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作文600字
2023-09-22 19:38:05
篇一:舌尖上的中國
自古以來,中國便是美食大國,中國人愛吃,會吃,痴迷於吃,所以也便有了「民以食為天」之類的俗語,但是,中國人真的能算是「吃貨」嗎?我倒不這樣認為。
最近,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做了一部大型的紀錄片,是有關於中國人的吃這方面的,叫做《舌尖上的浪費》,素聞「舌尖上的美味」,哪來「舌尖上的浪費」?奇特的標題將我吸引。從不關注CCTV1的我竟也看的津津有味,新聞中的調查是針對一個省,只是一個省,就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食物被浪費,而在這百分之二十中,餐館的浪費就佔了絕大部分,在記者去餐館做調查時,餐館的負責人幾乎都是用相同的口吻說著這件事:去餐館吃飯的的大部分都在意於面子上的問題,吃不完時打包帶回家的人很少,而人們點餐時又會點很多的菜,似乎在他們的心中,吃飯完後剩的多多的,就會讓別人有好感,會給自己漲面子,可是,這是明晃晃的浪費啊,浪費並不光榮,浪費可恥啊,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這個「發展中」國家的人,本質上差不到哪裡去,只不過國人差了一點自覺,多了些許虛榮,有的人,月薪並不高,但是為了請客撐面子,一頓飯就會花去不少錢,剩下的日子有的節衣縮食,有必要嗎?實在是划不來。但,這還算好的,這種人浪費的是自己的錢,有些人,公款私用,名義上是公司單位的這樣事那樣事,實則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是自己腰包裡出來的,用起來不心疼,有的一頓飯吃幾千塊算少的,吃到上萬也不稀奇,但是,如此巨額的食物,吃進肚子的,究竟又才多少?,調查結果顯示,每年浪費的糧食,夠兩億人吃一年,或許還有剩餘,所以,請大家愛惜糧食,別讓「舌尖上的美味」變成「舌尖上的浪費」。
篇二:舌尖上的中國
目前,中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已不是讓人憤恨的釣魚島事件,而是讓人心痛的浪費,他們不僅浪費了農民們的汗水還給自己的孩子做了一個壞榜樣!
據了解,我國現在浪費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相當於2億多口人一年的口糧,這是兩個多麼讓人觸目驚心的天文數字呀!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浪費糧食價值那麼高呢?
據我這幾天的觀察,進入豪華大酒店,點菜不僅多而且貴的都是一些死要面子的人,俗話說得好: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們總是吃一半,倒一半!難道他們是真的不知道嗎?有一種節約叫做不浪費;有一種公益叫做不浪費;有一種習慣叫做不浪費。難道他們是真的不知道嗎?他們浪費的菜的價值可以讓一位兒童重新回到學校學習!重新坐到明亮的教室當中去學習,他們的那些菜可以改變一個山區孩子的命運!
每當,我想把飯菜倒掉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會出現在電視上看到的鏡頭——那是在遙遠的大山中,山上沒有太多的食物,只有一些胡蘿蔔,如果幸運的話,還會有一些小蘑菇,孩子們也應為常常吃不飽而營養不良!望著孩子們的眼睛,總能從他們的眼神當中看出對食物的渴望與熱愛!每當看到這裡,我的心不知被什麼東西揪了一下,也正是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鞭策著我的行為!讓我不在浪費任何一粒糧食;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
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小時候,最好的就是吃上一頓肉了!可是,現在的我們已經過上了吃香的,喝辣的!但,山區裡的孩子,還過著那種爸爸媽媽們以前的那種生活!我們的生活質量還真是天壤之別啊!?
節約無小事,但從我做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篇三:舌尖上的中國
每天我們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享受生活,剩菜剩飯已經很常見了,它們大多都會被倒掉;可大家知道嗎?在一些貧困的地區,有好多的同齡人在忍受飢餓的折磨。但是許多人還沒有醒悟,很多人已經對中國式「剩宴」司空見慣。不論是高校食堂還是各類餐館、飯店,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中不乏好食物,餐飲浪費觸目驚心、發人深省。
舌尖上的浪費看似事小,卻在切切實實地危害著我們黨的根基、血脈和力量。
如果我們現在不行動起來,反對浪費,那麼你將會為今天的所作所為而感到懊悔,甚至多年以後你和我們都會變成饑民。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糧食,從現在開始杜絕「中國式剩宴」!我曾看到一組驚人的數據: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2000億元,這是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它可以解決多少難民的糧食問題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耕種的,都不可以浪費,這是對農民伯伯的尊重。我們要學會勤儉節約,節約每一粒糧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節約一粒米,那麼會有多少人可以擺脫飢餓的痛苦啊!連古人都知道這些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們辛辛苦苦,頂著烈日辛勤勞作出來的,要懂得珍惜,而身處高科技時代的我們卻在幹什麼?當今的社會,我們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物質文化需求也在提高,社會發展也在進步,可是我們卻嫌棄起了食物,在舌尖上享受、浪費。
有一個頻道叫「舌尖上的中國」,它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的各種美食,讓我們了解了我們中國的美味佳餚;可好多人都和它針鋒相對,剩下的飯菜被不理不睬,造成了「舌尖上的浪費」。
我們要珍惜糧食,要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舌尖上的浪費」就是一種腐敗,羞恥的行為,我們一定要節約糧食啊!
篇四:舌尖上的中國
泱泱大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造就出了一個美食大國!人們都說中國是「舌尖上的中國」,天下美味盡可囊括。可誰又知道,在這耀眼的光環之後,中國現在又在製造是「舌尖上的浪費」。
暫且不說富人,現在就連普通老百姓在餐飲方面浪費問題也是極其嚴重的。
先說吃:許多人們去小餐館吃飯,常常「死要面子,錢受罪」,把吃不完的飯菜丟弄在盤子內,而不打包帶回家。還有親朋好友的結婚酒席和農村的白事,大量的飯菜因顧客吃不完而倒掉,這是多麼大的浪費啊!
再說穿: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時代的交遷,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物質生活,將不穿的衣物拋入垃圾筐中,不是因為衣服的破舊不堪而丟棄,而是滿足他們「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標準」而丟棄。是的,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國式浪費」。
據統計,我國一年倒掉的食物約為兩億多噸,這個數字也正是英法德三個國家的人一年的食物。與此同時,全球每6秒就會有一個兒童因飢餓而死去,這是比H7N9病毒更可怕的殺手啊!這個「殺手」正悄悄地嚮往我們逼近。因此,網上吹來了「光碟」一族的熱潮。
2013年,北京一家民間公益組織發起了一場歷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光碟」行動。這場行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些網友還用手機拍攝自己吃淨的盤子和剩菜曬在自己的微博中並以此為榮。而國外也有著這樣類似的飯店,顧客去吃飯,必須吃完,不然會在原來成本上多加錢,反而給吃淨盤子的顧客進行打折優惠,這大大減少了浪費的行為。
資產過億的富翁們也踐行著勤儉節約,如比爾蓋茨、史主柱等名人,他們不因為擁有大量的財富而去浪費。我們提倡節約,杜絕浪費,並不只是嘴裡喊的口號,而是要靠自身行動,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父母做的飯,吃完不剩;外出就餐點的菜,吃完不剩。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們要從現在做起,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刻不容緩!
篇五:舌尖上的中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呀,是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力量之手而種下顆顆穀粒。當你坐在家中證吃著香噴噴的飯菜時,可曾想過那是勞動人民經過努力的勞種而所得的結果,而我們往往無情無義的毀壞這一「結果」,那也便是剩飯、剩菜,這一不好的習慣。
夏日的炎熱,冬日的寒冷,總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那邊是農民,這一偉大的人物。現在的中國人,已經失去了自覺性,失去了公德心,應該讓所有的中國公民也體會一下農民的辛苦,農民的偉大。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好了起來,在飲食方面有所提高,但在提高的同時,卻出現了偏離「軌道」的現象,一些人出去吃一頓飯飯,為了給足自己的面子,點了一桌子的菜,到了最後,剩下一大堆,帶走吧,怕丟自己的面子,吃過一頓飯,便迎來了一場食物「沙塵暴」。想想這些食物,如果我們節約,又能吃飽的情況下,那些多餘的食物便讓飢餓的人吃上一頓飯,補充一些營養,讓我們看到明天的美好,世界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夢,是人民的夢,走向全社會的小康路,但如果人們做不到自覺,希望便會破滅。」人們生生存下去的條件主要靠的是食物,而食物也是有許多地方的人們吃不到的,如果我們每天上浪費一些食物,那些貧困、災區的人們便能吃上糧食,不會面臨飢餓和死亡,我們節約糧食要從現在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糧食是中國目前的一大問題,它好似地震、沙塵暴、海嘯、龍捲風一樣的災難。中國是一個自強的國家,堅強好勝的國家,不服輸的國家,我相信,中國人民也具備這樣的品質,雖然有許多外國公民做的比我們好,但我們只要虛心改進便有所成功,我們一定不要把食物沙塵暴列入國家危險中。
風的吹拂,是莊稼長得更旺,雨的滋潤,是莊稼長得更飽滿,而這些更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做一位民族之風的中國人,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擺脫「舌尖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