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你也學不會》讀後感
2023-09-22 09:16:35 2
《褚橙你也學不會》告訴你,褚橙熱賣的原因是什麼?褚時健傲視同行的秘密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褚橙你也學不會》讀後感一
在這樣一個認真你就輸了的年代,談認真會讓人覺得你特別的矯情,仔細思考一下,你有多久沒有認真過了?領導下達的任務,差不多完成就算交差了,需要你完成的某項工作,做的是那麼回事好像就可以了,定好的目標,完成個八九十也算對得起自己了,等等,似乎在國人的思維裡面,對標準有一種天然的自我寬大,對事情過於認真反而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吹毛求疵,過於迂腐,很無趣
然而,總有那麼極少數的一些人,對細節的高要求卻認真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這是褚橙給我最大的感觸,褚橙的名氣早有耳聞,我相信褚時健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為這個品牌注入了很多故事讓他具有了他的競爭者們所不具有的一些優勢,人生總有起伏,精神終可傳承,這樣的廣告詞也只有配上褚時健才能有讓人為之震撼的力量,然而消費者可以為他的故事買一次單,如果沒有質量過硬的產品,我想褚橙的熱賣也許只是曇花一現,就算再強大有力的營銷,消費者如果已經不認可你的產品了,就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這時候名人效應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褚橙這個品牌的崛起,褚時健的名氣是一方面,最根本的東西還是褚橙是真正好的產品,而名氣和那些故事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雖然我沒有吃過褚橙,但是本書對於褚橙的種植過程,雖然並沒有將種植的每一個過程都進行詳細的解剖,卻讓我非常相信在這種對於細節的不懈追求下,褚橙在口感上一定是優於同類的競爭者的,我為褚時健的認真所震撼,這種認真不是較真,是對於細節是魔鬼這個理念的高度實踐,讓我對認真二字生出一股強烈的敬畏感,為這種精神所敬畏,也為這種我們骨子裡所缺失的這種東西所遺憾,認真,讓我相信褚橙是用實力在說話
也許有人說不就是認真嗎?你至於這麼矯情嗎?我想說之所以看完褚橙的種植過程會有如此深的感觸,是因為我的家鄉也是種植柑橘的大省,柑橘是拉動我們地區經濟的一個重要的項目,對於家鄉的大部分家庭,柑橘是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柑橘的種植卻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方式,就拿我們村來說,每家每戶的柑橘樹應該都有好幾百顆,但是村名們從來都沒有間伐,控梢的概念,更不用提什麼灌溉,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村委會也從來不會組織村民們去學習柑橘的相關知識,柑橘的生產基本就是靠天吃飯,開花,結果,農戶很少去幹涉這個過程,收成好,就多賺點錢,收成不好,那也就沒辦法,在我印象中,柑橘大年的收入也不過兩萬元,少的則一年才收入幾千元,而近些年,由於病蟲害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村裡的柑橘樹減少了一大半,村民們也開始不再種柑橘了,我想如果我們家鄉的某位村領導讀到褚橙的認真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這種對於農產品種植認真到了近乎執拗的85歲高齡的老人,對於他們也許會在心裡引起一絲悸動
85歲,一個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褚時健卻用他的實踐告訴我們只要認真你就可以創造奇蹟!其實有很多的東西不是你不知道,也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缺乏一股認真勁,認真不是較勁,而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精神!我為褚橙點讚!
《褚橙你也學不會》讀後感二
這些年投資農牧業的老闆越來越多,但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以至於像溫氏這樣的成功都被一些人看成另類了。而褚時健老先生能夠在80多歲幹出褚橙這樣一莊驚天動地的大事,對我們而言有什麼啟示呢?今天就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說這些年最熱門的養豬,從丁磊到某金融大鱷都投資養豬,可見資本也曾經一度看好咱們這個行業;既然大把鈔票都投進來了,根據我的判斷——一般錢能夠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那為什麼這些錢最後都灰溜溜撤退了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大家都過分低估了做農業的難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很多人覺得,不就養豬嗎?去考察發現現在的農民不但缺資金、技術也不懂管理,他們都能夠糊得過去,就很容易下的結論「我這樣既聰明又有錢的願意做農業的話還不是小菜一碟!」不要說他們都是外行,可業內天天賣飼料的企業投入養商品豬的,又有多少真正賺到錢!
做農業到底難在哪裡呢?我大致就環境、科技、管理、市場聊幾句。
1、環境不可控
在說到氣候條件對種植業的重要性的時候,褚時健老先生說:你不能把雲南的太陽搬去!同樣搬不去的還有土壤、降雨、氣溫、風等作物生長不可或缺的要素。
養殖和種植業對環境的依賴超乎做其它行業的人的想像:大的到厄爾尼諾、拉尼娜,50年一遇的乾旱、暴雨、嚴寒、酷暑,小的如忘記關門窗或者加溫等都會導致你種養的活物沒命。環境的不可控或者控制成本太高是大多數投資者沒有想到的。
2、科技不接地氣
幾天很多媒體都報導了隆平高科的水稻種子造成農戶大面積絕收的事。照理說,這家公司的技術是很牛叉的了,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通觀我們的農業技術,一些技術的陽春白雪,在特殊的、嚴格控制的條件下獲得的可以震撼世界的數據,也可以獲XXX科學大獎,但大家要知道越是高產的東西對種植技術和環境的要求就越高,也就越不接地氣。我們的很多科研最後不能夠形成生產力,就是因為不接地氣,翻翻從國家到各省市的科研經費開支和獲獎記錄就知道我們的科研費大多數都燒了。另外一些技術可能確實不錯,但比較零散,需要整合併在一定規模的農場組織實施和完善後才能夠將粗糙的技術變成合理的流程與規範。一切沒有在類似環境條件下實踐過的技術,直接引用都存在失敗的風險。
3、管理
褚時健老先生怎麼管理這個果園是我最感興趣的問題,一個企業呀想賺錢,其管理必然會將成本優化,而勞動力成本在種植業中佔比的很高的,我去的時候就想,怎麼樣讓這些沒有多少文化和技術的農民種出「高大上」的褚橙,一直是我感興趣的話題。褚老能夠做到用一般的人幹出非凡的事,這一點是整個褚橙種植成功的關鍵之一,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人忽視。多數失敗的企業都是用高大上的人去做一般般的事情,最後的結果往往還不如沒有文化的農民做得好。褚老把農民的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綁在一起,讓農民有積極性,再輔以技術規範和適當監督,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4、市場
做工業品的人可以根據需要調節產量和庫存,而做種養殖也的人卻難以調節。控制規模與產能是收穫前幾年就要考慮的事,而大多數企業在幾年前還正是摩拳擦掌,巴不得一下子把企業做到第一大的心態。等到了收穫期,才發現市場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或者原來缺少產品,看似需求旺盛,價格也有吸引力,等你大批量生產出來,價格一落千丈甚至白送都沒有人要。這些年蔬菜生產年年都見這樣的事情發生。
寥寥數語,無法詳細表達,但大概意思也就這樣了。農業還真的要比大家相想像的難很多,你如果不是真的錢多,真的喜歡,真的想幹30年,建議你不要輕易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