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
2023-09-22 18:12:40 3
《人類群星閃耀時》分別向我們展現了13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一
讀完《人類群星閃耀時》,我覺得很有感觸,很有啟發,很有收穫。茨威格先生是個偉大的人文主義學者,他刻畫歷史以刻畫人性,在他所寫的那些人物身上,都帶點他自己的影子。他是個強人,可惜最後在二戰沒熬過去,還是自殺了。
這本書裡寫的偉人,體現出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或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體現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質和性格,或乾脆只有一件驚世之舉。這些人們所做之事,無論大小,作者都將其淋漓盡致的描寫,稱作「歷史特寫」。從寫作手法上講,作者選用的這種體裁,一下子就讓我看到了此書與那些名人傳記或正統史書的不同:它是它們的結合體。因為寫文即寫人,既然是「歷史特寫」,那麼作者挑選人物的標準,首先是從歷史角度著手的,那些人物都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段歷史的締造者或推動者。而從他們締造或推動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既能窺見當時社會現狀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醜陋的人性在影響著這個歷史事件。人事合一,以事襯人,這原是寫小說的技法,但被運用到了真實的歷史中,這是這本書在寫作上的一個特點。我覺得這種寫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兩全其美,又與史實緊密照應,又寫出了鮮活的人物。
歷史,不是由一人推動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推動歷史不僅需要一個將軍,也要眾多士兵。可為什麼這本書寫的偏偏是那個將軍呢?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假如歷史是一輛大車,許許多多的人推著它緩慢前行,所謂將軍,他們其實也就是比我們多幾分力氣,推的力更大而已。作者選他寫,不奇怪,他勁最大呀!可我這個士兵就奇怪了:憑什麼這個鳥將軍就比我們勁大?讀完這本書,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每一個人一出生都帶有兩個圈,一個大的套著一個小的,先說小的這個。這個圈是沒有實體的,但它確實存在著,而且悲慘的是,每個人自出生時圈的大小就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學習成長,知識和經驗豐富起來,這個圈也就越變越大。等一個人的圈達到一個極限,足以超過同一時代的絕大多數人群時,歷史就被推動了。這個圈,廣義地說,可以叫它「權力」。我認為歷史多是有權力的人推動的,像拿破崙,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奧古斯都,秦始皇,元太祖,等等。可也有例外。有些人,他自身的圈子不大,可他這個圈子在當時的特定環境、時間下是關鍵,比如那個倒黴的中尉(還是中將什麼的,我忘了),是拿破崙的部下,他的圈子和拿破崙的沒法相比,可就是他的圈子使拿破崙沒有及時得到援兵,造成了滑鐵盧的慘敗。
歷史不但曾經被推動過,更慶幸的是,在偉大的人類手下,它還曾被締造過,被改變過。如果說那些有權力的人,也就是推動者的作用是推車子,那麼這些人,這些改變者的作用,就是站在車頂上,為推動的人指引方向。這些人的偉大和不朽遠勝過那些推動者們。他們才是真正的偉人。這些人,當然也同時有那個小圈和大圈,而他們的小圈常常很小。但小圈只是大圈的一部分,他們的大圈,可以達到很大很大。
這個大圈叫做「影響力」。它的特性和小圈相似,只不過是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人格修養造成了這個圈的擴大,而不僅限於粗淺的知識經驗等等。一個人的影響力在於時間和空間,超越了這兩者而影響人類的,就是歷史的改變者。他們的名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我就不再列舉了。對於他們來說,那個小圈可以是很次要的(當然也有小圈大圈都大的人,比如馬可奧勒留,林肯等等),他們不需要權力同樣能使全人類聽到福音。權力可以控制人類的肉體,但影響力改變的是人類的靈魂。這些人就是人類靈魂的導師或工程師,他們足以站在歷史之車上,面帶微笑,遙望遠方,輕抬手指。
請讓我們一起感激他們,一起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二
奧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共收入他的歷史特寫15篇,分別向我們展現了15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在這15個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瞬間,人星閃爍,那一刻,便是永恆。
群星閃耀時,我以為一定是記錄那些功各顯赫的人物,然而,不完全正確,那些閃耀過的群星,雖然在那一刻,使得天空澄澈,玉宇清澄,然而也可能只是一個,可能是微小的,並不起眼的星辰在那一刻閃過光,改變了許多東西,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正如千年帝國拜佔庭的隕落,是因為那個無名星辰忘記關閉那扇凱爾卡門,在它敞開的那一秒,就將拜佔庭推進滅亡的深淵;巴爾沃亞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爾奇蹟的精神復活;歌德的老年熱戀悲歌;滑鐵盧戰場上拿破崙的一分鐘以及魯熱神佑般的《馬賽曲》創作……
記傳的不全是那些被神化般的人,還有一些近於小人物心態而又因為種種原因留下了一些輝煌或不平凡的人。比如巴爾沃亞對未來和財富有著近乎本能的渴求,這種毫不崇高的初衷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他有更大的發現、促使他不得不前進。巴爾沃亞雖然渴望被人敬仰發現太平洋的偉大功績。可同時他的缺點過於明顯,他的優點和缺點都鮮明無比,但真實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紙或一黑如墨的;又比如《馬賽曲》的創作者魯熱在歌曲誕生後便不再發光。他生活墮落,四處躲債,甚至蹲過牢房。魯熱的歌被人傳唱,但他卻被人遺忘,甚至他去世時,也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才想起他的名字。魯熱,僅僅在創作《馬賽曲》的那一夜是天才。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令我震撼的話語,就比如亨德爾的內心獨白:睡覺!睡覺吧!睡著了就能忘記一切,睡著了就能忘記任何痛苦;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人生中途富有創造力的壯年,發現自己此生的使命;一個民族,千百萬人裡面才出現一個天才,人世間數百萬個閒暇的小時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歷史時刻。
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也未必是那些日後聲名顯赫的人物。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三
亨德爾是西方音樂史上享有盛名的音樂大師,被譽為聖樂之祖。貝多芬說:「亨德爾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我極願跪在他的墓前。」李斯特曾為「亨德爾偉大得像宇宙似的天才」而入迷。亨德爾是德國人,卻在英國成名,他身居異國,由於英德之間的政治漩渦而受排擠,早年做歌劇,在英國上演頻頻受挫,他本人債臺高築,一生坎坷,精神十分痛苦。此時詹寧斯給他寄來了《彌賽亞》的新劇詞,原先亨德爾十分痛苦,不想理睬這個歌劇,後來受到神靈的指引,振作精神,開始作曲,歌劇的歌詞引起他強烈的共鳴,他內心振奮了,茨威格那極具感染力的寫法,振奮了每個人,讀到亨德爾21日不眠不休,寫《彌賽亞》的過程,我熱血沸騰,我加入了那個演奏,那是一個怎樣的演奏啊,那是一種把你從泥塘裡面解救出來,讓你重新來過,發光放彩,讓你為了自己的使命,奮勇之前,所有的頹敗、憂鬱將煙消雲散,讓你得到心靈永恆的平靜。因為你的信仰,你將超脫。我內心在那時刻久久不能平靜,最近幾年,由於沒有任何目標,且所做的決定都沒經過認真考慮,往往事倍功半,我覺得自己像一個久居墳墓的幾近腐爛的人,過著痛苦,自我折磨的日子,我昏昏沉沉,每天不做任何行動,只願昏昏睡去,忘記現實的苦惱,我逃避自己的責任,我逃避自己的失敗,我逃避一切,但又不甘心這樣的逃避,或許神靈覺得我應該有自己的使命,萬能的神來召喚我,也許,他想通過亨德爾,告訴我,鼓起你勇氣,他將使我的內心純淨,使我承擔起自己的使命。偉大的主,你是我們的引路人,是你創造奇蹟,主說,願你快樂,是的,我被亨德爾震撼了。
茨威格的人物傳記真是一流,你不由自主就深陷其中,你在其中扮演起屬於你的角色,你參與其中卻渾然不覺。裡面的經典語句在此就不摘抄了,因為我要背下來,放在我的心裡,而不是在文字中。
《奪取南極的鬥爭》
這是我最為感動的一篇,多少年來,我們以成敗論英雄,在南極探險的過程中亦是如此,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我們記住了挪威的阿蒙森,但是茨威格在這邊文章中卻寫了一個失敗的英雄,是的,英雄,一個令人熱淚盈眶的英雄。就像茨威格所說:只有雄心壯志才能點燃火熱的心,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佔絕對優勢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是他的心靈卻變得無比高尚。當你讀到本文的幾個探險隊員在同惡劣的鬥爭中日益升華的感情,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動,此時,在我心中,已經沒有失敗和成功之分,我只知道,他們是英雄,真正的英雄。
毫無疑問,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就是這幾個探險隊員罹難的時刻:他們決定不再邁步向厄運走去,而是驕傲地在帳篷裡等待死神的來臨,不管還要忍受怎樣的痛苦,他們爬進各自的睡袋,卻始終沒向世界哀嘆過一聲自己最後遭遇到的種種苦難。
斯科特在給自己妻子的信中提醒她要照顧好他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在信中承認自己是個懶散的人,但是為了強迫自己有所追求,他參與了這次行動,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他仍然為這次決定感到光榮而不是感到遺憾,「關於這次遠徵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最後,他們壯烈地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會產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只有雄心壯志才會點燃其火熱的心,去做那些獲得成就和輕易成功是極為偶然的事,一個染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佔絕對優勢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一個文豪只是有時候會創作出一些千古流傳的偉大悲劇,而生活所創作的偉大悲劇卻要多至千萬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