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俗非遺(百城百藝非遺名錄)
2023-10-21 00:48:01 5
「烏力格爾」是蒙古語,意思是「說書」,是一門融說唱、演奏、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性說唱藝術。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將遼西地區劃為蒙古王族的世襲領地後,蒙古兵民開始徙居、駐牧於遼西一帶;明代末期,土默特蒙古勒津部三萬餘人又從河套地區東遷到今阜新地區駐牧,由此也將烏力格爾這種藝術形式帶到此地。
烏力格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無伴奏說唱,叫「雅巴幹烏力格爾」;另一種是有伴奏說唱,包括用馬頭琴伴奏的「朝仁烏力格爾」,和用四胡伴奏演唱的「胡仁烏力格爾」。現流傳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烏力格爾是採用一人自拉胡爾伴奏進行說唱的表演形式,又稱胡爾沁說書(演奏四胡的人)。
烏力格爾具有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是蒙古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烏力格爾主要說唱《江格爾傳》《格斯爾傳》《成吉思汗傳》等英雄史詩。隨著民族遷徙,在逐漸接受農耕文化的歷史進程中,許多漢族古典長篇小說被譯成蒙文,尤其是清朝末年,長篇古典章回體小說《唐書五傳》的問世,大大豐富了胡爾沁的說唱書目,至今蒙古民間還有「不會說《唐書五傳》的胡爾沁不是真正的蒙古族胡爾沁」的說法。現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地區的烏力格爾藝人經常說唱的有《唐書五傳》《三國演義》《青史演義》等傳統書目,以及《林海雪原》《嘎達梅林》等現代書目,共計一百二十多個。
烏力格爾對藝人的要求極高,必須口齒伶俐,記憶超人,琴技精湛,學藝者需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才能熟練掌握說唱、表演、拉琴等技藝。表演時,一人用一把胡爾,扮演多個角色,胡爾既伴奏又模仿刀槍棍棒。藝人以吟誦式的語調講述故事,以民歌化的詞章作為詞牌,以各類民間音樂作為曲牌,語言鄉土氣息濃鬱,說起來琅琅上口。他們在表演時善於用胡爾拉、擊、彈奏各種曲牌表現人物情感、演繹千軍萬馬的恢弘氣勢,並藉助面部表情、手勢及嗓音的高低使書中人物在講述中「現身」,非常具有感染力。
2006年,烏力格爾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
責編:勾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