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世界末日種子庫」
2023-09-25 18:17:55 3
在距離北極點約1000公裡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之中,有一座「末日種子庫」:約1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攝氏度的地窖中。該種子庫堪稱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其安全性堪比美國國家黃金儲藏庫,甚至可以抵禦八級以上地震和核武器攻擊。2008年九、十月間,法國攝影師卡洛琳·波倫拍攝了把印度一農場的植物種子運到「末日種子庫」的全過程,這也是媒體記者首次走進這座神秘的「植物諾亞方舟」。
2008年9月,位於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的一個農場裡,農婦們正在田地裡採摘高粱種子;此時正值夏季,當地氣溫高達42攝氏度,由於得到國際半乾旱作物研究所專家的種植指導,這裡產出的高粱、珍珠慄、爪狀慄、鷹嘴豆、木豆等作物的種子,顆顆都大而飽滿,充滿光澤。當地的植物專家正從採摘的種子中挑選出「精品中的精品」,他們把挑選出的種子按500顆一組,裝進一種銀色的袋子中。這將是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迎來的第五批種子,總共兩萬顆,這種銀色的袋子名叫「勞斯萊斯種子袋」,這是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花費3000萬美元,專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研製的。這種由特殊金屬箔片和其他先進材料製成的特殊袋子,可以讓種子在乾燥和冷凍狀態下長久保存。即便種子庫的製冷系統失效,這種袋子仍能確保種子的貯存溫度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
2008年9月下旬,法國攝影師卡洛琳和兩萬顆種子一起,從印度海德拉巴乘飛機抵達挪威首都奧斯陸,接著再乘坐奧斯陸與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之間的特殊航班,抵達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所在地。據了解,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緯74~81度之間,離北極僅1750公裡,由三個大島和數十個小島組成。
「不會再有比這兒的貯藏條件更好的地方了。它就好像人們存放貴重物品的銀行裡的一個保險柜。」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會總裁卡裡·福勒表示。2008年2月28日,由該基金會聯合挪威政府耗時三年建造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落成。該種子庫的目的是保護如小麥、大麥和稻米等21種基本農作物的種子。該種子庫可儲存450萬種、約20億粒主要農作物種子樣本,是全球農作物品種數量的兩倍。據挪威政府稱,建造這個種子庫是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之際,使用它所儲備的作物種子保證食物供應。這些災難包括各類自然災害及人為破壞,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核戰爭、恐怖主義襲擊等。據福勒介紹,截至2008年10月,包括印度海德拉巴的種子,該種子庫共接受了來自墨西哥、加拿大、菲律賓、肯亞等100多個國家的小麥、玉米等25萬種農作物種子樣本,共約1億粒種子。「如今,福勒還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尚未『提供』種子的國家發出邀約,願意免費提供『看管』種子的機會,種子的所有權可以歸委託國所有。」
安全性堪比美國「金庫」
「世界末日種子庫」的建造成本高達911萬美元,由挪威政府出資。為什麼要花如此大的成本建造一個種子庫?而且將地址放在北極圈?答案只有一個:安全。
「超人的話是對的:如果要保證某物的安全,最好在北極的山脈上建造一個堡壘。」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或多或少採用了這種做法。美國《時代》雜誌將這一種子庫評選為2008年「50項最重要發明」時,對它的安全性稱讚有加。事實上,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被譽為全球1400多家種子銀行的「最佳後援」。比如在伊拉克、阿富汗境內的種子庫因為戰爭被破壞;2006年,菲律賓一家種子庫也因洪水毀於一旦。
「從印度的海德拉巴,到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感覺是從世界的熱極到達冰極,而且後者更讓人難受。」卡洛琳回憶說。那時是去年9月底,斯瓦爾巴群島下著鵝毛大雪,種子庫所在的斯匹茨卑根島上的一個小鎮住著1900多名捕鯨的漁民和遊客。「這裡的自然條件太惡劣了,沒有人在這裡長住,人們大多在這裡呆上一段時間,然後就離開。」
氣候惡劣、寒冷、人跡罕至,所有這些對人類而言的不利因素,卻讓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比其他種子庫更加安全。種子庫的外圍是厚達1米的水泥牆,庫內備有防爆門和兩個密封艙。其安全性堪比美國肯塔基州國家黃金儲藏庫納克斯堡,甚至可以抵禦原子彈爆炸。2008年2月,在種子庫竣工前一周,當地發生了一次芮氏6.2級的地震,但種子庫內的冷藏室卻安然無恙。此外,由於種子庫比海平面高出130米,所以即使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融化,也難以將其淹沒。種子庫並沒有常駐員工,當種子抵達時,該種子庫會派出工作人員來這裡存放種子。人們不用擔心種子庫被盜。因為在斯瓦爾巴群島,北極熊是恪盡職守的「巡邏員」。「在斯匹茨卑根島,可以看見一塊寫有『當心北極熊』的三角形路標,底色為黑色,上面畫著一隻白色北極熊,外部輪廓為紅色。」據卡洛琳介紹。島上的北極熊多達5000多頭。加之島上人口相對「稠密」的區域在島的西部,在那裡,住著幾百戶流動人家。而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則位於島的東部,周圍常有北極熊出沒。據說,在種子庫的建設時期,建設者們對北極熊恩威並施,又是餵食,又是持槍保衛,才和它們相安無事。在種子庫門口,就豎立著一個巨型北極熊冰雕。
三把神秘的鑰匙
「那是一座充滿著未來主義的建築。」卡洛琳說,「從外面看,並不覺得它很大。但是當你走過那長約120米的隧道,而四周都是凝結的冰霜,這時,你就會感覺到它的深不可測。」
據卡洛琳回憶,穿過長長的隧道後,種子庫工作人員讓她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接著,她從一個稍微傾斜的踏板進入種子庫的山洞入口,經過一條由鋼筋水泥建成的長約40米的通道後,就到了種子庫的「核心地帶」:3間並排的獨立冷藏室,每間長27米,寬9.5米,高5米。每個冷藏室的金屬門上都覆蓋著冰霜。3間冷藏室中,兩間空置,一間已經貯藏超過1億粒種子。令人遺憾的是,沒有人知道,在這間近300平方米的儲存室裡,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種子是如何放置的。卡洛琳回憶說,她可以拍攝種子從種植基地到種子庫建築的任何鏡頭,但惟有冷藏室被禁止進入。
種子庫工作人員告訴卡洛琳,這間儲藏室在建築期間,一共只配了三把鑰匙。其中,他的這把鑰匙是卡裡·福勒給他的,每次任務結束得立即還給卡裡·福勒。據推測,另外兩把中的一把可能在挪威政府手中,最後一把鑰匙的主人無人知曉。「或許,真的只有到了世界末日,才會揭曉謎底。」工作人員說。挪威人還給種子庫取了另一個響亮的名字:「末日穹頂」。之所以用「末日」來命名這個計劃,這是因為基金會認為,人類如果不節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會到來。而用「穹頂」一詞則有三層含義:一是種子庫位於北極,這裡可以稱得上是地球的「穹頂」;二是只有「穹頂」才是人們最後可以生存和呼吸的地方;三是希望這個種子庫可以像人們擱置在「穹頂」上的東西一樣,永遠不會被使用。
去年3月,挪威王儲馬格那斯親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期間,他向工作人員提出,想親眼看一看種子庫的「核心地帶」:儲藏室,結果吃了閉門羹;去年10月,美國前總統85歲高齡的卡特帶著拯救世界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來到這裡,依然沒能進入種子庫的「心臟」。
卡洛琳說,她曾乘工作人員進入冷藏室的瞬間,躲在門口瞟到幾眼冷藏室內的情況。「好像有很多很多的箱子、柜子,但擺放得錯落有致,並不顯凌亂。」工作人員說,冷藏室內採用的是蓋茨基金會研發的「種子庫」管理系統,將不同種子按照來源、種類、數量以及貯存條件分門別類地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