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讀後感範文
2023-09-22 08:51:05 2
巴巴拉·明託的金字塔原則是一項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溝通技術,可以用於結構化的寫作過程。下面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金字塔原理》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一
在寫作過程中,你的思維清楚嗎?我們往往會因為文章或表述上的條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維混亂」的帽子。如何避免思維混亂,保持一個理性的正確思考?讀完《金字塔原理》一書,茅塞頓開。
《金字塔原理》介紹了一種處理寫作中文筆不清問題的新方法。思考和寫作其實是一碼事,寫作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一旦掌握這個原理,你的寫作能力肯定能夠得到驚人的改善。
這本書用清晰地脈絡,告訴人們寫作的過程是如何完成的,它總結概況了寫作的要領,讓人們相對輕鬆的掌握寫作的基本技能。它把寫作的整個過程概況為四部分:思考的邏輯、寫作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利用歸納的方法,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這本書是介紹邏輯學在一些實際問題上的應用。
書中通過生動的舉例,詳實的介紹了整個寫作過程是怎樣產生的,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為達到寫作的目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書中告訴我們,在寫作時,要先有結論,然後再把結論的理由一層一層的展開,人們要想知道結論的理由就要往下看。書中引用了米勒的「神奇的數字七」中所闡述的:「人腦的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約7個以上的記憶項目,大腦容易記住的是3個項目,當然最容易記住的是一個項目,這就意味著當大腦出現需處理項目增加到4—5個時,就會開始將其歸納到不同的邏輯範疇中,以便於記憶」。這個理論在現實中是非常實用的,告訴我們在發言或寫文章時,儘量將要點歸納成三條是最讓人容易記住的。
其次,書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結構,告訴我們如何通過對事項的表述,使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書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結構」,最頂部就是文章想表達的思想,最底層的就是由句子組成的段落,每個段落只包含一個思想,幾個段落形成一個章節,若干個章節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達,應符合以下規則:1、文章結構中任一層次上的思想都必須是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2、每一組中的思想都必須屬於同一範疇;3、每一組中的思想都必須按邏輯順序組織。
另外,書中還強調,組織思想的四種邏輯順序:演繹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重要性順序。如果思想的組織方式是演繹推理,那麼這些思想的邏輯順序就是論證順序;如果思想按因果關係組織,那麼就是時間順序;如果是對現有結論進行評論,那就是結構順序;如果按類別組織思想,就是重要性順序。
所以說,寫出條理清楚的文章的關鍵,實際上就是在開始寫作前,先將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結構」,然後按照以上規則進行檢驗。如果不能符合上述規則,就說明你的思維尚存在問題,或者你的思想還沒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組織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讀者理解你表達的信息。
總之,《金字塔原理》是一部好書,是一本讓每個讀者受益終生的書,也讓我從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僅用文章凝練人生,也在文字中升華自己。同時也把此書推薦給大家,相信同事們讀了這本書後,對自身的寫作水平會有很好的幫助。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二
聖誕節的時候,我利用去邁阿密旅遊的空閒時間,應老師的要求,閱讀了號稱是諮詢行業的《聖經》的一本書《金字塔原理》。該書的作者是MintoBarbara,一位曾在麥肯錫工作過多年的資深顧問。這書名不虛傳,毫不誇張的說,這恐怕是我近幾年來看過的,令我最有收穫的幾本書之一。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十分明確,即教人們如何「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麼、怎麼說」。在與人溝通時心中應該清楚三件事:誰是我的聽眾?他們想聽什麼?他們想怎樣聽?
我們在現實當中經常會碰到很多人,講起話來天花亂墜,激情澎湃,但講完之後別人抓不到重點,不知所云.原因何在呢?實際上就是缺乏邏輯性.那麼又應該如何提高邏輯性呢?金字塔原理或者說是金字塔方法便是一個最好的工具,通過這個模型可以把很多看似不相連的東西穿在一起,使人更容易理解,也使得講話或文章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那到底什麼是金字塔結構呢?它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有人讓你去超市買東西,一共9樣商品,分別是:葡萄、牛奶、土豆、雞蛋、胡蘿蔔、橘子、鹹鴨蛋、蘋果、酸奶,設想一下,如果不用筆記錄下來的話,你能買回來幾樣?如果是我的話估計不會超過5樣。但如果有人按照金字塔方法來和你說同樣的內容:則會是你要買蛋奶產品,包括牛奶、酸奶、鹹鴨蛋和雞蛋,要買水果,包括葡萄、橘子和蘋果,還要買蔬菜,包括土豆和胡蘿蔔,這樣的話會不會好一點呢?至少對我而言是有效的。用圖表表示金字塔的結構是: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三
我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很快看完了這本書,基本上使用的是馬未都介紹的速讀的方式。我忘記馬未都是在哪個電視節目上談過他讀書的方式——快速閱讀,只記得他說的具體方法,就是在閱讀書中每一段話的時候,只看開頭的一句和結尾的一句。這是因為往往每一段開頭的一句和結尾的一句話是對這段話內容的概括,這一點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中學生做英文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題目,一般也是使用這種方式)。
用這種方法閱讀《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發現使用的方法恰恰類似於書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徵。這種閱讀是偷懶的,並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閱讀,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寫作方式。
書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寫作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利用歸納的方法,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這本書是介紹邏輯學在一些實際問題上的應用。邏輯學屬於哲學範疇,哲學是有關智慧的學問,而邏輯學則是對思維方式的研究和訓練,是到達「智慧」的途徑。
所以說,學好邏輯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礎。無論是中國MBA、GCT考試,還是外國的GRE、GMAT,邏輯題都佔據了相當的比重,看來對於這些高級的知識分子,邏輯思維的正確與熟練是必備的素質與能力。
對於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不混亂的人,我們言語中一般會說這個人「腦子清楚」。但是腦子清楚並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更需要「表達清楚」,這就是邏輯思維的應用,也就是這本《金字塔原理》所講述的內容。
無論是寫作的邏輯、思考的邏輯,或者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也可以看作是語言表達的邏輯),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用到的。這本書並沒有給我們講述十分具體的操作,而是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大腦思維的方法。這些方法中,又要歸納總結的,有要演繹推理的,都是千百年來智者思維的主要方式,也是對我們一生都會大有益處的思維方式。因此這本書在長達幾十年的上市時間中一直沒有被市場所淘汰,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國家,一直保持暢銷。
通過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快速閱讀方法,我們確實可以了解到了一本書所講述的大概內容。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了作者在寫作時,她的思維金字塔的上面幾層。但是,這是一本有關思維方法的好書,僅僅的泛讀是不能滿足我們學習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們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精讀,這樣也就會接觸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層。
可見,我們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關內容,來闡述對這本書的閱讀,而並不僅僅是寫作、思考、解決問題和演示這些活動的範疇。可見這本《金字塔原理》對我們所要求的,也不僅僅是讀完了一本書而已,而是能將這種思維方式掌握,並運用到更多的思維領域和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