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4:44:40 3
專利名稱: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構成乾燥裝置的上面外觀的頂板的開閉結構。
背景技術:
已有技術的乾燥裝置用於自動乾燥洗滌結束後的被乾燥物(例如,洗滌物),包括滾筒、驅動裝置和加熱器,滾筒可轉動地設置於本體殼體內部,驅動裝置使滾筒進行轉動,加熱器產生高溫乾燥的熱風。
圖1為已有技術的乾燥裝置的外觀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體構成外觀,本體的內部安裝有乾燥滾筒和驅動裝置,乾燥滾筒為圓筒形狀,驅動裝置轉動乾燥滾筒。乾燥滾筒中連接有熱風供給流路和熱風排出流路。熱風供給流路上安裝有加熱器,加熱器將從本體的外部流入的空氣加熱至高溫狀態。熱風排出流路上安裝有送風風扇,送風風扇向乾燥滾筒內部強制吸入通過加熱器加熱的空氣,並將乾燥結束後的空氣向本體的外側排出。
並且,乾燥裝置的本體包括本體殼體、殼體蓋50、頂板30和控制面板40,本體殼體由側面殼體10、後面蓋20和底面殼體構成,其中,側面殼體10構成本體的側面,後面蓋20的兩側邊緣與側面殼體10的後側邊緣結合,並構成本體的後面,底面殼體的兩側邊緣和後側邊緣與側面殼體10和後面蓋20的下側邊緣結合,並構成本體的底面,殼體蓋50構成本體的前面,並形成有投入口,投入口用於投放及取出洗滌物,頂板30結合於本體殼體的上部,並構成本體的上面,控制面板40設置於殼體蓋50和頂板30之間,並安裝有各種開關。
並且,側面殼體10的前方側上端設置有面板框架60,面板框架60用於加強側面殼體10的強度,並緊貼設置有控制面板40。
並且,殼體蓋50上安裝有門55,門55用於選擇性開閉投入口。
其中,側面殼體10的上部邊緣部分向本體的內側大致以直角方向彎曲,並形成凸緣面12,凸緣面12上向上側安裝有多個固定凸起14。
並且,頂板30的側面邊緣部分以「ㄈ」形狀彎曲,並形成凸緣面32,頂板30的兩側凸緣面32的下部面上形成有結合槽34,在頂板30放置於側面殼體10的上面後,向前方推動時,在側面殼體10的上部面上安裝固定凸起14,固定凸起14插入到結合槽34並被固定,從而使頂板30結合於本體殼體,結合槽34在頂板30的凸緣面32上形成。
並且,如圖2所示,控制面板40緊貼設置於面板框架60的前面,控制面板40的後側面上形成有軸套42,軸套42用於結合螺絲,在面板框架60上,與軸套42對應的形成有結合孔62。
由此,在控制面板40緊貼於面板框架60的前面後,在面板框架60的後側面上,螺絲64固定控制面板40和面板框架60,螺絲64結合到結合孔62和軸套42中,從而使控制面板40固定設置在面板框架60上。
控制面板40的裝配操作在安裝頂板30之前進行,當控制面板40的裝配操作結束後,將頂板30向前方滑動,並緊貼於面板框架60的後側,從而遮蔽固定控制面板40的螺絲64。
此外,在頂板30緊貼設置於面板框架60後,固定託架36固定了頂板30,固定託架36固定設置於頂板30和後面蓋20的後側,從而對頂板30的位置進行固定。
但是,已有技術控制面板的固定結構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當乾燥裝置發生故障時,為了開放乾燥裝置的內部,而需要拆卸頂板。
固定託架固定著頂板的後側,為了拆卸頂板,需要拆卸固定託架,接著向後側推動頂板,並拆卸結合槽和固定凸起。
但是,已有技術乾燥裝置的後側面緊貼於牆面設置,在向後側推動頂板30時,需要將乾燥裝置的本體向前方拉出,並確保後方操作的空間。
但是,由於乾燥裝置的本體本身較重,因此,操作的便利性降低了。
並且,最近推出的乾燥裝置採用與室內家具一體化的內置形式,從而很難將乾燥裝置向前方拉出。
第二,由於控制面板40的維修操作等,而需要拆卸控制面板40時,控制面板40通過螺絲結合於面板框架60的前側,用於固定控制面板40的螺絲64則由頂板30遮蔽。
因此,為了從本體中分離控制面板40,需要拆卸用於固定控制面板40的螺絲,在操作中同樣也需要拆卸頂板,從而導致如上所述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在本發明中,無需向前方拉動乾燥裝置,也可拆卸頂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一種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包括本體殼體、頂板和合葉部,本體殼體包括側面殼體和後面蓋並構成外觀,頂板遮住本體殼體的上面,合葉部使頂板相對於本體殼體向上部轉動,並可進行開閉。而且該合葉部設置於側面殼體和頂板側面的後側端。
前述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中該合葉部包括合葉片、第二插入孔和軸,合葉片從本體殼體向頂板的側面延長形成,並具有第一插入孔,第二插入孔與第一插入孔對應的形成於頂板的側面上,並與第一插入孔連通,軸貫通結合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而且為了防止該軸從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脫離,在軸的兩端形成有凸緣,凸緣的直徑大於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的直徑。而且,該軸上形成的凸緣中的一側凸緣,可在軸上進行拆裝。
前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中該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還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將頂板固定在本體殼體,並防止頂板開放。而且,該固定部包括插入孔、結合孔和固定螺絲,插入孔在頂板的上面,結合孔在側面殼體的上側面,固定螺絲插入於插入孔中,固定螺絲的末端與結合孔結合。而且該插入孔的周圍部分向內側凹陷形成有落差部,落差部的內部容納著固定螺絲的螺絲頭。同時該固定部包括凸起和軸套,凸起從頂板的下側面向本體殼體凸出形成,軸套固定安裝於本體殼體上,並形成有插入孔,在頂板關閉時,該插入孔用於壓入設置凸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無需向前方拉動乾燥裝置,也可拆卸頂板。
圖1為已有技術中的乾燥裝置的外觀的分解立體2為圖1已有技術乾燥裝置的控制面板和面板框架的結合部位的側視剖面3為採用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最佳具體實施方式
的乾燥裝置外觀的立體4為圖3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合葉部的分解立體5為圖4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合葉部的結合狀態的剖面6為圖3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固定部的剖面7為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
的固定部的剖面圖。
圖中100本體殼體 110側面殼體120後面蓋130頂板136第二插入孔140合葉部141合葉片143軸145凸緣 146第一插入孔147凸緣螺釘 148a結合螺絲148b結合軸套 148c槽150固定部152插入孔154結合孔156固定螺絲158落差部256凸起258軸套 259插入孔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並且,為了便於說明本發明的內容,與已有技術的結構相同的部分將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及名稱,並略去對其詳細的說明。
下面,如圖3至圖6所示,對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最佳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首先,本發明中的本體殼體100包括側面殼體110、後面蓋120和底面殼體,側面殼體110構成乾燥裝置的兩側面外觀,後面蓋120兩側邊緣與側面殼體110的後側邊緣結合,並構成乾燥裝置的後面外觀,底面殼體兩側邊緣和後側邊緣結合於側面殼體110和後面蓋120的下側邊緣,並構成本體的底面外觀。
此外,頂板130構成乾燥裝置的上面外觀,頂板130遮住本體殼體100的上向。
並且,本發明中還設置有合葉部140,合葉部140將使頂板130相對於本體殼體100可轉動的固定。
合葉部140使頂板130向上部轉動,並遮住本體殼體100的上面。
此外,乾燥裝置的後側面與牆面緊貼設置,特別是在以內置方式安裝時,其左、右側面也不會有剩餘的空間。為確保操作時所需的空間,使頂板130面向乾燥裝置前面的部分向上側開放。
因此,合葉部140最好是可轉動的連接著頂板130的後側。
如圖4及圖5所示,合葉部140包括合葉片141、第一插入孔146、第二插入孔136和軸143,合葉片141從本體殼體100向頂板130的側面延長形成,第一插入孔146在合葉片141上,第二插入孔136形成於頂板的側面,與第一插入孔146對應並且連通,軸143貫通結合第一插入孔146和第二插入孔136。
其中,在側面殼體110的後側上部邊緣位置上,合葉片141最好連接於頂板130的側面,並向頂板130的上部延長形成。
此外,合葉片141可連接於頂板130的外側面並延長形成,但是為了美觀,合葉片141最好連接於頂板130的內側面並延長形成。
並且,為了防止第一插入孔146和第二插入孔136中插入的軸143脫離現象的發生,軸143的兩端最好形成有凸緣145。其中,凸緣145的直徑最好大於第一插入孔146和第二插入孔136的直徑。
其中,軸143的兩端上形成的凸緣,為了便於進行合葉部140的結合或分解操作,有一側凸緣145與軸143可進行拆裝。
其中,可拆裝的凸緣145最好是向乾燥裝置的外側露出的凸緣。
為此,可拆裝的凸緣145最好為凸緣螺釘147,在凸緣螺釘147中,面向軸143的面上凸出形成有具有螺紋的結合螺絲148a。同時,軸143的一側的內周面上最好形成有結合軸套148b,結合軸套148b中形成有與結合螺絲148a嚙合的螺紋。
並且,為了方便進行結合操作,在凸緣螺釘147的朝向外側的面上形成有槽148c,槽148c用於插入螺絲刀等工具。
此外,合葉部140分別形成於頂板130和側面殼體110的兩側面部分。
由此,在固定頂板130的位置時,使合葉片141的第一插入孔146和頂板130的第二插入孔136相互連通,並將軸143貫通第一插入孔146和第二插入孔136,隨後,將凸緣螺釘147與軸143進行結合,從而使頂板130相對於本體殼體100進行轉動。
並且,根據本發明中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最佳實施方式,最好還設置有固定部150,固定部150將頂板130固定在本體殼體100。
固定部150防止頂板130在操作者未進行操作時開放的現象。
並且,固定部150最好設置於安裝合葉部140的位置的相反方向上,這是因為,當固定頂板130的固定部150的位置遠離合葉部140時,將可通過更小的作用力確保其固定效果。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合葉部140形成於側面殼體110和頂板130的後側部,如圖3所示,固定部150最好形成於頂板130和側面殼體110的前方側部分。
如圖6所示,固定部150包括插入孔152、結合孔154和固定螺絲156,插入孔152形成於頂板130的上側面,結合孔154形成於側面殼體110的上面,固定螺絲156插入於插入孔152中,其末端與結合孔結合。
下面,將對固定部150的結構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其中,頂板130的上側面上形成有插入孔152。
並且,在頂板130的側面彎曲形成的凸緣面上,也最好形成有插入孔152,插入孔152用於插入固定螺絲156。
此外,在側面殼體110的上側面彎曲形成的凸緣面上,形成有與插入孔152對應的結合孔154。
此時,插入孔152不與固定螺絲156的螺紋進行嚙合也可,但是,結合孔154最好結合於固定螺絲156的螺紋。
此外,在插入孔152的周圍部分最好向內側凹陷形成有落差部158,落差部158的內部容納著固定螺絲156的螺絲頭,從而可以防止固定螺絲156的螺絲頭向外側凸出。
如上所述,頂板130的頂凸緣面132上形成了插入孔152,側面殼體110的側凸緣面112上形成結合孔154,固定螺絲156插入了插入孔152,並貫通於插入孔152後,與結合孔154進行結合,由此,頂板130固定設置於本體殼體100上,並可防止頂板130在操作者未進行操作時就開放的現象。
並且,在需要開放頂板130時,利用螺絲刀等工具拆卸固定螺絲156,並抬起頂板130的前面部,此時,頂板130以合葉部140為軸進行開放。
在上述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中,固定部由插入孔、結合孔和固定螺絲構成,固定螺絲插入於插入孔,並與結合孔相結合,但在本發明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固定部則由凸起和軸套構成,軸套用於壓入凸起。
下面,如圖7所示,對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中的固定部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說明。
根據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中的固定部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
,固定部250包括凸起256和軸套258,凸起256從頂板230的下側面向本體殼體凸出形成,軸套258固定安裝於本體殼體上,並形成有插入孔259,該插入孔259的作用是,在頂板230關閉時,壓入設置凸起。
更為詳細的說,凸起256安裝於頂板230上,並向圖3所示的本體殼體100凸出形成。為此,在頂板230的側面彎曲形成的頂凸緣面232上,最好形成有凸起固定口252,凸起固定口252用於安裝凸起,凸起256固定於凸起固定口252中。
並且,在圖3所示的側面殼體110的上側面彎曲形成的側凸緣面212上,最好形成有軸套固定口254,軸套固定口254中固定安裝軸套258。
此外,軸套258中形成有插入孔259,插入孔259用於插入凸起256,在頂板230關閉時,凸起256就壓入插入孔259中。
並且,軸套258由彈性材質製成,即使反覆插入及拆除凸起256,也可保持壓入作用力。
由此,頂板230上設置凸起256,當頂板230關閉時,凸起256將插入於軸套258的插入孔259中,插入孔259設置在側面殼體的側凸緣面212上。
此時,凸起256將壓入設置於軸套258的插入孔259中,從而可防止頂板230在受到較小的作用力時,而進行開放操作。並在需要開放頂板230時,向頂板230的前面部施加作用力,並將其向上方抬起,從而使凸起256從軸套258中脫離,並開放頂板230。
綜上所述,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具有如下效果第一,在需要開放頂板時,只需解除固定部的固定狀態,並抬起頂板的前面部即可,因此,無需將乾燥裝置向前方拉動,從而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第二,在需要分離控制面板時,將抬起頂板,使其處於開放狀態後,只需拆卸用於固定控制面板的螺絲即可,因此,無需將乾燥裝置向前方拉動,從而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權利要求
1.一種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乾燥裝的頂板開閉結構置包括本體殼體(100)、頂板(130)和合葉部(140),本體殼體(100)包括側面殼體(110)和後面蓋(120)並構成外觀,頂板(130)遮住本體殼體(100)的上面,合葉部(140)使頂板(130)相對於本體殼體(100)向上部轉動,並可進行開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合葉部(140)設置於側面殼體(110)和頂板(130)側面的後側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合葉部(140)包括合葉片(141)、第二插入孔(136)和軸(143),合葉片(141)從本體殼體(100)向頂板(130)的側面延長形成,並具有第一插入孔(146),第二插入孔(136)與第一插入孔(146)對應的形成於頂板(130)的側面上,並與第一插入孔(146)連通,軸(143)貫通結合第一插入孔(146)和第二插入孔(13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為了防止所述軸(143)從第一插入孔(146)和第二插入孔(136)中脫離,在軸(143)的兩端形成有凸緣(145),凸緣(145)的直徑大於第一插入孔(146)和第二插入孔(136)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軸(143)上形成的凸緣(145)中的一側凸緣,可在軸(143)上進行拆裝。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還包括固定部(150),固定部(150)將頂板(130)固定在本體殼體(100),並防止頂板(130)開放。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固定部(150)包括插入孔(152)、結合孔(154)和固定螺絲(156),插入孔(152)在頂板(130)的上面,結合孔(154)在側面殼體(110)的上側面,固定螺絲(156)插入於插入孔(152)中,固定螺絲(156)的末端與結合孔結合(15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插入孔(152)的周圍部分向內側凹陷形成有落差部(158),落差部(158)的內部容納著固定螺絲(156)的螺絲頭。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固定部(150)包括凸起(256)和軸套(258),凸起(256)從頂板(130)的下側面向本體殼體(100)凸出形成,軸套(258)固定安裝於本體殼體(100)上,並形成有插入孔(259),在頂板(130)關閉時,所述插入孔(259)用於壓入設置凸起(25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包括本體殼體、頂板和合葉部,本體殼體構成外觀,頂板遮住本體殼體的上面,合葉部使頂板向上部轉動,並可進行開閉,而且該合葉部設置於側面殼體和頂板側面的後側端,該合葉部包括合葉片、第二插入孔和軸,合葉片從本體殼體向頂板的側面延長形成,並具有第一插入孔,第二插入孔與第一插入孔對應的形成於頂板的側面上,軸貫通結合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本發明乾燥裝置的頂板開閉結構,在開放頂板時,無需將乾燥裝置的本體向前方拉動,從而使操作更加簡便。
文檔編號F26B25/10GK1978769SQ200510122010
公開日2007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9日
發明者鄭成海, 樸秀原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