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4:05:55 1
專利名稱:拖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於一種家庭洗滌或清掃用具,更特別地,是指一種清掃地板、地毯、家具、牆壁及其牆壁覆蓋物的用具。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平板拖把結構,是將清潔部以黏扣或夾固方式固定於拖把的平板座上,利用清潔部擦拭欲清潔的地面,使地面上的髒汙附著於清潔部上,藉此達到清潔地面的效果。如現階段市面上的產品,雖普遍以平板結構的拖把清潔部達到較大的地板清潔面積,但清潔部還是僅適用於乾式或靜電式拖把清潔部結構,不僅浪費資源且對環保造成重要的負擔。另外,對於一些頑固的髒汙需要以潮溼的清潔部加以擦拭以達到徹底清潔的效果,而現階段的平板式拖把結構則無法達到脫水擰乾的目的,需要靠人為徒手擰乾或扭幹,實為不方便,且若在公眾場合此動作實極不雅觀。又如背景技術TW M357951所述的平板式泡棉拖把,其組件包含底板、握把、外管、中管、內管、主軸、主軸頭、第一連動部、第二連動部及第三連動部,其中藉由固定栓、複數連接組件、複數樞接軸、以及彈性組件,而使上述各組件互相產生連動,以達到拖把擰水脫幹的動作,如此雖可解決拖把清潔部脫水擰乾的問題,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譬如所需的組成組件繁多、複雜,且需設置多個連動部相互牽動,致使材料成本及加工費用相對提高,且於加工組裝時程序較為繁瑣複雜,實在不符合經濟效益。有鑑於此,如何針對上述公知的平板拖把結構所存在的缺點進行研發改良,讓使用者能夠更方便使用且製作成本降到最低,實為相關業界所需努力研發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拖把結構,包含杆體、轉盤及連接組件。轉盤具有轉盤開孔,連接組件則穿設於轉盤開孔,且連接組件連接杆體及轉盤。轉盤對應於轉盤開孔的兩端各具有延伸部,而各延伸部是可相對於轉盤彎折。藉此,延伸部經彎折後方便進一步進行脫水的動作,達到拖把脫水的功效,並解決傳統平板拖把無法同時進行洗淨及脫水的缺點。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各延伸部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部,轉盤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對應設置,藉由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使各延伸部與轉盤連結。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轉盤鄰近於第二連接部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個定位彈片。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進一步包含一對加長部分別與延伸部連結。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各延伸部具有第三連接部,各加長部進一步包含第四連接部,各第三連接部與各第四連接部對應設置,藉由各第三連接部與各第四連接部使各延伸部分別與各加長部連結。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進一步包含有清潔部件設置於轉盤、各延伸部及各加長部的底部。[0010]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清潔部件具有第一結合部,且各延伸部具有第二結合部,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清潔部件具有第一結合部,且各加長部具有第三結合部,第一結合部與第三結合部相互結合。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 拖把結構,其轉盤對應於轉盤開孔的兩端各具有延伸部,各延伸部可相對於轉盤彎折。經彎折後的延伸部可進一步與脫水桶做連結,達到清潔及脫水的目的,相較於人為徒手擰乾更為方便及雅觀。且因清潔部方便清洗及脫水,較市面上的免洗拖把紙或拋棄式靜電布更節省資源,不會造成環保上的負擔。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拖把結構,由於結構的清潔部可搭配脫水桶進行脫水的動作,結構簡單且組件單純,因此可節省材料成本及加工費用,且便於生產製造。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拖把結構,包含杆體、轉盤及連接組件。轉盤具有轉盤開孔,連接組件則穿設於轉盤開孔,且連接組件連接杆體及轉盤。轉盤進一步組設有清潔座,清潔座包含結合盤及自結合盤兩端延伸出的延伸部,延伸部可相對於結合盤彎折。藉此,清潔部可與結合盤做活動式拆卸,更增加其清潔用途的廣泛性,且延伸部經彎折後方便進一步進行脫水的動作,達到拖把脫水的功效,並解決傳統平板拖把無法同時進行洗淨及脫水的缺點。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各延伸部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部,結合盤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對應設置,藉由樞軸使各延伸部樞設於轉盤。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轉盤的底部鄰近於第二連接部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個定位彈片。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進一步包含一對加長部分別與所述延伸部連結。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各延伸部具有第三連接部,各加長部進一步包含第四連接部,各第三連接部與各第四連接部對應設置,籍由各第三連接部與各第四連接部使各延伸部分別與各加長部連結。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進一步包含有清潔部件設置於結合盤、各延伸部及各加長部的底部。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清潔部件具有第一結合部,且各延伸部具有第二結合部,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所述的拖把結構,其中,清潔部件具有第一結合部,且各加長部具有第三結合部,第一結合部與第三結合部相互結合。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拖把結構,其轉盤對應於轉盤開孔的兩端各具有延伸部,各延伸部可相對於轉盤彎折。經彎折後的延伸部可進一步與脫水桶做連結,達到清潔及脫水的目的,相較於人為徒手擰乾更為方便及雅觀。且因清潔部方便清洗及脫水,較市面上的免洗拖把紙或拋棄式靜電布更節省資源,不會造成環保上的負擔。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拖把結構,由於結構的清潔部可搭配脫水桶進行脫水的動作,結構簡單且組件單純,因此可節省材料成本及加工費用,且便於生產製造。
圖IA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正視分解圖。圖IB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仰視分解圖。圖IC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另一仰視分解圖。圖2A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正式分解圖。圖2B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斜視分解圖。圖2C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延伸部彎折示意圖。圖2D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另一延伸部彎折示意圖。圖2E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另一正式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杆體鎖定結構立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清潔用具組分解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拖把仰視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拖把杆體分解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離合裝置立體分解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脫水桶立體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拖把脫水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另一拖把脫水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腳踏式脫水籃立體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杆體10外杆體100內杆體101束套102鎖定結構 103開口1020彈片1021樞座1022扳動件103凸出部1030轉盤11轉盤開孔 110第二連接部111清潔座112定位彈片 113結合盤1120連接組件 12延伸部13第一連接部130[0061]樞軸131第二結合部132加長部133第四連接部1330第三結合部1331 第三連接部134清潔部件14第一結合部140清潔用具組2脫水桶20桶體200脫水籃201第二定位部2OlO清洗部202腳踏板203壓動板204蝸杆205單向軸承206第一定位部210套筒2110單向冠齒2111樞轉座2112單向冠齒輪2113彈簧2114墊圈2115螺杆30離合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由於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拖把結構,其中所利用的旋轉脫水原理,已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能明了,故以下文中的說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時,以下文中所對照的附圖,意在表達與本實用新型特徵有關的含義,並未亦不需要依據實際情形完整繪製,在先聲明。首先,請參考圖1A,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為一種拖把結構。本實施例主要包括杆體10、轉盤11及連接組件12。杆體10可讓使用者以手握持以進行清潔的動作,轉盤11上則具有轉盤開孔110,且轉盤開孔110中則有連接組件12穿設於其中,而連接組件12具有連接杆體10及轉盤11的作用。轉盤11對應於轉盤開孔110的兩端各具有延伸部13,各延伸部13可相對於轉盤11進行垂直向下或向上彎折,且各延伸部13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部130,轉盤11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連接部111 (請參考圖1B),延伸部13上的第一連接部130與轉盤11的第二連接部111對應設置,第一連接部130與第二連接部111藉由樞軸131使各延伸部13樞設於轉盤11上。而鄰近於第二連接部111進一步設置有定位彈片113,定位彈片113的數量可為單數個亦可為複數個,其目的是使各延伸部13相對於轉盤11進行垂直向下、向上或水平彎折時能適時定位於垂直或水平狀態,更利於使用者操作。請參考圖IA及圖IC所表示,各延伸部13上亦可連結有加長部133,各延伸部13具有第三連接部134,各加長部133進一步包含第四連接部1330,各第三連接部134與各第四連接部1330對應設置,藉由各第三連接部134與各第四連接部1330使各延伸部13分別與各加長部133連結。 本實施例更進一步包含有清潔部件14,清潔部件14設置於轉盤11的底部、各延伸部13的底部及各加長部133的底部,清潔部件14則具有第一結合部140,各延伸部13具有第二結合部132,各加長部133具有第三結合部1331,藉由第一結合部140與第二結合部132及第三結合部1331相互結合,以完成清潔部件14與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的組合。其中第一結合部140與第二結合部132及第三結合部1331可為結合鈕、結合孔的設計,或者可利用魔鬼氈黏貼的方式使第一結合部140與第二結合部132及第三結合部1331可相互結合,在此本實用新型並不加以限定。更進一步地,清潔部件14可延伸出彈性伸縮帶的結構,在清潔部件14與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結合後,再籍由彈性伸縮帶套住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使清潔部件14與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的結合更加穩定。請參考圖2A,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為一種拖把結構。本實施例主要包括杆體10、轉盤11及連接組件12。杆體10可讓使用者方便以手握持以進行清潔的動作,在本實施例中,杆體10與轉盤11及連接組件12的連接關係皆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惟在本實施例中,轉盤11進一步可組設清潔座112,清潔座112相對於轉盤11為可拆卸式,且清潔座112包含結合盤1120及自結合盤1120兩端延伸出的延伸部13,各延伸部13可相對於轉盤11進行垂直向下或向上彎折,且各延伸部13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部130,結合盤1120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連接部111 (請參考圖2B),延伸部13上的第一連接部130與結合盤1120的第二連接部111對應設置,第一連接部130與第二連接部111藉由樞軸131使各延伸部13樞設於轉盤11上。而鄰近於第二連接部111進一步設置有定位彈片113,定位彈片113的數量可為單數個亦可為複數個,其目的是使各延伸部13相對於轉盤11進行垂直向下、向上或水平彎折時能適時定位於垂直或水平狀態,更利於使用者操作(請參考圖2C及圖2D所示)。另外,請參考圖2A及圖2E所表示,各延伸部13上亦可連結有加長部133,各延伸部13具有第三連接部134,各加長部133進一步包含第四連接部1330,各第三連接部134與各第四連接部1330對應設置,藉由各第三連接部134與各第四連接部1330使各延伸部13分別與各加長部133連結。轉盤11上則是具有轉盤開孔110,且轉盤開孔110中則有連接組件12穿設於其中,而連接組件12具有連接杆體10及轉盤11的作用。本實施例更進一步包含有清潔部件14,清潔部件14設置於結合盤1120的底部、各延伸部13的底部及各加長部133的底部,清潔部件14則具有第一結合部140,各延伸部13具有第二結合部132,各加長部133具有第三結合部1331,籍由第一結合部140與第二結合部132及第三結合部1331相互結合,以完成清潔部件14與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的組合。其中第一結合部140與第二結合部132及第三結合部1331可為結合鈕、結合孔的設計,或者可利用魔鬼氈黏貼的方式使第一結合部140與第二結合部132及第三結合部1331可相互結合,在此本實用新型並不加以限定。更進一步地,清潔部件14可延伸出彈性伸縮帶的結構,在清潔部件14與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結合後,再藉由彈性伸縮帶套住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使清潔部件14與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的結合更加穩定。請參考圖3,在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杆體10可進一步包含內杆體101、外杆體100及鎖定結構。鎖定結構主要包括束套102及扳動件103。內杆體101一端與外杆體100相互套接,束套102設置於內杆體101與外杆體100套接處,同時,束套102部分連接於外杆體100,另一部分覆蓋於內杆體101外圍,束套102開設有開口 1020、彈片1021及樞座1022,其中彈片1021自開口 1020 —側延伸入開口 1020,而樞座1022設置於開口 1020兩側。扳動件103與樞座1022樞接 ,扳動件103有凸出部1030,凸出部1030與樞座1022的關係為一種偏心凸輪設計。當旋轉扳動件103後,扳動件103上的凸出部1030隨之旋轉壓持束套102上的彈片1021,使彈片1021進而壓持內杆體101限制內杆體101與外杆體100的相對線性位移,令內杆體101的位移被扳動件103上的凸出部1030壓持達到鎖定的功效。同時,請參考圖4,在上述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中更可進一步結合一個脫水桶20形成清潔用具組2,連接組件12的底部可進一步設置第一定位部210 (如圖5所示)。請參考圖6及圖7所示,拖把杆體10可為自轉結構,除前述包含有外杆體100及內杆體101夕卜,其結構更進一步包含有螺杆30及離合裝置4。離合裝置4包含有套筒2110、單向冠齒2111、樞轉座2112、單向冠齒輪2113及彈簧2114,套筒2110 —端具有開口另一端具有底部,且套筒2110設於外杆體100內,單向冠齒2111設置在套筒2110底部的內側,套筒2110開口處套接於樞轉座2112使套筒2110可於樞轉座2112上轉動,單向冠齒輪2113套接於套筒2110內側,使單向冠齒輪2113與單向冠齒2111相互嚙合,再者,單向冠齒輪2113與樞轉座2112之間設有彈簧2114,更進一步地,在彈簧2114與單向冠齒輪2113及樞轉座2112連接的一端,各設置有墊圈2115,螺杆30的一端穿過樞轉座2112、墊圈2115及彈簧2114,與單向冠齒輪2113相固定。請參考圖8,清潔用具組2的脫水桶20具有桶體200及脫水籃201,脫水籃201中央可設置有第二定位部2010,另外,在桶體200的底部可設置有清洗部202,清洗部202亦可設置第二定位部2010。藉由拖把的第一定位部210與脫水桶20的第二定位部2010相互組配,使拖把與脫水桶20的脫水籃201或清洗部202達到穩定定位的效果。在應用上,第二定位部2010可設計為可拆卸式,視情況將第二定位部2010裝設或拆除,使脫水桶20具有更廣泛的應用。請參考圖9及圖10所示,使用者欲將拖把進行清洗及脫水的動作時,可先將延伸部13向上扳折,或將延伸部13向下扳折加長部133向上扳折,籍由轉盤11上的定位彈片113定位,使延伸部13及加長部133與轉盤11或結合盤1120呈現垂直狀態,同時,可在桶體200注入清水或清潔液,再將拖把的第一定位部210與桶體200的清洗部202的第二定位部2010卡固結合後,同時由於拖把具有自轉結構可產生轉動,在第一定位部210與第二定位部2010結合後,使用者可透過操作拖把的自轉,使拖把在清洗部202上旋轉以進行清潔的動作,接著,當拖把清洗完畢後再將拖把上的第一定位部210與脫水桶20內的脫水籃201上的第二定位部2010緊密接合,此時延伸部13與清潔部件14或加長部133與清潔部件14恰可貼合於脫水籃201周圍壁面,同樣再利用拖把的自轉結構,使拖把在脫水籃201進行旋轉脫水的動作,待脫水完成後,再將拖把延伸部13或加長部133朝水平方向扳折,藉由轉盤11上的定位彈片113定位,使延伸部13或加長部133與轉盤11或結合盤1120呈現平板狀態,以利使用者清潔使用。再者,脫水籃旋轉脫水的作動方式,可分為下壓式脫水及踩踏式脫水兩種,請參考圖6及圖8,下壓式脫水是在拖把於脫水籃201放置妥當後,使用者可將拖把的杆體10下壓,利用拖把中的自轉結構,由拖把帶動脫水桶20中脫水籃201產生旋轉,進一步達到利用離心力脫水的效果。請參考圖6及圖11,踩踏式脫水的脫水籃201結構則是與下壓式脫水的脫水籃201結構相異,其踩踏式的脫水桶20可包含有腳踏板203、壓動板204、蝸杆205、單向軸承206。當使用者欲使拖把自轉脫水時,可將拖把置入脫水桶20的脫水籃201內,接著,使用者以腳踩踏腳踏板203,當腳踏板203踩下時致使腳踏板203下壓壓動板204,壓動板204進而帶動蝸杆205,蝸杆205順螺杆30而下使螺杆30旋轉,然後螺杆30帶動單向軸承206使脫水籃201轉動。隨後,當使用者的腳離開腳踏板203時,腳踏式脫水桶20結構中的彈簧2114將蝸杆205往上頂,蝸杆205將壓動板204及腳踏板203頂回原位,脫水籃201因單向軸承206而維持慣性旋轉。清潔部件14旋轉時,附著於清潔部件14的水分 便會因而於脫水籃201內被甩脫,清潔部件14便達到適合拖拭地板的狀態。因此藉由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拖把結構,僅利用簡單作動原理即可達到平板拖把折合脫水的功效,結構簡單組件單純,不僅節省材料成本及加工費用,同時在製造組裝上亦較為便利。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組成與使用實施例說明可知,其主要特徵的拖把結構,據有人性化的操作接口,始使用者可以很自然且迅速、方便的使用,達到方便實用的功效,且本實用新型結構單純構造簡單,更進一步節省原料成本及加工費用,大大減少製造所需要的必要開銷。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權利;同時以上的描述,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可明了及實施,因此其它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專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一種拖把結構,包括 一桿體(10); 一轉盤(11),所述轉盤(11)具有一轉盤開孔(110); 一連接組件(12),所述連接組件(12)穿設於所述轉盤開孔(110),且連接所述杆體(10)及所述轉盤(11);其特徵在於 所述轉盤(11)對應於所述轉盤開孔(110)的兩端各具有一延伸部(13),所述各延伸部(13)可相對於所述轉盤(11)彎折。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延伸部(13)進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連接部(130),所述轉盤(11)進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連接部(111),所述第一連接部 (130)與所述第二連接部(111)對應設置,藉由所述第一連接部(130)與所述第二連接部 (111)使所述各延伸部(13)與所述轉盤(11)連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盤(11)鄰近於所述第二連接部(111)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定位彈片(113)。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含一對加長部(133)分別與所述延伸部(13)連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延伸部(13)具有一第三連接部(134),所述各加長部(133)進一步包含一第四連接部(1330),所述各第三連接部(134)與所述各第四連接部(1330)對應設置,藉由所述各第三連接部(134)與所述各第四連接部(1330)使所述各延伸部(13)分別與所述各加長部(133)連結。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含有一清潔部件(14)設置於所述轉盤(11)、所述各延伸部(13)及所述各加長部(133)的底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清潔部件(14)具有第一結合部(140),且所述各延伸部(13)具有第二結合部(132),所述第一結合部(140)與所述第二結合部(132)相互結合。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清潔部件(14)具有第一結合部(140),且所述各加長部(133)具有第三結合部(1331),所述第一結合部(140)與所述第三結合部(1331)相互結合。
9.一種拖把結構,包括 一桿體(10); 一轉盤(11),所述轉盤(11)具有一轉盤開孔(110); 一連接組件(12),所述連接組件(12)穿設於所述轉盤開孔(110),且連接所述杆體(10)及所述轉盤(11);其特徵在於 所述轉盤(11)進一步組設一清潔座(112),所述清潔座(112)包含一結合盤(1120)及自所述結合盤(1120)兩端延伸出的延伸部(13),所述延伸部(13)可相對於所述結合盤(1120)彎折。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延伸部(13)進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連接部(130),所述結合盤(1120)進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連接部(111),所述第一連接部(130)與所述第二連接部(111)對應設置,藉由一樞軸(131)使所述各延伸部(13)樞設於所述轉盤(11)。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盤(11)的底部鄰近於所述第二連接部(111)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定位彈片(113)。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含一對加長部(133)分別與所述延伸部(13)連結。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延伸部(13)具有一第三連接部(134),所述各加長部(133)進一步包含一第四連接部(1330),所述各第三連接部(134)與所述各第四連接部(1330)對應設置,藉由所述各第三連接部(134)與所述各第四連接部(1330)使所述各延伸部(13)分別與所述各加長部(133)連結。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含有一清潔部件(14)設置於所述結合盤(1120)、所述各延伸部(13)及所述各加長部(133)的底部。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清潔部件(14)具有第一結合部(140),且所述各延伸部(13)具有第二結合部(132),所述第一結合部(140)與所述第二 結合部(132)相互結合。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拖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清潔部件具有第一結合部(140),且所述各加長部(133)具有第三結合部(1331),所述第一結合部(14)與所述第三結合部(1331)相互結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拖把結構,包括杆體、轉盤及連接組件。轉盤具有轉盤開孔,而連接組件穿設於轉盤開孔,且連接杆體及轉盤,另外,轉盤對應於轉盤開孔的兩端各具有延伸部,各延伸部可相對於轉盤彎折,藉此,延伸部經彎折後可進一步方便進行脫水的動作,達到洗淨及脫水的功效。
文檔編號A47L13/24GK202489890SQ201120040988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6日
發明者遊聰謀 申請人:遊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