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存管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1:44:20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凍存管。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凍存管如圖1所示,一般包含蓋體5、密封墊6、管體1及設置條碼的卡扣7,卡扣7通過過盈配合或者超聲波焊接的工藝固定在管體1上,液位碼通過絲印或者移印的方式印在管體1的外部,蓋體5與管體1通過螺紋的方式連接,通過擠壓蓋體5與管體1之間的密封墊6達到密封的功能。
由上可以看出,設置條碼的卡扣7固定在管體1上的方式,對產品尺寸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通過絲印或者移印在管體1外側的液位碼有脫落的風險。且,通過旋緊蓋體5,使蓋體5擠壓密封墊6,形成蓋體5與管體1之間的密封。這種密封方式,可能會存在擠壓不夠而導致洩漏的風險。蓋體5與管體1均為硬質塑料,凍存液體由於溫差而產生的熱脹冷縮的內應力也不能有效地消除。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的凍存管密封性差、熱脹冷縮的內應力不能有效消除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凍存管。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凍存管,它包括設有管口的管體、安裝在管口上的管蓋和固定於管蓋的中間的密封塞,管口的外周面設有外螺紋,管蓋的內周面設有內螺紋,管蓋的內螺紋能與管體的外螺紋相咬合,密封塞能伸入至管口內並與管口的內周面、端面緊密貼合。
在旋緊管蓋的同時,密封塞被塞入管體中,密封塞與管體形成兩道密封(側密封和端面密封),可以有效地避免凍存管低溫存儲時的洩漏問題,同時低溫存儲溶液時熱脹冷縮而產生的內應力可以通過密封塞進行吸收及釋放,排除因溫差導致的爆管隱患。
優選地,管蓋的中間設有塞安裝孔,塞安裝孔設有向內延伸的安裝凸緣,密封塞設有安裝凹槽,安裝凸緣插入安裝凹槽內。管蓋與密封塞通過安裝凸緣、安裝凹槽相固定。
優選地,密封塞包括能伸入至管口內的密封端部和從密封端部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密封凸緣;密封端部的外周面能與管口的內周面緊密貼合,密封凸緣的下端面能與管口的端面緊密貼合。密封凸緣的下端面與管口的端面形成端密封,密封端部的外周面與管口的內周面形成側密封,通過兩道密封可以有效地避免凍存管低溫存儲時的洩漏問題。
進一步地優選,密封端部的外周面的直徑大於管口的內周面的直徑,密封端部的端面的邊緣設有弧形導向面。密封端部與管體的管口的內周面接觸後,進行壓縮而形成密封面,弧形導向面在密封端部伸入管口中時起到導向作用。
優選地,密封塞二次注塑成型於管蓋內。通過二次注塑的工藝,可輕鬆實現密封塞與管蓋的固定。
優選地,密封塞由軟體材料製成。軟體材料製成的密封塞,可以更好地與管體密封配合以及吸收、釋放內應力。
優選地,管體的外部固定有液位噴碼件,液位噴碼件包括位於管體的底部下方的底座和從底座向上延伸的液位碼噴刻杆,液位碼噴刻杆上噴刻有液位碼,液位碼噴刻杆貼合於管體的外周面,管體為透明色。通過管體內的液體的液位與液位碼噴刻杆上的液位碼的對比,可讀取管體內的液體的液位的具體數值。
進一步地優選,液位噴碼件為黑色,可更明顯地顯示出液位碼,使液位碼的讀取更加地方便。
進一步地優選,液位噴碼件的底座設有二維碼噴刻區,可以將凍存管相關的信息製作成二維碼噴刻在二維碼噴刻區,以便凍存管的信息讀取。
進一步地優選,液位噴碼件二次注塑成型於管體上。液位噴碼件通過二次注塑的工藝將管體包覆,使管體和液位噴碼件成為一體,有效地保證了結構的強度。
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上述各優選條件,可任意組合,即得本實用新型各較佳實例。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於:
該凍存管,通過密封塞與管體形成兩道密封,可以有效地避免凍存管低溫存儲時的洩漏問題,同時低溫存儲溶液時熱脹冷縮而產生的內應力也可以通過密封塞進行吸收及釋放,排除因溫差導致的爆管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凍存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凍存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凍存管的A-A向剖視圖。
圖4為圖3所示的凍存管的管蓋與管體分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所示的凍存管的管蓋與密封塞的組合示意圖。
圖6為圖3所示的凍存管的管體與液位噴碼件的安裝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管體
11 管口
12 外螺紋
2 管蓋
21 內螺紋
22 塞安裝孔
23 安裝凸緣
3 密封塞
31 安裝凹槽
32 密封端部
321 弧形導向面
322 凹孔
33 密封凸緣
4 液位噴碼件
41 底座
42 液位碼噴刻杆
43 二維碼噴刻區
5 蓋體
6 密封墊
7 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並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範圍之中。
凍存管主要應用於醫療用品領域,且所使用的環境為長期超低溫環境,凍存管需要在該環境裡保證有效的密封,確保所裝載的物件不被汙染及洩漏。
如圖2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凍存管,包括設有管口11的管體1、安裝在管口11上的管蓋2和固定於管蓋2的中間的密封塞3,管口11的外周面設有外螺紋12,管蓋2的內周面設有內螺紋21,管蓋2的內螺紋21能與管體1的外螺紋12相咬合,密封塞3能伸入至管口11內並與管口11的內周面、端面緊密貼合。
管蓋2蓋在管體1上旋緊時,密封塞3先與管體1的管口11的內周面接觸並壓縮而形成密封面,直至密封塞3與管口11的端面接觸並壓縮後停止,此時管蓋2與管體1也已經旋緊,管體1的內部形成一個密閉空間,便於後續試驗的存儲和操作。在旋緊管蓋2的同時,密封塞3被塞入管體1中,密封塞3與管體1形成兩道密封(側密封和端面密封),可以有效地避免凍存管低溫存儲時的洩漏問題,同時低溫存儲溶液時熱脹冷縮而產生的內應力可以通過密封塞3進行吸收及釋放,排除因溫差導致的爆管隱患。為了更好地與管體1密封配合以及吸收、釋放內應力,密封塞3由軟體材料製成。
如圖5所示,管蓋2與密封塞3通過安裝凸緣23、安裝凹槽31相固定。管蓋2的中間設有塞安裝孔22,塞安裝孔22設有向內延伸的安裝凸緣23,密封塞3設有安裝凹槽31,安裝凸緣23插入安裝凹槽31內。
密封塞3注塑時,將管蓋2放入注塑型腔中,通過二次注塑的工藝將密封塞3固定在管蓋2上。通過二次注塑的工藝,可輕鬆實現密封塞3與管蓋2的固定。
如圖5所示,密封塞3包括能伸入至管口11內的密封端部32和從密封端部32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密封凸緣33;密封端部32的外周面能與管口11的內周面緊密貼合,密封凸緣33的下端面能與管口11的端面緊密貼合。密封凸緣33的下端面與管口11的端面形成端密封,密封端部32的外周面與管口11的內周面形成側密封,通過兩道密封可以有效地避免凍存管低溫存儲時的洩漏問題。
密封端部32的外周面的直徑大於管口11的內周面的直徑,密封端部32的端面的邊緣設有弧形導向面321。密封端部32與管體1的管口11的內周面接觸後,進行壓縮而形成密封面,弧形導向面321在密封端部32伸入管口11中時起到導向作用。密封端部32的端面的中間還設有向內凹陷的凹孔322,凹孔322在密封端部32壓縮變形過程中起到容納變形的作用,同時,低溫存儲溶液時熱脹冷縮而產生的內應力使密封端部32變形時,凹孔322也起到容納變形的作用。
如圖2至圖6所示,管體1的外部固定有液位噴碼件4,液位噴碼件4包括位於管體1的底部下方的底座41和從底座41向上延伸的液位碼噴刻杆42,液位碼噴刻杆42上採用雷射噴碼的工藝噴刻有液位碼,液位碼噴刻杆42貼合於管體1的外周面,管體1為透明色。從管體1的外部可以看到管體1內的液體的液位,再通過管體1內的液體的液位與液位碼噴刻杆42上的液位碼的對比,可讀取管體1內的液體的液位的具體數值。
為了更明顯地顯示出液位碼,使液位碼的讀取更加地方便,液位噴碼件4可設為黑色。
液位噴碼件4的底座41設有二維碼噴刻區43,可以將凍存管相關的信息製作成二維碼噴刻在二維碼噴刻區43,以便凍存管的信息讀取。
如圖6所示,液位噴碼件4通過二次注塑的工藝將管體1包覆,使管體1和液位噴碼件4成為一體,有效地保證了結構的強度。圖6所示為液位噴碼件4與管體1分開時的示意圖,注塑完成後的凍存管的結構如圖2所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凍存管,通過密封塞與管體形成兩道密封,可以有效地避免凍存管低溫存儲時的洩漏問題,同時低溫存儲溶液時熱脹冷縮而產生的內應力也可以通過密封塞進行吸收及釋放,排除因溫差導致的爆管隱患。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