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0-21 02:17:42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藝品,具體涉及一種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安徽省淮河流域自古盛產杞柳,老百姓就地取材,用杞柳製作了大量生產用具與生活工具,藝人輩出,世代相傳,其編制技藝高超,藝術品質獨特,具有濃鬱的民間文化氣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柳編生產逐漸發展為現代柳編產業,在保持傳統柳編工藝精華的基礎上實現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避免產品的同質化、形成一套多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是柳編技術全球化和市場化的先決條件。由於柳編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在作為室內裝飾品在普遍現代化的裝修風格中略微不搭,導致消費者選購興趣不高。
陶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裝飾品,兼具實用和美觀於一身,也是消費者十分容易接受的產品,但是陶瓷產品也存在價格較高、笨重、易碎等缺陷。木陶瓷是以木材或其它木質材料作為原料,經熱固性樹脂浸漬成型後燒結而成的一種多孔炭素材料,具有突出的特殊性能,將木質材料的價廉與碳化材料的堅硬相結合,實現了傳統木質材料的轉型,對於我們實現柳編產品的轉型升級是很好的提示。但是傳統木陶瓷產品燒結過程中容易開裂、翹曲,生產穩定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柳編工藝品,固定在轉盤上,用噴槍在工藝品內壁噴塗複合矽溶膠漿料,噴塗完畢後清理外壁,保持外壁乾淨,隨後將工藝品送入60-80℃的烘箱中乾燥處理20-30min,出料備用;
(2)將步驟(1)所得工藝品再次固定在轉盤上開啟轉盤,在工藝品外壁均勻塗覆陶瓷漿料,製成陶瓷坯,完成後曬坯乾燥;
(3)在乾燥後的坯體外面刷上釉料,待釉料完全乾燥後送入真空燒結爐中燒制後即可出料;
(4)出料後的產品經修整、清潔,即得所述的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
所述的複合矽溶膠漿料是由固含量為30-50%的矽溶膠與納米二氧化矽按照1:0.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後製得。
所述的複合矽溶膠漿料的噴施厚度為0.5-1mm。
所述的陶瓷漿料是由陶瓷粉、聚乙烯醇、水按照1:0.1:1的重量比配製而成。
所述的陶瓷漿料的厚度控制為1-5mm。
所述的燒制過程為:先以4-5℃/min的速率升溫至200-250℃,保溫3-5h,隨後以1℃/min的速率升溫至1100-1300℃,保溫15-20h。
本發明將柳編工藝品作為坯體,在其外部遵循陶瓷製坯的工序進行包覆處理,而工藝品的內壁用複合矽溶膠漿料進行塗覆處理,這樣處理後的工藝品在高溫燒制過程中就不會發生坍塌和破裂,外壁的陶瓷漿料與內部的複合矽溶膠漿料在升溫燒結過程中均能穩定存在,保證了產品形態的完整,採取的逐步升溫過程也實現了木質材料的高度碳化,最終獲得了內外表面為陶瓷、中間層為碳化木的複合工藝品,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進一步提高了傳統柳編工藝品的經濟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柳編工藝品,固定在轉盤上,用噴槍在工藝品內壁噴塗複合矽溶膠漿料,噴塗完畢後清理外壁,保持外壁乾淨,隨後將工藝品送入60℃的烘箱中乾燥處理20min,出料備用;
(2)將步驟(1)所得工藝品再次固定在轉盤上開啟轉盤,在工藝品外壁均勻塗覆陶瓷漿料,製成陶瓷坯,完成後曬坯乾燥;
(3)在乾燥後的坯體外面刷上釉料,待釉料完全乾燥後送入真空燒結爐中燒制後即可出料;
(4)出料後的產品經修整、清潔,即得所述的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
其中複合矽溶膠漿料是由固含量為30%的矽溶膠與納米二氧化矽按照1:0.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後製得,複合矽溶膠漿料的噴施厚度為0.5mm。
其中陶瓷漿料是由陶瓷粉、聚乙烯醇、水按照1:0.1:1的重量比配製而成,陶瓷漿料的厚度控制為1mm。
其中燒制過程為:先以4℃/min的速率升溫至200℃,保溫3h,隨後以1℃/min的速率升溫至1100℃,保溫15h。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陶瓷感碳化柳編工藝品的製備方法,本發明將柳編工藝品作為坯體,在其外部遵循陶瓷製坯的工序進行包覆處理,而工藝品的內壁用複合矽溶膠漿料進行塗覆處理,這樣處理後的工藝品在高溫燒制過程中就不會發生坍塌和破裂,外壁的陶瓷漿料與內部的複合矽溶膠漿料在升溫燒結過程中均能穩定存在,保證了產品形態的完整,採取的逐步升溫過程也實現了木質材料的高度碳化,最終獲得了內外表面為陶瓷、中間層為碳化木的複合工藝品,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進一步提高了傳統柳編工藝品的經濟價值。
技術研發人員:程光耀;潘同利;沈家明;潘井平;何冬梅;胡懷平;潘光群;張言國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霍邱縣淮美奇工藝品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4.06
技術公布日: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