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用剎車聯動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3:28:40 2

本發明涉及制動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上的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電動自行車和摩託車是使用非常廣泛的代步交通工具,具有節能環保、方便靈活的優點,但也存在安全性不夠的缺點。造成安全性不夠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動問題,具體地說,在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行駛過程中,隨時都有急剎車的可能,由於目前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前後剎車均是分開獨立使用,一般分為先後再前操作制動。車後輪與地面摩擦距離過長,對輪胎磨損較大。在速度過快的情況下,情急中如有不慎先前再後制動就很有可能引起翻車傷人事故,重者危急性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安全性能高、制動效果好的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用剎車聯動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用剎車聯動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殼體中具有滑槽,在滑槽中設有左右兩個可以相對滑動且聯動設置的滑動塊,一個為主滑塊,另一個為從動塊;兩滑動塊中均具有紐槽,每一紐槽中各設有兩個相互獨立的固定紐,固定紐各連接有索纜,索纜分別連接左右制動控制器和前後制動臂;兩滑動塊由上蓋封蓋在殼體的滑槽中。
進一步地,兩滑動塊具有相同的結構,均為從側面伸出一凸塊形成L型結構,主滑塊和從動塊相互對向倒置呈扣合狀態設置;所述固定紐分為左上紐、左下紐、右上紐和右下紐,左上紐和左下紐位於主滑塊的紐槽中,即左紐槽;右上紐和右下紐位於從動塊的紐槽中,即右紐槽。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上具有兩進口和兩齣口,兩齣口並排分列於殼體的一端,兩進口並排分列於殼體的另一端;索纜分為左上索纜、左下索纜、右上索纜和右下索纜,左上紐連接左上索纜,左下紐連接左下索纜,右上紐連接右上索纜,右下紐連接右下索纜;左右制動控制器分別為左制動握把和右制動握把,左上索纜通過一出口連接左制動握把,左下索纜通過一進口連接後制動臂,右上索纜通過另一出口連接右制動握把,右下索纜通過另一進口連接前制動臂。
進一步地,沿殼體的滑槽內縱中心軸設有一條限位筋,限位筋將主滑塊和從動塊隔離限制在左右兩子滑槽中。
進一步地,殼體連同上蓋一起固定於一固定板上,固定板安裝於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的車體的龍頭軸上。
本發明通過將前制動與後制動設計成聯動結構,即按下後制動之後前制動也會稍後接著進行制動,這樣在速度較快時不需要按先後剎再前剎進行制動操作,直接後剎制動即可,從而降低了誤操作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和操作方便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裝配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分解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使用狀態結構圖。
圖中,1為後制動臂,2為左下索纜,3為左制動握把,4為右制動握把,5為左上索纜,6為右上索纜,7為殼體,8為右下索纜,9為前制動臂,10為主滑塊,11為從動塊,12為左上紐,13為左下紐,14為右上紐,15為右下紐,16為左紐槽,17為右紐槽,18為出口,19為進口,20為出口,21為進口,22為上蓋,23為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2和圖3,所述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用剎車聯動器,包括殼體7,殼體7中具有滑槽,在滑槽中設有左右兩個可以相對滑動且聯動設置的滑動塊,一個為主滑塊10,另一個為從動塊11;兩滑動塊中均具有紐槽,每一紐槽中各設有兩個相互獨立的固定紐,固定紐各連接有索纜,索纜分別連接左右制動控制器和前後制動臂;兩滑動塊由上蓋22封蓋在殼體的滑槽中。
兩滑動塊具有相同的結構,均為從側面伸出一凸塊形成L型結構,主滑塊10和從動塊11相互對向倒置呈扣合狀態設置;所述固定紐分為左上紐12、左下紐13、右上紐14和右下紐15,左上紐和左下紐位於主滑塊的紐槽中,即左紐槽16;右上紐和右下紐位於從動塊的紐槽中,即右紐槽17。
所述殼體7上具有兩進口19、21和兩齣口18、20,兩齣口並排分列於殼體的一端,兩進口並排分列於殼體的另一端;索纜分為左上索纜5、左下索纜2、右上索纜6和右下索纜8,左上紐12連接左上索纜5,左下紐13連接左下索纜2,右上紐14連接右上索纜6,右下紐15連接右下索纜8;左右制動控制器分別為左制動握把3和右制動握把4,左上索纜5通過一出口18連接左制動握把3,左下索纜2通過一進口19連接後制動臂1,右上索纜6通過另一出口20連接右制動握把4,右下索纜8通過另一進口21連接前制動臂9。
沿殼體7的滑槽內縱中心軸設有一條限位筋,限位筋將主滑塊10和從動塊11隔離限制在左右兩子滑槽中。
殼體7連同上蓋22一起固定於一固定板23上,固定板23安裝於電動自行車或摩託車的車體的龍頭軸上。
當車輛行使過程中,需要剎車時,左手握緊左制動握把3,左上索纜5牽引主滑塊10,主滑塊10通過左下索纜2牽引後制動臂1,產生後剎制動;與此同時,在主滑塊10滑動後會凸塊聯動結構而會牽引從動塊11,再通過右下索纜8牽引前制動臂9,次後使前剎達到70%左右的制動,即當後剎制動作用到30%左右前剎開始作用,後剎達到100%制動時,前剎達到70%左右的制動。這樣實現先後剎再前剎的效果,增大了輪胎對地面的摩擦面,制動快、剎車距離短,安全係數更高。另外,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前剎也可以方便單獨使用,即直接握緊右制動握把4,通過右上索纜6的牽引,帶動從滑塊11,作用右下索纜8的前制動臂9,直接實現前輪制動,與後剎無關。
以上已將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申請實施範圍,即凡依本申請範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涵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