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聚丙烯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2023-09-22 13:37:55

專利名稱:聚丙烯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具有高熔融張力及高結晶化溫度,且熱穩定性優異,所得的成形品在透明性、耐衝擊不易白化性、成形收縮率及彎曲不易白化性方面優良的聚丙烯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聚丙烯具有機械性質、耐藥品性等優良,且與經濟成本性間的平衡而言,極其有用故被廣泛使用於各成形領域。然而,因熔融張力小,且結晶化溫度較低之故,不僅在中空成形、發泡成形、擠壓成形等成形性方面低劣,而且,在其他各種成形法方面,欲高速製造成形品也受到限制。
又,結晶性丙烯均聚物具有較高的剛性,然而,在耐衝擊性,尤其在低溫下的耐衝擊性仍有問題點存在。為改善這些問題點,現有先製造結晶性丙烯均聚物,其後再制出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組合物(泛指嵌段共聚物)的提案被提出。但是此組合物,與結晶性丙烯均聚物相比,當對其施以耐衝擊性優良者施加的衝擊時,或彎曲時卻有容易發生白化,且透明性較低、成形收縮率較大之類的殘留問題點。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改善上述問題點的、具有高熔融張力及高結晶化溫度,且熱穩定性優異,所得的成形品在透明性、耐衝擊不易白化性、成形收縮率及彎曲不易白化性方面優異的聚丙烯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發明的公開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問題經銳意研究,結果完成了本發明。
即,(1)本發明提供含有下述烯烴(共)聚合物(a)0.01~5重量份、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分,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28~300重量份的聚丙烯組合物,並且乙烯-丙烯共聚物(c)及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比[η]RC/[η]PP,與丙烯均聚物(b)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重量比WPP/WRC間的乘積([η]RC/[η]PP)×(WPP/WRC)在0.2~3.0範圍內的聚丙烯組合物(a)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E為15~100dl/g的烯烴(共)聚合物;(b)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PP為0.2~15dl/g的丙烯均聚物;(c)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RC為0.2~10dl/g的乙烯-丙烯共聚物。
(2)本發明提供上述(1)項中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c)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的比率在50~300重量份,丙烯均聚物(b)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熔融指數比MFRPP/MFRRC為0.3~4、且([η]RC/[η]PP)×(WPP/WRC)在0.2~2.0。
(3)本發明提供上述(1)項中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c)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的比率在28~67重量份,([η]RC/[η]PP)為0.7~1.2,且([η]RC/[η]PP)×(WPP/WRC)在1.0~3.0。
(4)本發明,提供一種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由包含至少鈦化合物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從屬於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的金屬中選出的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及視需要時,與電子給予體的組合而成的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的混合物(共)聚合而生成的,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E為15~100dl/g的烯烴(共)聚合物(a)0.01~5重量份,使丙烯進行均聚合製得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RC為0.2~15dl/g的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其後使丙烯及乙烯的混合物進行共聚合,生成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RC為0.2~10dl/g的乙烯-丙烯共聚物(c)28~100重量份、並且乙烯-丙烯共聚物(c)與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比[η]RC/[η]PP,與丙烯均聚物(b)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重量份WPP/WRC間的乘積([η]RC/[η]PP)×(WPP/WRC)在0.2~3.0的範圍內。
(5)本發明,提供上述(4)項中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相對於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使用有機金屬化合物0.01~1,000摩爾,及視需要時對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使用電子給予體500摩爾以下。
(6)本發明,提供(4)~(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丙烯預聚合後,聚合烯烴(共)聚合物(a)並使催化劑預活性化之後,生成丙烯均聚物(b),其後使生成乙烯-丙烯共聚物(c)。
(7)本發明,提供上述(6)項中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聚合烯烴(共)聚合物(a)並使催化劑預活性化之後,加成聚合丙烯後,使生成丙烯均聚物(b)。實施發明的最佳方案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案。
首先,說明本發明所使用的符號及構成聚丙烯組合物的各成分的關係。
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是由預聚合步驟(i)生成的少量聚丙烯(B)、催化劑的預活性化步驟(ii)生成的烯烴(共)聚合物(a)(烯烴(共)聚合物尤其聚乙烯的場合是指聚乙烯(A))、加成聚合步驟(iii)生成的少量聚丙烯(D)、主(共)聚合步驟之中,丙烯均聚合步驟(iv)生成的聚丙烯(b),及主(共)聚合步驟之中,乙烯-丙烯共聚合步驟(v)生成的乙烯-丙烯共聚物(c)而成。
W1聚丙烯(B)的生成重量。
WT2預活性化處理後的聚合物生成重量。
W2(=WT2-W1)聚乙烯(A)的生成重量。
WE(=W2)烯烴(共)聚合物(a)的生成重量。
W3聚丙烯(D)的生成重量。
WPP丙烯均聚物(b)的生成重量。
WRC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生成重量。
WWHOLE丙烯組合物的生成重量。
B聚丙烯(B)的特性粘度。
T2預活性化處理後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E烯烴(共)聚合物(a)(=聚乙烯A))的特性粘度。
T3加成聚合後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D聚丙烯(D)的特性粘度。
PP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
E+PP在烯烴(共)聚合物(a)及丙烯均聚物(b)生成的時間點上的組合物的特性粘度。
RC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
WHOLE聚丙烯組合物的特性粘度。
MFRE烯烴(共)聚合物(a)的熔融指數。
MFRPP丙烯均聚物(b)的熔融指數。
MFRE+PP烯烴(共)聚合物(a)及丙烯均聚物(b)生成的時間點上的組合物的熔融指數。
MFRRC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熔融指數。
MFRWHOLE聚丙烯組合物的熔融指數。
且,特性粘度[η],為了記載的簡化,未予以特別限定,指在135℃四氫化萘中測定的值。
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是包含烯烴(共)聚合物(a)0.01~5重量份,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28~300重量份的聚丙烯組合物。
如上所述,尤其本發明的第2方案的聚丙烯組合物,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c)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的比率為50~300重量份,可得耐衝擊白化性優異的產品。
如上所述,尤其本發明的第3方案的聚丙烯組合物,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c)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的比率為28~67重量份,可得彎曲白化性優異的產品。
以下依序說明構成聚丙烯組合物的各成分及由該各成分構成的聚丙烯組合物。1.烯烴(共)聚合物(a)烯烴(共)聚合物(a),是碳原子數2~12的烯烴的均聚物,例如乙烯均聚物或含有乙烯聚合單位50重量%以上(以下,也表示成乙烯含量50重量%以上)的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優選乙烯均聚物或含有乙烯聚合單位70重量%以上的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尤優選乙烯均聚物或含有乙烯聚合單位90重量%以上的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較適合,這些(共)聚合物不僅為1種亦可2種以上混合。
作為構成烯烴(共)聚合物(a)的烯烴,並未予以特別限定,但以碳原子數2~12的烯烴優選採用。可列舉的具體例有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等,這些烯烴不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並用。
烯烴(共)聚合物(a)的特性粘度[η]E為15~100dl/g,優選17~50dl/g的範圍。烯烴(共)聚合物(a),為使特性粘度[η]E有必要高分子量化至15dl/g,又從高分子量化的效率方面考慮時,以乙烯聚合單位在50重量%以上為宜。
烯烴(共)聚合物(a)的特性粘度[η]E若未滿15dl/g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熔融張力及結晶化溫度不足夠。而特性粘度[η]E的上限並未予以特別限制,但與聚丙烯(b)的特性粘度[η]PP間的差異較大時,製成組合物之際,烯烴(共)聚合物(a)向聚丙烯(b)之中的分散會變差,結果熔融張力不再上升。也從製造效率上考慮其上限為約100dl/g即可。
關於烯烴(共)聚合物(a)的密度,並未予以特別限制,但具體上以約880~980g/l者較適合。2丙烯均聚物(b)本發明的第1方案中,構成聚丙烯組合物的丙烯均聚物(b)是結晶性丙烯均聚物,特性粘度[η]PP為0.2~15dl/g。
本發明的第2方案中,優選丙烯均聚物(b)特性粘度[η]PP為0.2~10dl/g的結晶性丙烯均聚物,更優選採用0.5~8dl/g的,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在耐衝擊白化性方面優異。
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η]PP若未滿0.2dl/g的場合,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機械特性會惡化,又若超過10dl/g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成形性會惡化。
本發明的第3方案中,丙烯均聚物(b)特性粘度[η]PP為0.2~15dl/g的結晶性丙烯均聚物為宜,較宜為採用0.5~8.0dl/g者,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在耐彎曲白化性方面優異。
關於丙烯均聚物(b)的立體規則性,並未予以特別限定,若為結晶性聚丙烯時,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的任何聚丙烯均可。具體而言,以13C-NMR(核磁共振光譜)測定的等規立構五元組(isotactic pendant)分率(mmmm)為0.80~0.99,優選採用0.85~0.99,更優選採用0.90~0.99的。
等規立構五元組分率(mmmm)是根據A.Zambelli等人所提出(Macromolecules 6,925(1973))的13C-NMR分析法測定的聚丙烯分子鏈中以五個單體單元為單位的等規立構分率,在光譜的測定中的峰的歸屬決定法是根據A.Zambelli等人所提出(Macromolecules 8,687(1975)的歸屬予以決定。具體而言,採用聚合物濃度20重量%的鄰-二氯苯/溴化苯=8/2重量比的混合溶液,通過在67.20MHz、130℃下測定而求得。測定裝置是採用例如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JEOL-GX270 NMR測定裝置。3.乙烯-丙烯共聚物(c)用於構成本發明聚丙烯組合物的乙烯-丙烯共聚物(c),為特性粘度[η]RC0.2~10dl/g的乙烯-丙烯共聚物,為得到耐衝擊性優良的聚丙烯組合物,優選含有25~65重量%,較優選30~65重量%,更優選30~55重量%乙烯的聚合單位的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c)中的乙烯聚合單位的量,對所得的成形品的剛性、柔軟性、耐衝擊性,尤其在低溫下的耐衝擊性及不易白化性有影響,越大越能提高耐衝擊性,但是,過大時影響乙烯-丙烯共聚物對丙烯均聚物的分散性,並且所得的成形品的光澤等會降低。
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η]RC為0.2~10dl/g,優選採用0.5dl/g~8dl/g的。
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η]RC未滿0.2dl/g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機械特性會惡化,又若超過10dl/g時,則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成形性會惡化。4.聚丙烯組合物4.1組成比本發明中,聚丙烯組合物是,對前述的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含有烯烴(共)聚合物(a)0.01重量份~5重量份,優選0.02重量份~2重量份,尤優選0.05重量份~1重量份,及含乙烯-丙烯共聚物(c)28~300重量份,優選28~200重量份的聚丙烯組合物。
烯烴(共)聚合物(a)的含有量若未滿0.01重量份時,則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熔融張力的提高效果較少,又若超過5重量份時除效果飽和外,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均質性有受損的現象,並不佳。
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含有量,在考慮低溫下的耐衝擊性的提高,連續聚合聚丙烯組合物的場合所生成的粉末的流動性降低時,以28~200重量份為優選。
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含有量在未滿28重量份時,有低溫下的耐衝擊性低劣的問題,而在超過300重量份時,連續聚合聚丙烯組合物場合的粉末的流動性也有問題。
用於本發明的第2方案的聚丙烯組合物,是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含有烯烴(共)聚合物(a)0.01重量份~5重量份,優選0.02重量份~2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c)50~300重量份,優選60~200重量份的聚丙烯組合物。
本發明的第3方案中所用的聚丙烯組合物,是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含有烯烴(共)聚合物(a)0.01重量份~5重量份,優選0.02重量份~2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c)28~160重量份,優選28~82重量份,較優選28~67重量份的聚丙烯組合物。4.2成分的特性粘度比及重量比另外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的構成特徵為,丙烯均聚物(b)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含有量及特性粘度的關係式,即,重量比與特性粘度比的乘積([η]RC/[η]PP)×(WPP/WRC)在0.2~3.0的範圍內。
兩聚合物的重量比及特性粘度比間的乘積,為表示聚丙烯組合物的成形收縮率的指標。其值若變小,則成形收縮率及所得的成形品的撕裂強度及熔接強度予以改善,而成形品的耐熱性或剛性的降低變大,另一方面,若該值變大則不易白化性降低,且作為目的的成形收縮率及撕裂強度與熔接強度未能獲得改善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第2方案中,聚丙烯組合物的構成特徵為,上述重量比與特性粘度比的乘積([η]RC/[η]PP)×(WPP/WRC)在0.2~2.0的範圍,較優選在0.3~1.9的範圍內,丙烯均聚物(b)的熔融指數MFRPP與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熔融指數MFRRC之比MFRPP/MFRRC在0.3~4的範圍內,較優選在0.3~3.5的範圍內,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η]RC為0.2~10dl/g,優選為6.5以下,較優選5.0以下。
上述範圍的聚丙烯組合物,具有優異的透明性、成形收縮率、耐衝擊不易白化性及耐彎曲不易白化性。
於本發明的第3方案中,構成聚丙烯組合物的乙烯-丙烯共聚物(c),其特性粘度[η]RC在1.7~2.8dl/g的範圍內,且與丙烯均聚物的特性粘度[η]PP間的特性粘度比[η]RC/[η]PP為0.7~1.2,優選為在0.8~1.2的範圍內,丙烯均聚物(b)成分與乙烯-丙烯共聚物(c)成分的重量比WPP/WRC間的乘積([η]RC/[η]PP)×(WPP/WRC)在1.0~3.0的範圍內。
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在耐彎曲不易白化性方面是優異的。
於本發明中,一般而言,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η]RC會影響聚丙烯組合物的成形周期性,製造薄膜時的制膜性及成形品的剛性、耐熱性等機械特性、特性粘度比[η]RC/[η]PP會影響乙烯-丙烯共聚物(c)向丙烯均聚物(b)內的分散性。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η]RC愈大則愈提高成形品的機械特性,而聚丙烯組合物的成形周期性會降低,不論與丙烯均聚物(b)間的特性粘度比[η]RC/[η]PP過大,或過小,所得的成形品的成形收縮率較大。再者於過小的場合、成形品的耐衝擊性不足,於過大的場合,聚丙烯組合物的成形品的透明性的改善效果降低未能達成目的特性。
乙烯-丙烯共聚物(c),以乙烯-丙烯共聚物(c)重量為基準計,含有80重量%以上,優選85重量%的20℃二甲苯中的可溶成分。4.3組合物的分子量分布Q值(MW/MN)聚丙烯組合物為具有Q值5以下,優選4.5以下的共分散性分子量分布。若分子量分布變大時,則所得的成形品的光澤會降低。4.4組合物的各成分的重量,特性粘度及熔融指數於連續製造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的場合,首先烯烴(共)聚合物(a)會生成,其特性粘度[η]E及熔融指數MFRE可直接測定。其次所生成的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η]PP及熔融指數MFRPP與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η]RC及熔融指數MFRRC則不能直接測定。
因此,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η]PP,是由測定烯烴(共)聚合物(a)及丙烯均聚物(b)生成時刻的組合物的特性粘度[η]E+PP、該組合物中的烯烴(共)聚合物(a)生成量的WE、該組合物中的丙烯均聚物的生成量WPP,再依下式而求得。[]PP=[]E+PP-(1-WPP/(WE+WPP))[]EWPP/(WE+WPP)]]>另外丙烯均聚物(b)的熔融指數MFRPP,是測定烯烴(共)聚合物(a)及丙烯均聚物(b)生成時刻的組合物的熔融指數MFRE+PP,依下式而求得。log(MFRPP)=log(MFRE+PP)-(1-WPP/(WE+WPP))log(MFRE)WPP/(WE+WPP)]]>烯烴(共)聚合物(a)的生成量,丙烯均聚物(b)的生成量,可按以往已知的紅外線分析法等求得。
其次,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特性粘度[η]RC,是由測定本發明聚丙烯組合物的特性粘度[η]WHOLE、該組合物中的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生成量WRC、該聚丙烯組合物的生成量WWHOLE,再依下式而求得。[]RC=[]WHOLE-(1-WRC/(WWHOLE))[]PPWRC/(WWHOLE)]]>另外乙烯-丙烯共聚物(c)熔融指數MFRRC,是由測定聚丙烯組合物的熔融指數MFRWHOLE,再依下式而求得。log(MFRRC)=log(MFRWHOLE)-(1-WRC/(WWHOLE))log(MFRWHOLE)WRC/(WWHOLE)]]>5.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作為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若各種成分的性狀及它們的組成比例能進入前述範圍內時,則可採用多種製造方法,但是可例示的方法是將下述的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以烯烴預活性化了的催化劑的存在下,使丙烯或丙烯與乙烯和其他的烯烴進行主(共)聚合的方法。5.1聚合方法的概略該方法,是在後述的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存在下,將少量的丙烯或丙烯與其他烯烴的混合物進行預聚合的步驟(i),其次將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的混合物進行(共)聚合而生成烯烴(共)聚合物(a)0.01~5重量份的步驟(ii),使殘餘烯烴與少量的丙烯進行聚合的加成聚合步驟(iii),於如此而得的預活性化催化劑的存在下使丙烯進行均聚合而生成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的步驟(iv),其後,使丙烯及碳數2~12的烯烴進行(共)聚合而生成乙烯-丙烯共聚物(c)28~300重量份的步驟(v)構成的製造方法。
上述(i)稱作預聚合步驟,(ii)稱作以催化劑的預活性化步驟進行的烯烴(共)聚合步驟,(iii)稱作加成步驟,(iv)稱作丙烯均聚合步驟及(v)稱作乙烯-丙烯共聚合步驟,而(iv)及(v)稱作主(共)聚合步驟。以下進一步詳細說明5.2催化劑本發明使用的催化劑,是由包含至少鈦化合物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對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為0.01~1,000摩爾的從屬於周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族和第13族的金屬組成的群體中選出的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視需要時,與對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為0~500摩爾的電子給予體(E1)的組合而成的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5.2.1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作為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可使用被提議作為聚烯烴製造用的、含有至少鈦化合物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為主成分的公知的催化劑成分的任何一種,其中在工業製造上以含有鈦固體催化劑成分較適宜使用。
作為含鈦固體催化劑成分,被提出的有,以三氯化鈦組合物為主成分的含鈦固體催化劑成分(日本特公昭56-3356號公報,特公昭59-28573號公報,特公昭63-66323號公報等),以使四氯化鈦負載於鎂化合物上的鈦、鎂,滷及電子供予體為必須成分的含鈦的負載型催化劑成分(日本特開昭62-104810號公報,特開昭62-104811號公報,特開昭62-104812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7-63310號公報,特開昭57-63311號公報,特開昭58-83006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8-138712號公報,特開平3-119003號公報,特開平4-103604號公報等)等,這些中的任一種均可使用。5.2.2有機金屬化合物(AL1)作為有機金屬化合物(AL1),是指屬於周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族和第13族的金屬組成的群體中選出的金屬的有機基金屬化合物,例如有機鋰化合物、有機鈉化合物、有機鎂化合物、有機鋅化合物、有機鋁化合物等,與前述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可合併使用。
尤其以一般式AIR1pR2qX3-(p+q)(式內,R1,R2表示烷基、環烷基、芳香基等的烴基及烷氧基的同種或不同種,X表示滷原子,p及q表示0<p+q≤3的正數)表示的有機鋁化合物可較適合使用。
作為有機鋁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的有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正丙基鋁、三正丁基鋁、三異丁基鋁、三正己基鋁、三異己基鋁、三正辛基鋁等三烷基鋁、氯化二乙基鋁、氯化二正丙基鋁、氯化二異丁基鋁、溴化二乙基鋁、碘化二乙基鋁等的滷化二烷基鋁、氫化二乙基鋁等的氫化二烷基鋁、倍半氯化乙基鋁等倍半滷烷基鋁、二氯化乙基鋁等的二滷化單烷基鋁等,其他的有二乙氧基單乙基鋁等烷氧基烷基鋁,優選使用三烷基鋁及單滷化二烷基鋁。這些有機鋁化合物,不僅可採用1種,亦可二種以上混合使用。5.2.3電子供予體(E1)在製造本發明所用的聚丙烯組合物時,電子供予體(E1),以控制聚烯烴的生成速度及/或立體規則性為目的下,視必要予以使用。
作為電子供予體(E1)可列舉的有例如,醚類、醇類、酯類、醛類、羧酸類、酮類、腈類、胺類、醯胺類、尿素或硫脲類、異氰酸酯類、偶氮化合物、膦類、磷酸酯類、亞磷酸酯類、硫化氫及硫醚類、硫醇類等分子中具有氧、氮、硫、磷的任一種原子的有機化合物及矽烷醇類及分子中有Si-O-C鍵合的有機矽化合物等。
作為醚類,可舉出有二甲基醚、二乙基醚、二正丙基醚、二正丁基醚、二異戊基醚、二正戊基醚、二正己基醚、二異己基醚、三正辛基醚、二異辛基醚、二正十二烷基醚、二苯基醚、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四氫呋喃等,而醇類,可舉出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辛醇、2-乙基己醇、烯丙基醇、苄基醇、乙二醇、丙三醇等、而酚類,可舉出有酚、甲酚、二甲酚、乙基酚、萘酚等。
作為酯類,可舉出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丁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酯、醋酸正丙酯、醋酸異丙酯、甲酸丁酯、醋酸戊酯、醋酸正丁酯、醋酸辛酯、醋酸苯基酯、丙酸乙酯、安息香酸甲酯、安息香酸乙酯、安息香酸丙酯、安息香酸丁酯、安息香酸辛酯、安息香酸2-乙基己酯、甲苯酸甲酯、甲苯酸乙酯、茴香酸甲酯、茴香酸乙酯、茴香酸丙酯、茴香酸苯酯、桂皮酸乙酯、萘甲酸甲酯、萘甲酸乙酯、萘甲酸丙酯、萘甲酸丁酯、萘甲酸2-乙基己酯、苯基醋酸乙酯等的單羧酸酯類、琥珀酸二乙酯、甲基蘋果酸二乙酯、丁基蘋果酸二乙酯、順丁烯二酸二丁酯、丁基順丁烯二酸二乙酯等脂肪族多元羧酸酯類、苯二甲酸單甲酯、苯二甲酸二甲酯、苯二甲酸二乙酯、苯二甲酸二正丙酯、苯二甲酸單正丁酯、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苯二甲酸二異丁酯、苯二甲酸二正庚酯、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間苯二甲酸二乙酯、間苯二甲酸二丙酯、間苯二甲酸二丁酯、間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對苯二甲酸二丙酯、對苯二甲酸二丁酯、萘二羧酸二異丁酯等芳香族多元羧酸酯類。
作為醛類,可舉出有乙醛、丙醛、苯甲醛等,而羧酸類,可舉出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草酸、琥珀酸、丙烯酸、順丁烯二酸、戊酸、安息香酸等單羧酸類及安息香酸酐、苯二甲酸酐、四氫苯二甲酸酐等酸酐、而酮類,可例示有丙酮、甲乙酮、甲異丁酮、二苯甲酮等。
作為含氮化合物,可例示有乙腈、苄腈等腈類、甲基胺、二乙胺、三丁胺、三乙醇胺、β(N,N-二甲基氨基)乙醇、吡啶、喹啉、α-甲基吡啶、2,4,6-三甲基吡啶、2,2,5,6-四甲基六氫吡啶、2,2,5,5-四甲基四氫吡咯烷、N,N,N′,N'-四甲基乙二胺、苯胺、二甲基苯胺等胺類、甲醯胺、六甲基磷酸三醯胺、N,N,N′,N′,N″-五甲基-N′- β-二甲基氨基甲基磷酸三醯胺、八甲基焦磷酸醯胺等醯胺類、N,N,N′,N′-四甲基尿素等尿素類、苯基異氰酸酯、甲苯基異氰酸酯等的異氰酸酯類、偶氮苯等的偶氮化合物。
作為含磷化合物、可例示有乙基膦、三乙基膦、二正辛基膦、三正辛基膦、三苯基膦、三苯基膦氧化物等的膦類、二甲基磷酸酯、二正辛基磷酸酯、三乙基磷酸酯、三正丁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類、甲基二甲基膦酸酯、甲基二乙基膦酸酯等膦酸酯類。
作為含硫化合物、可舉出有二乙基硫醚、二苯基硫醚、甲基苯基硫醚等硫醚類、乙基硫醇、正丙基硫醇、硫酚等硫醇類,再者作為有機矽化合物,可舉出有三甲基矽烷醇、三乙基矽烷醇、三苯基矽烷醇等的矽烷醇類、三甲基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三甲基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丁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環戊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戊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2-降冰片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的具有Si-O-C鍵結的有機矽化合物等。
這些電子供予體,可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5.3催化劑的預活性化預活性化,是在實施丙烯均聚合和丙烯及乙烯共聚合之前,為將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的高分子量化活性予以活性化,通過在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的存在下使烯烴預(共)聚合進行的。
亦即,預活性化催化劑,是前述的包含至少鈦化合物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根據需要而使用的電供予體(E1)的組合而成的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的存在下,使與主(共)聚合目的相同的聚丙烯或丙烯及其他烯烴預(共)聚合而生成聚丙烯(B),其次使乙烯或乙烯及其他烯烴預活性化(共)聚合而生成聚乙烯(A),以此使聚丙烯(B)及聚乙烯(A)負載於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上的預活性化處理而製造。
在上述預活性化處理中,作為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使用含有鈦化合物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對催化劑成分中的過渡金屬1摩爾為0.01~1,000摩爾,優選0.05~500摩爾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視所需要,對催化劑成分中的過渡金屬1摩爾,為0~500摩爾,優選0~100摩爾的電子供予體(E1)。
此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的使用量,換算成催化劑成分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對乙烯或乙烯及其他烯烴的(共)聚合容積每1升為0.001~5,000毫摩爾優選0.01~1000毫摩爾,在該催化劑的存在下,溶劑的不存在下或對該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1g,在達到100升的溶劑中,供給主(共)聚合目的的丙烯或丙烯及其他烯烴的混合物0.01~500g,使預(共)聚合,並對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1g,使生成0.01~100g的聚丙烯(B),其次供給乙烯或乙烯及其他烯烴的混合物0.01~10,000g使預活性化(共)聚合併相對於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1g使生成0.01~5,000g的聚乙烯(A),由此使聚丙烯(B)及聚乙烯(A)被覆負載於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上。5.3.1預聚合而得的聚丙烯(B)聚丙烯(B),是賦予聚乙烯(A)向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中的分散性的成分,從這個意義上講其特性粘度[η]B比聚乙烯(A)的特性粘度[η]E為小,比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特性粘度[η]WHOLE大為優選。
亦即,特性粘度[η]B比15dl/g為小,與主聚合目的的聚丙烯均聚物(b)組成相同,作為最後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的成分的丙烯均聚物(b)的一部分併入。
對於每1g過度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聚丙烯(B)的負載量為0.01~100g,換言之,以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為基準在0.001~1重量%的範圍較為合適。若聚丙烯(B)的負載量小時,則聚乙烯(A)向目的聚丙烯組合物中的分散性不足,又若過大時則聚乙烯(A)對於聚丙烯組合物的分散性不僅飽和,且會招致預活性化催化劑的製造效率降低。5.3.2以預活性化聚合而得的聚乙烯(A)上述負載的聚乙烯(A)[亦即,烯烴(共)聚合物(a)],對每1g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為0.01~5,000g,優選0.05~2,000g,更優選0.1~1,000g左右的負載量,其特性粘度[η]E為15~100dl/g,優選17~50dl/g的範圍的乙烯均聚物或乙烯聚合單位在50重量%以上,優選70重量%以上,更優選90重量%以上的乙烯與碳原子數3~12的烯烴的共聚物。
對於每1g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而言其負載量未滿0.01g,主(共)聚合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熔融張力的提高效果不足,而若超過5,000g時各種效果的提高不僅變成不顯著,而且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均質性有惡化的情形所以不佳。5.3.3預活性化聚合在本說明書中,「聚合容積」的用語,意指液相聚合的場合為聚合器的液相部分的容積,氣相聚合的場合為聚合器內的氣相部分的容積。
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的使用量,在從維持丙烯的聚合效率和有控制的(共)聚合反應速度上看,以在前述範圍內為宜。又,有機金屬化合物(AL1)的使用量若過少時,(共)聚合反應速度會變成過於遲緩,又即使過大時,不僅未能期待有與使用量相匹配的(共)聚合反應速度的上升,反而使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中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的殘渣變多,並不適合。再者,若電子供予體(E1)的使用量過大時,使(共)聚合反應速度下降。溶劑使用量過大時,不僅需要大的反應容器,欲有效率地控制及維持(共)聚合反應速度則成為困難。
預活性化處理,例如可於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異辛烷、癸烷、十二烷等脂肪族烴,環戊烷、環已烷、甲基環己烷等脂環族烴、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芳香族烴,其他汽油餾分或氫化柴油餾分等惰性溶劑,烯烴本身為溶劑的液相中進行,另外也可不用溶劑而在氣相中進行。
預活性化處理,在氫氣的存在下亦可實施,但是為使生成特性粘度[η]E為15~100dl/g的高分子量聚乙烯(A),以不採用氫氣者較適合。
於預活性化處理中,主(共)聚合目的的丙烯或丙烯與其他烯烴間的混合物的預(共)聚合條件,只要對每1g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生成聚丙烯(B)0.01~100g的條件均可,通常在-40~100℃的溫度下,0.1~5MPa的壓力下實施1分鐘-24小時。
另外,乙烯或乙烯及其他烯烴的混合物的預活性化(共)聚合條件,只要對每1g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生成聚乙烯(A)0.01g~5,000g,優選0.05~2,000g,更優選0.1~1,000g的量的條件均可,並無特別的限制,通常-40~40℃,優選-40~30℃,更優選-40~20℃左右的比較低溫下,在0.1~5MPa,優選0.2~5MPa,更優選0.3~5MPa的壓力下,1分鐘~24小時,優選5分鐘~18小時,更優選10分鐘~12小時。5.3.4預活性化聚合後的加成聚合於前述預活性化處理後,為抑制由於預活性化處理引起的降低主(共)聚合活性的目的,對於每1g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以0.01~100g的聚丙烯(D)的反應量進行主(共)聚合目的的丙烯或丙烯及其他烯烴的混合物的加成聚合即可。
此場合,有機金屬化合物(AL1)、電子供予體(E1)、溶劑及丙烯或丙烯及其他烯烴的混合物的使用量可以在與由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的混合物進行的預活性化聚合相同的範圍進行,但是以對每1摩爾過渡金屬原子在0.005~10摩爾,優選0.01~5摩爾的電子供予體的存在下進行較宜。又,反應條件以-40℃~100℃的溫度下,0.1~5MPa的壓力下,實施1分鐘~24小時。
關於加成聚合所使用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電子供予體(E1)、溶劑的種類,可使用與乙烯或乙烯及其他烯烴的混合物的預活性化聚合相同的,關於丙烯或其他烯烴的混合物,則使用與主(共)聚合的相同組成的。加成聚合生成的聚丙烯(D)的特性粘度[η]D,在比聚乙烯(A)的特性粘度[η]E小的範圍,作為最後被併入成主(共)聚合後的(b)成分的聚丙烯的一部分。5.4主聚合如前述而得的預活性化催化劑,為製得目的聚丙烯組合物,可以保持原狀直接地作為,或再含有追加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2)及電子供予體(E2)後作為主(共)聚合催化劑,使用於丙烯的均聚合和丙烯及乙烯的共聚合。
烯烴主(共)聚合用催化劑,由前述預活性化催化劑、有機金屬化合物(AL2)與活性化催化劑中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的合計(AL1+AL2),相對於預活性化催化劑中的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為0.05~3,000摩爾,優選0.1~1,000摩爾及相對於活性化催化劑中的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電子供予體(E2)及預活性化催化劑中的電子供予體(E1)的合計(E1+E2)為0~5,000摩爾,優選0~3,000摩爾構成。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含有量(AL1+AL2)若過小時,則丙烯或其他烯烴的主(共)聚合中的(共)聚合反應速度過於緩慢,另一方面即使過剩地大時,也並未發現(共)聚合反應速度有如所期待般的上升,不僅不具效率,而且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中殘存的有機金屬化合物殘渣變多,並不適合。再者,電子供予體的含有量(E1+E2)若過大時,則(共)聚合反應速度會顯著降低。
關於根據需要在烯烴主(共)聚合催化劑中被追加使用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2)及電子供予體(E2)的種類,可使用與已述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電子供予體(E1)相同的。又,可以一種單獨使用也可以兩種以上混合使用。還有預活性處理時所使用的可以是同種的,亦可為不同種的。
烯烴主(共)聚合催化劑,可採用如下步驟將前述預活性化催化劑中存在的溶劑,未反應的烯烴,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電子供予體(E1)等過濾或傾析去除獲得粉粒體,或於此粉粒體內添加溶劑的懸浮液,與追加的有機化合物(AL2)及根據需要亦可與電子供予體(E2)的組合物,還有,通過減壓蒸餾或惰性氣體流等使存在的溶劑及未反應的烯烴蒸發去除獲得粉粒體或於此粉粒體內添加溶劑的懸浮液,和根據需要組合有機金屬化合物(AL2)及電子供予體(E2)進行製造的。
於該方法中,前述預活性化催化劑或主(共)聚合用催化劑的使用量,對每1升聚合容積,換算成預活性化催化劑中的過渡金屬原子,使用0.001~1,000毫摩爾,優選0.005~500毫摩爾。通過使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的使用量在上述範圍內,可維持丙烯的均聚合或丙烯及乙烯的混合物的效率且有控制的(共)聚合反應速度。
於本發明中的丙烯均聚合步驟(iv),與丙烯及乙烯的共聚合步驟(v),可使用公知的烯烴(共)聚合方法作為其聚合方法,具體而言,於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異辛烷、癸烷、十二烷等的脂肪族烴、環戊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的脂環族烴、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的芳香族烴,其他汽油餾分或氫化柴油餾分等的惰性溶劑中,實施烯烴的(共)聚合的淤漿聚合法,以採用烯烴本身為溶劑的本體聚合法,於氣相中實施烯烴的(共)聚合的氣相聚合法,再者(共)聚合而生成的聚烯烴為液狀的溶液聚合法,或組合這些方法的2種以上的聚合方法。
於本發明的丙烯的均聚合中,可採用淤漿聚合法或本體聚合法,但是在這些方法中連續進行的丙烯及乙烯的共聚合以氣相聚合方法較宜,故丙烯均聚合亦以採用氣相聚合為宜。
使用上述任一種聚合方法時,作為聚合條件以聚合溫度在20~120℃,優選30~100℃,特別優選40~100℃的範圍內,聚合壓力在0.1~5MPa,優選0.3~5MPa的範圍內,以連續的、半連續的或批次的方式,聚合的時間約在5分鐘~24小時的範圍內作為聚合條件予以實施。通過採用上述聚合條件,可以高效率且有控制的反應速度生成(b)成分的丙烯均聚物及(c)成分的乙烯-丙烯共聚物。5.4主聚合後的後處理主(共)聚合結束後,視必要時經由公知的催化劑失活處理步驟,催化劑殘渣去除步驟,乾燥步驟等的後處理步驟,得到目的的具有高熔融張力的聚丙烯組合物。6.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的歸納於本發明所用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的較優選方案是,選定其聚合條件為使主(共)聚合中生成的(b)成分的丙烯均聚物,(c)成分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及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的特性粘度[η]WHOLE為0.2~10dl/g,優選0.7~5dl/g的範圍,且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中,來自於所使用的預活性化催化劑中的聚乙烯(A)為0.01~5重量%的範圍內。又,與公知的烯烴的聚合方法相同,通過在聚合時採用氫氣可調整所得的(共)聚合物的分子量。
於本發明所用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中,採用預活性化步驟使生成高分子量的聚乙烯(A),並使其均勻分散於最終所得的聚丙烯組合物中的方法,故可匯總預活性化催化劑的必要量並予調整,而另一方面,在丙烯或其他烯烴的主(共)聚合中採用已有的方法實施一般的烯烴(共)聚合即可,故與一般的聚烯烴製造相比,可維持同等的生產性。
在主(共)聚合中生成的(b)成分的丙烯均聚物及(c)成分的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具體製造方法,可例示有日本特開平8-27238號公報記載的方法。
實施例以下以實施例進一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非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定,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用的用語的定義及測定方法如下所示。
含有鈦的固體催化劑成分的平均粒徑(μm)從採用(MALVERN公司製造)的分粒器測定的粒度分布計算而得。
每單位重量催化劑的聚合物生成量利用感應結合等離子體光電分析(ICP法)測定試料單位重量中的Mg的重量。
乙烯單位含有量(重量%)利用紅外線吸收光譜法測定。
熔融指數MFR(g/10分鐘)根據JIS K6760測得。
分子量分布(Q值)Mn/Mw對已溶解於135℃的鄰二氯苯中的試樣,採用GPC裝置(凝膠滲透層析儀,150 C型,Water公司製造,使用柱子TSK GEL GMH6-HT)WP測定。20℃二甲苯可溶成分量(重量%)根據ISO/JIS 1873-1測定。
特性粘度[η](dl/g)利用Ostwald式自動粘度測定裝置(三井東壓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測定在135℃的四氫化萘中的特性粘度。
熔融張力MS(cN)利用熔融張力試驗機(Melttension tezter)-2型(東洋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測定。實施例1~6(1).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的製備於氮氣置換的SUS制高壓釜內,加入無水MgCl295.3g乾燥EtOH(乙醇)352ml,在攪拌下加熱此混合物至105℃使其溶解。攪拌1小時後用已加熱至105℃的加壓氮氣(1.1MPa)以二流體噴嘴將此溶液送入噴淋塔內。氮氣的流量為38升/分鐘。於噴淋塔中導入冷卻用的液態氮,保持塔內溫度於-15℃。生成物則被收集於已導入塔內底部的冷卻己烷中,獲得256g。由生成物的分析結果,得知此載體的組成為與出發溶液同為MgCl2·6EtOH。
為供載體用,對上述生成物進行篩分,得到45-212μm的粒徑的球狀載體205g。將所得的載體在室溫下,用3升/分鐘的流量的氮氣通氣乾燥181小時,得到組成為MgCl2·1.7EtOH的乾燥載體。
於玻璃燒瓶中,混合乾燥載體20g,四氯化鈦160ml精製1,2-二氯乙烷240ml,在攪拌下加熱至100℃後,加入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6.8ml,再於100℃加熱2小時後,利用傾析去除液相部分,再加入四氯化鈦160ml,精製1,2-二氯乙烷320ml。在100℃加熱保持1小時後,利用傾析去除液相部分,以精製己烷清洗後,乾燥而得含鈦的固體催化劑成分,所得的含鈦的固體催化劑成分A-1的平均粒徑為115μm,其分析值為Mg19.5重量%,Ti1.6重量%,Cl59.0重量%,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4.5重量%。
(2).預聚合以氮氣置換內容積5升的附帶傾斜葉片的不鏽鋼製反應器後,加入正己烷2.8升,三乙基鋁(有機金屬化合物(AL1))4毫摩爾及前項製備的含鈦的負載型催化劑成分9.0g(以鈦原子換算5.26毫摩爾)後,供給丙烯20g,在-2℃進行預聚合10分鐘。
另一方面,分析以相同條件進行預聚合後生成的聚合物,對每1g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丙烯2g成為聚丙烯(B),聚丙烯(B)於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B為2.8dl/g。
(3).催化劑的預活性化預聚合反應時間結束後,將未反應的丙烯排放到反應器外,以氮氣置換反應器的氣相部分1次以後,保持反應器內的溫度在-1℃,並以使反應器內的壓力維持在0.59MPa地,連續向反應器內供給乙烯2小時,進行預活性化聚合。
另一方面,分析以相同條件進行的預活性化聚合後生成的聚合物的結果表明,對每1g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存在聚合物24g,且聚合物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T2為31.4dl/g。
每1g由乙烯的預活性化聚合生成的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而得的聚乙烯(A)的重量(W2),是每1g預活性化處理後的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而得的聚合物的生成量(WT2),與每1g預聚合後的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而得的聚丙烯(B)的生成量(W1)之差,由下式求得。
W2=WT2-W1又,由乙烯的預活性化而生成的聚乙烯(A)的特性粘度[η]E,由以預聚合生成的聚丙烯(B)的特性粘度[η]B及以預活性化處理生成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η]T2,依下式而求得。
E=([η]T2×WT2[η]B×W1)/(WT2-W1)依上式,由乙烯的預活性化聚合生成的聚乙烯(A)的重量,對每1g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為22g特性粘度[η]E為34.0dl/g。
反應時間結束後,將未反應的乙烯排放到反應器外面,以氮氣置換反應器的氣相部分1次後,於反應器內加入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電子供予體(E1))1.6毫摩爾後,供給丙烯20g,在1℃保持10分鐘,進行預活性化處理後的加成聚合。
另一方面,分析以相同條件進行加成聚合生成的聚合物的結果,對每1g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存在聚合物26g且聚合物且於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T3為29.2dl/g。
該結果,由與上述同法算出的加成聚合生成的聚丙烯(D)的生成量(W3),對每1g含鈦負載型催化劑成分有2g,特性粘度[η]D為2.8dl/g。
反應時間結束後,將未反應的丙烯向反應器外放出,以氮氣置換反應器的氣相部分1次,作成主聚合用的預活性化催化劑。
(4).丙烯均聚物(b)的製造於氣相多段聚合裝置的第1段聚合器內連續供給上述而得的預活性化催化劑,三乙基鋁(有機金屬化合物(AL2)),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電子供予體(E2))。連續供給丙烯以保持反應溫度70℃,反應壓力2.5MPa,攪拌速度40rpm的條件,另外為調整所生成的丙烯均聚物的分子量再連續地供給氫氣,以聚合器的氣相中氫氣濃度控制生成丙烯均聚物的特性粘度,及熔融指數。此時,間歇的取出已生成的丙烯均聚物,並進行各種測定。如此使指定量的丙烯進行均聚合。
(5)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製造其次於第2段聚合器內,連續的供給已生成的丙烯均聚物及乙烯-丙烯混合氣體,進行乙烯及丙烯的共聚合。反應條件為反應溫度60℃,反應壓力2.1Mpa,攪拌速度40rpm,對氣相的氣體組成乙烯/丙烯摩爾比及氫氣/乙烯摩爾比進行調整。為調整生成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聚合量,供給一氧化碳作為聚合活性抑制劑,或為調整生成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再供給氫氣。如此聚合出指定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比較例1除不進行預活性化及加成聚合反應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法聚合丙烯均聚物,聚合乙烯-丙烯共聚物。
所得的各種聚丙烯組合物示於表1。
於表1所示的各丙烯組合物的粉末4kg內加入抗氧化劑1,1,3-三(2-甲基-4-羥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0.004kg,硬脂酸鈣0.004kg,用高速攪拌式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商品名)在室溫下混合10分鐘,採用螺杆口徑40mm的擠壓造粒機對該混合物造粒。
其次,以射出成形機在熔融樹脂溫度230℃,模具溫度50℃對該造粒物製作JIS K7713、K6758所示的測試片,對該測試片在溼度50%,室溫23℃的室內進行72小時狀態調整,供評估用。
按以下的試驗法評估,結果示於表1。
衝擊白化試驗就上述經調整的50×50×2mm的平板狀試樣,採用杜邦衝擊試驗機(東洋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下述條件落下荷重,測定由該衝擊而於平板上生成的白點的直徑。
擊芯前端0.635cm R承受臺內徑3.81Φ荷重500g荷重落下高度1m耐彎曲不易白化性將上述造粒物通過採用具有T模及研磨輪的板片成形機的T模法,以擠壓溫度230℃,冷卻輥溫度50℃,成形速度2mm/分鐘成形厚度0.6mm的板片,將此板片切成寬度10mm(TD方向),長度120mm(MD方向)的大小,以此作為耐彎曲不易白化性的試片。一邊徐徐接近此試片的兩端一邊予以彎曲,彎曲至彎曲部分開始生成白化為止。求取開始生成白化時的彎曲部分的曲率,以對應於此曲率的曲率圓的直徑值,作為不易白化性的指標。此值愈小即表示彎曲耐白化性愈優異。
懸臂梁(Izod)衝擊值根據JIS K6758測定。
成形收縮率由成形機的模具的全長扣去以上述條件調整的拉伸試片(JIS K7113拉伸試片)的全長度而得的長度與模具長度的比乘以100倍,以下式求得。[圖示5]

霧度(haze)採用25mm×50mm×1mm的平板狀試樣,根據ASTMD1003測定。
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上述試片及板片時,發現丙烯均聚物的基質(matrix,海)中分散有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區域(domain,島),並於丙烯均聚物的基質中分散有很多高分子量的乙烯。因此,可確認獲得了高熔融張力的聚丙烯組合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區域的量,於本發明的第2方案的聚丙烯組合物中較多,而於本發明的第3方案的聚丙烯組合物中較少。


產業上的利用價值如上所述,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具有高熔融張力及高結晶化溫度,且熱穩定性優異,所得的成形品在透明性,耐衝擊不易白化性,成形收縮率及耐彎曲不易白化性方面優異,所以在中空成形,發泡成形,擠壓成形等成形性也均優異,在其他各種成形法,成形體的高速生產性亦高,可用作各種成形體的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聚丙烯組合物,該組合物含有下述烯烴(共)聚合物(a)0.01~5重量份,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28~300重量份,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c)及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比[η]RC/[η]PP,與丙烯均聚物(b)和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重量比WPP/WRC間的乘積([η]RC/[η]PP)×(WPP/WRC)在0.2~3.0的範圍內,其中(a)是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E為15~100dl/g的烯烴(共)聚合物;(b)是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PP為0.2~15dl/g的丙烯均聚物;(c)是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RC為0.2~10dl/g的乙烯-丙烯共聚物。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c)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的比率在50~300重量份,丙烯均聚物(b)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熔融指數比MFRPP/MFRRC為0.3~4,且([η]RC/[η]PP)×(WPP/WRC)為0.2~2.0。
3.按照權利要求1記載的聚丙烯組合物,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c)對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的比率在28-160重量份,([η]RC/[η]PP)為0.7~1.2,且([η]RC/[η]PP)×(WPP/WRC)為1.0~3.0。
4.一種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由包含至少鈦化合物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劑成分、選自屬於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的金屬的金屬有機金屬化合物、及視需要時,與電子給予體組合構成的聚烯烴製造用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的混合物進行(共)聚合生成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E為15~100dl/g的烯烴(共)聚合物(a)0.01~5重量份,再使丙烯進行均聚合生成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PP為0.2~15dl/g的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其後使丙烯及乙烯的混合物進行共聚合生成在135℃的四氫化萘中測定的特性粘度[η]RC為0.2~10dl/g的乙烯-丙烯共聚物(c)28~300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c)與丙烯均聚物(b)的特性粘度比[η]RC/[η]PP,與丙烯均聚物(b)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重量比WPP/WRC間的乘積([η]RC/[η]PP)×(WPP/WRC)在0.2~3.0的範圍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對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使用有機金屬化合物0.01~1,000摩爾,及視需要時對過渡金屬原子1摩爾使用電子給予體500摩爾以下。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的任一項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丙烯預聚合後,再使烯烴(共)聚合物(a)進行聚合併使催化劑預活性化之後,生成丙烯均聚物(b),其後使生成乙烯-丙烯共聚物(c)。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烯烴(共)聚合物(a)進行聚合併使催化劑預活性化之後,再使丙烯加成聚合後,使生成丙烯均聚物(b)。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含有特性粘度15-100dl/g的烯烴(共)聚合物(a)0.01-5重量份,特性粘度0.2-10dl/g的聚丙烯均聚物(b)100重量份及特性粘度0.2-10dl/g的乙烯-丙烯共聚物(c)28-300重量份的聚丙烯組合物,聚丙烯均聚物(b)及乙烯-丙烯共聚物(c)的熔融指數比MFR
文檔編號C08L23/16GK1252825SQ98804233
公開日2000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1997年4月17日
發明者岡山千加志, 中島隆則, 山內彰, 齋藤純, 佐佐木通孝 申請人: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