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的《白鹿原》讀後感
2023-09-22 17:53:35
《白鹿原》構架恢弘,從日常生活著手描繪了一卷壯麗的生活史。下面是《白鹿原》的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讀後感一:
這是一部太宏大的家庭、家族、信仰、愛情、生死的藍圖。
一切在白鹿原上展開,帶著原有的矛盾,和新一代的未知浩浩蕩蕩的鋪陳開來,用這渭河平原的50年演繹著他們的愛情、親情乃至生死。
一、他們的愛情——最初的堅持總會被現實所改變
白嘉軒的六娶六喪只讓人看到了那傳宗接代的身體的欲望,無關乎愛情。但這個男人在仙草死後的悵然若失卻讓人們看到了除習慣以外的······
黑娃和田小娥我認為他們有過愛情,真正的同生共死的愛情。如果說最初是田小娥勾引了黑娃,那後來兩人一起逃回原上的時候,「黑娃引著那位娥兒離開了田家什字,出村不遠,兩人就抱在一起痛哭起來······」而後的他們被家裡人不承認也是兩人相依為命,他們是相愛的,以一起「背叛」的代價相愛,一起過清貧的生活。黑娃原本打算以打石夯、土柸來維繫兩人平淡、美好的生活,但現實從來不會按人的想法去改變。
革命不成的鹿黑娃落草為寇,救人心切的田小娥找到了人面獸心的鹿子霖。從此委身於他的田小娥如果說一切都是為了黑娃我尚可以接受。但她幫助鹿子霖害白孝文時的坦然讓人厭惡這個女人,雖然她也為此不安過,但她不停的徘徊在這些男人之間卻不能為她開脫些什麼。我並不認為我有從一而終的封建思想,但她卻終不是能為「愛」而堅守一生的人。白孝文對她的那更不能用愛來衡量。一時的陰謀、一時的良心不安、一時的欲望,僅僅換來她死後的一聲嘆息和一句可有可無的復仇承諾······黑娃愛過她,但當又能回位宗廟時的黑娃竟連看也沒看她一眼,也許他一輩子都會記著這個女人。只是,是年少時的一時衝動,還是愚昧時的一個錯誤?而,這記起又是多少層次背後的偶然一頓······
在我看來,田小娥不是為了她的愛被殺的,但她卻是一個悲哀的女人。她為了守護她的愛情以至步步走錯她想不到她會有這麼一步,更想不到她這一走那個男人卻並不能為她守候一生。
年少的清純美好以及同受新思想影響讓鹿兆海和白靈相愛。但是,他們也錯在太過年輕,天真的將信仰用遊戲當作賭注,天真的為對方換了信仰,無知的押上兩人的愛情。白靈是個好女孩,鹿兆海也是個好男兒,但都看到對方信仰缺點的人卻不能因為愛情而相讓。這在我看來是相當難能可貴的,除開政見的不一,二人實在恩愛有加。但信仰卻一定不能為任何東西而改變,愛情也不行。我敬佩他們這一點,但這讓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他們只能是悲劇。
為白靈終生不娶的鹿兆海似乎並沒有做到,因為那個帶孩子的女人到底是誰無人知曉。白靈對鹿兆海我卻確認那是愛情。曾看到一位哲人說「愛情,因優秀而吸引,因優秀而被愛,因被愛而學會愛。」白靈和鹿兆鵬的情感就是這樣的,而這與做戲無關,一切都是內心吸引。他們的愛情其實萌芽的很早,所以他們能真做並不意外。雖然,記敘他們的並不多,但那種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一種信仰而吸引而相愛的情愫卻十分感人。
二、他們的親情——其實那份情壓不過倫理的殘酷
白嘉軒再喜歡黑娃在一個孩子眼裡卻永遠看不到親情。那不是他的錯覺,孩子的眼太透徹看到的永遠是白嘉軒作為一個族長從內心裡所散發的自高感。所以,縱然白嘉軒在喜歡他,鹿三再怎麼教導他要記著白嘉軒的好。他也沒有忘記在偷竊白家後,打斷了他的脊梁。黑娃眼裡白嘉軒便是那看似正直、不可觸摸的倫理,他從小就無法忍受······
黑娃因為和小娥在一起便從此被鹿三「趕出家門」只因為那個女人「來路不明」。在鹿三知道田小娥對白孝文的事後,終於再不能忍受這個「禍水」了,想在鹿三的眼裡這女人害了自己的兒子,更害了年輕有為的新任族長。這裡絕對不能忍受的是他心裡那杆道德倫理的天平,所以所以他不管不顧的殺了她,縱然死前她還叫了一聲「啊······大呀······」
如若不是倫理的觀念,如若不是道德的禁錮我實在想不出是什麼讓親父子反目成仇,互不相認。實際上,不論黑娃最後到底變成什麼樣,鹿三始終沒有再認真承認過這個兒子。
冷先生的女兒,鹿兆鵬的名義妻子絕對是倫理下犧牲的又一個冤魂。鹿兆鵬不親近她可以理解,這是逼婚。但鹿子霖對這個可憐的兒媳也沒有多少感情,儘管她一直「盡忠盡孝」。鹿子霖的調戲與後來的斥責讓這個本來就十分脆弱的女人瘋了,死了。其實,一直藏在這背後的,一直被倫理困著不敢出來救她的親人的罪魁禍首是這個女人的親生父親——冷先生。他以「父母之命」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不愛她的人。他知道女兒在鹿家守活寡,雖然提過幾次,但礙於面子終究沒有把女兒「救」出來。這種倫理下掙扎的人,在只能寄希望於親人,而親人卻為了倫理而讓自己孤身一人時該有多麼絕望。
白靈、鹿兆鵬則是兩個為了革命而被家人拋棄的人。這與對革命的無知外,更多的與害怕自己被連累、被謠傳有關······
三、他們的生死——沉重又單薄
鹿兆海死在日本侵華時期,但他卻不是死在對日的戰場上,而是死在剿共的鬥爭中,何其悲哀。白靈和鹿兆鵬一直為共產黨事業奔波,歷盡艱辛,終於逃出敵人的追捕了,安全進入根據地了卻被自己的同志誣陷而死,何其不幸。沉重的反映了那個社會的背後,又多麼不該得死去。
朱先生,這個生、死皆可視為傳奇的先生讓人從頭至尾無不敬畏。如果說這本書裡一定要有一個近乎完美的人,那應該是他。他選取妻子、勸退守軍、激昂從軍、迷離的死去。他可能有他迷信的地方,但他的才智是他有「預知能力」的根本原因。他對時局做出了判斷,知道社會還會亂上一陣子,而作為封建象徵「先生」的他難逃此難,又要盡他的職責,故其死不要鋪張、喧嚷,儘早入土,墓室也異於一般。只是,許多年後的他縱已不在人世,他的智慧依然讓人驚訝「折騰到何時為止!」
鹿兆謙(黑娃)的死卻讓人直感嘆息。他一生坎坷,與小娥相好沒有過幾天平靜的日子他去鬧農協,鬧革命失敗之後去當了兵。習旅暴動失敗之後他淪為土匪。淪為的他沒死招安了,招安之後的他對一切壞深深的戒備意識,但招安後的土匪非但沒死而且還拜師朱先生門下脫胎換骨的學習並且娶得一賢良妻子,重回宗廟。歷盡劫難的他現在終於要好好的安定的生活了,他聽了鹿兆鵬的話起義了,作為革命功臣的他被陰謀用盡的白孝文給殺害了。終其一生,飄泊不定,膽戰心驚,最後改過自新,從頭做人了,但他卻走到了盡頭。在責怪他放鬆警惕、輕信小人的同時,也對其表示哀悼和沉痛。
田小娥,一個悲哀的死去的人。作為小妾的她被大老婆虐待,作為妻子不被公婆承認,為救丈夫被騙,被奸人利用又於心不忍,艱難的保命卻被公公殺害······她有她愚笨、放蕩的一面,但作為那樣社會裡的一個女人她也為了一個男人用盡了所有,那個男人也曾一心一意系掛著他。但她的死真的讓這個男人銘記了嗎?她被鎮壓了,像厲鬼一樣,卻喚不回那個男人的一個回頭。
兆鵬媳婦這個守身如玉的女人跟田小娥比可稱得上太守倫理,卻耶斯的那樣可憐、可怖······仙草平淡、鎮定的死去;鹿子霖又那麼窩囊的死去。
看完這本書,我感嘆,一個原上曾那麼轟轟烈烈的生生死死過。
讀後感二:
這本書是我生日時閨蜜送的,我喜歡書這樣的禮物,當時有個室友說我應該不會看的。
從一開始看這本書,就是這樣的狀態:翻了幾頁就喪失了興致,翻了幾頁就想睡覺,翻了幾頁就索性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書太厚、開篇沒有引人入勝、人物充滿年代感、思想腐朽古板。這是這本書我看了不到幾章留下的感覺,以至於我從第一次翻開書到真正靜下心來品讀整本書,中間斷續了幾個月,每次想接著看下去就已經忘了上次看過的前面幾章講了什麼內容,無奈為了理清頭緒往往又從頭開始看起來,這樣經歷了約莫3、4次才在最近三個禮拜認真讀起來。書看到近三分之一時,就會想「哇,怎麼還有這麼厚啊」,看到近二分之一時想「終於一半要看完了」,看了近三分之二時覺得故事越來越有味道了,就連故事中的老頭子也魅力十足也牽扯著我的內心,看到最後就越來越捨不得故事即將完結了。是的,最後我還是愛上了這樣一本枯燥冗長從封建制度過渡到抗日改革而且大部分女孩子都不會樂意看的書。
《白鹿原》描寫了渭河平原50年的變遷,如一部雄奇史詩,也如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白嘉軒六娶六喪,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劇集;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革命號角新生的陣痛中顫慄。
我看書的特點往往是被人物的個性特徵吸引,會跟著故事中的角色去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原型。
不得不說,白嘉軒的氣性著實讓我佩服,我覺得我這輩子乃至下輩子也做不到像他那樣不為名利所動。他一生形事作風光明磊落,關於整治家族裡面的事情也是公私分明,嚴懲不怠。雖然年老之後對很多事情不過問,但是心裏面卻如明鏡一樣。特別是鹿兆海的葬禮上他傴僂著背一一叫出壯年族人的名字,安排他們去處理各類事務,讓人不禁感嘆他那洞若觀火的心智。還有他博大寬容的胸襟,給予改過自新的人機會和禮遇。他最討厭自甘墮落的言行,自己行得正坐得直,勤懇務實,以身作則,待人接物,以誠相待,教子有方。我感覺一個人所有美好的正直不阿的品行似乎都體現在了白嘉軒身上,他這一族之長絕對當之無愧啊。不過也有人會說,和他這樣的人相處很難,因為他太較真太正直了。是啊,我們也正是因為不可能做到像他那樣,所以才覺得心有戚戚焉。
鹿子霖——和白嘉軒同輩的白鹿兩大家族之一,一輩子都渴望超越白家,暗地裡教唆小娥色誘使壞將白嘉軒的大兒子引入溫柔鄉,最終墮落敗盡部分家產被攆出家門。鹿子霖的一生就像歷史長河中規規整整的反面教材,貪慕虛榮,好酒好色,總是小人之心渡君子之父,太好面子,總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但是到最後故事的劇中,我們也就看到了他的悲慘結局,孤獨終老,痴傻瘋癲。誰也不會想到,風光背後真的不是骯髒就是滄桑。
其實吧,他這樣的人我們現實生活中大有人在,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些劣質的品行。人活一世,尤其是在現實紛繁複雜的情景下,自然選擇也好,不得以為之也吧,都是誘惑太多,欲望太多的結果啊!
還想說說的就是朱先生,他真的是一個智者,一個神人,一個值得人敬仰,讓人五體投地的人。他桃李滿天下,自己足不出戶卻能知天下事。我又想起來五柳先生的不為五鬥米折腰,朱先生他做到了,他不慕虛榮,恪盡職守,清廉仁厚。最後描寫他預知自己的死亡然後靜靜離世,和一切從簡的遺囑,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描寫他妻子兒媳給他換壽衣時兒媳羞澀地看到公公下體「那麼大」才真的明白公公不僅僅是表面一個文弱書生,只有內心真的強大,具有一個男子漢氣概雄韜偉略的人才能「那麼大」啊!
而我也只能感慨自己似乎註定是一個內心脆弱的人,或許可以說暫時很脆弱。假想我要是能有冷先生三分之一超凡脫俗的脾性,人活一世,也能輕鬆自如泰然自若很多啊!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歷史的變遷中出生入死,幾經折騰,死的死,敗落的敗落,當官的當官的那些從白鹿原出去的青年才俊們:白孝文、白孝武、白靈、鹿兆鵬、鹿兆海、黑娃(鹿兆謙)、小娥等。如果說他們的父母尤其是母親角色是典型的封建迷信腐朽難以開化,那麼年輕的這一代便是末代封建制度和新生代革命過渡的共同產物。所以他們的思想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老一輩的古板守舊封建迷信時代了,他們當中有人當了土匪,有人成了共黨地下黨,有人成了國民黨,有人最終犧牲有人當了階下囚有人穩穩做了官。他們在聲勢浩大的革命以及抗日浪潮中做了自己的選擇扮演了各自的角色。給整個故事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管世事如何變遷,白嘉軒始終像一面鏡子立在生活旁邊,不斷地映襯反射周圍各類人物團體的形形色色的生活,經歷家族的衰敗復興,感嘆人性的泯滅和覺醒。總之,這本書讀完我能感覺它就像是一杯存放很久的酒,越品後味越足,醇厚迷香。或許這麼說不合適,因為我不喝酒,尤其是紅酒白酒,自然不能懂得那種味蕾。只是很多人都那麼形容我也就沿用了。不過我懂一種感覺,那就是有些人和事他總是波瀾不驚地出現在你的生活裡,然後悄無聲息地離開,到最後你卻發現,心裡或者思想裡或者回憶裡已經烙了印。《白鹿原》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