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了凡四訓讀後感範文

2023-09-22 22:48:50 1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該書為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以其親身經歷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書籍讀後感,供大家閱讀。

  《了凡四訓》讀後感一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鬥之間的關係,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說服我的觀點,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還是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沒有現在這麼亂,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明訓.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們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喜歡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抬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麼功名利祿呢?

  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兇何可避,吉何可趨.

  讀這篇文章,對我震撼很大.從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立志必須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日日如上述準則去做,相信我們的德行會增進不少.世間聰明的人太多了,到處可見,有改過念頭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卻非常少。讀完此文,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諸於行了.相信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進,同時.在此,感謝眾師.

  《了凡四訓》讀後感二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內容,集中概括總結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於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崇、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生了重要影響。

  「立命之學」中提到了改造命運的原理有兩個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斷惡。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正是印證了這樣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論轉變為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即在生活中不斷的行善,而不作惡事,他的這種轉變也正是信仰的轉變,從信仰宿命論而改為信仰福善禍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觀。正如其所說「餘初號學海,是曰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過之法」顧名思義,就是不僅要積極為善,而且還要知非改過。正如孟子所說「人恆過,然後能改。」袁黃先生將改過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和從心上改,並且論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種層次僅僅是從表面上改變,即把毛病找出來一樣樣地改。第二種層次就是從理解道理的角度出發,道理明白了,過錯自然就會消除,正如此所說「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第三是從心上改,即「過有千端,惟心所造,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意思是說因為人們有不正當的思想所以這些思想才會發展成千萬種過錯,一個人如果能淨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滿心間,那麼其他不正當的思想就不會玷汙自己的心靈,自然就不會犯錯誤。這是袁黃先生論述改過的最高境界。

  「積善之方」,即積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運不僅要改過,而且還要積善。要積善就必須先明白事理,因為「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在區分善與惡方面我們可以借鑑中峰禪師的話:「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此外,在積善方面我們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劃分的標準,即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水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如果能做到這幾點,那麼我們就可以具備這世間各種品德。

  「謙德之效」講的是只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本篇首先從理論上論述了「謙虛獲益」的普遍性,這個道理類似於我們平時所提倡的「滿招損,謙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過程,也都有其發展的極點,當到達極點後,就會逐步下降,就像「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一樣。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也只有謙虛,戒驕戒躁,我們才能更好的領悟這個世界,參透世間的各種道理。

  無論改過、積善還是謙德都應基於立命,即對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與構成的理解。「積善」是建立在「改過」的基礎之上,「改過」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礎之上,即「福善禍淫、命由自造」的人生價值信念。《大學》上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後必要力行改過、積善與謙德方可轉化命運。

  如果借用他人的語言對全文進行歸納那就是「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

  《了凡四訓》讀後感三

  了凡四訓至此已通讀一遍,文雖讀完,卻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剛開始.人們常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又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數千年以來,人人皆知有命運的存在,也都感慨命運的不可捉摸,反覆無常,對命運的無可奈何.了凡四訓裡面則把此謎底揭開了: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人因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數,才有天命,才會為陰陽所縛,不得轉動分毫.如果人無心,也便無數可講,又怎能為陰陽所縛?

  看相算命,數千年來不絕,之所以能算準,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數,所以用數學可以推算出來.但得無心,即是無數,數學又如何能算定?數是如何來的呢?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報也好,惡報也好,其實都是由心而起.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意識決定.人的七尺之軀,其實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惡事?有的人得善報,有的人得惡報?是身軀的關係嗎?不是的.關鍵在於心.身軀是受心的支配,要它東就東,要它西就西,很聽話的.有時做好事,有時也做壞事,全在於一念之間.肉身只不過是一個附庸而已,沒有絲毫自主權.由此可知,這三尺臭皮囊,實在沒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們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喜歡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抬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麼功名利祿呢?從前我總怨天尤人,抱怨命運不公,自己懷才不遇,文章讀到此,捫心自問,不由得羞愧萬分.至於讀到無子的種種因由,自己更是無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種種,自己哪一樣沒有呢?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了凡無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雖走得不太順利,可是相比之下,還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氣叢生,真是罪業深重了.

  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兇何可避,吉何可趨.可惜很多研易之人,並沒有重視這點.千方百計騙取他人錢財,易德敗壞者時有聽聞,真是愧對易經,愧對老祖宗.此種人,不惟難逃數之所拘,而且會自減福報.

  讀這篇文章,對我震撼很大.從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過分之事,但都沒有如此深刻地反省過自己.從今之後,立志必須改過,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日日如上述準則去做,相信我們的德行會增進不少.世間聰明的人太多了,到處可見,有改過念頭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卻非常少,為什麼?因為苟且偷安.自己起這些改過的念頭也很久了,但一直沒有大動作,當然也沒有大福報,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讀完此文,自己便長存了知恥心與畏懼心,勇猛精進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諸於行了.相信在同盟諸位老師的教誨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進,同時也更明白了同盟設立易德學習的良苦用心.在此,感謝同盟,感謝眾師.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