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2023-09-22 10:02:25 1
【篇一】魯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二十四孝圖》。這樣一篇文章,雖然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嚐糞憂心」令人髮指。
其中郭巨埋兒是說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欲有違人道。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篇二】魯迅所有的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麼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借用的是「子路負米」的傳說。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為父母到百裡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說過,學「子路負米」並不難,而「臥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裡諷刺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為老百姓做出類似「臥冰求鯉」、「子路負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麼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後的高貴與堅強,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