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5:31:40 2

本公開一般涉及水上交通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船,尤其涉及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口數量的快速提升,對陸地的資源有著較大的損耗,部分陸地資源已經急劇減少甚至枯竭。而海洋佔有地球表面積的71%,其擁有極其豐富的資源來滿足日益增加的生活資源的需求。例如隨著陸地油氣資源的大量損耗,以及人們生活對油氣資源的日益增加,迫使人類對油氣資源開發利用進行深化,油氣勘探開發從陸地轉入海洋。海洋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油氣資源的採集地點往往距離陸地較遠,且不能經常往返海上作業點及陸地,所以在海上需要建造可以為工作人員提高生活休息的場所,來保證可持續作業。
目前,有部分公司設計製造圓筒型海上生活平臺,其具有抗巨大風浪能力,結構穩定性較好,能在惡劣的海況下進行作業等優點,漸漸受到市場的青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然而,與一般半淺型船舶相比,採用圓筒型設計會導致容量空間較小,難以滿足數百人的居住空間的需求以及如海工吊、救生艇等設備的安放空間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增加空間容量的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
本發明提供一種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包括主船體以及位於主船體上方的頂層甲板,主船體包括圓形外側壁,外側壁的頂部焊接有支撐臺,支撐臺包括沿周向封閉設置的支撐側壁,支撐側壁沿外側壁的頂部向外懸伸設置,頂層甲板覆蓋於支撐臺的頂面並與支撐臺焊接。
本發明提供的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通過在主船體的外側壁頂部焊接有支撐臺,頂層甲板覆蓋於支撐臺的頂面並與支撐臺頂部焊接,且支撐臺包括沿周向封閉設置的支撐側壁,支撐側壁沿外側壁的頂部向外懸伸設置,使得頂層甲板頂面面積大於主船體頂面的面積,不僅實現擴大了頂層甲板頂面的面積,同時也增加了支撐臺中支撐側壁形成的內部空間,顯著地提高了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可使用的空間容量。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支撐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頂層甲板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相關發明,而非對該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於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發明相關的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圓筒型生活平臺是指主船體1為圓柱形的生活平臺,主要為海上作業人員提供休息、生活的場所。
請參考圖1-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包括圓筒型主船體1以及位於主船體1上方的頂層甲板223,主船體1包括圓形外側壁11,外側壁11的頂部焊接有支撐臺2,支撐臺2包括沿周向封閉設置的支撐側壁21,支撐側壁21沿外側壁11的頂部向外懸伸設置,頂層甲板223覆蓋於支撐臺2的頂面並與支撐臺2焊接。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主船體1的外側壁11頂部焊接有支撐臺2,頂層甲板223覆蓋於支撐臺2的頂面並與支撐臺2頂部焊接,且支撐臺2為中空結構,支撐臺2具體包括沿周向封閉設置的支撐側壁21,即支撐側壁21沿周向封閉設置,環繞成封閉的一圈中空的支撐臺2,支撐側壁21沿外側壁11的頂部向外懸伸設置,使得頂層甲板223頂面面積大於主船體1頂面的面積。其中,頂層甲板223頂面上可用於安放樓層、救生筏等裝備。優選地,支撐側壁21的底面與外側壁11的頂部形狀相對應且焊接在一起。
本實施例提供的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其中主船體1的直徑可達60多米,支撐臺2的高度可達15米,支撐臺2的頂面直徑可達70多米,而主船體1頂面的直徑僅為60米,實現擴大了頂層甲板223頂面的面積,同時也增加了支撐臺2中支撐側壁21形成的內部空間,可增加10t/m2的空間,顯著地提高了圓筒型浮式生活平臺可使用的空間容量。
優選地,支撐臺2內部設有層甲板22,層甲板22與支撐臺2焊接。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臺2內部設有層甲板22,利於空間的使用,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具體地,在高度可達15米的支撐臺2內設有2層甲板22,形成3層空間,第一層空間:頂層甲板223距離第一個層甲板22之間的高度可為4米左右,第二層空間:2層甲板22之間的高度可為4米左右,第三層空間:主船體1的頂面距離第二個層甲板22之間的高度為7米左右,主要可避免主船體1中噪音、潮溼空氣進入作業人員的生活區。每個層甲板22與外側壁11焊接之間焊接固定。
優選地,包括位於外側壁11內部的圓形內側壁,內側壁的頂部焊接於靠近內側壁的頂部的層甲板22,內側壁與外側壁11之間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主船體1內部還設有圓形內側壁,內側壁與外側壁11之間通過加強筋及連接板焊接固定在一起,增加了外側壁11的抗衝擊性能。此外,內側壁的頂部與最低面的層甲板22底面焊接,頂層甲板223又與支撐臺2焊接,進一步增強了主船體1與支撐臺2、頂層甲板223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優選地,上述實施例中支撐臺2的軸線與主船體1的軸線共軸設置,不僅便於支撐臺2的定位安裝,同時還可使主船體1與支撐臺2之間的結構穩定及力矩平衡。
優選地,內側壁、外側壁11與支撐臺2為共軸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內側壁與外側壁11為共軸設置,不僅便於內側壁的定位安裝,同時也與支撐臺2的軸線共軸,進而保證生活平臺的整體結構對稱,具有較好的結構穩定性。
優選地,支撐臺2為迴轉體結構,且頂面的直徑大於底面的直徑。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臺2為迴轉體結構,且頂面的直徑大於底面的直徑。由於迴轉體結構具有對稱性,使得支撐臺2的整體結構穩定性強,也便於安裝在主船體1上。這裡支撐臺2為迴轉體結構,應理解為針對的是支撐臺2的結構為迴轉體結構,並擁有迴轉體結構的特點,但並針對製造方法,換言之,支撐臺2的製備方法並非嚴格按照繞軸線旋轉形成的方法生產製造。
優選地,支撐臺2為圓臺結構,且頂面的直徑大於底面的直徑。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地限定了支撐臺2的結構,具體優選為頂面的直徑大於底面的直徑的圓臺結構。由於圓臺結構具有對稱性,使得支撐臺2的整體結構穩定性強,也便於安裝在主船體1上。
優選地,支撐側壁21與主船體1頂面之間的夾角為(90°,120°]。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側壁21與主船體1頂面之間的夾角為(90°,120°],夾角具體如附圖1中的夾角箭頭所示,當然附圖1中僅給出的是一種夾角示意方式但並不能僅局限於這一種夾角示意方式。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加頂層甲板223的頂面面積,需要將支撐臺2的頂面向外拓延。當支撐臺2的頂面向外拓延時,由於支撐臺2的底面是與主船體1的頂部焊接的,所以支撐側壁21與主船體1頂面之間的夾角大於90°,且隨著夾角的增加,頂層甲板223的頂面面積逐漸增加。但本申請人經過大量計算與分析,當支撐側壁21與主船體1頂面之間的夾角大於120°時,會降低對頂層甲板223的支撐強度,使之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即支撐側壁21與主船體1頂面之間的夾角為120°,既保證了對頂層甲板223的支撐強度,保障生活平臺的使用安全,同時還使得頂層甲板223的頂面具有較大的使用面積。
優選地,支撐側壁21上沿周向方向間隔設有通孔,通孔的外側設有攔波欄。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側壁21上設有通孔,增加生活平臺內部的採光效果,增加與外界空氣的流動性能。通孔的外側設有攔波欄,可防止海面上的波浪通過通孔進入生活平臺內部。
優選地,頂層甲板223為矩形,頂層甲板223的4個角皆設有缺角31,攔波欄包括橫板,以及固定連接於橫板且間隔設置的豎板。
請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頂層甲板223為矩形,進一步優選為方形便於保持結構的穩定及平衡。附圖2中虛線表示支撐側壁21的頂面。頂層甲板223設有4個缺角31,分別位於方形的4個角處,這裡的缺角31也可為倒圓角。設置缺角31,使其美觀,同時也利於生活平臺上其他設備的安放設計,例如救生艇等。攔波欄沿周向環繞設置,並與通孔相對於,其包括橫板,以及固定連接於橫板且間隔設置的豎板,橫板連接於豎板的中部,每個通孔對應的攔波欄部分間隔設有多個豎板,以增加抵擋波浪的效果。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上」、「下」、「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發明範圍,並不限於上述技術特徵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徵或其等同特徵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徵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於)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徵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