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基站及物理控制信道接收方法
2023-09-22 17:24:15 3
專利名稱:無線基站及物理控制信道接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含在使用了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經由上 行方向的物理控制信道從移動臺接收控制信息的無線基站及物理控制信道接 收方法。
背景技術:
在進行使用碼分多址連接(CDMA)方式的第三代行動電話系統標準的研 究以及制定的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3GPP )中,規定了使上行 方向的通信速度提高的Enhanced Uplink ( EUL )(例如非專利文獻1 )。
在EUL中使用了 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 ( E-DPDCH) 或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 E-DPCCH)等物理信道。
E-DPCCH是作為物理數據信道的E-DPDCH用的物理控制信道,傳送各 種控制信息。具體而言,使用E-DPCCH來傳送考慮到移動臺(UE)所保 持的數據緩衝區(data buffer)以及剩餘發送功率,表示移動臺是否可以對無 線基站(Node B)所允許的數據發送率以上的數據進行發送的Happy位;表 示遵從HARQ的數據的重發順序的Retransmission S叫uence Number ( RSN); 以及表示E-DCH的發送4各式的E-DCH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E-TFCI )。
對Happy位分配了 l位(bit),對RSN分配了 2位,對E-TFCI分配了 7 位。即,使用E-DPCCH來傳送的碼字(codeword)的位數是IO位。
該IO位的碼字,根據規定的糾錯碼、具體而言根據Reed-Muller碼被編碼 為30位的位序列。另外,關於該碼字(位序列),根據規定的擴頻碼生成2m 個、即1,024個副本(replica )。
無線基站取得從移動臺經由E-DPCCH接收到的位序列、具體而言碼字和 副本的相關值。根據該相關值的導出結果,無線基站把與相關等級最高的副本 對應的碼字的內容判定為從移動臺發送的碼字的內容,由此檢測出E-DPCCH。
然而,在上述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的檢測方法中存在如下問題。 即,由於沒有在E-DPCCH中附加CRC位,所以關於按照HARQ重發的位序 列是否是實際從移動臺發送的位序列,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當根據E-TFCI的值對經由E-DPDCH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解碼時, 例如當關聯的HARQ過程的初次和第1次重發中判定出不同E-TFCI時、或者 發生了 RSN的不匹配時,需要刪除HARQ的緩沖內容(無法針對每次重發保 持逆擴頻前的接收E-DCH信號的情況下)。結果,HARQ的重發次數增加, 物理信道(E-DPCCH、 E-DPDCH)中的數據傳送效率降低。
非專利文獻1"3GPP TS 25.309 V.6.6.0 FDD Enhanced Uplink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 Release 6 )" , 3GPP, 2006年3月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是建議以上情況而提出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在使用了 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情況下、使上行方向的物理信道的數據傳送效率提高的無 線基站以及物理控制信道接收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具有以下特徵。首先,本發明的第l特徵的主 旨是作為包含在使用了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無線通信系統(第三代行動電話 系統1)中,經由上行方向的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從移動臺(移動臺 200)接收控制信息(例如E-TFCI13)的無線基站(無線基站100),其具有 相關判定部(相關部111),其判定經由所述物理控制信道從所述移動臺發送 的碼字(碼字21 )與所述碼字的副本(碼字副本31 )的相關程度,選擇判定 為所述相關程度高於規定程度的所述副本;識別部(識別部121),其識別通
過所述相關判定部選擇出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碼字副本控 制部(碼字副本生成部109),當通過所述識別部識別了所述控制信息時,其 減少在所述控制信息的傳送中使用的所述副本的數量。
根據這種無線基站,當通過識別部識別了 E-TFCI等控制信息時,減少碼 字的副本數。當碼字的副本數減少時,無線基站由於從較少副本中判定所發送 的位序列(碼字)的內容,因此可以更高精度地檢測出E-DPCCH。即,根據 這種無線基站,可以減少HARQ的重發次數,可以使物理信道的數據傳送效 率提高。
本發明的第2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l特徵中,當通過所述相關判 定部順次選擇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控制信息(E-TFCI13)連續相同時,所述 識別部將連續相同的所述控制信息識別為從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控制信息。
本發明的第3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l特徵中,當通過所述相關判 定部順次選擇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控制信息(RSN12)連續匹配時,所述識別 部將連續匹配的所述控制信息識別為從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控制信息。
本發明的第4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1特徵中,所述碼字副本控制 部根據通過所述識別部識別的所述控制信息的位數,減少所述副本的數量。
本發明的第5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1特徵中具有取得部(最小 SF .最大復用碼數.TTI長度^f企測部107),其取得規定所述移動臺的發送格 式的發送格式信息,所述碼字副本控制部根據通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發送 格式信息,控制所述副本的數量。
本發明的第6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5特徵中,所述發送格式信息 包含上行方向的物理數據信道(E-DPDCH)中的所述碼字的最小擴頻率 (MinimumSF)以及最大復用碼數(最大復用E-DPDCH碼數),所述碼字副 本控制部根據所述最小擴頻率和所述最大復用碼數的組合,控制所述副本的數 量。
本發明的第7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6特徵中,所述發送格式信息 包含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TTI),所述碼字副本控制部根據 所述最小擴頻率、所述最大復用碼數以及所述發送時間間隔的組合,控制所述 副本的數量。
本發明的第8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5特徵中,所述取得部從控制 所述無線基站的無線網絡控制裝置(無線網絡控制裝置50)取得所述發送格 式信息。
本發明的第9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l特徵中,具有功率比取得 部(E-DPCCHSIR取得部115),其取得所述物理控制信道的希望波信號功率 對幹擾功率比;以及閾值控制部(FA闊值控制部123),其控制用來與所述希 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進行比較的閣值,所述閾值控制部,當所述副本數 減少時使所述閾值降低。
本發明的第IO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l特徵中,具有功率比取 得部,其取得所述物理控制信道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千擾功率比;以及閾值控 制部,其控制用來與所述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進行比較的閾值,所述 閾值控制部,根據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TTI)變更所述閾 值。
本發明的第ll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IO特徵中,所述閾值控制部, 當延長了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時,使所述閾值降低。
本發明的第12特徵的主旨是在本發明的第IO特徵中,所述閾值控制部, 當縮短了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時,使所述閾值上升。
本發明的第13特徵的主旨是作為一種包含在使用了碼分多址連接方式 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經由上行方向的物理控制信道從移動臺接收控制信息的物 理控制信道接收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判定經由所述物理控制信道從所述移 動臺發送的碼字與所述碼字的副本的相關程度,選擇判定為所迷相關高於規定 程度的所述副本的步驟;識別所選擇出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所述控制信息的步 驟;以及當識別了所述控制信息時,減少在所述控制信息的傳送中所使用的所 述副本的數量的步驟。
根據本發明的特徵,可以提供在使用了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情況下,使上 行方向的物理信道的數據傳送效率提高的無線基站及物理控制信道接收方法。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通信系統的整體概略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的功能框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檢測E-DPCCH的動作流程的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根據發送格式信息來變更副本 數量的動作流程的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在識別了 E-TFCI的值的情況下 變更副本數量的動作流程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在識別了 RSN的情況下變更副 本數量的動作流程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變更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 率對幹擾功率比的闊值(FAthresh。ld)的動作流程的圖。
以及上行方向的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的結構的圖。
圖9是表示經由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E-DPCCH傳送的位序歹'K碼字空間) 的結構例的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對應於Minimum SF以及最大復用 E-DPDCH碼數而設定的位序列(碼字空間)的例子的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基站順次接收的E-TFCI以及RSN 的例子的圖。
符號說明
1:第三代行動電話系統;11: Happy位;12: RSN; 13: E-TFCI;
21:碼字;31:碼字副本;50無線網絡控制裝置;200:移動臺;
100:無線基站;101:無線信號收發部;103:逆擴頻部;
105: RAKE合成部;107:最小SF .最大復用碼數.TTI長度檢測部;
109:碼字副本生成部;111:相關部;113幹擾功率測定部;
115: E-DPCCH SIR取得部;117FA判定部;
119: E-DPCCH位序列4企測部;121:識別部;123: FA閾值控制部; Bl、 B2、 B11 B13:位序列;SDN:下行無線信號;Sw上行無線信號
具體實施例方式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具體而言,說明(l)無線通信系統的 整體概略結構、(2)無線基站的功能模塊結構、(3)無線基站的動作、(4)作 用.效果以及(5)其它實施方式。
此外,在以下的附圖記載中,對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賦予相同或類似的符 號。但是附圖是示意圖,應該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與現實情況有所不同。
因此,應該參考以下的說明來判斷具體的尺寸等。另外,在附圖相互間當 然也包含相互的尺寸關係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1 )無線通信系統的整體概略結構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無線通信系統、具體來說是使用了碼分多址連接方式
的第三代行動電話系統1的整體概略結構圖。第三代行動電話系統1遵從由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3GPP )制定的標準,具體來說遵從 Enhanced Uplink ( EUL )。
在第三代行動電話系統1中包含無線網絡控制裝置50、無線基站100以 及移動臺200。此外,第三代行動電話系統I中包含的無線基站以及移動臺的 數量不限於圖1所示的數量。
無線網絡控制裝置50 (RNC)執行與無線基站100 (Node B)和移動臺 200 (UE)的無線通信相關的控制。
無線基站100執行和移動臺200按照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無線通信。具體 而言,無線基站IOO將下行無線信號S,發送至移動臺200。另一方面,移動 臺200將上行無線信號Sup發送至無線基站100。
在上行無線信號SUP中,上行方向中所使用的多條物理信道被多路復用。 具體而言,上行方向中的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和物理數據信道 (E-DPDCH)被多路復用。
(2)無線基站的功能框結構
圖2是無線基站IOO的功能框圖。如圖2所示,無線基站100具備無線 信號收發部101、逆擴頻部103、RAKE合成部105、最小SF '最大復用碼數TTI 長度檢測部107、碼字副本生成部109、相關部111、幹擾功率測定部113、 E-DPCCH SIR取得部115、 FA判定部17、 E-DPCCH位序列檢測部119、識 別部121以及FA閾值控制部123。
此外,以下主要說明與本發明有關聯的部分。因此,希望注意無線基站 IOO有時具備實現作為無線基站IOO的功能所必需的、未圖示或省略了說明的 功能模塊(電源部等)。
無線信號收發部101將下行無線信號S,發送至無線基站100。另外,無 線信號收發部101從移動臺200接收上行無線信號SUP。圖8表示被上行無線 信號Sup多路復用的物理信道的結構。
具體而言,圖8表示上行方向的物理數據信道(E-DPDCH)以及上行方 向的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的結構。如圖8所示,E-DPCCH是在E-DPDCH 上附帶的上行方向的控制信道。無線基站100 (無線信號收發部101)經由
E-DPCCH從移動臺200接收各種控制信息。
逆擴頻部103使從無線信號收發部101輸出的接收信號與碼字副本31(在 圖2中未表示,參照圖9)同步地進行逆擴頻。逆擴頻部103通過對接收信號 進行逆擴頻而使其分離到多個路徑中。
RAKE合成部105,在對通過逆擴頻部103分離出的多個路徑中的接收信 號的相位進行補償後,輸出合成的信號(信號Z)。
最小SF 最大復用碼數.TTI長度檢測部107,取得對移動臺200的移動 臺的發送格式進行規定的發送格式信息。在本實施方式中,最小SF .最大復 用碼數 TTI長度糹全測部107構成取得部。
具體而言,最小SF '最大復用碼數'TTI長度檢測部107取得Minimum SF、 最大復用E-DPDCH碼數以及TTI。此外,通過Minimum SF、最大復用 E-DPDCH碼數以及TTI唯一決定E-TFS Size。
碼字副本生成部109生成碼字21的副本信號、即碼字副本31。具體而言, 碼字副本生成部109,關於由IO位構成的碼字21生成最大2"個、即1,024 個碼字副本31。
在通過識別部121識別了控制信息的情況下,碼字副本生成部109減少生 成的碼字副本31的數量。即,在通過識別部121識別了包含在碼字副本31 中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碼字副本生成部109使生成的碼字副本31的數量少 於1,024個。
在本實施方式中,碼字副本生成部109根據通過識別部121識別的控制信 息(例如E-TFCI13)的位數(7位),減少碼字副本31的數量。例如,在識 別了 E-TFCI13的情況下將碼字副本31的數量從1,024個(2'。個)減少到8 個(23個)。
另外,碼字副本生成部109可以根據由最小SF '最大復用碼數.TTI長度 檢測部107取得的移動臺200的發送格式信息,控制生成的碼字副本31的數 量。具體而言,碼字副本生成部109根據碼字21的最小擴頻率(Minimum SF) 和最大復用E-DPDCH碼數的組合,控制碼字副本31的數量。
而且,碼字副本生成部109也可以根據Minimum SF、最大復用E-DPDCH 碼數以及發送時間間隔(TTI)的組合,控制碼字副本31的數量。
相關部111檢測出從RAKE合成部105輸出的信號Z中包含的位序列、 具體而言檢測碼字和多個碼字副本31的相關程度。
圖9表示經由E-DPCCH傳送的位序列(碼字空間)的結構例。如圖9所 示,位序列Bl包含由IO位構成的碼字21。碼字21被用於各種控制信息、具 體而言Happy位11 、 RSN12以及E-TFCI13的傳送。
考慮到移動臺200保持的數據緩衝區以及剩餘發送功率,為了從移動臺 200向無線基站100通知移動臺200是否可以對無線基站100所允許的數據發 送率以上的數據進行發送,而使用Happy位11。用1位來表現Happy位11。
RSN12 ( Re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表示遵乂人HARQ的數據的重發 順序。用2位來表現RSN12。
E-TFCI13 ( E-DCH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表示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E-DCH)的發送格式。用7位來表現E-TFCI13。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於Reed-Muller碼把由10位構成的碼字21編 碼成30位的位序列B2。
相關部111判定經由E-DPCCH從移動臺200發送的位序列Bl與碼字副 本31的相關程度。相關部11]選擇判定為該相關程度高於規定程度、具體而 言判定為該相關程度最高的碼字副本3L相關部lll,將與所選擇的碼字副本 31、即相關等級最高的碼字副本31相對應的碼字的內容,判定為從移動臺200 發送的碼字21的內容,由此檢測出E-DPCCH。
幹擾功率測定部113測定無線信號收發部101接收到的上行無線信號SUP 的幹擾功率。特別在本實施方式中,幹擾功率測定部113測定E-DPCCH中的 幹擾功率。幹擾功率測定部113將所測得的E-DPCCH中的幹擾功率值通知給 E-DPCCH SIR取得部115。
E-DPCCH取得部115取得E-DPCCH中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 (SIR)。具體而言,E-DPCCH SIR取得部115根據由幹擾功率測定部113通 知的E-DPCCH的幹擾功率值,計算E-DPCCH的SIR。 E-DPCCH SIR取得部 115將所取得的SIR通知給FA判定部117。
FA判定部117判定由E-DPCCH SIR取得部115通知的E-DPCCH的SIR 是否超過閾值(False Alarm Threshold )。當E-DPCCH的SIR超過閾值時,FA
判定部117指示E-DPCCH位序列檢測部119檢測經由E-DPCCH接收到的位 序列。另一方面,當E-DPCCH的SIR在閾值以下時,FA判定部117判定為 未發送上行方向的物理信道(E-DCH)。
E-DPCCH位序列檢測部119檢測經由E-DPCCH接收到的位序列的內容。
控制信息。具體而言,當該位序列中包含的E-TFCI13連續兩次相同時,識別 部121將連續相同的E-TFCI13 (參照圖9)的值識別為^v移動臺200發送的 E-TFCI的4直。
另夕卜,當該位序列中包含的RSN12的值(參照圖9)連續匹配時,識別 部121將連續匹配的RSN12的值識別為從移動臺200發送的RSN的值。此外, 關於E-TFCI以及RSN的更具體的識別方法,在後面進行說明。
FA閾值控制部123控制用來與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 比進行比較的閾值(False Alarm Threshold )。特別在本實施方式中,FA闊值控 制部123,在碼字副本31的數量減少的情況下使該闊值減小。
另外,FA閾值控制部123,在延長了由移動臺200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 間間隔(TTI)時使該閾值降低。而且,FA闊值控制部123,在縮短了發送時 間間隔(TTI)時使該闊值上升。 (3)無線基站的動作
接下來,說明無線基站100的動作。具體而言,說明(3.1 ) E-DPCCH的 檢測動作、(3.2)基於發送格式信息的副本數的變更動作、(3.3)基於控制信 息的識別的副本數的變更動作、以及(3.4)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的 閾值的變更動作。
(3.1 ) E-DPCCH的檢測動作
圖3表示無線基站100 4全測E-DPCCH的動作的流程。如圖3所示,在步 驟S10中,無線基站100經由天線(未圖示)從移動臺200接收上行無線信號 Sup。
在步驟S20中,無線基站100對接收信號中包含的E-DPCCH進行逆擴頻。 具體而言,無線基站100使接收信號與碼字副本31同步地進行逆擴頻。
在步驟S30中,無線基站IOO執行接收信號的RAKE合成,取得信號Z。
具體而言,無線基站100使用(式1 )計算出RAKE合成後的輸出信號z[n]。數學式1
2["]二 J] (式i)
在此,rk[n]表示第k條路徑的逆擴頻碼。Ck表示第k條路徑的信道推定值。 另外,n表示每一個子幀(subframe)(參照圖8)的E-DPCCH發送符號索引 (symbol index )號碼(即n=0"..,29 )。
在步驟S40中,無線基站IOO使用信號Z中包含的位序列和多個碼字副本 31的相關值z匿的最大值ZMAX,來取得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 功率比(SIR)。此外,使用(式2)計算出相關值z匿(TTI為2ms時)。數學式2
1 29
zc。》>^!>["]./,["] (式2)
在此,ti[n]表示E-DPCCH的碼字副本序列(碼字副本31)(其中, i^,…,TR隨-l,TR腿x是E-TFS Size x 8。 E-TFS Size根據每個Minimum SF和最 大復用E-DPCCH碼數的組合而不同)。另夕卜,當TTI為10ms時,關於在該子 幀中求出的相關值Zc使每個TTI的多個子幀(5個子幀)的平均值作為該 TTI中的相關值z匿。
另外,使用(式3)計算出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數學式3
卿 1 一M廚k』]]]F 式
°"柳x ^F,",)w〃 x Z卜J
在此,設數字域(digital domain)中測定的晶片(chip)單位的噪聲電平 為achip,設SIRE_DPCCH (單位dB )為DTX閾值係數(FAthreshoM )。
在步驟S50中,無線基站100判定所取得的E-DPCCH的SIR是否超過閾
值(FAthresh0ld )。
當E-DPCCH的SIR超過閾值時(步驟S50:是),在步驟S60中,無線 基站100判定為從移動臺200發送了 E-DCH。
另一方面,當E-DPCCH的SIR在閾值以下時(步驟S50:否),在步驟S70中,無線基站100判定為沒有從移動臺200發送E-DCH。
在步驟S80中,無線基站IOO檢測出經由E-DPCCH接收到的位序列的內容。
具體而言,無線基站100在相關值Zc。rr[i]中設滿足MAX[Zc。rr[i]]的索引號
碼為i匿—隱,將與E-DPCCH的碼字副本序列ti匿—匪對應的second order Reed-Muller編碼前的E-DPCCH的碼字副本序列xi,—隨[m](其中,m=0,...,9 ) 判定為該接收TTI中的E-DPCCH的碼字。
(3.2)基於發送格式信息的副本數的變更操作
圖4表示無線基站100根據發送格式信息來變更碼字的副本數的動作流程。
如圖4所示,在步驟S110中,無線基站100取得發送格式信息,具體而 言取得Minimum SF以及最大復用E-DPCCH碼數。
在步驟S120中,無線基站100根據所取得的Minimum SF以及最大復用 E-DPDCH碼數,設定E-DPCCH用的碼字副本31的數量。
在此,圖10(a) ~ ( c )表示對應於Minimum SF以及最大復用E-DPDCH 碼數而設定的位序列(碼字空間)的例子。圖10 (a)表示Minimum SF為2、 最大復用E-DPDCH碼數為4時的位序列Bl。此時,將碼字副本31的數量 設定為128。
圖10 (b)表示Minimum SF為2、最大復用E-DPDCH碼數為2時的位 序列B12。此時,將碼字副本31的數量設定為64。圖10 (c)表示Minimum SF為4、最大復用E-DPDCH碼數為2時的位序列B13。此時,將碼字副本 31的數量設定為32。
此外,通過Minimum SF、最大復用E-DPDCH碼數以及TTI來唯一決定 E-TFSSize,因此,無線基站100可以根據Minimum SF、最大復用E-DPDCH 碼數以及TTI的值來設定碼字副本31的數量。
(3.3 )基於控制信息的識別的副本數的變更動作
接下來,說明在無線基站100識別了控制信息的情況下變更碼字的副本數 的動作。具體而言,說明在無線基站100識別了 E-TFCI或RSN的值的情況下 變更碼字副本數的動作。
(3.3.1 ) E-TFCI
圖5表示在無線基站100識別了 E-TFCI的值的情況下變更碼字的副本數 的動作流程。
如圖5所示,在步驟S210中,無線基站IOO經由E-DPCCH接收E-TFCI13 (參照圖9)。
在步驟S220中,無線基站100判定是否連續兩次接收到具有相同值的 E-TFCI 。
在此,圖11 (a)表示無線基站100順次接收的E-TFCI的一例。如圖11 (a)所示,無線基站IOO在初次以及遵從HARQ的第1次重發中,連續接收 具有相同值(# 1 )的E-TFCI。
當連續兩次接收到具有相同值的E-TFCI時(步驟S220:是),在步驟S230 中,無線基站100將連續相同的E-TFCI的值(# 1 )識別為從移動臺200發 送的E-TFCI的ii。
在步驟S240中,無線基站100使用所識別的E-TFCI的值(# 1 )來執行 E-DPDCH的解碼。即,無線基站100不參照在第2次重發或第n次重發(參 照圖11 (a))中接收到的E-TFCI的值,而使用在初次以及第1次重發中接收 到的E-TFCI的值(# 1 )對經由E-DPDCH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解碼。
在步驟S250中,無線基站IOO根據已經識別了 E-TFCI的值的情況,將 E-DPCCH的碼字副本31的數量從1,024個(21個)變更為8個(23個)。
在步驟S260中,無線基站IOO根據已經識別了 E-TFCI的值的情況,使 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千擾功率比的閾值(FAthresh。ld)降低。 (3.3.2) RSN
圖6表示無線基站100識別了 RSN的情況下變更碼字的副本數的動作流程。
如圖6所示,在步驟S310中,無線基站100經由E-DPCCH接收RSNl2
(參照圖9)。
在步驟S320中,無線基站100判定是否連續接收了取得匹配的RSN。 在此,圖11 (b)表示無線基站100順次接收的RSN的一例。如圖11 (b) 所示,無線基站100在初次以及第1次重發中連續接收到取得匹配的RSN。 具體而言,無線基站100在初次中接收值為#0的RSN,在第1次重發中接收
#_為# 1的RSN。
當連續接收了取得匹配的RSN時(步驟S320:是),在步驟S330中,無 線基站100根據該連續接收的RSN來識別RSN的值。具體而言,無線基站 100將連續接收的、且取得匹配的RSN的值識別為從移動臺200發送的RSN 的值。
在步驟S340中,無線基站100使用所識別的RSN的值,將以後接收的 .RSN的值增加,對經由E-DPDCH接收的數據進行解碼。
在步驟S350中,無線基站100根據已經識別了 RSN的值的情況,將 E-DPCCH的碼字副本31的數量從1,024個(21個)變更為256個(28個)。
在步驟S360中,無線基站100根據已經識別了 RSN的值的情況,使 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的闊值(FAthresh。ld)降低。 (3.4 )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的閾值的變更動作
圖7表示無線基站100變更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的 閾值(FAthreshold)的動作流程。
如圖7所示,在步驟S410中,無線基站IOO取得移動臺200的TTI。
在步驟S420中,無線基站100判定是否將移動臺200的TTI從2ms變更 為10ms。
當將移動臺200的TTI從2ms變更為10ms時(步驟S420:是),在步驟 S430中,無線基站100使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的閾值 (FAthreshold)降低。
此外,在執行步驟S430的處理後,當移動臺200的TTI從2ms變更為10ms 時,無線基站IOO也可以使已降低的該闊值上升。 (4)作用 效果
根據無線基站100,當通過識別部121識別了控制信息、具體而言識別了 RSN12或E-TFCI13的值時,將碼字副本31的數量減少。當減少碼字副本31 的數量時,無線基站100從較少的碼字副本31中判定所發送的位序列(碼字) 的內容,因此可以更高精度地檢測出E-DPCCH。即,根據無線基站100,可 以減少基於HARQ的重發次數,可以使物理信道的數據傳送效率提高。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E-TFCI13的值連續相同時,識別部121將連續相同 的E-TFCI13的值識別為從移動臺200發送的E-TFCI。另外,當RSN12的值 連續匹配時,識別部121將連續匹配的RSN12的值識別為乂人移動臺200發送 的RSN。當識別了 E-TFCI或RSN時將碼字副本31的數量減少,如上所述, 可以更高精度地檢測出E-DPCCH。因此,基於HARQ的重發次數減少,物理 信道的數據傳送效率進一 步提高。
在本實施方式中,碼字副本生成部109可以根據由最小SF 最大復用碼 數 TTI長度一全測部107取得的發送格式信息,來控制碼字副本31的數量。 因此,通過設定與發送格式信息(例如最大復用E-DPDCH碼數)對應的碼字 副本31的數量,無線基站IOO可以更高精度地檢測出E-DPCCH。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碼字副本31的數量減少時,FA閾值控制部123使 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的閾值(False Alarm Threshold )降 低。當該閾值降低時,無線基站IOO可以接收此前所無法接收的物理信道。在 此,由於E-DPCCH的碼字副本31的數量也減少了 ,因此無線基站100可以 接收在降低閾值前接收的、但出現了錯誤(erroneous detection)的E-DPCCH。 即,物理信道(E-DPCCH)的數據傳送效率進一步提高。 (5)其它實施方式
如上所述,通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公開了本發明的內容,但對該公開 的一部分所做的論述以及附圖,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進行限定。本領域技術人 員根據該公開應該可以明了各種代替實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當連續兩次接收到具有相同值的 E-TFCI時,無線基站IOO將連續相同的E-TFCI的值識別為從移動臺200發送 的E-TFCI的值,但E-TFCI的識別不限於連續兩次接收到具有相同值的E-TFCI 的情況。例如,當連續3次接收的情況下也可以識別E-TFCI的值。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根據已經識別了 RSN或E-TFCI的值的情況,使 E-DPCCH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的閣值(FAthresh。ld)降低,但該閾 值並非一定進行變更。
於是,本發明當然包含在此未記載的各種實施方式等。因此,根據上述說 明,僅通過適當的專利申請範圍內的發明特定事項來識別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無線基站,其包含在使用了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無線通信系統中、並經由上行方向的物理控制信道從移動臺接收控制信息,其特徵在於,具有:相關判定部,其判定經由所述物理控制信道從所述移動臺發送的碼字與所述碼字的副本的相關程度,選擇判定為所述相關程度高於規定程度的所述副本;識別部,其識別通過所述相關判定部選擇出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碼字副本控制部,當通過所述識別部識別了所述控制信息時,減少所述副本的數量。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所述識別部,當通過所述相關判定部順次選擇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控制信 息連續相同時,將連續相同的所述控制信息識別為從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控制信 息。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所述識別部,當通過所述相關判定部順次選擇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控制信息連續匹配時,將連續匹配的所述控制信息識別為從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控制信 自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所述碼字副本控制部,根據通過所述識別部識別的所述控制信息的位數, 減少所述副本的數量。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具有取得部,其取得規定所述移動臺的發送格式的發送格式信息, 所述碼字副本控制部,根據通過所述取得部取得到的所述發送格式信息, 控制所述副本的數量。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 頻率以及最大復用碼數,所述碼字副本控制部,根據所述最小擴頻率和所述最大復用碼數的組合, 控制所述副本的數量。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迷的無線基站,其中,所述發送格式信息包含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 所述碼字副本控制部,根據所述最小擴頻率、所述最大復用碼數以及所述 發送時間間隔的組合,控制所述副本的數量。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所述取得部從控制所述無線基站的無線網絡控制裝置取得所述發送格式 信息。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具有功率比取得部,其取得所述物理控制信道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 功率比;以及閾值控制部,其控制用來與所述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進行比較的 閾值,所述閾值控制部,當所述副本數減少時使所述閾值降低。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具有功率比取得部,其取得所述物理控制信道的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 功率比;以及閾值控制部,其控制用來與所述希望波信號功率對幹擾功率比進行比較的 閾值,所述閾值控制部,根據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變更所述 閾值。
11.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所述閾值控制部,當延長了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時,使 所述閾值降低。
12.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無線基站,其中,所述閾值控制部,當縮短了所述移動臺發送的數據的發送時間間隔時,使 所述閾值上升。
13. —種物理控制信道接收方法,其包含在使用了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無 線通信系統中、經由上行方向的物理控制信道從移動臺接收控制信息,其中,具有以下步驟判定經由所述物理控制信道從移動臺發送的碼字與所述碼字的副本的相 關程度,選^^判定為所述相關程度高於規定程度的所述副本的步驟; 識別所選擇出的所述副本中包含的所述控制信息的步驟;以及 當識別了所述控制信息時,減少在所述控制信息的傳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副 本的數量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無線基站及物理控制信道接收方法,其在使用碼分多址連接方式的情況下、使上行方向的物理信道的數據傳送效率提高。無線基站(100)具備相關部(111),其判定從移動臺經由物理控制信道發送的碼字與該碼字副本的相關程度,選擇判定為相關程度高於規定程度的副本;識別部(121),其識別所選擇的副本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碼字副本生成部(109),在識別了控制信息的情況下,減少副本的數量。
文檔編號H04B7/26GK101384088SQ20081021292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5日
發明者後藤喜和, 川本潤一郎, 林貴裕, 花木明人, 高木由紀子 申請人:株式會社Ntt都科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