41,51)的兩端均連通有柔性管(25,35,45,55),支架1上設有管道7,管道7循環通有流水,所有柔性管(25,35,45,55)與管道7連通;支架1上還設有兩個牽引輥61,牽引輥61由牽引輥電機62驅動相向旋轉。
[0036]其中第一輥組2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棍一 21,兩個棍一 21分別通過滑塊22連接在絲杆23上,絲杆23為正反螺紋絲杆(如圖6所示),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與兩個輥一 21適配,絲杆23由驅動電機一 24驅動旋轉;第二輥組3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輥二 31,兩個輥二 31分別通過滑塊32連接在絲杆33上,絲杆33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輥二 31,絲杆33由驅動電機二 34驅動旋轉;第三輥組4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輥三41,兩個輥三41分別通過滑塊42連接在絲杆43上,絲杆43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輥三41,絲杆43由驅動電機三44驅動。其中兩個輥一 21、輥二 31、輥三41之間間距均小於風筒布01幅寬(即風筒布01直徑)。將第一輥組2設於支架1左側,第一輥組2右側依次為第二輥組3、第三輥組4,牽引輥61設於支架1右端部。
[0037]如圖3所示,風筒布01在該冷卻裝置進行冷卻時,如圖中的箭頭則為風筒布01運動方向,位於支架1前端的牽引輥61相向旋轉,牽引風筒布01向前運動,風筒布01依次穿過第一輥組2、第二輥組3、第三輥組4,每個輥(21,31,41)循環通過有常溫的流水,輥(21,31,41)的溫度低於風筒布01的表面溫度,風筒布01被輥壓縮,形成冷卻面02 (如圖4所示),從而發生熱交換,與輥(21,31,41)接觸的風筒布01則逐漸降溫冷卻,同時輥(21,31,41)內的通孔(26,36,46)的流水則帶走輥(21,31,41)吸熱產生的熱量,保持輥(21,31,41)處於恆溫(即常溫);由於三個輥組(2,3,4)在支架1上位於不同的方向,能依次對風筒布01沿水平方向冷卻、豎直方向冷卻、水平方向冷卻,風筒布01能被部分壓縮成與每個輥(21,31,41)的面接觸形成不同的三個冷卻面02,三個冷卻面02彼此有面積重疊,當風筒布01穿過所有輥組(2,3,4)後,風筒布01表面均被輥(21,31,41)所逐漸冷卻;這種風筒布01漸進冷卻的方式比用水噴淋風筒布01表面的冷卻效果更好,風筒布01不會因為冷卻不均勻,風筒布01並未直接接觸水而導致物質的析出,不影響風筒布01質量,環保可靠,冷卻效率較高,操作簡單,成本較低。
[0038]上述的每個輥組(2,3,4)的兩個輥之間間距可調,從而可以調節風筒布01穿過輥組(2,3,4)時的冷卻面02的大小,同時位於豎直方向的第二輥組3可以對風筒布01在向前運動過程中,使其穿過後發生軸向左移或右移來調節其軸向位置,準確對準牽引輥61,便於牽引輥61輥壓緊後導出,不易發生褶皺。
[0039]另外,如圖1、2所示,在第三輥組4和牽引輥61之間設有的第四輥組5,第四輥組5包括兩個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輥四51,每個輥四51通過滑塊552適配在正反螺紋絲杆53上,絲杆53連接驅動電機四54,每個輥四54兩端連通有柔性管55,柔性管55連通管道7,同時第一輥組2、第二輥組3、第三輥組4、第四輥組5的兩個輥(21,31,41,51)間距沿風筒布01運動方向依次減小。第四輥組5能夠將風筒布01在水平方向擠壓到較小厚度,風筒布01充滿的氣體則主要回流至前三個輥組(2,3,4),便於風筒布01被牽引輥61順利壓緊導出。
[0040]如圖5所示,四個輥組(2,3,4,5)的輥(21,31,41,51)外壁均套設有防粘層8,防粘層8可選擇為聚四氟乙烯薄膜,層厚度為2-10mm。聚四氟乙烯薄膜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這種材料具有抗酸抗鹼、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幾乎不溶於所有的溶劑;同時,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它的摩擦係數極低,並且具有潤滑作用,能夠有效防止風筒布01在和輥(21,31,41,51)相接觸發生熱交換時發生粘連,減少接觸摩擦力,便於風筒布01冷卻的順利進行。
[004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包括支架(1),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1)上設有若干個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設置的棍組(2,3, 4),每個棍組(2,3, 4)包括兩個金屬棍(21,31, 41),每個所述輥(21,31,41)內設有通孔(26,36,46),且每個所述輥(21,31,41)兩端均連通有柔性管(25,35,45),所述支架(1)上設有可通流水的管道(7),所述柔性管(25,35,45)與所述管道(7)連通;所述支架(1)上還設有兩個牽引輥(61),所述牽引輥(61)由牽引輥電機(62)驅動相向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輥組(2,3,4)包括第一輥組(2)、第二輥組(3)、第三輥組(4),其中所述第一輥組(2)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棍一(21),兩個所述棍一(21)分別通過滑塊(32)連接在絲杆(33)上,所述第二輥組(3)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輥二(31),兩個所述輥二(31)分別通過滑塊(32)連接在絲杆(33)上,所述第三輥組(4)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兩個輥三(41),兩個所述輥三(41)分別通過滑塊(42)連接在絲杆(43)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輥組(2)的絲杆(23)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所述輥一(21),所述絲杆(23)由驅動電機一(24)驅動旋轉;所述第二輥組(3)的絲杆(33)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所述輥二(31),所述絲杆(33)由驅動電機二(34)驅動旋轉;所述第三輥組(4)的絲杆(43)為正反螺紋絲杆,其中正螺紋、反螺紋分別適配兩個所述輥三(41),所述絲杆(43)由驅動電機三(44)驅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輥組(2)為第一個為風筒布(01)冷卻的輥組且位於所述支架(1)左側,所述第一輥組(2)右側依次為所述第二輥組(3)、所述第三輥組(4),所述牽引輥(61)設於所述支架(1)右端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輥組(4)和所述牽引輥(61)之間設有第四輥組(5),所述第四輥組(5)包括兩個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間距可調的輥四(51),每個所述輥四(51)通過滑塊(52)適配在絲杆(53)上,所述絲杆(53)連接驅動電機四(54),每個所述輥四(51)兩端連通有柔性管(55),所述柔性管(55)連通所述管道(7),所述第一輥組(2)、第二輥組(3)、第三輥組(4)、第四輥組(5)的兩個輥(21,31,41,51)間距沿風筒布(01)運動方向依次減小。
6.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輥組(2,3,4,5)的輥( 21,31,41,51)外壁均套設有防粘層(8)。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粘層(8)為聚四氟乙烯薄膜。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筒布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粘層(8)厚度為2-10mmo
【文檔編號】B29C35/16GK203557605SQ201320774516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古旗高, 張權, 賴奎, 向波 申請人:成都眾成新型複合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