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事物本質就是思考三件事(不斷思考事物本質)
2023-09-22 08:30:07 2
思考事物本質就是思考三件事?第一原理一、第一原理是起點知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思考事物本質就是思考三件事?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思考事物本質就是思考三件事
第一原理
一、第一原理是起點知識
早在亞里斯多德之前,西方有很多哲學家用這種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比如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等等哲學家,他們將其稱之為「一」。
一切產生於一,而一產生於一切。——羅素《西方哲學史》
唯一真實的存在就是「一」,一是無限的、不可分的。——羅素《西方哲學史》
很多哲學家探究物質起源。如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構成;阿那克西美尼認為萬物由「氣」構成;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由「火」構成的;恩培多克勒認為萬物由「土、氣、火、水」構成。這種「探究物質組成、起源、宇宙本質、起源,認為萬物由水、火、氣、土所組成」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一種第一原理思維方式。
東方這種思維方式同步存在。老子也認為,一切產生於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古代先賢還把物質起源歸為「陰陽」,中國古代還有「金木水火土」之說,認為物質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所組成。這都是「第一原理」思維方式。後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把這種思維方式總結出來,稱為「first principle」,中文是「第一原理」。所謂第一原理,就是探索事物起源;所謂第一原理思維是不斷探索事物起源的一種思維方式。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稱得上真正第一原理。
每個系統中都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亞里斯多德
只有那些「最基本」、「不證自明的」知識,才能稱第一原理。
①是最基本:不可從其他已有的定理演繹推導得到。第一原理是終極起點,沒有在它前面了。
②是不證自明的:它還是對的,甚至無法證明它是對的,僅僅只能通過直覺感知它。我們所有的知識,都建立在這些不證自明的直覺基礎之上。邏輯之上還有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只能通感知獲得。滿足特徵:它必須是終極起點; 它必須不證自明的。只要滿足這兩條件,我們就可以稱之為第一原理。某個知識是某個領域的起點,我們都要重視它。物理學對第一原理有廣義和狹義解釋,我都把它歸納為一種思維,也就是埃隆·馬斯克所說的「從頭算」。
二、第一原理就是從頭算思維
從頭算: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如果我們能根據原子核和電子相互作用原理,計算分子結構和分子能量,就能倒推出物質的各種性質。(這在物理上叫做量子力學計算)
這很恐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知道一個人所有量子層面運動軌跡,我們就知道這個人下一秒要做什麼;如果我們知道地球所有量子層面運動軌跡,就能推測地球上所有事物下一秒要發生的事。這就是人們所說決定論。
一切都是被決定的,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有個原因,都是被原因決定的。但是這也沒什麼,當你跟別人說『一切都是被決定的』,很多人也能接受。但是接著呢就有一個大問題了,那就是人所謂的自由其實都是幻想,你覺得是你在做決定,實際上你的決定早已被決定了。
——中國當代哲學家陳嘉映
但這跟宿命論不同,你仍可以參與進去,而且你的參與可以改變那個進程,只不過你的那個參與本身其實已經被決定了。 ——中國當代哲學家陳嘉映
你的參與會改變這個進程,你的努力是可以改變你的人生的,不過你的這個參與本身是被決定的。回到第一原理,會發現只要從頭算,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可以在此基礎上推演出來。
這正是愛因斯坦晚年想做的事——他想找到這第一原理,即大一統,來解釋整個宇宙的所有規律。這樣的第一原理只能靠一代人不斷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才能慢慢接近,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從哲學上解釋:第一原理是那些基礎的、不證自明的定律。從物理學上解釋:第一原理是一種從頭算的思維。
.
02 埃隆·馬斯克
把第一原理髮揮到極致的是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第一原理是被他帶火的。
早時候,他們遇到一個巨大難題——電池太貴,當時儲能電池價格是每千瓦600美元。馬斯克不信邪,運用第一原理從頭算,分析電池組成,發現電池組成不過是碳、鎳、鋁和一些聚合物,如果自己從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這些原材料然後組合成電池,需要多少錢?一算發現,居然每千瓦時只要80美元,這個價格比市場價低了8倍左右。後來馬斯克造火箭如法炮製,原本造一枚火箭要上億元,但馬斯克從頭算,硬把發射一枚火箭的價格壓低了75%。馬斯克接受採訪時分享這個秘密,第一原理開始全世界大火。
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馬斯克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馬斯克
劉慈欣從物理學的能量守恆定理得出宇宙的總物質不變,然後加上一個不證自明的事實「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推出了宇宙第一公理: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劉慈欣從頭算,從物理學守恆定律開始,也就是說整個宇宙也跟地球一樣,都存在著資源的競爭。文明的發展不是線性的,而是爆炸式的。不出意外,我們今後科技的發展速度將會越來越快。兩個個體在沒交流前對對方猜疑:你猜疑我是怎麼想的,我猜疑你是怎麼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你還會猜疑我是怎麼想你的,我也會猜疑你是怎麼想我的……這樣的猜疑在沒有進行交流前會一直循環下去,永無止境。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願意跟你合作。
所以,如果你要生存,你就必須遵循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劉慈欣
就像歐氏幾何一樣,先設定幾條簡單的不證自明的公理,再在這些公理的基礎上推導出整個理論體系。——劉慈欣
.
03如何才能找到第一原理
第一原理要求從頭算,或者不證自明。這其實很難,對於普通人來說根本無法一下子就找到這樣的第一原理。大多數思維模型都是偏向於經驗層面或者方法論層面的,很少涉及哲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這些學科。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不斷追問為什麼
不斷去追問為什麼,尋找事物的本質。「為什麼」追問出來的思維模型很難滿足不證自明,不是第一原理,但是它會一步步接近第一原理。這種思維方式——不斷把思維模型推向源頭,推向更本質的思維模型。上次費曼學習法,我們從一個現象可促進自身學習,開始追問為什麼,然後得出教的本質是解釋,然後再追問,得出解釋的本質是直面盲區,查漏補缺。
二、巨人思維
第二種就是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巨人已得出的第一原理。為什麼要讀哲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心理學這些學科?僅靠自己的領悟,是根本不可能掌握到真正的第一原理的。你看待事物的永遠會流於表面,做事情永遠只知道如何做而不知道其原因,你永遠不可能成為像劉慈欣、馬斯克這樣的人。
三、從頭算思維
從頭算思維是我最喜歡的方式,如《刻意練習》這本書在解釋刻意練習本質用了從頭算思想: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叫做髓磷脂的東西,只要不斷刺激這部分髓磷脂,這部分髓磷脂上的神經元就會因此改變,大腦就會開始重新布線。——《刻意練習》總之,在了解事物的運行規律的時候,我們不能全依靠經驗和直覺判斷,經驗會欺騙你,直覺也會欺騙你。只有從頭算,基於一個不證自明的第一原理開始,才能得到一個絕對正確的理論。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從第一原理中獲得啟發,養成一種第一原理的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就是「不斷去思考事物的本質,把一個複雜的事物不斷簡化,去找到這些複雜事物背後的根」。
,